读后感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读后感 > 列表页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8  分类: 读后感 手机版

篇一: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1、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指示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4、衡量管理水平位的唯一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管理是一种分配(利益、权益、责任)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做正确的事)

(管理:把事做正确)

1、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2、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是一种分工

权利归属于组织而非个人

激励要以团队精神为导向

有效管理的第一个特征:时间管理

第二个特征:系统思考(认知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第三个特征: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

目标管理实现的三个条件:

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目标要能够检验

3、使目标清晰

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的问题

流程管理:1、打破职能习惯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利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

关键:专业化 、 分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和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一家企业的文化之根源,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因果和管理方式的体现。

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为目标存在的,组织里的人与人是不平等的

组织的存在时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时为了提升效率

1、公司不是一个家(组织中我们是用目标、责任、权利来连结,而不是以情感来连结的) 正式组织:运用权力、责任和目标来连结人群的集合

非正式组织:用情感、兴趣和爱好来连结人权的集合

2、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是否存在同一个事情有两组人在做,同一个责任由两组人在承担)

3、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组织强调服从,而非平等)

4、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连结的根本方式

组织因目标而存在

组织的目标应该明确而且单纯,特别要强调的是时间。

对于企业组织而言,他的目标非常简单,持续的获利能力

组织内部的关系是奉献

1、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

2、“绝不让雷锋吃亏”,这是华为公司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准则。(奉献着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3、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一个好的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的第一要件是: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

1、管理者需要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相对均衡的思维方式而言)

2、组织需要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不借助任何外力,能够自己加压,自我超越的能力)。 海尔——质量之路——服务战略——组织流程再造——全球化

3、在组织内部打破均衡状态

4、实现组织学习(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而是如何实现组织学习)

什么是组织机构

组织结构就是让权力和责任的关系匹配。

(公司设定多少个副职,或者多少个经理岗位,最重要的是看有多少责任需要分配,这里没有臃肿或者管理人员太多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界定责任)重要的不是岗位,而是责任。

组织结构所要解决的是权力与责任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

组织结构更要依据责任而不是权力来设定

组织结构可以重新建立组织和个人之见的心理契约(预期管理)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1、指挥统一,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直接上司

2、指挥幅度。从理论上来讲,一般的管理跨度比较合适的是五六个人

3、分工,横向分工(资源线)及纵向分工(经营分工),职能部门要专业,而非细分

4、部门化。把做同一件事的人放在一个部门里交由一个经理来协调。

组织结构的特殊效能

陈春华:因此我场场反对开总经理扩大会,管理文件让虚度人看到的行为选择。 第一个层面是职权阶层

第二个层面是直线管理和幕僚的区分。(多条晋升路线的设计)

第三个层面是部门的划分。

第四个层面是授权和分权。

第五个层面是形式化程度。(称呼、头衔、穿着、办公场所大小)

职能部门的头衔一定要小,绩效部门的头衔一定要大

第六个层面是控制幅度。

第七个层面是专业化(尊重专业能力而非职位!)

常用组织结构的优劣分析

职能型结构:让每一个部门的经理人的考核与绩效和公司整体目标挂钩。

什么是领导

领导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

权力(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惩罚权、统治权)

魅力(外貌、类似性、好感回报、知识、能力)

类似性:不要追求在任何场合下,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是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帮助周围的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当大家一起正确的时候,影响力自然产生,而这个管理者也会得到赞赏和爱戴。

能力(做能做的事,做了十件事,八件事情办成,2件没办成,那么没有办成的两件事情会被人们记住。)

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绩效依赖于许多人,而他必须对这些人的工作绩效负责。

沟通需要换位思考,而管理不需要。

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不是改变他

员工的作用是由管理者决定的,所以企业一定要关心管理团队的创造和培养。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作用在于促进努力和绩效,以及绩效和报酬之见的关系,进而达到满足成员需求、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援员工满意度,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

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1、例外管理、2、根基业绩给予合理的报酬

如常管理:1、业绩目标、2、费用预算

凡事往好处想,往好处做,必会得到好结果。

如何让授权有效:

只有一个东西不能被授权,这就是目标设定的权利。

1、机构越大越要授权,

2、任务和决策越重要,越不能授权

3、任务越复杂越授权

4、部属之间互相不信任,不能授权,也就是企业文化不够好,大家都不信任,彼此拆台,投机分子很多的地方不能授权。

5、部署的责任心不够,不能授权。

新官上任最重要的是融入环境,认识环境并利用环境,而不是来改造环境,环境其实无法改造,只能利用。

向上管理“

1、和谐的工作方式

2、相互期盼

3、信息流动

4、城市与可靠

5、合理利用时间喝资源

什么是激励?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

激励就是让人们自己做出选择并愿意付出。

付费让娱乐变成工作,一旦变成工作了酒会讲报酬,报酬就要讲合理性,当报酬越来越低的时候,人们酒会觉得不公平,就做出选择。

把工作看成是游戏,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投入和愿意付出,因为这是他喜欢的东西。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一个人展开工作所必须的条件,如工资、岗位,培训,福利工作设备等。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一个人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如晋升,奖金,价值的肯定,额外的工作条件等。

1、如果使用保健因素,就要绝大部分人得到,只有大部分人获得,才会让不满的人减少。 保健因素只能升,不能降。

激励因素必须是可以变动的,不能固定,一旦固定下来又要变为保健因素。

(为什么公司的工资水平以警世人同业最高水平了,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不是行业的最高水平?)如果公司的经营水平没有达到同业最高,建议公司的工资也不要给同业最高。

马斯洛五中需求: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

最低层次的没被满足的需求最有影响力()生活状态、生理和安全)

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我们所应该关心的不应该是人们的流动性,而应该关心人们为什么不流动)

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成就需求、权力需求、亲和需求。

自我激励!!!

1、人们是需要外激励。不要认为每个人会自己找事情做,会以很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定要有很强的外激励来激发他们,千万不要认为每个人一定会把事情做好。2、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人们内芯的成就欲望。因为只有理发内在的欲望,人们的成就才能真正获得。

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

1、工作超量所造成的疲惫。

2、角色不清,任务冲突。

3、不公平的待遇。

不公平是绝对的。

1、当人们比较的是付出,而不是获得的时候,酒会产生平衡感。(方案兑现,说明原因)

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1、期望值、2、媒介、3、对于期望目标的评估,确信这个目标。 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

什么样的激励是有效的

三个基本特性:重要性、可见度、公平感。

不花钱的激励

1、鼓掌:掌声要超过九下、赞美、鲜花、隆重的仪式

决策如何有效: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而非个人决策,群体负责。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而不是追求正确性。或者说决策正确性指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得到的执行的结果。

重点在于,做出决策后,能不能够确保决策获得真正执行。

决策的第一个重点:即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首先不是判断这件事情要不要做,而是判断能不能找到人去做。

进行决管理决策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依据数据,也不能够简单凭借经验来做判断,对于重大决策,我们必须考量诸多的条件和因素,才能够做出决策,而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理性决策的过程,我们必须力保所做出的选择不能偏差太多。

当要做一项新制度和新安排的时候,寿险在布局十点,不要全面铺开,因为管理决策不能够犯错误,所以先要实验,获得成功的经验,之后再全面实施。

科学的态度:

一个是要有自然科学的态度,以事实、以数据、以真理说话,还有一个叫社会科学的态度,以本质、以人性去说话,没有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决策就很难有效,所以重大决策一定要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怎么做:

1、识别问题,识别问题的标准时依据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2、理性决策的第二步就是确定什么因素与决策相关

3、分配权重。

篇二:《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 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 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 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 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

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 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 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 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激励就是这门艺术的核心。营销部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如何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首先绩效激励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来自员工,在以人为本的经营时代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模式,才能使营销发挥出卓越的竞争力。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合适的激烈手段,让工作变成爱好、乐趣、动力,有很多种办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薪酬

和晋升,另外授权是一种激励,分权是一种激励,提升职位也是一种激励。

合理的激励方式,“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激励方式是正向激励还是反向激励,是分开激励还是个人激励?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我们要不断的激发员工的成就需求,而不是满足员工需求,当员工的成就需求被激励出来,绩效就是无限的。

薪酬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但不一定是有效的。这对于急需解决生活问题的基层普遍员工来说是重要的,当然赞赏也同样重要。薪酬奖励并不是发挥作用,尤其在以下三种情况:1、工作量所造成的疲惫。2、角色不清、任务冲突。3、不公平。公平是一种感觉,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管理者认为公平,不见得看法相同,因为我们比较的对象不一样。 授权、分权的激励方式,管理者的需要包括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从工作本身得到满足。授权形成良性激励竞争状态,分权形成相互激励状态,相互协作氛围,另外给予每一个人适合的期望激励,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管理者确定激励方式时,要始终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做,不能站在自己的方向,要确信激励方式对获得者是有价值的;为了满足不同员工激励的要求,应由管理者设计激励项目,由员工自己选择制定原则。首先要依据企业战略方向明确激励方向,其次逐步建立企业员工相适应的激励氛围,确定激励的效果。根据团队目标确定员工目标,培养激励制度化。

不断更新有效的恰当激励措施,避免激励失效。薪酬、晋升、福利、认可赞赏、员工持股、社会地位成就以及特别的奖励、鼓掌、赞美、鲜花、隆重的仪式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激励措施。结合以上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引导员工需求,让激励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通读管理的常识,真正使我受益匪浅,很有启迪指导意义,可以作为我工作的应用指南。

翻读这本书不久后的一次闲聊中,同事问对这本书有何看法。我答曰:“这本书内容精短,然蕴含颇深,如果只是仓促读之,恐怕收获不大,须细细体会”。试想,作者把自己多年来对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凝聚成不到200页的一本小书,很多内容都是精华,而且全书几乎很少用事例加以佐证和引导。倘若有多年管理的经验和实践,读来定会觉得字字珠玑,而如我辈这样鲜少涉足管理的读者,初读颇为枯燥;冥思苦想地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点滴,边读边细思之,方觉其中若干滋味。是啊,即便是《武穆遗书》这样的旷世兵法,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力图用精短的篇幅向读者灌输管理的7个基本概念,也就是最基本的管理常识:管理、组织、组织结构、领导、激励、决策和计划。结合本书所介绍的这7个基本概念,分别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于管理

管理学中对管理的定义是: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常识》一书并没有从定义的角度阐释和说明管理的含义,而是由实际生活中人们对管理的错误认识说开去,总结了正确认识管理的5大要素,阐述了从绩效角度出发的管理观、管理要解决的3个效率问题、如何有效管理以及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可见,本书不是管理的理论教本,而是一本以管理的目的和作用为核心的实践指南。这一部分所讨论的管理常识,貌似“常识”,却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非得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慢慢体悟。

关于组织

组织是实施管理的平台和环境。因此,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组织,有助于对管理的理解和实施。书中这一部分所介绍的核心是:组织为目标而存在。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作为企业的组织,其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了。

关于组织结构

书中提到,组织结构就是权利和责任的关系匹配。可见,组织结构是管理的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我所服务的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本书中所谓的“事业部制”结构。书中指出计划管理可以弥补“事业部制”结构中存在的重复和浪费现象。读到此处,我就理解了为什么公司一直很重视各项计划(尤其是生产计划等)的制定和实施。本书后面的计划管理部分,则是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这一点。

关于领导

这一部分介绍了对领导力的理解、领导的艺术和魅力等内容。对于领导的权力,书中提到5点: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惩罚权和统治权。我认为其核心就是奖赏权和惩罚权。这也就是为什么,《孙子兵法》中提到了“知胜负”的依据之一是“赏罚孰明”。

此外,本书中提到的“向上管理”的观点、技巧和注意的问题,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来说,这些应该是非常实用而有指导意义的。例如,“利用好上司的资源和时间”,往往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重要而紧急的问题,而且加强沟通也有助于领导者管理目标的有效实施。

“发挥上司的长处”这一点,我个人更是体会颇深。根据我自己的经验,遇到一些重要的工作,打不开思路的时候,集思广益,听听上司的见解和意见,往往能够理清思路、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作为中层管理者,如何与直接的和间接的上司配合好,这对于不同层级的管理的有效实施都非常关键和重要。

关于激励

激励是管理过程中,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手段。

本书这部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我想,保持适当而正确的激励固然重要,避免激励失效、陷入被动则尤为重要。

此外,书中也提到,除了金钱以外,还有4种其他的激励措施,这些应该都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措施。我们不妨可考虑常用之。

关于决策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而非个人决策,集体负责”。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这句发人深省的告诫。书中提到了集体决策的特点以及影响群体决策的几个关键问题,很是有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于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足见计划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了计划管理的原理、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等知识。最后,作者用思辨哲学分析了计划和变化的关系,指出计划要考虑变化;可谓是本书这一部分的点睛之笔。

冒着纸上谈兵、班门弄斧之嫌,写下这些读书体会。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管理的智慧总是无处不在,管理的常识尚须付诸践行。惟愿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将书中蕴藏的智慧和常识运用于实际工作、解决真实问题,亦不负开篇所述陈老师著此书之心志。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作为学习管理学的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自己管理,行为处事的习惯和风格是最基本的要求。去年因偶然的缘故,听过华南理工大学商学院陈春花老师的演讲,很是感动。陈老师作为一名管理学的教授,有很好的企业实践,把管理理论和实战结合起来,而且管理的思路,条理很清晰。所以也非常注意了解陈老师相关的著作和文章。最近几日读过陈老师的《管理的常识》有些感触,就象陈老师所说,读过MBA的也可以把本书当作是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复习深化。通读一遍,确有如此感想。因为主要的一些理论在《组织行为学》里都有。但陈老师毕竟是具有卓越的实战背景,能够把复杂的理论阐释清晰、简单。而且在对管理的认知上,纠正传统的一些观点。

根据管理一定要有结构化的思维这样的模式去思考问题,我认为本书主要从两个基本面展开。第一是管理的认知和管理的思想和相关理论,第二是管理的技术应用。管理是一种实践,陈老师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研究的很深,能看到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光芒。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好角色认知,主要有人际角色、概念角色、技术角色。不同的管理级别三项角色所占程度不一样,越往上,概念技能角色越重要。为什么有些员工升职快,往往和这个有关系。因为他的概念能力强。

本书主要告诉我们以下观点,简要如下:

1,管理就是让员工明白什么事最重要的;

2,管理是管事,不是管人;

3,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位一,这点在员工职业规划和有效激励上是最重要的

篇三:陈春花管理常识

导读

在创业的初期,创业者能以初生牛犊的激情,做出惊艳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大了,竞争对手也会特别的关注。管理也变得更加艰难,此时,创业者的身份要改变。从一个产品经理向CEO转变,变成一个舵手,你才能领导愈来愈大船驶向梦想的彼岸。

硅谷顶级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认为,创始人成为一个真正的CEO才能够带来公司的大发展,“CEO 应该是能够设计一个庞大组织的人,应该是认识很多优秀高管并能带来最初客户关系的人,是每时每刻都清楚他们正在做的事的人。”

一、做产品你可能是一流的,管理公司你可能是三流的

产品已经顺利开发完成,推向市场,市场反应良好,但是你的公司管理的可能很差,具体标下如下:

1)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原来偶尔加班,现在几乎天天加班。工作生活很不平衡,家里人意见很大,自己也很愧疚。

2)花太多时间来“灭火”——解决突发问题。分析下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大部分都是杂事儿,破事儿,没几样是自己认为值得的,但不解决又不行。

3)员工不清楚别人在干什么。几乎每个人都是你直接指挥,一旦团队作战,会发现他们相互很不了解,你还需要花心思协调。

4)员工不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你心怀远大的理想,激情澎湃,但咋就传达不到员工那边呢?他们咋就没有创业的状态呢?

5)企业缺少优秀的管理人员。忙,很忙,忙得都没时间招聘了,偶尔朋友推荐,或者偶遇招几个中层,发现还不太好用。其实他们也冤,认为管理太乱。

6)认为“要正确地完成这件事,我必须亲自干”。信息不充分,相互不了解,要想干好只能自己亲自上了。

7)大部分人认为开会是在浪费时间。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但问题越来越多,并且老问题时不时地冒出来。

8)有计划,但是罕有计划实施,以至于工作往往不能够按时完成。年初有大计划,年末有小执行。

9)一些员工对自己在公司的职位有危

陈春花 管理的常识读后

机感。很忙,尤其是为一堆烂事忙,就会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相应地提高,就会产生危机感。

10)公司销售额持续增加,但利润没有增加。大家都很忙,本来想着年底有个大红包,却发现公司账上没钱。

二、你,有病乱投医

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你学啊,努力地学,学各路门派的管理:

1)学公共关系管理。小米很火,营销做的很棒。你真的发现:一个好编辑等于50个销售。

2)目标管理。最近好像大家都在学Google的OKR(Object Key Result)目标管理,我也操练下。

3)分权、授权管理。公司人多了,不能啥事都自己抓吧,总得让兄弟们承担点责任吧,但这个权授出去咋这么难呢?

4)企业文化管理。开特斯拉,走戈壁滩的,硅谷考察的,好像人家都很有文化的样子,追求卓越,胸怀天下,咱的逼格咋就上不去呢?

5)创新管理。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几乎成为创业者的圣经,总想着找个破裂地,颠覆下别人,发现这理论听着很好,用着很难。

知识学了一大堆,但情况还是那个情况,问题还是那个问题。

三、你时常会半夜惊醒,感觉危机四伏

有些基本问题会时不时的冒出来,困扰你,比如:

1)我们的增长是否有泡沫,是否超越行业的平均增长?我们公司是增长了,但和行业增长率相比并不太高,并且越来越多的热钱往行业里砸,下面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泡沫。

2)我们是不是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和竞争对手相比:一、我们对顾客的理解,对需求的把握是否更清晰?二、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对竞争格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更深刻?三、员工的培养,全行业的关键人才占有率是否够高,是否有足够的管理梯队?

3)我们是否有大规模系统作战的能力。市场机会很大,未来一定是正规军,规模作战,我们是否准备好了:一、足够好的营销技巧;二、足够低的成本;三、规模化扩张的管理体系。

4)我们在市场中凭什么活下来。风口很重要,机遇很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把握市场需要的关键要素,我们可能就是一代拳王,将来留下的是一个“想当年,我要是”的遗憾。

5)面对跨界打劫。望远镜可能找不到对手,但不排除旁边有很多对手。

6)对服务的理解。互联网免费的火已经从网上烧到了网下,是不是需要反思下:

一、服务是增值的还是弥补产品不足的?二、免费就一定是好的吗?

7)保持激情和创业能力的能力?当产品还没有上线的时候大家充满激情,但是加班越来越多,出错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多还能够让大家继续保持激情吗?

四、回归基本点,回归常识

1)企业成长的动力

曾经,我们以为推出了新技术、新产品,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企业的成长还挺复杂的。我们看一看经典是怎么说的?

经济增长 = 劳动投入 + 资本投入 +全要素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来源:效率改善 + 技术进步 + 规模效应

在资本投入,规模效应,劳动投入方面,创业企业和已有的成熟企业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做硬件相关的企业,会很快发现这些差距。

2)提升管理效率是必由之路

新挑战:创新带来的能量 + 效率带来的能量

学习管理知识,可以跟书本学,跟大咖学,但是有一点是必须的,需要把基本概念弄清楚,需要有体系的学,否则就是四不像。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