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范例 > 列表页

国内智能楼宇建设范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范例 手机版

篇一:2014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发展报告

2013-05-16

编者按:

智能楼宇的发展从来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其发展状况也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真实写照。

从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中世界上第一个智能楼宇的产生,随着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智能楼宇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从二十一世纪初到2010年,这十年是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智能楼宇飞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建筑更智能,城市更宜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立足建筑、面向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跨越式发展。

但从2010年末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呈温和回落态势,房地产领域遭遇寒冬,连续两年在震荡中度过,智能楼宇市场自然也深受影响。

2013,中国房地产业风雨欲来,智能楼宇是否唇亡齿寒受到牵连?还是革新图治力求凤凰涅槃?在这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总让人不禁追问,与之息息相关的智能楼宇市场又将如何?

此刻,我们回望智能楼宇的发展历程,便是为了寻找一个更稳健的未来!

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材《建筑智能化系统》对智能楼宇进行的定义:智能楼宇也称智能建筑,又称智能大厦。智能楼宇是将建筑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各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合理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动化、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关于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各国智能建筑界皆有不同的定义。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修订版,2008年正式实施)对智能建筑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广州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许锦标副教授认为:“智能化楼宇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楼宇智能化技术是随着智能化楼宇的发展而进步的,一方面,它对智能化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别一方面,它也需要智能化技术的全面支持。可以预见,我国楼宇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必然显现出专业细分和全面加速的态势。”

上海索博智能电子副总经理杨华认为:“智能楼宇,我们就是单指一幢楼,可视门铃以及家里的防盗报警等都属于智能楼宇的范畴。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的理解就是智能小区比智能楼宇更高级一点。智能小区可能就是会连动一些物业。”

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陈龙教授认为,智能建筑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他在2012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上介绍道:“一类就是智能大厦,智能大厦的问题主要是各种各样的自动化系统的综合集成。进入到21世纪以后,出现了许多80层、90层甚至100层的摩天大楼,现在都是以高度来抢占世界,而在中国则都是在抢时髦,一定要抢最高建筑。我们国家在2017年将有一千座超高摩天大楼,其中最高的是长沙远大集团提出来的天空城市。长沙要建838米的大楼,比阿联酋的还要高,按照我们的标准,有的划成11个子系统,还有其他各个子系统,这里包括有楼控系统、电梯系统、安防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建筑的目标就是在大楼建筑里生活的舒适度有保证。第二大类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社区,智能社区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我个人将社区的基本智能定义为居家生活信息化、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和IC卡公共化,这三化为代表实现我们小区的智能化。智能化社区要考虑到安全、健康、节能、便利、舒适五大要素,同时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优化环境。智能社区是最后一公里,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落脚地,包括感知、控制。”

“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如是说。如今的智能楼宇也开始体现其生命智能的一面。智能楼宇是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也是综合经济实力的表现,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应用,使得高层建筑不再是一个城市的“孤岛”,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具有高工作效率的、有利于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环境。它将多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利用系统软件构建智能楼宇软件平台;实时信息、管理信息、决策信息、视频信息、语音信息以及各种其它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实现信息共享,以达到安全、舒适和便捷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达到节约能源和管理费用;克服重复投资、控制系统的分离、服务缺乏保证、管理功能不全等缺点,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智能楼宇代表了21世纪高层建筑的走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建筑的概念必将发生新的变化。

智能楼宇市场发展概述

行业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智能楼宇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元,从业企业至少有3000家。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智能楼宇行业发展日臻成熟。十年前,智能楼宇的智能化系统配置很不完善,子系统有的是逻辑控制,有的是继电控制,且各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关联,更谈不上网络互联和集成管理。

智能楼宇发展现状

智能楼宇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1990~1995年属于初始发展阶段,1996~2000年属于规范管理阶段。2001年后,原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了“数字城市”的试点示范工作,原信息产业部提出在政府系统建立“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信息化框架工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智能楼宇呈现网络化、IP化、IT化、数字化的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楼宇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化技术产品被广泛采用,智能楼宇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提升。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智能楼宇业将有长足发展,并已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从申奥成功和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数字奥运”的口号,2010年正式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都给我国的城市数字化与建筑智能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积极推进了我国智能楼宇飞速发展的进程。我国正迎来智能楼宇建设与发展的热 潮 。我 国巨 大 的 建 设 投 资 也 促 进了 建 筑 智 能 化 技术的发展,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建筑的智能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我国不少智能楼宇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尤其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办公楼宇智能化建设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标准。国内已建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功能的建筑已经超过千座,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资比重在逐年增加。

随着现代IT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楼宇开始向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迈进,智能楼宇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无线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数字视频传输技术等先进技术,有力提升了行业水平。数字家居向智能家居转换便是智能楼宇所取得的突破之一,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数字家居,是将家电用一个遥控器连接起来。十年间,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家居开始向智能家居过渡,即家庭中的各种通信产品、计算机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按照各类家庭数字化需求,形成家庭网络,通过与社会全方位的信息交互,组成家庭娱乐、控制服务和信息服务系统,使家居生活更舒适、更安全、更智能化。

行业基本特点

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人们对一座旧的金融大楼进行了翻修改造,在楼内铺设了大量的通信电缆,增加了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并将楼内的机电设备(如变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设备)均用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实现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连接,向楼内的住户提供文字处理、语音传输、信息检索、发送电子邮件和信息资料等服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控制和通信自动化,成为智能楼宇第一次在世界上出现的标志。

智能楼宇主要是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机电系统、通信系统、办公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节能、舒适、便利的环境,使住户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其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楼宇功能多样化,使物业运作安全可靠化,使生活环境舒适化以及系统高度的智能化和节能化。智能楼宇的各个系统包括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是智能楼宇的重要部分,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楼宇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电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号传输技术的进步,楼宇内部的中央监控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楼宇内的各种设备不需要一对一地进行配线和状态监测。一对信号线就可以传送多种信号,所有设备的状态都可以显示于中央监控室内,很容易进行操作和管理,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效率。但是在控制方面,由于当时的现场控制器价格昂贵,功能也不完善,大部分的系统运算处理,仍需要集中到中央控制室内由主机进行处理。当时中央监控系统的功能,多限于设备初级状态的变化显示,直接进行控制管理,以及对现场传来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等。

以前需要由中央监控主机完成的各种功能,在2l世纪的今天,已经由一些低价格、高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所取代。中央监控室的管理人员只要下达所需的指令,现场控制器就会自动参考其它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控制相关的设备,以达到管理者的要求。这样,中央监控系统的主机就不需要再负担大量的数据运算工作,而中央监控系统的功能也逐渐由控制变为提供各种数据报表和专项统计文件。此时,“中央监控系统”的名称就逐渐变为“中央管理系统”,其内涵的范围也由以前的集中监视、集中控制,扩大到集中监视、集中管理以及分散式控制。中央管理系统不断地将各种数据报表提供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通过分析数据报表,求得楼宇最低的运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楼字的附加值。当有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中央管理系统得知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故,便于事故处理人员迅速进行处理,减小事故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可以说,智能楼宇的发展史,是从监控到管理的进程。

一言以蔽之,智能建筑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建筑物的功能、环境和高效率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应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和建筑设备自动控制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要求而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智能建筑物研究机构认为“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功能以及其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楼宇能够帮助楼宇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将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篇二:智能楼宇建设

1、入侵报警系统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3、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

4、访客(可视)对讲系统

5、电子巡查系统

6、停车场(库)管理系统

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9、智能化系统集成

10、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

11、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

12、综合布线系统

13、住宅小区智能化

篇三: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发展报告三

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发展报告(三)

——激增的市场、多样的格局

来源:CPS中安网作者:罗超

众多利好消息表明,中国智能楼宇市场容量在极速扩增,与此同时,带来一系列市场格局与市场特征的变化,可喜的是,中国力量在这个市场领域地们日益凸显,欲与外资品牌一争高下。

众多利好消息表明,中国智能楼宇市场容量在极速扩增,与此同时,带来一系列市场格局与市场特征的变化,可喜的是,中国力量在这个市场领域地们日益凸显,欲与外资品牌一争高下。

楼宇对讲产品

回顾上期,产业发展报告强调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由概念走向实际应用,在低碳、节能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加强智慧社区建设的指示下,这众多信息表明,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即将壮大,乃至兴旺。与此同时,激增的市场需求带来产业中各个生产链环节竞争加剧,在良性有序的市场秩序下,中国智能楼宇将出现多样化的竞争格局,中国的民族企业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与竞争优势,

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外资品牌不再独大。不管怎样,这些都是一个可喜的信号,都是目前的产业现状,本期产业报告主要就中国智能楼宇的市场发展与竞争格局进行介绍与分析。

建设步伐加快市场激增明显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到来,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集各种现代高科技新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楼宇应运而生。1984年,北京发展大厦诞生标志着中国第一栋智能楼宇问世。近三十年来,中国国内智能建筑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实践蓬勃发展,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智能楼宇在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兴起建筑新潮流,其目标是让一栋本来死板的建筑具有一种人性化的设计。智慧楼宇在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市场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发生变革,国家垄断经营的交通邮电等行业转向自由竞争,国际贸易和市场开放,信息技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智慧楼宇的技术和设备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经济背景。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

技术背景。计算机技术、安防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楼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安全是智能楼宇最为重要的建设部分,中国安防产业在高清风暴之后极速发展,一批国字号龙头企业已经将市场拓展点关注到智能楼宇产业;自动化仪表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自动控制技术从过去分散个别的控制系统发展成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集散型系统分散控制DCS。

工作和生活的客观需求。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智慧楼宇的出现正迎合了这种需求,提供了更加方便、舒适、高效和节能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客观而言,影响我国智能楼宇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智能楼宇产业也在同步发展。具体来说,国家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调控主要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进行,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受财政政策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建筑行业的整体市场容量。近年来我国GDP保持强劲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投入。2005—2012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1.07%。与此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由2005年的8.88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47.81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73%。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05年的1.59万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6.83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4.88%。在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智能楼宇随之高速发展,其总产值从2005年的3.46万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52万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47%,高于GDP增速;从财政支出来看,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5712亿元,比上年增加16464亿元,增长15.1%,住房保障支出4446亿元,比上年增加625亿元,增长16.4%(其中保障性

安居工程支出3123亿元,增长1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20亿元,比上年增加1399亿元,增长18.4%;节能环保支出2932亿元,比上年增加291亿元,增长11%。在现阶段,“民生”和“转型”对我国而言是高度关联的两个概念。在财政部统计的民生支出中,涵盖的部分领域明显具有“调结构,促转型”的性质,如农林水利、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而这些既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又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该领域的财政支出规模在近年来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提高。

智能楼宇行业复杂,不仅包括一砖一瓦的土建领域,还涉及安防方面的内容。我们产业报告探讨的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和通讯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通过综合布线进行有机的综合,使楼宇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我们产业发展报告也以这个三个集成市场为介绍,这个集成市场占智能楼宇总投资的5%-8%,有的已高达10%。虽然影响中国楼宇对讲市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但实际上新增建筑是智能楼宇建设最主要的推动力。据统计,全国建筑新增面积由2007年20.40亿平方米增长至2010年25.60亿平方米,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我们预计2013年新增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将分别达到31.07亿平方米。由此,2011—2013年全国建筑总面积将分别达到520.54亿平方米、549.79亿平方米和580.86亿平方米。

建筑智能行业发展潜力很大,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其产业带动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据统计,目前,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美国为70%,日本为60%,而中国,2006年仅为10%左右,2012年提升至33%。

2006—2008年智能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0.08%、10.72%、14.03%。预计2013年智能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积的比例将达到24.26%。按新建项目智能建筑部分平均造价120元/平方米估算,2013年新增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583.06亿元、724.86亿元、904.49亿元,以2010年市场规模为基础,年复合增速为19.91%。

2006—2008年智能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积的比例

中国智能楼宇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乃至出口海外的发展历程。二十多年间,建筑更智能,城市更宜居。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立足建筑、面向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以来,中国智能楼宇市场增长势头明显,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产业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趋势,如云社区、智能一体化等。业内也出现了不少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的智能系统项目。诚然,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楼宇普及程度目前还比较低,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将继续推进,将大大驱动楼宇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进程。

总而言之,2012年,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其总产值1.52万万亿元,而中国智能楼宇产业集成市场占

国内智能楼宇建设范例

总投资的5%—8%也高达到961亿元,在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楼宇产业完成产值3724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率为18.5%,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智能楼宇产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楼宇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3。

市场特征:多样化应用中国力量的崛起

在我国新增建筑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迅速成长,已经颇具规模,与此同时,智能楼宇的概念越发深入人心。经过多年的探索、推进,我国楼宇智能化理论、建

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从摩天大楼到家庭住宅,从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