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范例 > 列表页

政治课教案范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30  分类: 范例 手机版

篇一:政治课教学案例

1、引言:

根据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思想的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给学生提供动手、亲身尝试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这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政治组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法律课,设计了一堂辩论课。

从当前社会实际需要出发,联合全国打击黑网吧的斗争,开先“上网的利与弊”大讲演,最后形成辩论课,全年级开展。

2、问题的提出:

选择这一个辩论题,一是有利学生知法守法,理解为什么打击黑网吧的意义。二是初一心理品德教育知识,本身涉及青少年自我约束之类的多个方面。光凭老师讲,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即体现了政治课的时效性、针对性,又是“授权”了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潜能。

初一心理品质课,按照传统讲法,老师采用对比的方式,讲叙式,向题教学也可以,而且简便易行。但是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主体作用无法显示。所以,开展辩论形式,有利于把学生推上讲台,给学生自己学习此会以相关的心理品质的作用、意义,潜移默化懂得自我约束的意义,形成自觉行为。

3、分析问题:

开展辩论课,初一学生问题不少,首先学生自身认识能力的问题欠缺,容易流于形式,空口而说;其次,学生参与的激情,可能因认

识的能力限制,高涨不够;再次,组织难度较大,课前准备,上课的组织纪律,中途不能出现的长的空白时间等。老师得事先预计好,多做几套方案,以备万一,作好应对。

4、因此,解决问题的措施:

为实施好这堂辩论课,预先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对上网的看法?是否上网?多少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自我态度?自己感觉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弊端?班上上网情况知多少?邻居社会内上网情况?网吧经营状况?在调查准备基础上,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指导辩论的规则。并选出辩论参赛的选手,自荐与推荐相结合。最后组织好评委,年级全体同学,利用两节课连堂时间,进行辩论,效果非常好。

5、课后反思:

辩论情况出乎我们预先的估计,效果非常好。好在参与者进入角色,水平不低,仅管只有初一水平,但发挥良好,一听就是经过准备,看了不少资料,有备而来。这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一是自主学习寻找资料,二是群众学生非常配合投入,从感情上,认识上都达到了一定效果。达到了自主选择性学习的目的。

如果是老师把上网的弊端历数给学生,不如学生讲自己亲眼目击上网的危害,具体的事例,更感人,更使人亲切,记忆深刻,感染力很强。

所以,政治课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是完全做得到的,只不过改变传统的教法,费时、费力,还往往不一定有成果。但只要

坚持追求,治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唯有走进生活,政治课才有生命力。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案 (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政治课教案范例)例

臧 伟 亮

唐县黄石口乡花塔中学

2010.7.23

篇二:政治课优秀教案

政治课优秀教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理解如何看待并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个人实际明确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消费观必须坚持的四个原则

【教学难点】

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举例法、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的变化,也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了我们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除了受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主观因素—消费心理的影响。

消费心理有哪些?如何影响消费?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课学习。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1、 消费心理的含义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参与过消费,你们在消费活动是都考虑过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买什么?卖多少?以什么方式买?买过后的感觉如何?

教师总结:对,这些都是心理活动,而且这些心理活动都伴随消费过程的始终。所以,我们就把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关系称为消费心理。

2、 消费心理的形成

(1)客观:①经济(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②社会(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人消费会受到社会整体消费因素的影响)③文化(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2)主观:①性格。②爱好。③兴趣等。

提问过渡:我们每个人的消费行为都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那消费心理怎样影响消费?有哪些表现?

3、 消费心理的表现

情景引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妈妈最怕给儿子买衣服,儿子想买的,妈妈不愿意,妈妈想买的,儿子不喜欢,每次上街母子俩都闹的不愉快。妈妈认为,穿衣服不能太另类、太张扬,和周围其他男孩子一样才好,好好的牛仔裤不买,你偏要买打补丁的!儿子认为,和其他男孩子都穿一样的,有什么意思?我才不干!

教师引导提问:这个故事里妈妈的消费心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妈妈的消费心理是从众的消费心理。

教师分析:对,很好!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中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不由自主的仿效别人,所以讲,它的做大特点就是:

① 特点:仿效性、盲目性。

例:韩剧《大长今》在国内热播后,掀起一股“韩流”如,韩版衣服,韩国料理、韩式发型、韩国语言等。 那么,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好不好?

②评价:有利有弊。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例如:绿色环保消费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例如:青少年仿效他人抽香烟、国内一些群体仿效他人购买外国车,不支持本国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不利) ③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过渡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明确了故事中妈妈的心理是从众心理,那么儿子的消费心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故事中儿子消费心理是求异心理。

教师分析:很好!那我们再来看看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往往通过消费个性化德尔商品来展示个性,这种消费心理最大的特点就是: ①特点:标新立异。

②评价:有利有弊。利: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例:建国初期,人们穿的衣服款式、颜色单调,人们为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创新,才有了今天商场上各式各样的服装)弊:有些求异,社会不认可。(例:作家张爱玲为展现个性、吸引别人关注,穿寿衣参加朋友生日聚会)

③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情景引入:讲了这么多,大家一起放松下。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小品,小品的名字叫《过生日》,妈妈的扮演者:刘木兰同学。儿子小强的扮演者:周伟同学。

儿子小强:妈妈,给我点钱!

妈妈:要多少?干什么?

儿子:要五百,上次我同学过生日请我吃了麦当劳,明天我过生日要请同学吃肯德基,一共十几个人,大概要五百块钱。

妈妈:这么多?妈一个月的工资才五百多块啊。这样吧,妈明天买点菜回来,你把同学约到家里来,家里做既实惠又省钱,好不好?

儿子:求你了,给我吧,让同学在家里吃饭没面子呀!

最后,妈妈很无奈的给了小强伍佰元。

教师提问:小品种的情景在我们生活中可能都上演过,小品中小强是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

学生回答: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分析:正确!那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购买商品并不是考虑实用性和实际需要性,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以获得一种优越感,所以讲,它的最大特点是:

① 特点:炫耀性、盲目性。

我们如何评价这种消费心理?

②评价:购买商品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给家庭生活带来压力。③态度:不值得提倡。

教师提问:那小品中妈妈的消费心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在购物时往往“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只卖对的,不买贵的”不仅考虑到价格、质量、功能等因素,海考虑到自己的实际需要,讲究实惠。所以讲,它的最大特点是:

① 特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教师提问:那求实心理好不好?

学生回答:对个人来讲,少花冤枉钱,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对社会来讲,有利于克服铺张浪费,节省资源,促使社会文明、经济的发展。

②评价:对个人社会都有利。

③态度:值得提倡。

教师过渡:讲到这里,我们就学完了四种消费心理。由于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消费时更要注重培养一种健康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必须遵循一定的消费原则。具体来讲,要把握四个原则:

1、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1)含义:指人们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2)理解:

①把握好“入”“度”两个字。“入”指的是收入,它既包括当前收入,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度”指的是限度。即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②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不矛盾

大家都知道,现在比较流行贷款买房买车,有人就讲: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违背适度消费原则。我们怎么来看?大家讨论一下,找同学回答。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如果居民收入稳定,有一定的偿还能力,并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贷款消费就属于适度消费。这时,贷款消费对消费者来说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对国家来讲,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如果高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还不起贷款还一味的去贷款,则属于超前消费。所以,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不矛盾。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对于理性消费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

(1)要有主见。

这就是讲消费时,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跟风随大流。

例:有一次我上街买菜,看到一群人围着地摊买草莓,草莓便宜,一块五一斤(原先卖三块),看到大家都在疯狂抢购,我也不甘落后,一下买了十斤,买回去以后,实在吃不完,最后草莓一大半都烂掉扔进垃圾桶。

这就是没有主见带来的恶果,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

(2)避免情绪化消费。

俗话说“冲动就是魔鬼”,其实购物时也一样适用,在消费购物时千万要避免情绪化。

例:我大学有一位同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心情不好时上街购物。有一次性情极度郁闷时,花了几个月生活费买了一大包衣服回来,后来此君在食堂开放期间经常看不到人,原来躲在寝室吃面包、喝白开水。

(3)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共发展。

教材21页的一幅漫画就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说明。通过漫画启示我们:要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顾此失彼!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材料一:

篇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主题: 依法治国

新课改、新理念给思想政治课带来了新的契机,学生由以前的厌学、苦学,变成了现在的乐学、善学。结合政治课开卷考试的特点,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事例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轻轻松松中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如在讲授《依法治国》一课时, 我设计了如下情形:

探究: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呈现几个司法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看录像。共有三组镜头。

镜头一: 公诉机关指控,三鹿集团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流入全国市场后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患病婴幼儿的检查和医疗救治,众多奶制品企业和奶农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09年1月2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7411万元。中国法律规定,被告人如不服一审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提出上诉。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镜头二: 2010年5月21日上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文强案二审公开宣判,依法驳回文强、周晓亚、黄代强、赵利明、陈涛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 4月14日下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文强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四名同案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八年至二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文强曾是重庆市司法局局长。(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

镜头三:2012年5月18日,厦门市中级法院对赖昌星一审判决,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其无期徒刑,以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法院认定,从1995年12月至1999年5月,赖昌星犯罪集团走私香烟、汽车、成品油、等普通货物案值人民币273.95亿元,偷逃应缴税额139.99亿元,向64名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共计3912.89万元。(执法必严)

问题:上述案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方面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张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老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看着这热烈的场面,我不禁想到:原本理论性很强、很枯燥的一个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学生们的自主探究中,轻松得到了解决。而且,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是新课改、新理念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激活了政治课这潭死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