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范文 > 发言稿 > 列表页

中心发言稿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2  分类: 发言稿 手机版

篇一:中心发言稿

科学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中心发言稿

我的发言分三个部分

一、简要介绍这节放样课的选题用意。

这节课是在今年五月份参加“苏州市第七届小学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优秀课评

选活动”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一节课。课文是由浦老师去抽的签。比赛规定必须用电子

白板技术上课。所以开始学电子白板技术。用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学习电子白板技术。

在学校里没上过。今天这堂整合课在学校里亮相具有超前性。将《北极星“不动”的秘

密》这课的内容与交互式白板有机结(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中心发言稿)合,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一,增加视觉效果:

教师能够利用白板操作系统中的某些功能,使知识与概念的讲解和演示更加清晰明了,

如关于相对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展现、动画模拟的再现等。特别是这课讲的是关于宇

宙空间的知识和概念,需要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具有挑战性。第二体现科学里面的

美感:科学最佳的表现是美感,让学生通过欣赏宇宙星空的壮观获得美的感染;在对北

极星不动的秘密进行解释时探测时空无限的宇宙,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第三提高课堂

实效: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充实,有难度,有五个有层次的活动要学生做。需要提供很多

静态和动态的画面配合活动的展开,又有文字资料,利用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

机、投影仪等于一身的多种功能,能使活动紧凑、有序地步步深入,富有活力。第四、

极大提高教学的交互性转变思维方式。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并与课文知识相

结合,让学生从已知“天体的夜间视运动”的现象出发,推测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根据星星的运动情况推测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进而促进学生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激起学

生的空间想象力;训练学生对科学现象作解释时要收集证据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的思

维方式。希望老师们通过这堂课能体会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并激起大家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热情。很期待下一次的运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整合课。

我参加过钱老师去苏州的比赛,也观摩了其他学校老师的比赛课,觉得她比其他老

师精彩的地方有两个两点:一个使用纸质的星星布置了一个模拟的星空,在模拟星空中

有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第二个亮点是将“转椅实验”提前作为导入展开,合并了一个“转

星空纸板的实验”。其用意是将转椅的轴对准北极星,将秘密的谜底埋下伏笔。

二、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这节课作分析。

跳出地球看地球有另一种视野。看这堂课也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对五年

级的教材不熟悉,没教过五年级的学生,对这篇课文也是刚进行学习,是现学现卖。

这篇课文在科学知识中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中关于地球运动知识的课文。课程设

置的目标是要达到通过学习,了解地球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要了解地球的运

动,需要借助参照物,因为地球复杂而不可直接观察;也可以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如

可借助观察星星的运动来推理地球的运动,根据星星的运动情况、模型和生活中的事例,

推测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绕轴运动。课文描述了两个运动——地球的运动和星星的

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涉及到自转运动,星星的运动涉及到圆周运动即星星围绕北极星

顺时针旋转运动。而星星的顺时针运动是由地球的逆时针运动而产生的视觉现象。

课文一开始给我们展示了天体的夜间周日视运动的现象:因地球自转,我们看到

地球以外的天球也在旋转,不过夜间的天体视运动与白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稍有不同:星

体旋转并形成以圆心为中心的许多圆环。

教科书重点展示了人们在北极拍摄到北方天空图和在南极拍摄到的南方天体视

运动情况,可以较明显地看到星星们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星体在东升西落划出

了许多长短不同的圆弧,这些圆弧围成了一个个同心圆。北极星处于圆心的附近,以这

两张图作为课文的导入,接着对图作分析解释进行展开。解释的方式是多角度、多方面

的。以模拟实验开始,进入整篇课文的学习。

在教学时并不这样开始,而是把课文中后续活动的“转椅实验”作为本课的导入内

容,在这一环节运用实物转椅及纸质的星星简单模拟星空,让学生用转椅模拟地球自转,

因为转椅是围绕一个轴在转动的,头顶注视的物体刚好在轴的延长线上,所以看上去不

动,采用一开始就切入中心——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而地轴的延长线就对着北

极星,所以北极星看上去不动。在一开始就将轴展现出来,提出了轴的概念。直接导入

谜底。将本课要探索的秘密的谜底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做好铺垫。这样比较直接的

教学风格将加快教学进程。这一环节的模拟实验是让多位学生来体验,让较多的学生体

验到处于“视线旋转中心”的物体是“不动”的。将这个模拟实验提前,还有一个设计

意图就是将课文中的第一个“转动北极星空模型”的模拟实验合并,因为已经将北极星

空模型贴在屋顶上了,不需要再来看星空的转动了,其实星空的转动也是由于地球的转

动而形成的视觉差。人在转椅上模拟地球的转动更符合实际。这样的合并,省略了一个

实验,起到了优质高效的效果。而且这一课的实验比较多,确实需要裁减掉。

而观察书中的星空照片资料非常重要。由于学生平时并没有经常观察星空,加上星

星旋转现象用肉眼不易察觉,学生们都是第一次听到北极星不动,其它星星会旋转的说

法。所以在进入课文的正式学习时再对照片作分析和解释。教学时使用了电子白板中的

放大镜功能,将北极星空图漂亮的画面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用放大镜突出了北极星

在北极星空运动图中的特殊位置。让学生观察两张照片,学生能从照片上发现星星在旋

转,而且在围绕同一个中心点在旋转,这时,才告诉学生这个中心就是北极星。

在对照片作分析时,引出北极星和地球的位置问题,让学生回顾转椅实验的情景,

推测一下北极星与地球间的位置关系。为接下来的探究确定方向。

这篇课文用大部分的篇幅突出对北极星不动进行分析和解释。课文中没有其他的小

标题,只有一个——对北极星“不动”的解释,课文只分两部分——导入和解释。将多

种方式、多种资源,多种手法都用在解释上。如:出现许多精彩的画面和图片;播放影

像资料,借助模型模拟实验、举生活中的事例、游戏(转陀螺)、让学生画图、进行动

画模拟,创设情景、提供资料等,为的就是做合理、形象、具有逻辑性的解释。可见对

北极星不动的现象进行解释的难度。这不是一般的用语言或文字能做解释的,而是要花

大力气来作解释的。另外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

教材安排了几个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解释。

1、将北极星和地球的位置画下来,确定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

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天空。但是还无法解释北极星为什么不动。

2、“转椅实验”——使学生明白北极星处于视线旋转的中心,所以保持不动。那

么地球上会不会有这样一个“视线旋转中心”?因为星星的动与不动是由于地球的转动

产生的视觉现象。这时学生可能还不太明白,所以设计了第三个活动。

3、转陀螺——可较直观地观察到旋转时的轴心。想象地球的自转时围绕一个假想

的轴在转动,这根轴是倾斜的,

4、转动地球模型——使球自转又让球上的人看到北极星不动。要让球的转动轴对

着北极星。

在这些实验进行时,点击图标出现相应文字,使得教学内容的出现具有层次性,在

做皮球实验时,运用电子白板链接ppt,出示实验要求及探究结果,

“陀螺实验”中链接了相关视频资料,

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是课文还安排了认识北极星在一年四季中保持“不动”

的内容。在一年四季中北极星都不动,这说明在一年四季中,地球的地轴始终是指向北

极星,说明地轴是倾斜的。一年四季涉及到地球的公转。这是为下一篇课文作铺垫。再

次运用放大镜功能和链接动画功能进一步强调了北极星的位置相对“不动”。

最后,播放动态的地球仪转动示意图,让学生根据书中的示意图和地球仪实物,结

合一段资料揭开谜底。学生们看到以一幅美丽的天空夜景图为背景:配以运用聚光灯效

果将月亮、星星、地球突出地展现在夜空中,并将地球围绕地轴自转的动态画面展现,

同时将地轴线延长,会看到这根延长线就指向北极星。从而直观的了解地球自转特点和

地球仪间的关系——地球旋转时是倾斜的,与垂直线形成23°的夹角,所以地球仪的轴

是倾斜的。

在制作表格,小结地球自转特点时,运用“不包含则返回”的功能让学生上台

操作。

这一课比较抽象,科学知识不多,但很难领会。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弄懂

平时接触不到的有关天体的科学概念,的确难度较大。必须让学生建立表象。教学中通

过设计直观的实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创设了美的情景和动态的画面,结合学

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从北极星不动现象的已知推测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绕轴运

动,这根轴是倾斜的。从而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

进行推理。认识到多方面、多角度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解释。

三、不足之处:

1、老师对课堂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目的不明确。没有强调这些活动都是为了

做解释。学生对这些活动的意图没有得到深刻的领悟。

2、对书本利用不足,学生对课文不怎么熟悉。应该以课本为本。

篇二:中心发言稿

中心发言稿

张德健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人美版11册第14课《家乡的小吃》 教学理念:

我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的是“快乐美术”,美术课应该是充满朝气活力的课程,而不是很闷老师讲学生听,“学的愉快,同时也要玩的开心”,快乐时兴趣的源泉,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授课时教师会以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探索,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在玩中学会学习、研究、合作,探索、创造,创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教材解读:

本课是“综合?探索”的内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小吃文化。教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本地区、本民族传统小吃、中国节日传统小吃文化的成就,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大家继承和创新民族饮食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各种不同质地色彩纸,橡皮泥等材料,通过剪、,捏、撕、卷、 揉、粘等方法,“炒”出一盘色、形俱全的“菜”。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传统的饮食文化,简单了解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

2.进入”小厨师“的角色,巧妙运用各种材料“炒”出一盘形、色俱全的“菜”,并能为制作的“菜”想吃一句有创意的广告语,为小吃进行宣传。

3.学习与人交往合作,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激发他们继承和创新民族饮食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①把中国传统节日小吃用各种材料制作做出来,有创意和新意,各组写的广告语要 有创意,“解说员”需要把“菜”推销出去。

②通过了解家乡的传统小吃,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通过宣传 介绍家乡小吃的特色,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启发想象,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1.怎样把传统的小吃做得更有创意和新意

2.“解说员”的宣传和广告词是否能将“菜”推销出去。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PPT、图片、声音、资料

材料准备:

各色彩泥、彩色卡纸、皱纹纸、餐具、剪刀、胶条、胶棒、白色泡沫、颜料等 课前准备:

①了解节日传统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②了解一些有关节日传统风味小吃的故事。

③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新课(分钟)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

教师手持“糖葫芦”唱着《冰糖葫芦》,师生互动,一同唱,达成共鸣使师生共同融入角色,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

(片头用《冰糖葫芦》播放歌词师生可看)

师:老师手中的糖葫芦很诱人吧?这是东北传统小吃,冬天刚到来,就会有听见吆

呼声“冰糖葫芦,冰糖葫芦”“你们买不买?”,“不卖你们,自己做。”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如何制作一份美味的《家乡的小吃》

(题目贴在黑板上)

二、探究学习(7分钟)

a.学生介绍家乡小吃

师:那大家来想一想什么叫家乡的小吃呢?

(学生举手回答)

家乡的小吃一般是根据本地的特产制作的方便食品,如油条,豆浆,粽子,元宵, 糕点等。那想一想在我们东北又有什么特色的风味小吃呢?

(同学说一说过年都吃什么,平时在东北菜馆吃什么,外边经常看见买什么)

学生:

(熏肉大饼,窝窝头,豆包,烤玉米,手撕饼,酸菜……)

(同学们说的都是小吃,但是他们不都是东北的小吃,现在小吃的材料比较普遍, 运输很方便,很多外地的小吃现在也成为了我们身边的小吃。向元宵节吃元宵,8 月十五吃月饼,在我工作的小镇也能吃上正宗的云南的过桥米线)分不同情况回答 b.欣赏家乡小吃的图片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美味的小吃,现在老师的脑海里啊,不断地出现美味的小吃的 画面,下面老师也要请同学们'"看"一顿东北小吃宴,让咱们的眼睛也享受一下。 请看大屏幕(播放PPT)

这么多的美味小吃,你吃过哪一样,有哪一种小吃的做法或者故事呢?

酸菜:雪村“翠花,上酸菜”;潘长江“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地三鲜“土豆,茄子,”青辣椒”;烤玉米“新鲜玉米,放在炭火上烤熟,营养非常丰富”

(小组交流半分钟)

谢谢大家带来的这么多的美味小吃,让老师知道了咱们的东北除了这么多有特色 的小吃,还有这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

欣赏了这么多东北小吃,同学们一定很想吃是不是?

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对号上菜(游戏猜一猜)

“对号上菜(这个东北小吃真正的“菜名”是什么?1OR2

师:答对了为上菜成功!

1.大碴粥:什么是大碴子。

(把玉米从中间加工成两半)

2.五色拉皮:里面每一颜色都是什么菜(胡萝卜,黄瓜,红辣椒,,甘蓝,拉皮,肉酱,)

3.手撕饼:他的形状象什么呢?(造型像帽子,层次分明,香酥可口,还可以用手一层层 撕着吃又叫草帽饼)

4.红肠:哪里的红肠做出名呢?(哈尔宾)

(答对的同学,奖励小粘贴)

用普通的材料做出这么漂亮的小吃,那我们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同学举手回答)

“颜色”(把“颜色”贴在黑板上)

”贴在黑板上)

“造型”(把“造型”贴在黑板上)

”贴在黑板上)

在咱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出来的小吃一定要注意“形”

“色”

三、教师示范(3分钟)

师:那如何用手中的材料做的“形”“色”俱全小吃呢?现在我们以粘豆包为例看看老师如何用橡皮泥和皱纹纸做出来!

(请看大屏幕)

(播放PPT,演示粘豆包儿的制作过程,老师配音讲解制作过程)

粘豆包儿出来了老师从颜色上选用选用黄色和绿色搭配,不仅如此,我还在摆了漂 亮造型,同学们肯定有比老师跟好的想法与炒菜绝活!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15--20分钟)

师:你们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美食展销会”。

咱们的“美食展销会”首先进入筹备阶段筹备阶段刚刚勋章获得最多的请站起来,为本组的组长,带上厨师帽,现在由组长带领想一想本组如何用桌子上的材料做出一到美味的东北小吃,怎样分工呢?(小组讨论分钟)

(老师指出各组的小吃制作可实时性,帮忙完善)

“美食展销会”进入制作阶段

制作阶段

1)

2)

为你们的小吃设计一句简洁,独特的广告语。

(推销时共同喊出广告语)

填写宣传卡

师: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工具,希望同学们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由创作,老师针对各组出现的问题做指导。播放音乐,强调讨论的声音不要超过老师播放的音乐《喜洋洋》)

五、推销评价(5分钟)

“美食节展销会”开始喽!各位组长上菜啦!

美食节展销会”开始喽!各位组长上菜啦!

师:组长把每组做好的小吃放到我们的展示台上,依次的介绍推销你们组做的小 吃?当介绍到最后的广告语时,小组成员共同喊出小吃的广告词,增强气势。

组长端着小吃从中间到美食品尝家身边走过,评委老师(每组各一枚品尝劵)喜欢那盘菜,就把手中有一枚“品尝劵”,放在菜里,通过各组小吃的“色”“形”“广告语”“精神面貌”

综合评定,得到品尝劵最多的组为“特级厨师”奖,“最佳创意奖”,其余的为“最佳制作奖”。

总结:

师:我们的美食展销会真是太热闹了,谢谢大家带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惊喜和感动! 同学们,你们用智慧为我们在坐的各位老师献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六、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想同学们和我都成为了好朋友,是不是!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勤动脑,多学习,今天学会了用综合材料做菜,回到家能用真正的食材做出“形色俱全”的美味菜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厨师,为我们祖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能不能做到!

篇三:中心发言稿

王慧芬《图形、联想、创意》公开课评课稿

中心发言人:

王慧芬老师讲的《图形、联想、创意》这节课,是一节富有创新教学的一节课,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对课文的重难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得以充分的的发展,在图形练习中,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完成了富有创意的图形设计,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创新实验课。

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魔幻转盘》的构造,把它分割成四个不完整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触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很巧妙地过渡到《图形、联想、创意》的学习,从而引出图形的定义。

其次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绿叶、手》的正负开相结合的图片,引出正负形的概念,让学生在欣赏时使学生明确了环保为主题的创意图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同时在讲解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图形联想时,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不仅丰富了学生视觉图形和图形联想的空间,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区别的理解。

本节课最高潮部分是《魔幻转盘》中在转动时,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视觉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加之配合王老师现场演示同中求异的设计图形,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创作兴趣,又使学生了解了创意是怎样产生的。

王老师激发起学生创作欲望后,对学生提出要求,以环保为主题构思作画,机会刚刚恰到好处。

最后,在学生作品展示评价阶段,王老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最后老师点评,起到了环保思想教育,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热情。

总得来说,王老师的这一节课,富有创意,抓住了重难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学生学起来热情高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节课。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