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分析材料 > 列表页

分析材料三中柳宗元这样说的原因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4  分类: 分析材料 手机版

篇一: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主观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人发现他们带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很早就有的。另一方面,当时中国人需要改革,但是不能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而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因而提出了“西学中源”说。被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的清初科学家梅文鼎,也是最早提出这一观点者。他生于明代官宦之家又受教于明朝遗老,后又受到清朝皇帝的宠爱,潜心钻研西学却又有“奉耶稣”而“弃儒先”之虞,这种矛盾的境遇促成了他积极地鼓吹“西学中源”说。在天文学领域,他宣称西方的地球五带源于《周髀算经》,又说《黄帝内经》“地之为下”是地圆说得肇端。在数学领域,论证了几何学即始于勾股的理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学中源”说被日益放大,最后变成什么都源于中国了。许多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乃至顽固守旧派,在涉及中西文化交流时,都从各自的文化观念出发,不同程度地利用“西学

中源”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不仅大力主张“西学中源”说,还将其改造成为“中体西用”说。梁启超于1902年写《古议院考》,论证中国古代“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早已有了类似议院的机构。康有为等都将中国上古的尧舜禹时代比作西方的民主、民权时代。章太炎、梁启超还试图证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和均田制具有社会主义的成分。顽固派、保守派认为西学在中国既然古已有之,就没必要再去学习西方了。

——黄敏兰《近代开放史上的“西学中源”说》

材料三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人引进西学的阻力越来越小。甲午战争后,人们开始觉得“西学中源”说没有道理,此后的革命家、改良家就开始一概否定中国文化,从而放弃“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黄敏兰《近代开放史上的“西学中源”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等人倡导“西学中源”说的主要观点和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各派倡导“西学中源”的观点,简析“西学中源”在近代引起广泛共鸣的社会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后“西学中源”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

材料二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

番融合。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4.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晓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5.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范??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6.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运用这种观点,选择中西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中的一个,结合近代中国学西方的史实进行说明。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理学。

——摘自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材料三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摘自《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等著作。??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察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开端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

篇二: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南安三中2015年秋期中考高一年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2、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载体,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下列制度中,与家谱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 科举制D.郡县制

3、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 )

A.血缘 B.地域 C.财产D.宗教

4、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7、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 , 其直接目的是( )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 削弱地方权力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

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9、图1 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10、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负责执行的机构是( )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军机处

11、隋唐形成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B.军功制C.科举制D.察举制

1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开始于( )

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

13、明朝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于( )

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英宗时

14、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15、由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到清初设军机处,其本质反映了( )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B.官僚体制的创新

C.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加强 D.中央机构的精简

16、《清史稿》 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 )

A.处理民族事务 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特务统治

17、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指( )

A.军功爵制度B.察举制C.科举制D.征辟制

1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

A.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B.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C.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D.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

19、“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官僚制度的日趋完善

C.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D.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20.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 B.隋唐设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二府三司制 D.明朝废宰相、权分六部

21、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与文明特征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毫无关系 B.前者决定后者 C.后者决定前者 D.前者影响后者

22、在实行民主制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希腊城邦是( )

A. 斯巴达 B. 雅典 C. 奥林匹亚 D. 马拉松

23、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24、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古希腊政治家是( )

A.梭伦 B.伯利克里C.克利斯提尼D.亚里斯多德

25、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元老院 D.民众法庭

26、古希腊城邦政体对希腊文明最大影响是( )

A.贵族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君主制的盛行 D.公民政治的盛行

27、《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D.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28、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

A.《王位继承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29、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 )

A.保障司法独立 B.体现民主原则 C.保护私有财产D.体现公共意志

30、秦朝时期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 A.立法的出发点 B.立法的完整性 C.对犯罪的界定 D.打击犯罪的效果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4分,32题16分, 共40分) 3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图1图2 图3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材料四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它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什么?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6分)

(3)甲、乙、丙三位同学在阅读材料四后,出现了三种观点。甲:“这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话,为此他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乙:“这最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话,为此他废除了丞相制度。”丙:“这应该是清世祖康熙的话,为此他设立了军机处。”你认为谁的分析合乎史实?简述该皇帝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6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篇三:重庆市部分区县2016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高2016级高三入学统一考试

24.《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

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5.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

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

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这说明宋代

A.国家分配土地B.实行土地国有化 C.土地买卖频繁D.禁止土地买卖

26.史载,宋朝湖州(地处今浙江省北部,北濒太湖)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位于今浙

江省西部,钱塘江流域)“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今江苏吴

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

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A.经济结构变动B.经济重心南移 C.小农经济衰落D.农产品商品化

2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

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8.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

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材料集中说明了清代军机处

A.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B.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29.《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

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

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30. 导游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介绍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经过时说:

“起初 ①割 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接下来②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

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

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31.有学者在评论19世纪中期的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

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它是

32.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

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立场 D.标志“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33.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

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34.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伊始,中央委员会号召巴黎人民:“只有从你们自己中间选出来的,

与你们同甘共苦的人,才能最好地为你们服务??总之,要挑选真心实意的人。”巴黎的劳

动群众都积极参加了各区的公社选举。这一现象能够体现 A.直接民主思想B.分权制衡思想

C.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D.民主监督思想

35.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

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应出

冷战的基本特征。

A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 双方及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40.(18分)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元朝行省图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

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

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

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

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

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

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

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结合元朝行省图,指出元朝实

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3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为什么说“行省并不是地方政

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11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

41.(19分)走向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各国国情不同,其政治制度各有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

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

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刘

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

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

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

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

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

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

方那一套。??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

极大

分析材料三中柳宗元这样说的原因

的局限性”。(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现代西方民主的代表,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雅

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6分)

44.(15分)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当中国参战问题一经提出,国内舆论曾经展开过激烈争论。孙中山指出:“我中华为世界独存之古国,开化最早,蛮风久泯,人好和平,不尚争斗,有不得不以战止战者也。”11月20日,孙中山致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指出:“(中国政府)出兵欧洲,非其所能,或者假托名义,向贵国作取军械巨款,用以压迫护法之国民。”

材料二 面对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中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从战略上,中国抗日战争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不仅打破了日军北进苏联的计划,而且迟滞了日军南进太平洋的行动,彻底粉碎了德、日法西斯北攻高加索、中东,南攻澳大利亚、锡兰,在埃及和印度实现东西会师的战略企图。1945年6月,世界上50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在签字仪式上列为首位。

——岳思平《中国抗战为世界和平做出历史贡献》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中国参战所持的立场,并归纳其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族抗战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与国联的规定有何不同?(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以来联合国在“制止侵略”方面的一个实例。(2分)

4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 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5分)

(2) 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

原因。(10分

历史试题答案24---35 CCDAAA BCAAAD

40.(18分)(1)特点:数量少,管辖范围大(2分)。现实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1分)

(2)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4分)

原因: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受中央节制,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3分)

历史作用: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3)借鉴价值: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4分)

41.(19分)(1)局限:①古代雅典对公民身份作了严格限制,享受民主的只是极少数成年男性公民; ②其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③其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民主。(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突破:①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国,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 ②实行代议制民主,突破了直接民主的限制; ③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防止了权力的滥用。(6分)

(3)局限:出现三大权力之间互相扯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3分)

成就:形成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基层民主不断扩大。(6分。答出具体史实亦可)

44.(15分)(1)立场:孙中山反对中国参战。(2分)理由:从历史传统来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北洋军阀政府参战是要借机扩充军备,镇压人民。(4分)

(2)民族主义思想增强,加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联系;战略上,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共4分,任两点)

(3)国联要求成员国承诺不进行战争,联合国采取集体防御的办法。(3分)如授权美国组建多国部队,打击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2分)

45. (15分) (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5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0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