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师成长体会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6  分类: 工作心得体会 手机版

篇一: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追随名师足迹,成就爱的事业

——第五期“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庐江县城南小学 张 雁

2014 年10月18日至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无锡举行的第五期“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活动。本次大会由教育部语用所指导,由语文出版社主办,以媒体推广、专家引领、交流互动、培训提高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语文名师和名校的典型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

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让我有机会与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名师、教授等零距离接触。我钦佩于他们那渊博的学识和辉煌的成就;感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惊叹于他们敢于创新开拓的勇气;陶醉于他们流畅跌宕的演讲???聆听了他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权威理念和真知灼见;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的那份深沉博大的爱! 参加这样高档次,大规模的语文高端盛会,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从政策层面提高了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不仅提升了我的语文教育理论水平,更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此次无锡之行,领略语文名师名家的风采,使我获得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欣喜极,思索至深,意义至大!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吕同舟,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编委会副主任徐功明,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时俊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李芒、语文特级教师陈琴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代表三百多人齐聚一堂,碰撞思想,交流优秀的教育理念,分享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激励调动后起之秀。这里有着一群语文的朝圣者,这里真是一次学术的盛会啊!

18日上午9点,大讲堂在郭永福会长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他做了“有效科研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简短报告,指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最高能力,参加科研的出发点、目的和功用定位,强调从本校改革和发展中选取科研课题。接着吕同舟所长致辞,他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历谈“教研”,谈到区分”有效教研和无效教研“的话题,尤其指出”一场高效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必须做到”五个一“的教学设计和”三个实现“的教学目的。

接下来是由备受尊敬的语文泰斗李吉林老师为老师们做《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三部曲”实践与研究的八个台阶》的学术报告,她的讲座滋润心灵,荡涤心扉,留给我的感动也最为深刻。李老师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的教坛生涯,回顾了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讲述了她如何在36年里执着于一个课题的研究,怎样将课题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最后到“儿童情境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步步深入。李老师一路探索,不断开拓,持之不懈,润物无声,硕果累累,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新方向,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流派,赢得世人的瞩目。她是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她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着实可嘉!她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胸怀令人感动;她那种不懈的韧劲和研究精神令人钦佩!从李吉林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师德”、什么叫“师爱”,她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教师”这一伟大的称呼,她真不愧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10月19日上午,来自北师大的李芒教授为大家做了《教学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他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指出该怎样去搞“教改”、“教学”,反对从上而下的一味盲从,批判了当下教育上的一些弊端,演讲发人深省。风趣生动、犀利深刻的演讲不仅博得热烈的掌声,更使与会老师产生强烈的共鸣。接着

是中国“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做了《我的母语如歌》的精彩讲座。她先对“素读”课程作简介“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读,适合诵读经典作品”,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她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用经典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夯实语文素养,她强调“吟诵”的重要性,讲授基本的吟诵规则,并结合大量的经典诗词和古籍,指导诵读方法,亲自示范吟诵。她的诵读曲韵婉转,如歌如诉,似春风拂面,似珠落玉盘,让人耳目一新,不禁连连叫绝!

这次的研修学习使我的内心受到深深地震撼。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名师们内心真挚深沉的语文情怀;感受到了他们为中国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学然后知不足!今后的教坛生涯中,我会张开双臂,迎接挑战,追随名师的足迹,更多一份虔诚,更多一份钻研,更多一份韧劲,在语文的田地中辛勤耕耘,用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去努力做好这一份美丽的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应有的姿态!

篇二:名师伴我成长——心得体会

名 师 伴 我 成 长

2012年10月13日,我跟随校领导及几位同事一起在南昌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参与两天多的学习活动,我觉得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冲击,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升华带来淙远的影响。名师们精心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娴熟的教学艺术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人格魅力无不冲击着我的心灵和思想,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和精彩的专题报告无不让我悠然回味?? 在两天的活动中,我过得紧张而充实平凡又有意义,累并快乐着,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精彩报告,观摩了名师的灵动课堂,名家大师们用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诠释着理想课堂,用精辟的语言展现了一堂经典难忘的课堂,虽然他们风格各异,但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尽量让学生找回自信,体会学习的快乐,还引导学生在玩中乐,学中乐,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

读名师成长体会

个性,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在享受一场大餐,或者说是满汉全席也不过,在震撼,惊叹,羡慕的同时,我也时常不由自主的陷入反思,反思自己的认识,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应该在嘈杂的世界里安自己的心,立足课堂,把握教学,对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素养,教学技艺,反复咀嚼,消化,吸收,集名家之长,弥自己不足。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枯燥的,因为课堂中充满了缜密的思考和推理。如陈金龙老师执教的《长征》,整堂课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自然流淌出属于陈老师的教学风格。陈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觉像是看一部史诗,荡气回肠。再如王文丽老师的课堂,一切都是活的,有的甚至可以用精彩来形容。为什么王老师能把《百合花开》讲得这么美,

这是她深入钻研文本的结果;是因为她读懂了内容、读清了结构、读顺了线索、读明了重点、读解了难点,才能把握准、把握住、把握透文章的真正的价值!我们钻研教材的过程,我们教学的过程不也正像百合花开的过程一样吗?就像陈老师所讲,公开课是非常态下的非常教师、非常学生、非常地点上出的课,所以尽管追求常态课堂,肯定和平时上课是不同的,起码是研究上过很多遍的课,凝聚很多人的研究智慧,容量会大,课堂时间会不加限制。对于这堂课,平时我们这样上会怎样?我感觉普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是要给学生独立理解的时空,老师的素养只有传递到学生那儿,让学生安静下来读进去,读明白,不懂的内容老师进行点拨指导,这样的课也许不会太好看,但是是馒头蔬菜,必需品。当然,我们普通教师还是需要努力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尤其是朗读,陈老师一张嘴范读,就很有吸引力,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口功”。我觉得教学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得有破旧立新的常识、思维和勇气,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中,我只看到了平等的师生互动,和学生欢快学习的愉悦气氛。我为自己身边拥有这么多业务精、工作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同行而自豪。

这次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纪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我总结了几个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地方:

一、必须要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

二、必须要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两天下来,我发现各位

老师上课根本不用文本也能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这么自信的举动都是来自于他们课前多遍对文本的钻研与分析,这让我自愧不如。

三、必须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几位名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启发,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

四、必须要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几位名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但绝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我认为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正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更懂得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逐渐缩小与名师的差距,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总之,听了名师们的精彩教学和讲座,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工作再找任何借口,应该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新课改教师的引领者、学校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校长的助手和参谋、与全体教师共同寻求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管理和指导学校各项工作,努力成为教育路上的智者。大师们之所以能娴熟的驾驶课堂,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基本功,有对教材及

学生深层次的了解,并有一套自己的应对策略,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轻松驾驭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一句名言是这样写的: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思想道路,能照亮人的思想境界。我也想在自己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始终用名师的思想之光,来照耀自己前行的路,也要用名师的智慧,来装点自己的心灵世界。我也将下定决心,以坚定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立志拉近自己与名师的距离,同时也让自己的教学道路走得更美好。

2012年10月

吕婷

13979405400

抚州市临川罗针中心小学

篇三:《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成长》读书心得

《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成长》读书心得

不知不觉,在这三尺讲台上,我已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在这五年的光阴里,我从一个对教学工作陌生而又迷茫的状态,渐渐成熟,渐渐长大,但距离名师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就在今年暑假里我庆幸拜读了徐世贵和于美老师写的《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成长》一书。读过这本书后,我认识到平时挺知足的自己其实是那么的贫乏与稚嫩,深深地感觉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

时代呼吁名师,社会的进步需要名师,我们的学生的未来迫切需要名师,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拉近我们与名师中间的差距,使自己也成为一位名师。

教师所求的不是只是教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而是让他们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使他们成为发展的人是我们的最高目标。要用自己的才能使学生获得受益一生的知识,不仅教会他们文本上的知识,还要使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有生存的本领。

骨干教师的特质:远大的职业理想、高尚的师德修养、厚重的文化底蕴、勤奋的学习态度、可贵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教学个性。那么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呢?

一、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要做一名骨干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

二、底气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教育在线、中国知网、特级教师家园的网页等,

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经常阅读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四、学会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就能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名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