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含义 > 列表页

静谧幽深的含义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9  分类: 含义 手机版

篇一:美学原理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理解: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第二,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第三, 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没有离的开人的审美活动。

如何理解悲剧性的效果? ⑴悲剧由痛感到快感。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很沉痛,一旦把这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不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于是有了然之悦,有会心之悦。通过关照,可以彻悟人生。⑵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这一大背景上去理解,这样,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便同无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⑶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主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悲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1、材料层:艺术作品的材料层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影响整个意象世界的生成;另一方面它给观赏者一种质料感,这种质料感会融入美感成为美感的一部分2、形式层:艺术作品的形式层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意味;另一方面它本身可以有某种意味,这种意味即一般所说的形式美或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也可以融入美感而成为美感的一部分。3、意蕴层:艺术作品的意蕴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这就是王夫之所说的诗无达志,这绝对了艺术欣赏中美感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哪些因素: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三种因素:一是怜悯,就是看到命运的不公正带给人的痛苦而产生的同情和惋惜;二是恐惧,就是对于操纵人们命运的不可知的力量的恐惧;三是振奋,就是悲剧主人公在命运的巨石压顶时依然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所引起的震撼和鼓舞,这是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沉郁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极端深沉厚重,达到醇美的境界;二是弥漫着一种人生、历史的悲凉感和苍茫感。

填空:诗意的人生就是跳出“自我”跳出(住客二分)的限隔,用审美的眼光和生霉的心胸看待世界,照亮万无意间的(生活世界)。

美学对艺术的研究,始终指向一个中心,即(审美意象)。

西方美学是从(柏拉图)开始的,不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美的本质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审美活动的研究,从思维模式来说住客二分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天人合一)的模式,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

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艺术与非艺术应该加以区分,区分就在于看这个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也就是王夫之说的能不能使人(感兴)

论空灵

一:“空灵”蕴含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

禅宗的“悟”,是对于宇宙本体的体验和领悟,是形而上学的。其并不主张脱离或摒弃生活世界,而是从宇宙的生机中,从普通的、日常的、富有生命的感性现象中去领悟那永恒的空寂的本体。

王维代表了禅宗的性格。王维的诗歌大多都呈现出色彩明丽、幽深清远的意象世界,并传达着诗人对于无限和永恒的本体的体验。柳宗元、常建等一些为人传诵的诗句也属于空灵的范畴。

二:“空灵”之静趣。

“空灵”作为审美形态,最大的特点是静。“空灵”是静之美,是一种静趣。空灵这种幽深静谧的意象世界,体现了“禅宗”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在对生活世界的当下体验中,静观花开花落、大化流行,得到一种自由感和解脱感,得到一种平静、恬淡的愉悦。

三:“空灵”的美感是形而上的愉悦。

它的美感在于使人超越有限的无限、瞬间和永恒的对立,把永恒引到当下、瞬间以一种平静、恬淡的心态,从当下这个充满生命的丰富的多彩的美丽的世界,体验宇宙的永恒。

四、我认为,空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我们应该在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宗白华说:“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极,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空灵,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在动与静的融合中,本体是静。得到的体验,也是平静、恬淡、安宁的愉悦,是和谐的静趣,诗意的感受。

论美感

一: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美感是“天人合一”即人与世界万物融合的关系。美感不是通过思维把握外物的本质与规律,而是与生命和人生紧密相连的直接的经验,在这种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显现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不是逻辑的“真”,是存在的“真”。

二:美感的性质

一是“现在”,即当下的直接的感兴,在“瞬间”显现真实的世界。

二是“现成”,即通过直觉而生成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感性世界。

三是“显现真实”,即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三:审美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移情,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情感。

四:美感有以下五方面特性:

无功利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超越了对象的存在,因而也就超越了利害的考虑。这意味着美感是人和世界的一种自由的关系。

直觉性。这是美感的超理性(超逻辑)的性质。

创造性。美感的核心是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的。

超越性。美感是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主客二分,从而超越“自我”的有限性。这种超越,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和解放感。

愉悦性。在美感中,人超越自我的牢笼,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从而在心灵深处引发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五、我认为,审美活动是美与美感的统一。美是从审美对象出发表述审美活动,美感则是从审美主体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的。它更注重交融与体验。朱光潜说:“有审美的眼光才能见到美”,可以说美感是审美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美感有其性质,有其特征,带给人自由、解放、精神愉悦。

篇二:我心归去

《我心归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 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3、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1、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培养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3、 解读“故乡”的文化含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读法,辅以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配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文章最后一句话是“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对于老舍来说北平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把结论归结为“北平——故乡”。)

第三专题的标题是“月是故乡明”,以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句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诗句是反映家园之思的,你知道哪些?(举三例) (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漂泊的旅人思念故乡和亲人,这种思乡之情是亘古不变的。我们今天来学习韩少功先生的《我心归去》来体会身在异国他乡之子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二)作者简介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著作《马桥词典》、《爸爸爸》,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包含深厚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巨大影响。

(三)文本解读

【第一部分】

1、 由于事先让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请同学们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一下内容,并思考一个问题:文章的题目为“我心归去”,作者身在哪里,心归何处?请同学来回答。 第一部分(1-4)写自己客居巴黎的情形,孤独、寂寞、无助之感。

第二部分(5-9)写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明确:身在异乡,心在故乡。

(板书:身在异乡,心在故乡)

2、 快速阅读1-4段,作者在法国临时的“家”的生活环境如何?找出描写法国生活环境的语句。

“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概括为雅静、大、环境优美)

(板书:雅静)

3、 法国虽然环境优越,但作者心情如何?请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词。

难耐的冷清、囚禁、监狱、虚空、发疯。

54页对话栏[1],可以将作者的心情概括为寂寞、孤独、空虚。

(板书:寂寞、孤独、空虚)

4、 品味语言

对话栏[2]:被夸张了的细节。“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反复:“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极度厌恶、无奈之情。) 比喻:“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作者在法国感到空虚、彷徨、迷惘。(把抽象无形的虚空感写得具体化形象化了。)

反问:“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连用4句反问句。

(作者要说明的是什么?明确:作者追求的是精神,而非物质。)

【第二部分】

(一)“我心归去”原因探寻

1、 作者心归故乡,单纯是因为在法国感到孤独寂寞空虚吗?

快速阅读5-6段,思考“我心归去”的原因。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第5段: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2、 怎样理解第5段最后一句“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开放性问题)答:点出思乡的主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更思念过去,往事的回忆变成一种奢望。这份感情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而冲淡,反而会沉淀得越来越浓。

3、 第6段将异国和故乡进行比较,得出了什么结论?前文说到法国环境如此美好,但作者

却感到寂寞空虚,那故乡又是怎样的呢?

对比之下,作者用4个“没有”,“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达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故乡是贫瘠而脏乱的,然而却使我感到亲切和感动。

(板书:繁华,贫瘠脏乱,亲切感动)

4、 舒伯特的独唱使韩少功想到故乡的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与上一段“我坐在

柔和的灯雾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都用形象化的语言把抽象的思念表达了出来。

(二)“我心归去”深层原因探寻

1、阅读7-9段,深入探寻“我心归去”的原因,故乡的概念,人与故乡的关系?(前后桌讨论)

(现代汉语字典中对“故乡”的解释: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看55页对话栏[2]:“作者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富于个性的理解,是感情与哲理的融合。” 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韩少功是如何解释的?答:第7段第一句,中心句,“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说明:故乡与生命水乳交融。)

“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游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

周末消遣节目。”(作用:三个“不是”,从反面写出了故乡是融入生命的一部分,加强了上一句的观点。)

旅游景区与故乡比起来缺少了什么?答:缺少悲、血、泪、汗水。

2、 第8段,法国是“风雅富贵之邦”,而故乡是“浮粪四溢的墟场,拥挤不堪的车厢,阴

沉连日的雨季”。(板书:风雅富贵,脏乱、拥挤、阴沉)

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失望?(答:对故乡的失望是源自内心的挚爱,因为挚爱,所以才对现状失望,这种来自内心的失望真的能滴血;因为失望才会有希望,希望故乡变得更美好。有了这样的希望,于是就会不断地去努力,不断去创造美好。)

3、“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联系上下文,与同桌讨论,谈谈你的理解。 “金麦穗、赶车谣”象征物质和精神财富。

4、齐读一下最后一段。“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解读:将故乡与出生地做比较,作者以为故乡不是生来就有的,只有付出过、奉献过,才算故乡。)

“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人是要有一个守望精神的家园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三)教师总结:

后三段从哲理、美学角度对家园文化概念作深层思考,深化主题,对思乡之情的升华。(板书:思想升华)韩少功眼中“故乡”的概念比我们理解的要更加深刻、有哲理。

所以作者“我心归去”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层:①在法国寂寞、空虚、无助;②惦念亲人;③故乡是人的生命之根,奉献之地,精神之土、希望之源。

(板书:生命之根、奉献之地、精神之土、希望之源)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经很多歌手翻唱过的经典老歌《故乡的云》,在充满豪情、思念、酸楚的歌声中领悟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放《故乡的云》)

(四)作业布置

请以“故乡的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我心归去韩少功

身在异乡心归故乡思想升华

雅静贫瘠生命之根

环境繁华对比脏乱奉献之地

风雅拥挤精神之土

富贵阴沉希望之源

感受寂寞孤独虚空惦念亲人、亲切感动落叶归根

篇三:我心归去

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

阅读有目的

△能运用对比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情感。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通过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读前要热身

韩少功:我不希望自恋和自闭

七年前,46岁已身为海南省文联主席的他,选择了回曾插队的湖南汨罗八景峒村,过起了体验式田园生活。他半年在海南做领导,半年回湖南做农民。做农民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起床,喂猫、喂鸡、挑粪。经常被农民朋友邀去做客,也经常有农民来串门。

七年后,一本散发着青草香、鸟叫声和纯朴乡音的作品集《山南水北》出版。作为将哲学思想和生存体验等理念化入创作实践中去的作家,韩少功记录了对大自然和农村社会的感悟,以及对城市生活和现代文明的反思。

似乎,很多在都市生活中的人在迷茫和压抑:生活永远被机械的工作奴役,消费文化助长了永无满足的欲望,高风险的生存焦虑无处不在,人和人之间处处是隔膜的冷漠。在这样一个焦躁的社会,他能自 12—1 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并在田园中成为大自然的一景,叫人羡慕。采访韩少功的时候,他已经从汨罗回到了海南,开始了忙碌。

之所以选择间断性在乡下居住,他说,希望多接触一些文人圈外的朋友,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接近自然和底层社会,希望有一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的健康生活方式,要走出文人圈,使文学创作重新找回活力。今年年初,评论家谢有顺在策划并推出台湾散文家兼农夫陈冠学的《大地的事》时说,现在的作家,几乎都热衷于成为纸上的虚构者。远离事物、细节、常识、现场的写作,正在成为当下的主流。在这样“向上”的背景中,他更愿意亲近一种向下的写作——重新解放感官的写作,作家学会看、学会听、学会闻、学会嗅,学会感受,这些很可能扮演着复活文学精神的重要使命。

知识应储备

●作者作品

韩少功,男,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68年初中毕业,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4年秋调到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员,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社会反响。《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 12—2 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同年到湖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8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90起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识记字音

1.字音

别墅(shù) 贫瘠(jí) 奇诡(guǐ) 潦倒(liáo) 逃遁(dùn)

惦念(diàn) 矫饰(jiǎo) 眷顾(juàn) 草坂(bǎn) 湖泊(pō)

一幢(zhuàng)

2.多音字

泊 pō湖泊 幢 zhuàng 一幢 烙 luò炮烙

模 mó模范

mú模样

●分辨字形

幢 一幢 泊 湖泊 脊 山脊 惦 惦记 概 气概

憧 憧憬 舶 船舶 瘠 贫瘠 掂 掂一掂 慨 感慨

艟 艨艟

●文题解读

《我心归去》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我心归去”的“归去”指回到祖国,回到家乡。作者旅居法国心系家乡,表达出了浓浓的思家、思乡之情。 高手支招之二——感受鉴赏

文本需精研

我心归去①

韩少功

我在圣•纳塞尔市②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用“雅静”修饰别墅,用“蓝海”“绿公园”作衬托,突出了别墅的美好氛围。)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很少看见人”,“偶尔”看见“公园游客”,直接描写了居所的冷清寂寞,为突出下文的冷清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第1 段:从多角度写了别墅的美好环境,为下文“我心归去”作了有力的反衬。而居所的冷清寂寞,也为突出下文的冷清作了铺垫,成为下文“我心归去”的原因之一。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②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首句“难耐的冷清”是本段的中心,与上文的美好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更出了寂寞感。用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与一般人作比较,更突出了作者“难耐的冷清”。)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运用了拟人,把“一切声响”当作人来写,具体形象地写出寂寞孤独)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运用了比喻,用“监狱”形象地写出了语言上的障碍。用了叠词“法语法语法语”写出了作者对法语的厌烦和无奈。)无处逃遁④。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

12—3

(“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运用了短语排比,真切地写出孤独难耐。)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最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作结,把巨大的寂寞无助之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第2段:首句“难耐的冷清” 是本段中心,与上文美好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寂寞感是心归故乡的原因之一。该句说“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会有“难耐的冷清“,何况一个作家呢?两个“不知道”是作者寂寞无助感的具体表现。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发疯”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思乡之情的强烈,因为无研至极才“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第3段:对吊灯作研究而且分不清是“第六次”还是“第六十次”,可见孤独感之强烈。 第4 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这种想法既与上文抒写的寂寞孤独感有关,又与本段内容有关。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客居法国的孤独寂寞。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设想亲人在远方的情景和自己独自守候,形象地点出了随着时光流逝,人们会更加思念过去。)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⑤闪光,引人回望。(失去后才知珍惜。看似平常甚至无味的事,在经历之后,才会发觉它的美好,它的价值,而且历时越久,这种感觉会越强烈。) 第5 段:写思念亲人。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⑦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⑧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四个“没有”相成排比,采取欲扬先抑,写故乡不美)故乡甚至是贫挤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但假若“句创 12—4 设具体情景,写不美的故乡值得思念。思念的内容越具体清晰,思乡之情越深挚感人。在思乡者的心中,什么都会与故乡发生联系。)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⑨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你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⑩,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首先这两句话的感情基调都为悲怆、深沉,这由“雄浑”“悲怆”“带泪的笑”可以提炼。雄浑的男音献给故乡,故乡的二胡只演奏悲怆。似乎故乡的色调就是深沉、厚重的,而从后文“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可以进一步证实故乡是厚重的、美的,悲是挥之不去、永远依赖的情素。故乡凝聚人的血、泪、汗水,是感情无限的积淀,只有深沉、厚重的情素才能与故乡同语,只有洒下血、泪、汗水的地方才是故乡,它包含着故乡人一切的喜与悲!)

第6 段:将异域与故乡比较,写故乡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第二部分(5~6自然段):家园之思的强烈深挚。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已。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三个“不是”构成排比,从反面揭示了故乡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思乡的根本原因是故乡与生命水乳交融。)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自己的生命与故乡已融为一体,自己的喜怒哀乐、甘苦荣辱都与故乡丝丝相连。所以这付出的“悲伤”才会使人留恋与这“悲伤”水乳交融的故乡,故乡因留恋而美丽。) 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结尾两句运用了排比手法,三个“使人”句从美学角度揭示思乡的根本原因。因为与自己的生命无关,所以再美也不能消解家园之思。)

第7段:将故乡的美与旅游景区的美作了比较,并从美学上揭示了故乡的美的含义和故乡美的原因。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 无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歌唱、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法国尽管是“风雅富贵之邦”,但我不会成为这里的主人,“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再次写出我对故乡深厚的感情。)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地和赶车谣。(对故乡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碍对它的真爱。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

第8 段:运有了鲜明的对比,从理性的高度将对异乡和故乡的失望的不同写了出来,点明了家园之思的深层原因。运用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浸透着爱的故乡才会使自己有所收获的道理并唱出对故乡的赞歌。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只有为之付出过的,才是值得自己热爱、回味的。只有为故乡艰辛劳动过奉献过,才会使故乡融入自己的生命,才会拥有它,进而珍惜它、思念它。)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喻深刻地留下印象)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

静谧幽深的含义

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⑾幸福。

第9段: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思乡之情,故乡成了心灵的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第三部分(7~9自然段):家园之思的深刻思考。

①选自《然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改动。韩少功,生于1953年。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爸爸爸》、《马桥词典》等。②[圣•纳塞尔市]法国的海滨城市。③[难耐]难以忍受。④[逃遁]逃犯,逃避。⑤[熠熠(yìyì)]光耀,鲜明。⑥[酥]发软。⑦[静谧(mì)]安静。⑧[奇诡]奇异。⑨[舒伯特(1797—)]奥地利作曲家。⑩[悲怆]悲伤。⑾[无量]没有限量,没有止境。

读后须品味

主旨:

《我心归去》中作者描绘了在异国他乡的冷清和对亲人对故乡的惦念,流露出潜藏内心的寂寞,表达了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阐述了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哲理性思考:故乡,就是人的精神家园,就是人的心灵归依。

文法:

结构:

探究后争鸣

观点一: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客居法国的孤独寂寞。第二部分(5~6自然段),家园之思的强烈深挚,第三部分(7~9自然段):家园之思的深刻思考。

观点二: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自己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第二部分(5~9自然段),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我的观点

高手支招之三——多维阅读

夜 晚

韩少功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 12—5 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2006年6月10日《北京青年报》)

阅读提示:

从本文作者对城市和乡村月亮的对比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城市繁忙和功利的厌倦,看出作者希望过上一种接近自然、亲近自然的平静生活。从城市到乡村,作者心归乡土,心归自然,这实际上是一种怀旧感情,是骨子里的乡土情结,与《我心归去》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说呢?

我的感悟

高手支招之四——素材积累

《我心归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热爱。在这里,祖国就是他的故乡,就是他的精神归宿。韩少功身处风雅富贵之邦,依然情牵故土,对故乡的留恋是主要原因,故乡因留恋而美。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地和赶车谣。(对故乡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碍对她的真爱。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会引发人们尽自己所能改变故乡状况的决心,使自己的家乡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李娜的歌曲《我热恋的故乡》的歌词: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