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

2.地球圈层结构:

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

气体、尘埃等占1%>、

(2)水圈

(3)生物圈

二、内三圈:(1)地壳

(2)地幔

(3)地核

3.莫霍面或莫氏面:

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 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

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8.矿物的同质多像:

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

9.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10.硬度:

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

[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 ~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刚玉~9 金刚石~10

12.解理: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

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

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16.火成岩:

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17.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侵入作用.

18.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喷出作用

19.火山喷发类型:

一、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式喷发类型)

二、中心式喷发:(1)宁静式喷发型;

(2)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

(3)爆烈式喷发型。

20.近代火山分布规律

(1)环太平洋火山带;

(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3)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21.产状:

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接触关系,以及形成时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

22.根据火成岩中SiO2的多少,如同对岩浆分类一样:

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和酸性岩(>65%)四大类。

23.沉积岩:

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2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生物~)

2.剥蚀作用(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两种方式)

(二)搬运作用

1.机械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重力等都可进行机械搬运

2.化学搬运作用(除风、冰川等外,流水、湖、海等还进行着化学搬运作用)

(三)沉积作用(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四)成岩作用(由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1.压固作用2.脱水作用 3.胶结作用4.重结晶作用

24.风化壳:

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它不连续地覆盖于基岩之上

25.沉积岩的特征:

(一)沉积岩的成分

(1).化学成分<皆以SiO2、Al2O3等为主>

(2).矿物成分(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二)沉积岩的颜色<决定于它的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

(三)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结构 (2).泥质结构 (3).化学和生物结构

(四)沉积岩的构造

(1).层理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流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2).层面构造(波痕、干裂、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雨痕、生物痕迹)

(3).结核(原生结核、后生结核)

(4).生物化石

26.沉积岩的分类:

(一)碎屑岩类 (1).沉积碎屑岩亚类 (2).火山碎屑岩亚类

(二)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三)特殊沉积岩类 (1).风暴岩 (2).浊积岩

27.变质作用: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28.变质作用的因素:

温度、压力、化学因素

29.变质岩的特征:

(1).岩石重结晶明显

(2).岩石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30.变质作用类型

<1>动力变质作用

<2>接触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4>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31.构造运动:

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构造变动: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变形。

32. 新构造运动和老构造运动的含义:

(1)新构造运动:

一般认为,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总之,新构造运动是指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

(2)老构造运动:

在新构造运动之前的构造运动。

33.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有关的地貌形态保留得较好,因此地貌方法成为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常用方法之一

(2)测量数据:对于现在构造运动,在短期还不可能在地貌上留下可以观察到的痕迹,因此必须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天文测量等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高程和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34.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沉积区可以形成一定厚度的岩层。对岩层厚度进行分析,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出升降幅度的定量结论。

(2)岩长相分析:岩相一般可以分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如入海处的三角洲相)

三类。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同一岩层的

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在同一时期但不同的地区的沉积环境

的差异。同一岩层的纵向(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同一地区不

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常常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3)构造变形:构造运动常使地层的产状发生改变,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

(4)地层接触关系(地壳下降引起沉积,上升引起剥蚀,所以,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

下来的各种接触关系,也是构造运动的证据):

A.整合接触: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B.不整合接触(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a.平行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

过显著的变化;

b.角度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

发生过极大的变化。

35.岩层:

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

36.岩层的产状:

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存在状态。(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37.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8.一、褶皱:

岩层的弯曲现象。

二、褶皱的基本形式:

(1)背斜: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

(2)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两翼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

39.断裂构造:

地壳中的岩石(岩层或岩体),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40.节理:

几乎所有岩石中都可看到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裂隙。

篇二:地质学基础重点总结

篇三: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1. 不连续面,一级不连续面:33km莫霍面,2900km古登堡面

2. 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Si、Al、Fe、Ca、Na、K、

Mg等八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

3. 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

4.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

石的基本单位(食盐是矿物,糖不是)

5. 晶质体,就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照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非晶

质体,胶质、玻璃质,如天然沥青、火山玻璃

6. 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如镁橄榄石

Mg2[SiO4]

7. 同质多项: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

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8. 杏仁体和晶腺:向内长,如玛瑙

9. 结核和和鲕状体:由中心向外层长

10. 我们在岩石裂缝中还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称为假化石,这是由氧化锰等溶液

沿着裂缝渗透沉淀而成的。

11. 条横: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条横。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如

赤铁矿,其条横均为樱红色。

12. 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最完

全解理:云母、石膏等;完全解理:方解石、食盐等;中等解理: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等。

13. 岩浆: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4. 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52%~65%;基性岩浆 :45%~52%,超基性岩浆:

<45%。

15. 岩浆——喷出活动(地表以上)——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喷出岩(火山岩);

16. 岩浆——侵入作用(地表以下)——侵入作用——侵入岩(浅成岩、深成岩)。

17. 深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岩基、岩株(p86);浅成侵入作用及其岩体产状:岩盘、

岩床、岩墙和岩脉

18. 鲍温反应:一方面属于浅色矿物(规律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另一方

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纵列表示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顺序,在纵列方向上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额机会越少;横行便是同一水平位置上矿物大题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此处为重点,要求会解释会画图,详看书本p91,必须的。

19. 火成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岩。(p94,会选择)

20. 主要火成岩简介(p97,会填空)超基性岩:橄榄岩;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中性岩:

闪长岩;酸性岩:花岗岩。

21. 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

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2. 物理风化:温差风化、冰冻风化、层列作用。(p103,会选择)

23. 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p104,会选择)

24. 深色岩石比浅色岩石更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火成岩和变质岩往往比形成与地表环

境的沉积岩更容易受到风化,复矿物成分的岩石比单一矿物成分的岩石更容易受到破坏

25. 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成为风化壳,它不连续地

覆盖在基岩之上。

26. 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27. 分选作用:无论在水平方向(由近而远)还是在垂直方向(由下而上),碎屑颗粒由大

变小。

28. 磨圆作用:碎屑在搬运途中相冲撞摩擦,颗粒形状逐渐圆化。

29. 流水和风的搬运都有明显的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没有分选作用、磨圆

作用。

30. 成岩作用的方式: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p118)

31. 沉积岩矿物成分。碎屑矿物:石英;黏土矿物:高岭石、铝土、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方解石、白云石。

32. 沉积岩的构造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化石。

33. 层理构造中,在一个层内的纹层(不能再分的微细层)比较平直,并于层面平行,称为

水平层里

34. 层面构造。波痕,陡坡方向代表流水方向;干裂;食盐的晶体印痕和假象,这种层面构

造常反映沉积当时的干燥环境。

35. 沉积碎屑岩:粉砂岩类;黏土盐类:页岩、泥岩

36. 方解石属于石灰岩类。

37. 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因素。

38. 温度可以对于岩石产生的作用:一是发生重(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地质学基础知识)结晶作用,二是可以产生新的矿物,如红柱

石、硅灰石。

39. 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透

闪石、滑石。(会举例)

40. 变质岩的构造中的片理构造:片麻构造、片状构造、千枚构造、板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从左向右,变质程度由浅入深。

41. 热接触变质作用举例:石灰石变成大理岩、泥质岩石变成红柱石。

42.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岩浆结晶晚期析出大量挥发成分和热液,通过交代作用使接触带附

近的侵入体和围岩的岩性和化学成分均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43. 交代作用:是挥发成分和热液进入岩石裂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化学反

应,原有矿物一边破坏,新的矿物一边形成,其结果是原有矿物逐渐为新的矿物所代替。如形成矽卡岩。(42、43会名词解释,貌似很重要)。

44. 红柱石角岩(p146我也不知为什么在书上划了这个。)

45. 整合接触:岩层是互相平行的,时代是连续的;不整合接触:分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特点都有明显的侵蚀面和明显的岩层缺失现象。

46. 褶曲要素:核、翼、轴面、枢纽、轴、转折端(p180看图)

47.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

位移的断裂构造。

48. 玄武岩为柱状节理

49. 张节理: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节理。特征:产状不稳定,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

远;多具有张开的裂口,节理面粗糙不平,面上没有擦痕,节理有时被矿脉所填充;在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常绕过沙粒和砾石,节理随之呈弯曲形状;节理间距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匀,很少密集成带;常平行出现,呈雁形式出现,有时沿着两组共轭呈X形的节理断开形成锯齿状张节理,称为追踪张节理。

50. 剪节理:岩石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节理。特征:产状比较稳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

伸较远,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较深;常具紧闭的裂口,节理面平直而光滑,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镜面等;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岩颗粒或砾石,或切开结核、岩脉等;节理间距较小,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密集成带;常平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现,或两组交叉,称“X节理”或“共轭节理”,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另一组发育较差。(p198,此处为简答题)

51. 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岩块叫上盘,位于以下的叫下盘。

52. 相对上升的岩块叫上升盘,相对下降的岩块叫下降盘。

53. 上升盘可以是上盘,也可以是下盘,下降盘可以是下盘也可以是上盘。(要分清这两组

概念,会选择)

54. 在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中,由于差异侵蚀局部露出下盘的较新的原地岩块,这种构造叫

做构造窗。

55. 由于强烈侵蚀,上盘的外来岩块只局部残留于较新的原地岩块上,这种构造称为飞来峰。

(会区分构造窗和飞来峰,概念不一定要知道,只要会区分即可)

56.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

57. 地震烈度是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等级划分。

58.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对于不同的地区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

59. 板块构造学说(简答题,要点在60~70)

60.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认为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是在较重的

玄武岩质海底上漂移的。大陆漂移有两个明显的方向性:一是从两极向赤道的离极运动,一是从东向西的运动。到20世纪30年代,此一学说便逐渐消沉下去了。

6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了一个新的学说——海底扩张说。大洋中脊两侧的地质特征:

一是地质现象的对称性,基岩风化程度有由浅逐渐变深的趋势,沉积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二是海底磁条带的对称性;三是沉积物年龄不早于侏罗纪,即不早于2亿年,沉积物年龄从洋脊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海底扩张认为: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形成大洋中脊,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形成新的洋壳。

62. 20世纪60年代,大陆漂移学说复活。

63. 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

64.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对于软流圈来说是

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分为许多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板块”,板块内部是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和接缝地带则是地球表面的活动带。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围绕着一个旋转扩张轴活动,并且以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

65.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66. 板块的的边界及其类型: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剪切型边界。

67. 拉张型边界: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它是岩石圈板块的生长场所,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

带。

68. 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或消亡带,主要以岛弧-海沟为代表。

69. 剪切型边界:又称平铺型边界,这种边界是岩石圈既不生长,也不消亡,只有剪切错动

的边界,转换断层就属于这种性质的边界。

70. 大洋从开始形成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

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这一过程被称为大洋发展旋回,或威尔逊旋回。

71. 板块运动与海洋演化:东非大裂谷正处于陆壳开始张裂,即大洋发展的胚胎期;红海和

亚丁湾,是大洋发展的幼年期;大西洋正处于大洋发展的成年期;太平洋出于衰退期;地中海是终了期;喜马拉雅山脉,地缝合线的形迹。

72. 地质年代符号:第四纪Q;新近纪N;古近纪E;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二叠

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震旦纪Z。

73. 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距今46亿年到36亿年,是缺乏确实资料可考的时代,是属于

地球演化的天文时期。

74. 在太古宙中、晚期形成了稳定的基底地块——陆核。陆核的形成标志着地壳构造发展的

第一大阶段的结束。

75. 元古宙,在岩层中广布蓝绿藻类的群体,经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综合体,常保存在

石灰岩和白云岩中,从横剖面上看呈同心圆状、椭圆状等。从纵剖面上看呈向上突起一摞碗,称作叠层石。

76. 中元古代晚期,出现了若干大规模稳定的古地台,由陆核到原地台和古地台,是陆壳构

造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77. 晚震旦世时,后生动物大量出现,反映生物界的一次飞跃。在澳大利亚南部的伊迪卡拉,

发现了丰富的无壳动物。

78. 早古生代,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79. 寒武纪被称为“三叶虫时代”,三叶虫是寒武纪的标准化石。

80. 发生在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成为加里东运动。

81. 志留纪末期,北美版块与欧洲板块对接,初步形成劳亚大陆。

82. 泥盆纪又称裸蕨时代,这是植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

83. 动物界的两次大飞跃: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上到陆上。

84. 有一种海生动物称为(蜓,加个竹字头)的,是石炭~二叠系的重要分带化石

85. 鱼类出现在志留纪,繁盛于泥盆纪,泥盆纪又称为鱼类时代。

86. 晚古生代最重要的生物事件是弗朗斯-法门事件。(晚泥盆纪的生物危机,生物量急剧下

降)

87. 石炭二叠纪的地壳运动,称为海西运动。

88. 劳亚古陆又称为北方大陆,指由劳伦古陆与欧亚大陆联合而成的大陆。

89. 南北对峙的统一大陆,这就是联合古大陆(或称泛大陆)。南北古陆和2大地槽带的对

立形式,就是海西构造阶段结束时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90. 石炭纪,二叠纪因为当时气候潮湿温暖,所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

91. 中生代又称裸子植物时代。

92. 中生代,特别是侏罗纪,是一个仅次于石炭二叠纪的造煤时代。

93. 早白垩世晚期,地史上第一次出现被子植物。

94. 中生代动物界的发展的突出标志是爬行动物的高度发展,因此中生代也称爬行动物时

代。

95. 恐龙全部灭亡——最突出的生物事件。白垩纪结束,昌盛并称“霸”中生代的菊石类和

恐龙类等突然全部绝灭。

96. 常把海西构造阶段和印支构造阶段合称为海西-印支构造阶段,是联合古大陆形成阶段。

另一是发生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燕山运动奠定了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和古地理形势的基础。

97. 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称新阿尔卑斯运动,又称喜马拉雅运动,简称喜山运动。

98. 第四纪是地史发展的最新阶段,也是生物界发展的最新阶段,特别是出现了有智能的人

类。现代海陆分布及地貌起伏格局已经形成,但气候变化和气候波动仍很频繁,周期性地出现过冰川活动。

99. 直到第四纪才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现象。

100. 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大事件,也是第四纪生物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101.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4

个阶段。

102. 全新世是第四纪的最后一个分期,开始年代距今12000~10000年。

103. 矿床:矿床是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满足当前开采要求的有用矿

物的富集地段。

104.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属于晚期岩浆矿床。

105. 著名的加拿大肖德贝里铜镍硫化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同类矿床,是熔离矿床的典型代

表。

106. 新疆阿尔泰有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

107. 矽卡岩化作用下的铁矿床占中国富矿储量的第一位。

108. 湖南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是典型的低温热液矿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锑矿。

109. 江西星子高岭土矿床是残余矿床。

110. 煤的形成条件:必须有植物大量繁生,提供形成煤的物质来源,因而必须有湿热的气候

条件;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彻底分解破坏,因而必须具备一定的沉积环境;必须经历有节奏的地壳运动,是成煤作用持续进行。

111. 成煤作用的三个阶段:菌解阶段、煤化阶段、变质阶段。

112. 承压水与自流盆地(图,p440)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