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中国历史基础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主要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距今80万年的蓝田猿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猿人和1.8万年的“山顶洞人”。

(二)氏族公社

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发明了种植粟和水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三)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

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四)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五)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春秋时代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进化观。其代表作为《道德经》。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和《春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韩非是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主张改革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

(一)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臵“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

(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

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

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五)对外关系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科学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汉武帝时制定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28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三国时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西汉时编订的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古代地理的主要著作。

(七)思想文化

东汉人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至三国两晋逐渐传播,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南朝的范缜著有《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永和九年,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葺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北朝时,山西的云冈和河南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库。

三、隋唐、两宋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并改进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篇二:中国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基础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1. 商鞅变法的性质:封建制改革;决定变法性质、对社会变革影响最大(起关键作用)、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措施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对旧贵族触动最大的是:按军功授爵。(“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为政以德”是,体现了 “以德治国”的思想。“君子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儒家思想。著名的教育主张有: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

3. 法家思想创始人韩非子最早提出“法治”,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始皇采纳了他的主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

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朴素辩证思想。

5.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愿望。最有可能获诺

贝尔和平奖。

6. “斧斤以时令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自然资源可

持续利用”的主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和谐。“人不可无耻”——孟子语

7.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8. 焚书坑儒: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加强思想统治。

9.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

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10. 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开辟胡一条商路,西汉张骞作出的贡献最大。

11.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今“新疆”正式开始隶属中央。

12. “蔡候纸”指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发明纸)。

13. 东汉张衡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4.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5.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

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史通史。

16. 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共同抗击曹操的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后形

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17.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魏孝文帝改革(杰出的

少数民族改革家),推行汉化政策:主张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学汉礼。意义: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18. 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领先世界近1000年。

19.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尽道

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时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0.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人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镜子”——魏征。

21. “贞观之风,一时复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唐朝达到全盛)。

22.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

制度”、“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时);完善于唐朝;倒退于明朝(八股取士);废除于清朝末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科举取士,招揽人才。

23.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 嫁 “松赞干布”(和亲政策),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

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元朝设立“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24. 贞观年间,日本 “遣唐使”学习隋唐封建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到

封建社会的标志(中国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起源于洋务运动)。1868年日本学习欧美列强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明治维新——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8年),中国学习日本进行戊戌变法,但失败。

25.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唐玄宗时,鉴真东渡到日本。

26. 2006年中印友好年。 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今印度),著《大唐西域记》;明

朝郑和也到达过印度。(欧洲航海家达·伽马、麦哲伦的航线也经过印度洋)

27.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

刷术,与文艺复兴有关。(印刷术的两个发展阶段: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

28.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石窟艺术(飞天壁画)。

29. 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30.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

31.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1)活字印刷术比西方早约400年;

(2)“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北宋”发明“指南针”

——罗盘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唐朝中期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

战争。13、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32. 清朝雍正帝建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

33. 2005年7月11日郑和航海600周年,也是我国第一个航海日。明朝郑和(马三宝)从

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交往,加强了两者的友好关系,比欧洲航海早半个多世纪。

34.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

35. “开辟荆榛逐荷夷”、“驱逐荷夷,一代英雄”——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康熙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6. 清朝对西藏佛教首领实行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

德尼”。

37. 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38.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理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

区。

39. 1771年,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谱写了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光辉篇章。

40. 资本主义萌芽:中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施复夫妇)——明朝中后期(15、16世

纪江南地区);世界14、15世纪的意大利(地中海沿岸)。

41.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其对中国的影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活动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中外经济

文化的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42. 促使近代中国对外政策转变(由闭关锁国向对外开放、向他人学习)的历史事件:鸦片

战争。

中国近代史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了纪念虎门硝烟,联

合国确定6月3日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2. 近代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第一次军事较量、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最先侵入长江流域的战争——鸦片战争。

3.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4. 近代中国的最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6.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重新疆者

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保京师”、“天地正气”——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目的: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7. 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规模的侵略战争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8.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

——邓世昌(致远舰管带)。(189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

9.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10.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

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马关条约》与其它条约的不同之处: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11. “太后不识国事险,危亡犹筹万寿典,挪用军费修颐和,岂能不失败。”——“此

战”指的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2.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第一句指“1895年《马关条约》中割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句指“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庆典”;前后对照说明清政府的腐败和卖国。

13.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4. 《辛丑条约》与其它条约最突出的不同点:列强获得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15. 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其中,“严禁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16.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的历史事件: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

17.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18. 洋务运动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口号:

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性质: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9.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

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20.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反映了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1.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之法(侧重军事技术)。

22. 1895年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

书”。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3. 《万国公报》——康有为、梁启超创办,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标志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24. 维新变法运动的基本主张: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25.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26. 被梁启超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严复,中国启蒙思想家,译著《天演论》(达尔文

的进化论),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27. 戊戌变法(1898年6~9月)中,最直接触犯了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改革政府机构,裁

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28. 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9.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30. 近代无数志士仁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戊戌变

法;孙中山——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

31. 辛亥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32.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1905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3. 孙中山思想的变化:由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到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旧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民权主义。

34.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是指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

建立。

35. 辛亥革命成功的表现: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建立后,对经济、政治、文化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6. 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中国历史基础知识)洋军阀统治时期。

37.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的果实被袁

世凯窃取,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8.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斗争要求,民族观念具有狭隘性。

39.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主阵地:《青年杂志》,后改

为《新青年》;矛头主要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性质: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指的历史事件:十月革命(被称为新世纪的曙光)

40. 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直接斗争目标);领导者:先进知识分子;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41.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因是因为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表现了

伟大的力量。

42. 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带浙江嘉兴南湖的画舫船上,标

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43.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1924年;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统一战线名称:革命统一

战线;意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使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1937年;标志: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名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44.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46.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7. 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得出的最深刻教训:革命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8.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

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9. 遵义会议(1935.1)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是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具有转

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0.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经过江西(瑞金)、湖南、广西、贵州(遵义)、

云南、四川、西康、甘肃(会宁)、陕西等省,1935年10月,党中央与红一方面军在陕西“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

51. 与《松花江》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近郊

制造的“柳条湖事件”),对此,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52. 促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

53.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

中央处理。”——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54.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1936年12月12日(民国25年);发起者:张学良、杨虎城;目

的:逼蒋抗日;解决方式: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调停;和平解决的出发点: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意义: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5.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开始,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

56. 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57.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①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林彪领导的八路军

115师)②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李宗仁领导的国民党军队)③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彭德怀领导八路军)

58. 百团大战: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

毁日伪军的据点;规模:中国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59.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①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解放了东北全境,解放军

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②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与江苏有关,歼敌最多) ③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起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60.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

人应当以死报国”——佟麟阁:体现了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

61.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

篇三:中国历史基本知识

历史基本知识

(一)中国古代史

1、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创立: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

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唐朝与吐蕃的两次联姻及其作用: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还有唐朝的(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两次联姻都促进了藏汉两族的关系,同时更大的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的时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每一个有爱国心的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它是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国耻日!《南京条约》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个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瓜分,自此开始, 中国由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开根据条约第二条规定,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 《南京条约》是由英国侵略者马礼逊根据外交大臣巴麦尊的《对中华条约草案》起草的, 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有以下五项: (一)五口通商。根据条约第二条规定,将中国沿海城市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欲望。

(二)强占香港。根据条约第三条规定,把中国香港割让给英国,使得香港成为英国侵略 中国的桥头堡。 (三)勒所赔款。根据条约第七条规定,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2100万元,分四年付清, 包括赔偿鸦片费600万元,商欠费300万元,水陆军费1200万元。这笔巨款严重地削弱了清政 府的财政收入,而这一费用必然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四)协定关税。根据条约第十条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 国政府商议。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工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其它问题。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派设邻事、管事等官;废除广东公行制度;释放卖国汉奸;英国管员与

中国官员平等往来;英军占据中国的地区,直至清政府付清赔偿款项后才撤离等。 《南京条约》主要影响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危害 ①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香港岛控制广州的出海口,商业上,占领香港岛就能打击广州贸易;军事上,可以控制广州和中国东南沿海,自此香港岛成为英国侵华的据点。 ②赔偿巨款,相当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清政府为此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③开放五口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货物,包括鸦片,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者大量破

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虎门条约》里规定,英国人可以在这些租地建屋,长久居住。五个口岸又成了英国的侵略据点。 ④协定关税的规定,协定关税的规定,是一种片面的协定关税税率。它只规定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规定中国对英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英方须同中国商量。其结果便形成了中国单方面的减让关税税率。因此,这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项影响极深远的经济侵略措施。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自此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率,海关不能起保护本国工商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侵略者用之以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原料出口的工具。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确定的《临时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