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1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

龙源期刊网 .cn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

作者:

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7期

1.什么是农产品?

农产品是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其中,初级产品是指初级产业产出的未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林、牧、渔、矿等产品;“农业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农业活动,也包括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广义的农产品概念,包括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未经加工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粗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初加工产品。

《食品安全法》中所称的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什么是农业投入品?

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业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主要包括生物投入品、化学投入品和农业设施设备等三大类。生物投入品主要包括种子、苗木、微生物制剂(包括疫苗)、天敌生物和转基因种苗等。化学投入品主要包括农兽药(包括生物源农药)、化学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饲料、动物激素、抗生素、保鲜剂等。农业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农机具、农膜、温室大棚、灌溉设施、养殖设施、环境调节设施等。

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查:是指为了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用于农业生产,由农业部或者省级农业部门组织检测机构和相关管理机构对生产、经营或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并对抽查结果予以公告和处理的活动。

3.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既包括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安全性要求,也包括涉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口感、色香味等品质指标的非安全性要求。

其中,“安全性要求”需要由法律规范,实行强制监管来保障,如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农兽药残留、致病微生物等;对于“非安全性要求”,有部分指标需要法规标准规范,如生鲜奶蛋

篇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及农业和食品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探索解决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并已开始在许多方面付诸实践。农产品是指经种植、养殖、捕捞、采集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其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新路子,引导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发安全农产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有利于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城乡居民对高质量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为基础,组织农民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优质安全农产品,是新时期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均已建立起一整套较完备的标准体系,能够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有利于拓展生产领域,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创新的制度设计为核心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和认证管理是农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有效载体,通过产品认证,密切了产业上下游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整体素质,强化了基地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关联度,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因此,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载体。

4、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新时期农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份额,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安全是对农产品质量的最低要求。

5、有利于冲破“绿色壁垒”,扩大农产品出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证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当务之急。“入世”后,如何使我国的农产品在出口中适应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在世界上占据应有的位置,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主要原因

我国农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品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安全卫生质量以及加工包装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由于农药、兽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际

通行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索赔和中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结我国外贸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五个方面:

1、产地环境污染 是指农产品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危害。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不合理地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农田、水源和大气。由于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在水、土、气中超标,进而在食物中残留、聚积,影响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物理性污染 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农产品收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慎在农产品中混入有害物质,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

3、生物性污染 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因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毒素污染以及收获、屠宰、捕捞后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的病原生物污染。

4、化学性污染 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食品加工中滥加化学添加剂,为了争取瓜果、蔬菜早上市,不恰当地使用激素,滥施化学药剂,不但造成农产品口感不好,还可能夹杂有毒有害成份。

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以及对绿色包装、标志、标签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生产者缺乏标准意识,“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现象普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适应“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三)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监控关口前移,注重生产过程监管,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严格控制“从土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

1、加大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力度,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尽快完善和建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监测体系,开展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和农畜渔产品质量检测。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2、严格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

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保证。要把标准化生产与安全农产品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标准化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产品的采收、加工、贮运、保鲜、批发、销售等环节都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当前,为了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的是,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除草剂、生长激素、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3、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国现阶段极度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不利于监控生产过程,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将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观念传播给农民,把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经营由农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农民改造成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工人”,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纳入严格的工业化生产的标准体系中来。

4、大力开发和推广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首先,保证农业投入品的绝对安全。加强无污染、无公害生产资料的开发和推广,提高生物原农药的品质和稳定性,淘汰那些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和推广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微生物肥料。其次,保证生产过程科学有序。所利用的各项生产技术措施、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应当是先进的,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为基础,建立健全认证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6、做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为此要引导、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农产品销售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把住流通源头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定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就是对农产品及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根据农产品技术革新标准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特性,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

2、“把关”功能。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隔离”,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小投产,不合格的产品组成部分及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合格的成品不交付(销售、使用),严把质量关,实现“把关”功能。

3、预防功能。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还同时起到预防的作用。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而言,通过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检验和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使用,能发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异常因素和不足,及时调整或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过程(工序)能力或消除异常因素,预防不稳定生产状态的出现,以预防不合格农产品的生产。

4、报告功能。为了使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农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评价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把检验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经汇总、整理、分析后写成报告,为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考核以及管理层进行质量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包括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实施检验检测的重要技术执法系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农业行政执法农村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贸易等到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技术支撑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以部、省、县三级检测中心(站)为主,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站(点)为辅。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特点

(1)权威性。检测机构要经过国家或农业部有关部门的授权,并取得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资质,其检测结果需要负法律责任,其结果既可以为产品认证提供依据,也可以作为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2)多层次性。检测机构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根据其检测能力和检测范围,既有专业性检测中心和综合性检测中心之分,又有技术全面的检测中心和简单速测的检测站之别。不同层次的检测机构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3)导向性。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客观测试后做出的结论,所以对消费者来说,检验检测结果有引导消费的作用,同时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导向性。

2、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

(1)国家(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主要承担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承担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修)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比分析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重大事故、纠纷的调查、鉴定和评价,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检验、仲裁检验和其他委托检验任务,负责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2)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检验,负责农产品市场准入检验、农产品产地认定检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鉴定检验,负责对县级综合性检测站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接受其他委托检验和负责农产品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

(3)县级综合性检测站。主要承担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验,负责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开展检验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抽样和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检验;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标准宣传贯彻和技术培训,接受其他委托检验和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

(4)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站(点)。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站(点),用于企业或基地自行监控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对每一批次的农产品实施快速定性的自我常规检测;承担企业(某地)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规范生产者的操作。批发市场检测站(点),承担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其任务是快速定性检测 ,建立以速测为主的检测网点。

3、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措施

(1)在数量和质量上加快质检中心的建设步伐,均衡布局,协调发展,对地(市)级和

县级基层综合性农产品检测机构予以扶持,真正形成各级质检中心工作协调、配合紧密的良好体系。

(2)加强质检队伍建设,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水平。①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②加强检测人员尤其是青年骨干的思想教育,使之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创造提高学习的机会,稳定质检队伍。③尽快建立各中心内部的质量控制网络系统,提高对中心检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3)加强实验装备的投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实验室,对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加快县级综合性质检站、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站(点)建设步伐,形成强有力的监督自检机制,保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

篇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及农业和食品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探索解决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并已开始在许多方面付诸实践。农产品是指经种植、养殖、捕捞、采集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其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新路子,引导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发安全农产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有利于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城乡居民对高质量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为基础,组织农民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优质安全农产品,是新时期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均已建立起一整套较完备的标准体系,能够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有利于拓展生产领域,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创新的制度设计为核心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和认证管理是农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有效载体,通过产品认证,密切了产业上下游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整体素质,强化了基地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关联度,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因此,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载体。

4、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新时期农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份额,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安全是对农产品质量的最低要求。

5、有利于冲破“绿色壁垒”,扩大农产品出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证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当务之急。“入世”后,如何使我国的农产品在出口中适应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在世界上占据应有的位臵,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主要原因

我国农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产品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安全卫生质量以及加工包装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由于农药、兽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际通行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索赔和中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结我国外贸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五个方面:

1、产地环境污染 是指农产品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危害。工业“三废”和城市

生活垃圾不合理地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农田、水源和大气。由于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在水、土、气中超标,进而在食物中残留、聚积,影响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物理性污染 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农产品收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慎在农产品中混入有害物质,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

3、生物性污染 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因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毒素污染以及收获、屠宰、捕捞后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的病原生物污染。

4、化学性污染 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食品加工中滥加化学添加剂,为了争取瓜果、蔬菜早上市,不恰当地使用激素,滥施化学药剂,不但造成农产品口感不好,还可能夹杂有毒有害成份。

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以及对绿色包装、标志、标签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生产者缺乏标准意识,“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现象普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适应“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三)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概况

1、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牲猪“瘦肉精”检出率大幅大降。2005年全省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3.3%,比2001年下降了52.5个百分点,2006、2007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7%以内;水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率稳定在2%;生猪“瘦肉精”检出率控制在0.5%左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较快。

2、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农产品整体形象进一步改善,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泛珠三角农交会、中国红星国际农博会等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我省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已经成为近年来我省农民立足农业内部控潜增收的重要渠道。据调查,全省无公害蔬菜、无公害优质稻、绿色有机茶每亩平均为农民增收200元以上。

4、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逐步形成。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实施监督,政协密切关注。企业依靠质量创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积极性高涨,全社会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5、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技术支持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湖南省已经实现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统一管理,健全了省级管理机构,市、县级管理机构正在加强。

6、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工作,初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省情颁布实施了《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制定实施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和《湖南省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制定了一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规范化和程序性文件,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7、市场准入制度开始实施。从2006年起,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以蔬菜、牲猪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下降到5%,牲猪瘦肉精基本得到控制。2006年,在全省、市、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对蔬菜、牲猪全面推行市场准入;2007年延伸到全省县(市、区)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2008年以后将市场准入范围扩大到乡镇、集市,准入品种逐渐扩大到大米、水果、茶叶、水产品等其它农产品。

(四)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监控关口前移,注重生产过程监管,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严格控制“从土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

1、加大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力度,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尽快完善和建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监测体系,开展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和农畜渔产品质量检测。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2、严格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保证。要把标准化生产与安全农产品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标准化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产品的采收、加工、贮运、保鲜、批发、销售等环节都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当前,为了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的是,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除草剂、生长激素、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3、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国现阶段极度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不利于监控生产过程,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将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观念传播给农民,把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经营由农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农民改造成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工人”,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纳入严格的工业化生产的标准体系中来。

4、大力开发和推广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首先,保证农业投入品的绝对安全。加强无污染、无公害生产资料的开发和推广,提高生物原农药的品质和稳定性,淘汰那些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和推广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微生物肥料。其次,保证生产过程科学有序。所利用的各项生产技术措施、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应当是先进的,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为基础,建立健全认证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6、做好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为此要引导、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农产品销售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把住流通源头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定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就是对农产品及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根据农产品技术革新标准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特性,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

2、“把关”功能。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隔离”,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小投产,不合格的产品组成部分及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合格的成品不交付(销售、使用),严把质量关,实现“把关”功能。

3、预防功能。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还同时起到预防的作用。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而言,通过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检验和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使用,能发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异常因素和不足,及时调整或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过程(工序)能力或消除异常因素,预防不稳定生产状态的出现,以预防不合格农产品的生产。

4、报告功能。为了使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农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评价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把检验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经汇总、整理、分析后写成报告,为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考核以及管理层进行质量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农产品(包括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实施检验检测的重要技术执法系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农业行政执法农村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贸易等到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技术支撑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以部、省、县三级检测中心(站)为主,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站(点)为辅。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特点

(1)权威性。检测机构要经过国家或农业部有关部门的授权,并取得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资质,其检测结果需要负法律责任,其结果既可以为产品认证提供依据,也可以作为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2)多层次性。检测机构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根据其检测能力和检测范围,既有专业性检测中心和综合性检测中心之分,又有技术全面的检测中心和简单速测的检测站之别。不同层次的检测机构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3)导向性。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客观测试后做出的结论,所以对消费者来说,检验检测结果有引导消费的作用,同时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导向性。

2、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

(1)国家(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主要承担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承担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修)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比分析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重大事故、纠纷的调查、鉴定和评价,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检验、仲裁检验和其他委托检验任务,负责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2)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检验,负责农产品市场准入检验、农产品产地认定检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鉴定检验,负责对县级综合性检测站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接受其他委托检验和负责农产品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

(3)县级综合性检测站。主要承担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验,负责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开展检验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抽样和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检验;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标准宣传贯彻和技术培训,接受其他委托检验和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

(4)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站(点)。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站(点),用于企业或基地自行监控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对每一批次的农产品实施快速定性的自我常规检测;承担企业(某地)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规范生产者的操作。批发市场检测站(点),承担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其任务是快速定性检测 ,建立以速测为主的检测网点。

3、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措施

(1)在数量和质量上加快质检中心的建设步伐,均衡布局,协调发展,对地(市)级和县级基层综合性农产品检测机构予以扶持,真正形成各级质检中心工作协调、配合紧密的良好体系。

(2)加强质检队伍建设,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水平。①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②加强检测人员尤其是青年骨干的思想教育,使之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创造提高学习的机会,稳定质检队伍。③尽快建立各中心内部的质量控制网络系统,提高对中心检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3)加强实验装备的投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实验室,对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加快县级综合性质检站、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站(点)建设步伐,形成强有力的监督自检机制,保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

(四)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1、农药残留检测基础知识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药残留分析是指对待测样本中微量残留农药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农药残留的分析和监测。是为了评价农药残留的危害性,保障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

农药残留分析的基本步骤可分为:样品采集、制备、储藏、前处理和检测等步骤以及数据处理。

(1)样品采集:采样必须是随机的和有代表性的。

(2)样品制备:多数农药集中在果皮、麸皮及米糠中。如测定农产品中人们食用部分的农药残留量,则需除去外皮、糠或麸皮;测定农产品中的总农药残留量,则需检测食果,因此样品制备应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而定。

(3)样品储藏:采摘后的样品如果进行快速测定,应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进行仪器检测的样品若不能及时检测,必须放在-20℃的低温冰箱内保存,以防止待测样品中农药代谢降解。

(4)样品的前处理:从样品中提取农药的方法,需根据农药的性质,检测方法和样本的组成而定。

(5)仪器测定:将处理好的样本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进行分析。

(6)数据处理:将仪器检测结果计算,得到样本中最终的农药残留量。

2、酶抑制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