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个人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7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校本研修结题报告范文

[导读]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正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浙江杭州建德新安江第二初中(311600)邵振云

【摘要】“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课程中有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怎么记课堂笔记,记了课堂笔记以后又会不会用这个笔记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课堂笔记,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结合现阶段的课程体系,调查了学生做学习笔记的现状,研究了现阶段影响学生做学习笔记的几个方面因素,阐述了重建做学习笔记这种学习方式的若干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笔记 初中 学习方式

1 问题的提出

1.1 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的课堂笔记的现状。观察现在的课堂,我们初步抽样调查了解了我校学生320 人(初一、初二、初三各两个班的学生)对某学科的课堂笔记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关情况大致如下:

1.1.1 部分学生不会记课堂笔记。从初步的调查来看,现在的初中学生用笔记本在课堂上做学习笔记的人数不是很多,约占15%左右;较多人数是在教课书上进行记录,约占65%;还有近20%左右的学生上课时很少做记录或要么不做记录。

1.1.2 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记课堂笔记。主要体现在有些学生即使课堂在记录,但只是机械性的在记录课堂笔记,成了“搬运工”,老师上课讲什么他记什么,记录的内容没有条理性,抓不住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进行记录,老师要检查哪里才赶着记录一下,否则就不记。一些学生处理不好听课与做笔记之间的矛盾,上课听得很有趣却不能及时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记录,以至于知识的掌握经常存在某些缺陷,造成做作业时经常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的情况。

1.1.3 多数学生不会利用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过程中,能经常翻看学习笔记的

学生人数不到10%。而其中,有课堂笔记本的学生能翻看和利用课堂笔记的同学所占的比例较高。从另一层面可以看出,学生会不会利用课堂笔记是一个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1.1.4 课堂笔记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显示,用课堂笔记本记录而且课堂笔记又比较完整的学生中,成绩优异者所占的比例很高,约占90%。课堂笔记记录在书本上的学生,成绩优异者所占的比例约占50%。而课堂笔记记录不全或几乎不做笔记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不足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却很高。

1.2 现阶段影响学生做学习笔记因素分析。

1.2.1 新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学生的“课堂笔记”之间的冲突。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体系已有较大的差异,以新课标科学教材为例,淡化了知识的系统体系,而更突出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情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新课标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比如,初中科学在学习“力的存在”内容时,教材首先给出是若干幅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常见的场景图片,如,小树被风吹后弯曲了、压力将铝板压成锅、手压矿泉水瓶变扁了等四幅图,然后要求学生归纳并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第一个结论,接着又是四幅场景图,再归纳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这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特点。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会被丰富的生活场景深深的吸引,但常常忽视我们这节课必须落实的几个科学原理。新课标的要求是最终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这几个科学原理去解释生活实践中、自然界中或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类似现象。而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遇到类似的现象时,却记不起或无法准确地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新教材的实施,使课堂的“活动”更丰富了,但是学生要想把本课时中的科学原理主干知识理出来并记录下来的时间减少了,记录的条理性和完整性难度增加了。

1.2.2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课堂笔记”之间的冲突。新课标实施近十年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较多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中,主观上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过程的“活动”性和“互动”性、探究性,课堂的时间有限,我校多年来实施了每节课40分钟制度,上午

第三节课后有40分钟时间的大课间,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考虑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也会花更多的时间了解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景,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情景所包含的知识。短暂的课堂40分钟时间中,学生记录的时间势必受到挤压,无形之中忽视了学生课堂上进行记录所必须的时间。以致于我校许多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提出上课时到底要不要学生记录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作用如何,怎么样让学生记录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之类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教师对课堂笔记这一学习环节淡化了。

1.3 校本研究需要从“教”转向“学”的研究。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我校是一所山区(县级)市的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初中,教学班级31个,学生数1700余人。为一市教科研基地之一。一直以来,学校坚持质量兴校、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选择合适的立足本校的校本教育教学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及教师本身的不断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日常的校本研究活动中,一般情况是较多的关注教师“教”的教学行为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的情况。这样经常会导致了研究问题的片面性,导致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某些片面认识。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时,除了研究教师教学方式即“教”的行为过程中,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改进,即需要转向“学”的研究。在“学”的研究中最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度体现在其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如,学生的听课、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

“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课程中有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怎么记课堂笔记,记了课堂笔记以后又会不会用这个笔记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课堂笔记,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1.4 重建“课堂笔记”对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观察,学生从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升入三年制初中后,一开始很难适应课堂学习。小学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比较“活泼”,也比较关注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而升入初中后,课程数的增加,日常学习的知识容量增多了,以及学习进度的加快、作业量的增多,中考压力的加入,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出较多知识的输入。在这种现状下,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不太可能当堂巩固。在做作业或检测习题中也经常反应出知识的不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调查案例之一:学生在学习科学中画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上课时老师会通过探究教学法使学生理解其基本原理,归纳出若干条基本要求,并让学生按要求上课时进行了练习。但是课后的作业中或检测中,我们又会发现许多学生画出来的平面镜成像图却达不到要求,

该垂直的没垂直,该等距的并不等距,要求画虚线的画成了实线,要求实线的却画成了虚线。批阅作业中也发现,其中部分同学能完整无误的画出来。调查中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在课后作业中能完整无误地将上课时老师的要求做到的同学,除了上课认识外,他将上课老师的绘图完整地记录在了笔记本上,“晚上回家做作业时虽然有点忘记,翻看了一下笔记之后,就把上课老师讲得内容都想起来了(学生原话)”。部分同学虽然上课时同样按老师要求进行了绘图练习并且当时达到了要求,但是课后作业中还是有错,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复习一下上课时所画的图,回答说,“上课时我画在草稿纸上的,回家做作业时,想看一下找不到了”。此教学实例,体现出了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不要记笔记的思考以及怎么样记笔记、记在哪里等问题的思考。

纵观我校历届毕业学生中,但凡学习优异者,多数在三年初中学习过程中,其各科学学习笔记整整齐齐。反观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则其有学习记笔记的习惯者,难觅踪影。调查案例之二:王乐枫是我校2010年初三毕业的学生,进校时年段内部排名约10到12名左右,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排名一直进步,初三时基本稳居年段第一,中考时,以建德市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杭州高级中学地区班学习。她的成功之处在于三年之中,各主要学科都有完整的学习笔记。初三总复习时,她经常拿出从初一到初三的完整的课堂笔记进行回顾和复习。平时上课中,只要是老师讲的新知识、课堂知识的扩展应用以及变形应用,无论老师是上新课时讲的还是在分析作业时补充的内容,你几乎都可以在她的笔记本中到。再追综调查我校异地建校的十几年中,历届中考的诸多“状元”们,无论是申屠李蓉(市中考状元、省高考状元)、高原(市中考状元)、还是徐文(市中考状元)、王慧蓉(市中考第二名)等等,你都可以发现,他们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笔记都未曾与他们分离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养成良好的作学习笔记的习惯,同时在做学习笔记过程中,整理学习思路,总结知识要点,并从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技能,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如高中以致于大学的学习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受用。如前所述,校本研究原本就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我们选取“课堂笔记”改革作为校本研究,是从本校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现象为出发点,从学生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教师教学角度上看,可以帮助老师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让我校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再次思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本校的现实教学中能找到更多的交集。比如,老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讲课形式、

讲课语速、课程的行进速度、课堂中的“活动”量与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比例等。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的诸多非常值得在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推广的闪光点。2 从教师角度研究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策略

2.1 重建做学习笔记的教学观念。教学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是否做学习笔记的影响很大。我校的部分教师上课作记录要求较严,其教学班级的学生认真做课堂笔记的比率就比较高,而部分教师则较为忽视,其比例则相对较低。要培养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老师是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教师本身明确了课堂学习笔记的重要性才会要求学生去做笔记。

2.2 建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制度。本课题的研究建议,教师在接班的第一课即初一新生入学的始业课中强调,上课必须记学习笔记,同时让学生进入初中一开始就意识到上课要做笔记,懂得如何做笔记,以及做了笔记还要会使用自己的课堂笔记。

2.3 改变某些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记课堂笔记。为便于学生课堂记录,教师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行设计和改变。比如,板书的设计要有条理性,课件的设计同样要有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讲课时的速度合理,使学生记录的速度跟得上讲课的速度。讲解一个知识点时,提示学生哪些内容要求记下来课后再次复习的等等。

2.4 定期检查,巩固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能力。在学生养成做学习笔记的初期阶段,做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笔记达标情况,哪些学生的笔记较为完善,指出学生的课堂笔记的漏记、错记或误记。对于课堂笔记比较好的在班里进行展示,给其它学生作示范作用。

2.5 期末评比,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期末,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评比,也可作为部分学业成绩指标。优秀的课堂学习笔记,给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并可在班级或学校橱窗进行展示。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环节对建立课堂笔记习惯以及学生的整个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从学生角度研究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策略在目前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如何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习惯和方法的对策,我们可以从“记什么”、“怎么记”、“怎么用”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3.1 “记什么”—— —让学生了解课堂笔记所要记录的内容。新课标下,初中各主要课程的特点不同,课堂笔记的内容不尽相同。要让学生明白,上课的学习笔记应该记哪些内容。如,语文要记课文提纲、课文大意、课文中心思想、字词句的理解等;英语要记课中的某些

篇二:个人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篇一:校本研修结题报告范文

[导读]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正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浙江杭州建德新安江第二初中(311600)邵振云

【摘要】“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课程中有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怎么记课堂笔记,记了课堂笔记以后又会不会用这个笔记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课堂笔记,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结合现阶段的课程体系,调查了学生做学习笔记的现状,研究了现阶段影响学生做学习笔记的几个方面因素,阐述了重建做学习笔记这种学习方式的若干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笔记 初中 学习方式

1 问题的提出

1.1 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的课堂笔记的现状。观察现在的课堂,我们初步抽样调查了解了我校学生320 人(初一、初二、初三各两个班的学生)对某学科的课堂笔记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关情况大致如下:

1.1.1 部分学生不会记课堂笔记。从初步的调查来看,现在的初中学生用笔记本在课堂上做学习笔记的人数不是很多,约占15%左右;较多人数是在教课书上进行记录,约占65%;还有近20%左右的学生上课时很少做记录或要么不做记录。

1.1.2 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记课堂笔记。主要体现在有些学生即使课堂在记录,但只是机械性的在记录课堂笔记,成了“搬运工”,老师上课讲什么他记什么,记录的内容没有条理性,抓不住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进行记录,老师要检查哪里才赶着记录一下,否则就不记。一些学生处理不好听课与做笔记之间的矛盾,上课听得很有趣却不能及时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记录,以至于知识的掌握经常存在某些缺陷,造成做作业时经常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的情况。

1.1.3 多数学生不会利用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过程中,能经常翻看学习笔记的学生人数不到10%。而其中,有课堂笔记本的学生能翻看和利用课堂笔记的同学所占的比例较高。从另一层面可以看出,学生会不会利用课堂笔记是一个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1.1.4 课堂笔记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显示,用课堂笔记本记录而且课堂笔记又比较完整的学生中,成绩优异者所占的比例很高,约占90%。课堂笔记记录在书本上的学生,成绩优异者所占的比例约占50%。而课堂笔记记录不全或几乎不做笔记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不足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却很高。

1.2 现阶段影响学生做学习笔记因素分析。

1.2.1 新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学生的“课堂笔记”之间的冲突。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体系已有较大的差异,以新课标科学教材为例,淡化了知识的系统体系,而更突出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情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新课标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比如,初中科学在学习“力的存在”内容时,教材首先给出是若干幅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常见的场景图片,如,小树被风吹后弯曲了、压力将铝板压成锅、手压矿泉水瓶变扁了等四幅图,然后要求学生归纳并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第一个结论,接着又是四幅场景图,再归纳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这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特点。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会被丰富的生活场景深深的吸引,但常常忽视我们这节课必须落实的几个科学原理。新课标的要求是最终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这几个科学原理去解释生活实践中、自然界中或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类似现象。而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遇到类似的现象时,却记不起或无法准确地用科学的语言

去描述。新教材的实施,使课堂的“活动”更丰富了,但是学生要想把本课时中的科学原理主干知识理出来并记录下来的时间减少了,记录的条理性和完整性难度增加了。

1.2.2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课堂笔记”之间的冲突。新课标实施近十年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较多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中,主观上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过程的“活动”性和“互动”性、探究性,课堂的时间有限,我校多年来实施了每节课40分钟制度,上午

第三节课后有40分钟时间的大课间,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考虑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也会花更多的时间了解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景,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情景所包含的知识。短暂的课堂40分钟时间中,学生记录的时间势必受到挤压,无形之中忽视了学生课堂上进行记录所必须的时间。以致于我校许多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提出上课时到底要不要学生记录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作用如何,怎么样让学生记录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之类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教师对课堂笔记这一学习环节淡化了。

1.3 校本研究需要从“教”转向“学”的研究。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我校是一所山区(县级)市的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初中,教学班级31个,学生数1700余人。为一市教科研基地之一。一直以来,学校坚持质量兴校、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选择合适的立足本校的校本教育教学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及教师本身的不断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日常的校本研究活动中,一般情况是较多的关注教师“教”的教学行为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的情况。这样经常会导致了研究问题的片面性,导致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某些片面认识。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时,除了研究教师教学方式即“教”的行为过程中,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改进,即需要转向“学”的研究。在“学”的研究中最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度体现在其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如,学生的听课、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

“课堂笔记”或“学习笔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教学观察中可以发现,我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是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初中各主要文化课程中有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怎么记课堂笔记,记了课堂笔记以后又会不会用这个笔记以及怎么有效地去利用自己的课堂笔记,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1.4 重建“课堂笔记”对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观察,学生从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升入三年制初中后,一开始很难适应课堂学习。小学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比较“活泼”,也比较关注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而升入初中后,课程数的增加,日常学习的知识容量增多了,以及学习进度的加快、作业量的增多,中考压力的加入,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出较多知识的输入。在这种现状下,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不太可能当堂巩固。在做作业或检测习题中也经常反应出知识的不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调查案例之一:学生在学习科学中画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上课时老师会通过探究教学法使学生理解其基本原理,归纳出若干条基本要求,并让学生按要求上课时进行了练习。但是课后的作业中或检测中,我们又会发现许多学生画出来的平面镜成像图却达不到要求,该垂直的没垂直,该等距的并不等距,要求画虚线的画成了实线,要求实线的却画成了虚线。批阅作业中也发现,其中部分同学能完整无误的画出来。调查中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在课后作业中能完整无误地将上课时老师的要求做到的同学,除了上课认识外,他将上课老师的绘图完整地记录在了笔记本上,“晚上回家做作业时虽然有点忘记,翻看了一下笔记之后,就把上课老师讲得内容都想起来了(学生原话)”。部分同学虽然上课时同样按老师要求进行了

绘图练习并且当时达到了要求,但是课后作业中还是有错,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复习一下上课时所画的图,回答说,“上课时我画在草稿纸上的,回家做作业时,想看一下找不到了”。此教学实例,体现出了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不要记笔记的思考以及怎么样记笔记、记在哪里等问题的思考。

纵观我校历届毕业学生中,但凡学习优异者,多数在三年初中学习过程中,其各科学学习笔记整整齐齐。反观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则其有学习记笔记的习惯者,难觅踪影。调查案例之二:王乐枫是我校2010年初三毕业的学生,进校时年段内部排名约10到12名左右,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排名一直进步,初三时基本稳居年段第一,中考时,以建德市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杭州高级中学地区班学习。她的成功之处在于三年之中,各主要学科都有完整的学习笔记。初三总复习时,她经常拿出从初一到初三的完整的课堂笔记进行回顾和复习。平时上课中,只要是老师讲的新知识、课堂知识的扩展应用以及变形应用,无论老师是上新课时讲的还是在分析作业时补充的内容,你几乎都可以在她的笔记本中到。再追综调查我校异地建校的十几年中,历届中考的诸多“状元”们,无论是申屠李蓉(市中考状元、省高考状元)、高原(市中考状元)、还是徐文(市中考状元)、王慧蓉(市中考第二名)等等,你都可以发现,他们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笔记都未曾与他们分离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养成良好的作学习笔记的习惯,同时在做学习笔记过程中,整理学习思路,总结知识要点,并从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技能,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如高中以致于大学的学习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受用。如前所述,校本研究原本就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我们选取“课堂笔记”改革作为校本研究,是从本校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现象为出发点,从学生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教师教学角度上看,可以帮助老师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让我校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再次思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本校的现实教学中能找到更多的交集。比如,老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讲课形式、讲课语速、课程的行进速度、课堂中的“活动”量与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比例等。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的诸多非常值得在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推广的闪光点。2 从教师角度研究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策略

2.1 重建做学习笔记的教学观念。教学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是否做学习笔记的影响很大。我校的部分教师上课作记录要求较严,其教学班级的学生认真做课堂笔记的比率就比较高,而部分教师则较为忽视,其比例则相对较低。要培养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老师是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教师本身明确了课堂学习笔记的重要性才会要求学生去做笔记。

2.2 建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制度。本课题的研究建议,教师在接班的第一课即初一新生入学的始业课中强调,上课必须记学习笔记,同时让学生进入初中一开始就意识到上课要做笔记,懂得如何做笔记,以及做了笔记还要会使用自己的课堂笔记。

2.3 改变某些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记课堂笔记。为便于学生课堂记录,教师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行设计和改变。比如,板书的设计要有条理性,课件的设计同样要有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讲课时的速度合理,使学生记录的速度跟得上讲课的速度。讲解一个知识点时,提示学生哪些内容要求记下来课后再次复习的等等。

2.4 定期检查,巩固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能力。在学生养成做学习笔记的初期阶段,做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笔记达标情况,哪些学生的笔记较为完善,指出学生的课堂笔记的漏记、错记或误记。对于课堂笔记比较好的在班里进行展示,给其它学生作示范作用。

2.5 期末评比,提高学生记课堂笔记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期末,对学生的

课堂笔记进行评比,也可作为部分学业成绩指标。优秀的课堂学习笔记,给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并可在班级或学校橱窗进行展示。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环节对建立课堂笔记习惯以及学生的整个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从学生角度研究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策略在目前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如何重建学生做学习笔记习惯和方法的对策,我们可以从“记什么”、“怎么记”、“怎么用”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3.1 “记什么”—— —让学生了解课堂笔记所要记录的内容。新课标下,初中各主要课程的特点不同,课堂笔记的内容不尽相同。要让学生明白,上课的学习笔记应该记哪些内容。如,语文要记课文提纲、课文大意、课文中心思想、字词句的理解等;英语要记课中的某些篇二: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级别:县级课题

课题类型:教学管理

研究单位:蓝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

课题组组成: 负责人:康巨龙

李安吉

课题研究对象: 蓝田县城关中学全体教师

课题研究时间: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

结题报告摘要: 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目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实践,对教师进行关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问卷和访谈,了解教师对于高中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方式方法改进的态度、看法;探索现阶段我校教师能够接受的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分析比较新旧不同方式方法下的校本研修效果,进行经验总结和方法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就目前情况看,在教师的学校工作中,教师缺乏充分的学习和文化浸润,尤其是校本研究中组织教师广泛、深入地学习、消化、合作交流不够,直面学校教学问题的实践解决和经验总结效果不明显,尚未完全形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存在的问题是:

(一)教师缺乏对校本研修的正确认识和持久热情

新课改虽已开展了多年,但学校的多数领导和教师对适应新课改而开展的相关活动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不能正确对待,他们认为只要看懂教材和教辅资料,会做题就是好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学效果考虑甚少,更很少考虑国家新课改的新要求。 另外,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表现为内驱力不足,缺少职业追求,没有专业发展长远计划,虽承担研究任务,但目的在于晋级加分,同时受从众心理和惰性习惯的影响,不能真正专注的去研究和探索。

(二) 学校的研修形式简单,各校的研修形式雷同

目前学校的研修活动多局限于集体备课、讲公开课、搞评优课等,且活动多走过程,做形式。目前开展的活动,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能对其开展的活动进行反思、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能回头再去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或活动方案;不能将自己的得失记录下来并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形成教学、教研论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不够,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缺少完成从专业理论到实践理论的跨越

另一部分教师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案例、感悟、论文,但缺乏深度反思,不能用有关理论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和总结经验,缺乏用理论有效指导自己改进

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的飞跃。

(四)学校校本研修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

目前,学校的校本研修,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组织和要求的层面,评价管理机制缺乏创新要素,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力度不够,校本研修尚未形成浓厚氛围,因此评价观念、方法、及对待教师教学的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 预期的研究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力图创建学校校本研究生态环境,帮助教师潜心读书、学会反思、相互激励,形成以校为本的“草根化研究”,促进教师萌生专业自觉性,形成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把组织教师广泛读书,学习理论作为研究启动,把指导教师开展课堂观察、澄清自己的教学作为研究的基础,把鼓励教师坚持自觉反思作为研究的核心,把有机整合各种研究方式、提高研究效益作为研究的深化,把激励教师的专业自觉,培育专业期待,形成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

校本研究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载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而校本研修活动方式又最直接地为教师提供了实践与对话的平台,成为教师深入反思教学问题,生成实践智慧的现实土壤。因此,选择本课题,在多种教研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整合中教师将会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激发参与研究的热情,促进专业自觉性的萌生,摆脱职业困惑的干扰,有利于改善学校校本研究的氛围,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以读书充电为先导,以听课评课为抓手,以同课异构为平台,以深层反思交流探讨为核心,这将会促进形成新的校本研究文化,为验证校本教研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职业心态调整和专业实践的改善所产生影响,因而具有理论价值。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教研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活动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共性活动,如理论培训、案例交流等,又有分散的小组研究活动,如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这种集中、分散结合且相互交叉的活动形态,可以突出问题解决的个性,又便于相互借鉴、共同分享经验。因此具有实践价值,对兄弟学校开展此类形式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指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楷模,在职业意识中形成执着的专业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认清自己,而且要有崇拜的专业榜样。由于教师的工作繁忙,加之缺少读书引导和指点,不少教师对名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点燃不起专业发展的动力之火,专业理想淡漠。

2、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觉意识,培养专业理想,逐步形成职业期待和专业发展计划。受经济社会大众社会价值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尚未把教师工作当作崇尚的事业去理解,去践行,参加校本研究,很少思考自己专业发展需要的追求和长远的目标,满足于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3、通过研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引导教师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效调节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去读书、思考,参与教学研究。

(三)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其出发点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动性,其着力点是抓牢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实践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自觉读书形成风气,追求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关注教学反思的真诚、真实和教学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教学改进有成效。(2)、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名师经验,相互借鉴、互助,校本研究活动中富有创造性。(3)、多数教师有专业发展追求,能够独立于外在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目标,且愿意将目标和计划付诸

个人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篇三: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文档

校本研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 江 寿

2013年12月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江寿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2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专家指导,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实效性 策略研究 团队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实施。初中学校的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展开,以及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物理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在新课程培训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师的行为、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落实物理新课标的进程中,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不难看出,我们离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为尽快扭转现状,我教研组于

2012年12月向学校申报了市级研究课题《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这是物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初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2.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新课标的落实,整合一些物理教学资源,提升我校物理教学水平。

3.通过有效教学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催生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三)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科研目标:总结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理论;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拉动电子教案、课件、资料的编写,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辅助教学,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3达到教师学习培训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的有效性

(二)育人目标: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教师心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从而达到学生成长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2.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策略

(一)基本内容: 两年多来,课题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2.学习有效教学研修及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丰富理论水平。

3.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

4.对有效课堂教学课例、案例进行研究。

(二)研究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切入教学的角度,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的“错误点”、“争论点”、“困惑点”等展开教学,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和发展。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经验总结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活动实践的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问卷调查、统计、座谈等)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二)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实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和可借鉴的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实施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