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中西方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2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指导教师:王颖倩

二、课题组成员:仇笑烨 树君慧 方苇嘉 杜鑫 浦诗怡 陆春蕾 时越 汤朝

三、课题的提出:我们经常看到中国的孩子在拼命学习,西方的很多孩子都在无忧无虑的玩耍,但最后在科技方面有重大突破的却是西方人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断地强调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西方是只讲个人主义的国家,但我们在中国却屡屡看见很多倒地需要帮助的人无人敢帮,而国外却有很多的慈善机构,为此我们小组决定对从中西方饮食文化、中西方节日、中西方礼仪文化、以及中西方教育方面入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在加强对西方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努力从自身做起,让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主要的研究手段

我们运用了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在太仓图书馆进行了多次研究与调查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

“民以食为天”,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方面的差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很多菜,可都长得很瘦,西方人每次菜很少,但都比中国人长得结识。 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二)中西方节日方面

首先是对中西最隆重的节庆春节和圣诞节作一比较,两者都是合家团聚,充分体现亲情恩情的节日;它们都是人们怀念祖先,感谢大地养育之恩的重大传统节日,但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欢庆的形式。西方节日的庆祝更加有激情,更加注重和朋友一起分享喜悦

中国的春节:在春节之前,中国家庭都会做很多准备,清理房子,做专门的食物。红色的卷轴被挂在墙上,中国人相信卷轴的字会为他们带来健康、长寿与幸福。不仅如此,世界上所有中国人都非常喜欢春节里的秧歌和鞭炮。但中国的除夕夜,只是家人团聚,绝不会邀请

外人,即使最知己的朋友也很知趣,不会在这一晚闯入别人的家宴。

西方的圣诞节:西方的圣诞节的前一晚是平安夜,平安夜为家人和朋友提供了一个欢聚的场所,圣诞老人要在这一夜降临,给每个人带来礼物和美好的祝愿。这一夜也和中国人一样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不同的是,这一年一次的节日,经常会邀请友人甚至外国朋友参加。美国人在庆祝感恩节时,吃火鸡、观看电视里职业足球赛是感恩节中的代表性活动。

(三)礼仪文化方面。

1交际礼仪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中国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如果有事上门,事先要确切地预约时间。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 中国人缺少拥抱,缺少肌肤之亲。我们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亲近,中国小孩远远比美国小孩受到拥抱和亲吻得少,到了十岁左右,就很少有人拥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亲人。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儿女、兄弟姐妹之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没有间断过拥抱和亲吻。

2遵纪守法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觉得西方人单纯,简直有点傻,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 西方本质上是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就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契约社会讲究“先说好后不乱”,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些时候要用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确当事双方的责权利。即是对自己权利的保护,对他人权利利的尊重。中国文化讲仁爱,重义气,有时就会忽略法律。

(三)教育方面:这也是我们最关注的方面

1父母对教育的态度: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做作业出了错,他们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会让孩子再思考,他们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 他们很注重孩子的自信心,从来不打击孩子,不说小孩怎么笨,总是不断地夸奖,中国的父母总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

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

2、学校教育方面:

创新性教育:中国目前的考试制度导致教育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识。老师过于强调书本上的死知识,缺乏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提倡死记硬背,实行题海战术,使用标准答案,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这样使我们掌握了很多已有知识,但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应怎样去应用,也不知道当时科学家是怎样得出那样的定理。西方教育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好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欧美国家的小学生常做的家庭作业就是实验报告,你研究了什么,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有什么结果和结论,参考了那些文献……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很小,常常只是一支铅笔的滚动,糖和盐的溶解等等什么的。重要的不是大和小,而是方式方法。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主和自由。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代和现代绝大多数发明和发现出现在西方的主要原因。 中国缺少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家庭,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家长“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网吧老板“我只是开一家店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在德国,经常可以见到有大人在对小孩说什么,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问他,得到这样的回答:“德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是每一个德国人的责任。”在日本,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他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轻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 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的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败……这些,管理者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然后呢?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六)感想 通过这次究性学习,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加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以后我们走向社会积累了经验,也了解了中西方教育差异,通过这次究性学习我们

已经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三方面阐述了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提出了建议,更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我们希望中国也能吸收西方文化模式里(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中西方文化差异结题报告)好的元素,让中国同学更强健、自信、独立。另外在学习方面我们要努力做到⑴不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并不是完善的知识,这只是把别人要求记住的东西保持在记忆里罢了。"学生不仅要记住老师的话,更要领会老师所讲内容的精神实质,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学生要学会把别人的知识通过理解和吸收转变成自己的知识⑵不要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我不到什么东西。"学习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众长,为我所用。⑶不要只学书本知识。"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学生要和别人交谈来往,出国旅行,观察各种奇异的事物,总之,要把世界作为"书房",从而扩大视野;如困守一处,就会眼光短浅。(4)要多练习。人们要想学跳舞,不能只是看舞蹈家跳,而自己不去跳。学习也是一样,对所学的知识要多运用。

篇二: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中美重大节日的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学 校:顺义第一中学

课题组长:张晓明

课题组成员:石润乔、高雅、林熠、张宇、刘洪淼、杨泽宇、赵昕 指导教师:田玉红

【内容摘要】民族节日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中美两国在长期的历程积淀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日文化,我们课题组以中美重大节日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感恩节这四个代表着中国和美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差异的节日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在起源与形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方面进行研究。最终我们发现中美节日的差异源于其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的文化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颇具神话色彩及浪漫主义气息;美国的文化独特性创造性强,具较强的现代化气息。

关键词

中美重大节日(春节、中秋节、圣诞节、感恩节) 文化差异

一、研究缘起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因而中西文化也呈现出异彩纷呈,逐渐交流的形式。现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二、研究内容

中美重大节日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感恩节,这四个在中西方颇为重要的节日,代表着中国和美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差异,我们将要对它们在起源与形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方面进行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研究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对我们来说不仅意味着跳出课本的束缚,拓宽视野,从而提高英语水平。更是我们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在不断探索中完善自己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窗口。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四、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课题,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具体任务分工到人

搜集中美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和代表意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合。

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节日中隐藏的中美文化差异。

汇总研究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五、研究成果

(一)春节与圣诞节的文化差异

1.起源与历史背景的差异:

春节: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 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

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其实哪一天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它是为纪念救主耶稣降生。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2.表现形式的差异:

春节:食物:

扫尘:

门画:

春联:

爆竹:

拜年:

压岁钱:

圣诞节:圣诞大餐:

圣诞party:

圣诞帽:

篇三:研究性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究(结题报告)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究

——小组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应用于各个领域,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多种差异。为了体验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给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促进我们对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深入了解,进而使中西方教育多进行沟通交流以及相互促进发展。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从中西方教育方面着手,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采访外教、搜查资料等方式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与学习。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1.资料调查法

我们小组通过资料调查,总结发现,中西方教育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外教育目标的根本性差异

(2) 学习理念的不同

(3) 课堂模式和教学理念的不同

(4) 学校承担社会压力的差异

(5) 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

2.实地采访法

(1)采访准备:采访者:肖乐璇(Cissy)

记录者:郭彦榆(Karina)、郑楠(Hammy) 摄影人员:纪伊玲(Ellin)

(2)采访对象:来自加拿大的外教—Michael

(3)采访过程:我们对Michael询问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问题,具体如下:

Q:您认为中西方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

A: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西方学生在学习上如果有疑问或者与老师有歧义,先会试着自己解决,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会向老师提问。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中国的学生如果被老师提问到,会习惯性地去从书中寻找答案,他们不常表达自己的见解,亦有老师认为学生像老师提问是不礼貌的。

Q:您认为东方教育有什么优点?

A:东方学生很用功。西方学生的作业很少,一般只要做1小时左右,这也使得他们有惰性。东方学生的作业量则为3小时左右,有的甚至在周末都在努力学习。

Q:西方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A:西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比较好的。西方班级规模小,一般为20人左右,上课气氛也是比较轻松的,不会有特别严格的有关纪律的规定。小班制教学,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易于推动整个班级向前进。老师即使只能使成绩较差的学生达到平均水平的50%,也会尽全力做到最好,这是不同于中国的公办学校和私办学校的。

Q:请问您对东方教育有什么看法?

A:东方的班级规模真的太大了,为西方的3倍左右。如果能把中西方教育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那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比如西方的作业量少,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西方的小班制教学。再如东方学生努力刻苦的学习态度。

Q:那么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A:应该是家庭观念吧。西方孩子与家长之间并不是很亲近,西方家长大多忙于工作,无闲关心孩子。西方孩子跟多地会从电视中获取知识。在西方家庭中,如果孩子的祖父母跟他们住在一起,往往是祖父母担任教育孩子的责任。西方孩子的祖父母比较明智。东方家长大部分时间都在孩子身边,按照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使孩子成为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4)采访结果: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得出: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多种差异,这种差异既包括课堂教学规模的不同,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的不同,中西方学生学习压力的不同和中西方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的不同等。

3.问卷调查法:

我们小组通过制作问卷,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学生对中西方教育以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的看法。

调查数据如下:

(1)51%的人更喜爱西方教育方式, 15%的人喜欢中式教育,34%的人两种方式都喜欢。

(2)83%的人认为中式教育的弊端是以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80%的人认为中式教育忽视对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少数人认为中式教育使学生没有丰富想象力成为学习机器。

(3)两者相比之下,94%的人认为西方科技比中方的原因为西方较重视学生的个人思维方式和西方较注重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7%的人认为西方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4)对于中国高考制度,51%的人认为存在局限性:应考能力与实际能力不同、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较公平但太绝对或者是以成绩为主。

(5)对于西方升学制度,54%的人认为很好,既公平有不限制学生思想 ,43%的人认为太过散漫,不利于学生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中式教育与西方教育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

同学们认为中西方教育方式各有千秋,有的更偏向于中式教育,有的则更偏向于西方教育方式。

三、研究成果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这学期我们这一群英语爱好者共同聚集进行探讨研究的课题。

我们在这段时间,经历了很多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这一次的课题研究,是弥足珍贵的记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小组经过了认真激烈的探讨,最后协商将目标放在了“教育”这一方面,仔细发现在教育方面中西方的特色,剖析探究深层次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在提高我们英语水平的同时,也出色地完成了这一研究课题。

调查发现,对中式教育苦不堪言的中国学生大部分对于教育方面都是肯定西方否定东方,态度坚决偏执。在进行了探究之后,我们小组惊讶的发现:尽管西方教育被大部分中国学生所肯定,但是在人人皆知的轻松无压力之下,西方教育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而中方教育尽管严格甚至已经变成“应试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的,它也存在着令西方学子羡慕的优点。

我们明白了凡事均有两面性,世间不存在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中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的观念、着重点、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了这两种教育体现出来的迥异的结果。当然,这两种教育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为了探究中西方差异发现西方教育的长处从而对中方教育进行改善;我们相信,对于西方教育方式取其精华去其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