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手工课题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5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模板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短期) 编号:XG/2013/0918

低年级拼音识字方法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案例研究

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某某小学徐某某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本课题于2012年12月份申报,,2013年1月份被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个人规划课题,2013年2月份举行开题论证会,2013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会,研究时间是一年,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2013年12月进入结题阶段,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准备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拼音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突破拼音教学枯燥、罗马字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在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三个领域,能够相通相融,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寻求解决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是本课题的突破之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4.继续学习2011新课标、新理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语文课堂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更要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简单化。

3.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口语发展先于书面语,以口语训练为起点。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重心逐渐向书面语转移,将书面语的训练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

4.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在确定训练内容时,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

物,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上,把汉语拼音、学习生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交织在一起,步步深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口语表达、朗读中融入汉语拼音

口语表达需要学生把用汉字组成的表意的话,从口里用语音发出来表情达意,让别人听见、听懂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这要求表达者发音准确。我们在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的及时指出,特别是一些方言音,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纠正。

2.在词义理解中融入汉语拼音

理解文章得先理解词语,一个词语只有融入到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才具有固定的含义。但由于我国的文字同音、多义比较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不同,不正确的发音也会使字词的意思发生变化〔多音字〕。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让学生知道什么字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读什么音,这样才能明白、理解词的意思。

3.在语言训练中学习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随文识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词语、句子中朗读数次,自然就达到既认识生字又训练语言的目标。

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同时,具体的语言环境又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后把生字回放到步步深化,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汉语拼音的识字和语言训练整合

在语言训练中尽可能选择那些注音读物,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融入在一起。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02月)

研究的任务:

从理论上初步探讨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找到整合的突破口。通过看图说话的训练,通过课堂小游戏、课内关于识字实践活动开展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习说完整通顺的话、把课本中的词语用

手工课题结题报告

运用到语言交流中。

具体措施:

1.对当前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测评等形式进行数据采

集,了解学生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识字量、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水平,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2.由实验的教师做三节公开课,及时全面地对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所有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整合的教学方法。

3.通过上课题实验课探索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方法和途径。

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准备聘请海州区教科室主任姜先亮主任研究顾问,邀请他到我们学校对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指导,对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指点迷津,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

成果:撰写实践课研究反思报告,阶段性总结,制定下一阶段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研究任务:找到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新途径、新方法。

具体措施:

1.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后分析。

2.通过反复实践,完善的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逐渐摸索出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3.制做趣味拼音、识字卡片,把拼音、识字教学贯穿于语言训练的全过程。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识字,积累识字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巩固识字,训练阅读能力。

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成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整合初步模式,验证预设的合理性。 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

实验任务: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旨在实验的基础上,把初步形成的方法和策略再进行研讨。

2.验证整合的成果。

成果:形成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的整合模式和体系。

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11月至12月)

实验任务:

课题组将实验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

(二)解决的目标与策略分析

解决的目标: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自主性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儿童的语文知识,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不识字,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瘸腿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的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策略分析:

新教材在识字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头活水。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1)利用可视型传播媒体,促使学生自主识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媒体不断涌现,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电视媒体,引导学生从电视中认读字幕。还给学生订阅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趣味性浓的、简单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儿童乐见的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让他们了解上边的新鲜事物,从认识、熟知、喜爱中学会识字。老师还有意识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的展示性交流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识字兴趣盎然。

(2)利用校园,创造学生识字环境

在学校里,各班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等的牌匾,校园内的各种告示牌、展板、黑板报、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都是学生识字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的时候,有意识地把熟悉的校园环境与认识其对应的汉字联系起来。比如许多实验班的教室里都设有识字墙,它就像一个窗口,孩子们可以在上面尽情挥洒,尽情雕塑。在墙上,可以张贴生字卡片,可以开辟研讨诵读园,可以种植字谜树,可以搭建儿歌厅,可以制作天气预报栏?? 独具匠心的教室环境激发了学生对古诗文、谜语、广告、成语等的浓厚兴趣,他们成立了“小诗迷协会”、“问不倒小分队”、“广告明星队”、“成语派对”??一下课就围在自己感兴趣的

“景点”欣赏、交流,享受着求知的快乐。教室成了孩子们识字的乐园!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趣浓厚,不仅喜欢收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而这些画片一般都会有些说明性的文字。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导到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写图。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认识上面的文字。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识字、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贴图说话。当然也可以自己亲手画图写话,图文结合。学习写话的训练顺序是写词——写句——写段。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练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乌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有了写词、写句的积累,老师悉心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连句成段,为学生下一步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家庭,扩大学生生活识字

儿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为广泛扩展儿童的识字率,巩固儿童在课堂上的识字,特别鼓励孩子将识字课堂延伸到家庭。比如,鼓励孩子给家庭中的实物贴上标签,要求他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等。同时还特别鼓励课外阅读,多看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以巩固识字,多认字,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2.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与创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创建了丰富的识字途径。

(1)姓名识字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姓名中蕴含着越来越多的识字资源和文化信息,值得去探索和利用。我们通过实验,就设计出相关的活动主题:“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我的成长”等;形式有口语交际、手工制作、请教询问、写字比赛、小小演讲会等。姓名所涉及的范围再逐步扩大,由“我”到“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父母”、“我的亲戚”、“我的偶像”,再到“我的家人”、“我的小组”、“我的集体”等,进而再扩展到历史名人、动画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等。识字活动是动态发展的,认字为主,识字说话,可深可浅,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一个班中有五、六十个学生,涉及到的生字就有上百个,通过

篇二:个人课题 结题报告

小学一年级美术快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逊克新第三小学宋修丽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术”字,很大程度违背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和规律,难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

课型与习惯两个调查可以看出,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研究的意义:

1.教学内容

快乐课堂教学内容新颖趣味化。

2.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谐的美术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而产生心理愉悦,获得快乐和满足。

(二)课题的界定

让我们笑得灿烂,哭得尽兴,活得有力,玩得用力。从不快

乐之路转向快乐之途,需要我们自己去自食其力。这就是我们的——快乐新概念。

一节轻松的的美术课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学生又是怎样对待美术课的?我们应该试图为学生创造怎样的美术课堂氛围?是我们每个艺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剪贴、手工制作、照相记录,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快乐美术教学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课堂”。

二、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美术课程标准》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众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有一句名言说道: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美术课是主课后缓解压力的课,要学生快乐的课,所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必须学会、或完成,而是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已经学会和完成了。 3.美术教育家曹中平说过: “对于儿童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儿童从中活得快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求,

并且被儿童所接纳。”当学生轻松快乐的上完美

术课时,如画一束火花五彩缤纷,脑海里就如写一手绝妙好诗那样光芒四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善于激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想像创造。

2、探究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变换形式,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去创造。 利用各种课业形式,让学生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才,使学习内容在快乐的体验中牢牢记住。

3、美术和游戏的“动静”怎样结合。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充分地参与,得到施展自己特长和才能的机会。

4、如何增强自信,勇于表现。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只有受到恰当的激励,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小学一年级美术快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快乐课堂教学内容新颖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谐的美术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从而产生心理愉悦,获得快乐和满足。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善于激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想像创造。

难点:培养学生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美术教师,应该合理、 高效地利用美术课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创造乐园。

五、课题研究方法:

结合使用教学科学研究的观察法、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

观察法:观察哪些学生比较喜欢上美术课,学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等。

行动研究法:运用谜语、范图、儿歌等方法导入研究哪种会很快调动大家积极性。

经验总结法:根据课堂氛围状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案例进行全面实施

六、课题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制定实验方案,与相关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及技术交流。

实验阶段:2013年8月——2014年6月边设计、边实施、边检测、边修订实验方案,既收集与课题直接有关的资料,如:实验中观察、测试获得的资料;调查问卷、评价表、教学案例、照片等。师生美术作品展览;撰写实验报告、论文。

总结评价阶段:2014年7月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和论文,进行实验组织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七、课题进展情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我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知识。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中基本理论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因此我要加强自身阅读教学理念的提升,学习《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知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指导能力的提高。

小学美术快乐课堂研究实验初级阶段,我对一年三班级进行调查得出结果是:1、40﹪喜欢现状的美术教学模式。2、78﹪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是美术课生动有趣 。92﹪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是美术创作太难。4、73﹪最感兴趣的美术上课形式是动手活动探索型 。5、60﹪喜欢用绘画形式表现。6、62﹪在美术学习时,你喜欢老师用谜语方法导入。7、60﹪喜欢老师以小组评价 方式批改或评价美术作业。8、50﹪美术课上 ,你喜欢同学作业时间多一些。9、70﹪喜欢安静的课堂。10、78﹪学习美术课后,是快乐的。

待实验接近尾声时我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结果有了异样的变化。1、80﹪喜欢现状的美术教学模式。2、88﹪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是美术课生动有趣 。41﹪不喜欢上美术课的

篇三:科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低碳环保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

有效途径的研究》

小课题结题报告

乌县中梁小学 马丽娟

2015.6

《低碳环保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小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低碳”概念在学生心中很模糊,实践意识不强。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及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能改变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小学生从小做起,能将所学的“低碳”知识与父母共享,实现家庭“低碳”生活,从自我做起,慢慢覆盖家庭乃至于辐射到整个社会,最终让低碳生活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低碳”知识、“低碳”生活、良好生活习惯

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异常恶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灾害频发。人类在享受着飞速发展的科技文明的同时,也正在给自己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灵带来危机。我们期盼从过多利用和开发的状态,回归到与世界万物和谐共存的生存状态。期待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及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能改变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小学生从小做起,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的“低碳”知识与父母共享,实现家庭“低碳”生活,从自我做起,慢慢覆盖家庭乃至于辐射到整个社会,最终让低碳生活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

课题研究现状:

经过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不难发现,“低碳”概念在学生心中很模糊,实践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认为低碳生活与已无关,缺乏危机意识。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低碳”只是政府的事、国家的事,不是个人的事情,总认为能源的消耗减轻不是个人做得来的,正是这样的思想决定了低碳与己无关,资源浪费无碍大局,缺少能源危机意识。第二:认为低碳生活难度很大,缺乏践行意识。低碳生活其实是生活中的节约、节能的良好习惯,是生活中的习惯高品质化,高节俭化,对于学生难以实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问题,并非低碳高难度化。第三:认为自己物质条件优越,不用低碳依然会过得很好。现今小学生出生在经济优越的时期,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对高消费现象不痛不痒,认为有充足的能力生活得“高品位”,对低碳生活存在排斥现象。如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意识,逐步认识保护环境对生活的重要性,提

高低碳生活意识,培养环境资源观,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界定:

低碳环保,就是“低碳环保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心,对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表现出责任感,对个人行为产生的环境和更有意识表现出采取行动保护自然资源的意愿。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研究目标及意义:

目标:

1、促使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

2、探索学生践行低碳理念的途径与方法

3、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生活习惯,并主动带动家庭,用随手小行动影响家庭、带动社会的改变。 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从日常生活小行动做起,身体力行保护地球。

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

如何丰富小学生对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认识;从哪些方面践行节能减排。

研究对象:中梁小学3——6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实验初期发放开放式调查问卷对学生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和现状进行初步调查。中期及后期,调查课题研究在提高学生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认识、践行和渗透于生活,改变

家庭与社会方面的实效性。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观察并发现问题,反思并改进研究思路,再实践,探讨低碳环保走入生活的途径。

3、经验总结法:提炼低碳环保走入生活的途径,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①成立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②选定课题实验年级,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填写小课题申报表,申请立项。

③进行前期问卷调查和分析

2、实验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5月)

①、召开专题研究开题会。

②、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③、根据研究方案,启动专题研究。

④、观摩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

⑤、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⑥、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

一、环保知识

1、利用各班多媒体设备播放纪录片、宣传片,介绍“低碳”的起源、涵义、发展史等资料信息,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2、开展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全校师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的种种后果,以及与此相关的科技知识,通过头脑风暴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3、开展了一次环保低碳黑板报评比活动。以“环保低碳 你我同行”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向全体师生普及和宣传绿色环保知识。

4、进行了一次以“环保低碳 你我同行”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学生从讲座中了解低碳环保行为的贡献,从视频中认识、体会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给自然与人类带来的危害,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决定着环境的改变。

5、结合各种环境日,利用广播站进行环保宣传。

二、环保呼吁

1、绿色文明公约行动。 关注我们在校园的生活,向我们浪费资源、破环环境、不注意个人文明的陋习发起挑战,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绿色环保的工作、学习、生活行为方式。如:讲究卫生不随地乱丢垃圾,遇到垃圾要随时拾起投入垃圾桶;讲究课桌文明,不在课桌上乱写乱画,不在抽屉里堆放垃圾纸张等等,开展了一次绿色文明公约征集活动。用文明公约来规范全校师生的行为,做到环保活动人人可以为,人人都能为。结合少先队活动提出八个“一”倡议;A拒一次性用品行动;B蓄一天生活垃圾行动;C省一度电行动;D找一件家里的节能电器行动;E留一张纸行动;F做一次家庭节水调查行动;G节约一滴水一粒饭行动;H听一次节能宣传会行动。鼓励队员热情参与,各班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节约的水、纸、电等的数量和各种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以资料汇报、活动感想交流、生活情景小品、个人环保作品展示等形式,让队员感受环保教育,普及宣传绿色环保知。 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家庭中向家长宣传并不断实践。

2、开展低碳金点子环保标语设计竞赛

组织学生开展“低碳金点子”为主题的环保标语设计竞赛活动,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如:节约水电、珍惜资源、爱护生命、维护校园绿化等等,组织学生设计富有童心有创意性的绿色低碳环保口号,优秀口号做成绿色口号牌贴在教室、走廊、办公室、食堂、等师生活动场所的墙上。通过这些教育方式,鼓励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培养正确的低碳生活方式,共同净化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

三、环保畅想

1、三年级开展征文活动。以“绿色 低碳 环保 文明”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生在文中颂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发生在身边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针对目前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存在的各种浪费现象和不文明行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想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