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学科情感教育渗透课题立项及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6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我校承担,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改变过去过于偏重知识传

学科情感教育渗透课题立项及结题报告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将德育寓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针对教育的这种现状,《朝阳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的科研课题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契机。我校把2011年定为“德育科研年”,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在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研究课题的过程管理,并且扎实做好对日常工作的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以文科组组长、理科组组长、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学科德育渗透实验小组。实验小组成员有,中学高级教师一人,中学中级教师五人。学校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以及课题实验小组,,从2011年5月起开始进行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的理念,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德育为核心的工作关系,体现在各门课程中,就是将德育与知识的传授有机融为一体。《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各科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因此优化学科渗透德育,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也是实施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校根据实际选用了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美术学科为试点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研究,探讨德育与育人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研究了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与途径,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意性原则,也就是认识到位,时时刻刻的进行德育研究、渗透,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德育。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与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自然地、恰当好处地“结合”,把德育内容“随风潜入夜”,让德育对象“润物细无声”。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序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 系统地安排渗透德育的内容,避免出现交叉、重复、零乱。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度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并没有牵强附会,把“文化课”上成“德育课”,而是灵活多样。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效性原则,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努力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一)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于洗礼,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我们实验教师都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渗透,创设适合学生接受的情境,再辅之合理的点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德育教育的成效。

董志杰老师能够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截取有关电影、电视剧片段补充课文内容,并且在每篇课文中的标题中点拨渗透、在作者简介中点拨渗透、在时代背影中点拨渗透、在课前预习前,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在课文讲解中一一渗透显现,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白金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语、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教育。在写作中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外延伸中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与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孙瑞清老师在蒙古语文教学中,通过蒙古族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了解,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特别是我们朝阳著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西事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王忠平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教育学生有正确的评价。

(二)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渗透德育教育。 试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互相探讨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生物教师王英婷、柴亚娟在教学前,教材的每一章、每一单元、

每一节课,都共同研究、挖掘德育因素。她们根据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特点,教育学生主动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心里。

物理教师李占云、王玉华德育渗透灵活生动。例如,古人发明的火药却添进了帝国主义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鉴定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里,受到较好的效果。

(三)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科德育渗透的研究,学校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

1、每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八荣八耻》和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细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在各班抽查学生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对班主任考核的一项内容。

2、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演讲,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举办庆祝“五四”学生爱国远动九十周年,学校团委举办“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活力”校园歌手大奖赛。“庆五四闪亮青春”校园书画展。“珍惜青春、与时俱进”五四校园征文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4、改进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良好习惯、美好人生”、“漫步轻声、右行礼让”、“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等让环境感化人。提高学生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和辨别真假的能力。

5、举办“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扎实搞好民族精神传承教育。九月二十八日为弘扬民族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旋律,学校团委举办唱响红色,宣扬红色的高潮红歌大合唱比赛。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

6、以社会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让广大学生了解建国六十周年的变化,在国庆节当天,号召全体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聆听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7、加强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班团会、班主任会、班级活动课,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8、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学校联系册、致家长的

一封信、家访、电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及表现,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9、学校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子女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10、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校园广播、政治课、班团会、校会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

课题实验的两年中,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通过学习、研究、探索、总结,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几大成果。

(1)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推广实验,打开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全校各学科掀起了渗透德育的热潮

(2)通过该实验课题的展开,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了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不再在校园内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和谐亲密的师生情。

(3)通过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学校内学生严重的违纪现象不见了,校园内学生和睦相处,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创造校园良好的学习氛围。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学生能够做到进入楼里自觉排队,上下楼梯自觉排队。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得到了改善,自觉学习的学生多了,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感悟到,这一课题的实验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塑造。课题组成员在实验中,注重经验的积累,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写成教学论文,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如:白金侠《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柴亚娟《浅谈初中生生物教学德育渗透》、董志杰《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德育渗透》、李占云《关于在中学无力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问题探讨》梁凤莲《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王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王英婷《生物学中的德育渗透特点王玉华初中无力在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索》、张丽《谈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张玉珍《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等多篇论文。在此期间,白永祥获得朝阳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喀左县优秀团干部、获得国家级优秀课一节;优秀团队辅导员、南哨镇优秀教师、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县优秀课一节;白金侠获得辽宁省优秀课一节;刘景学、王玉华、王春荣分别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孙瑞清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在喀左县“民族团结杯”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王忠平荣获县级优秀课一节、县级优秀论文一篇,课题的实施,促进了课题组教师专业的迅速成长。

(4)实验班级八年一班和八年四班不仅在文明礼仪和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而且在学习方面也得到提高,八年一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4237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6958分,提高了19%,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52.6%,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63.94%,提高了21.5%,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22.4%,本学期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33.94%,提高了51.51%。八年四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4136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6985分,提高了20.1%,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57%,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65.07%,提高了15.2%,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18.7%,本学期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26.32%,提高了40.7%。

(三)学生的德育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于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只要求被调查对象按规定如实填写。本次共下发问卷70份问卷采用封闭式,每道题目均有几种答案供学生选择,要求每题必答并独立完成;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每一个题。在调查对象方面我们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在调查内容方面,问卷分别从填写方法、人生价值、日常行为、父母影响、亲情关系、法制素质等方面设计了46个题目。现从中挑选了几个典型问题,进

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判别是非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的传道授业中,将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渗透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能起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渗透为课堂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学生借此翱翔与知识的天空。通过问卷更使我们坚定了信心,让德育渗透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在前进的道路上时时总结、时时创新。“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来”。

3、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的德育干部、班主任和参研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了德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学

篇二:《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课题批准文号: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J06-144-P0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水平低,条件简陋,生源差,家长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要提高育人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为此,我校曾于2005年开展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关于构建‘书香校园’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现已顺利结题,成果荣获一等奖)。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强化了师生的读书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但我们从中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一、厌学心理。学生和外界的接触不多,思想相对闭塞,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二,依赖心理。不可否认,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学生的独立能力却下降了。他们在生活中依赖父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依赖老师给出结果等等。三、烦燥心理。现在学生的所处年代,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上大量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不断地刺激着他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心里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误导着小学生,使一些学生“静”不下来,做事没有耐心。此外,一些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枯燥,空洞。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当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化、简单化的了解上,对有关的要求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教学方式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桎梏,教育学生的方法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科知识,而对自己的内

心世界却一无所知,这不能说不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憾。以上这些,无不困扰着我们的小学生,也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上担负着两重任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公民。身心健康是人的素质基础。它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身体,而且必须有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鉴于此,我校申请实施“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验课题。

二、课题实验的做法

(一)、课题实验的步骤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8月)。在课题研究初期,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加强教师的培训,确定实验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实验主体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2月)。按计划举行研讨活动,开展全面的心理素质调查分析。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自测,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构建“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评价方式对比活动,举行优秀课例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成功案例。邀请专家指导,提升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这个阶段,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进行有关心理品质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加强实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形成论文。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汇编各类研究成果。邀请总课题组专家进行研究鉴定,完善资料,形成成果。

(二)、课题实验的内容

1、研究心理健康状况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 、方法。在汲取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着力点,逐步形成适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课题实验的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统编教材及校本教材,不改变现行的班级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同时,坚持以下原则:

1、协同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学科的自身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做到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3、活动性原则: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

4、现实性原则:立足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品德实际、心理健康水平实际。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措施

1、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依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班主任捕捉机遇,针对班级突发事件中个别同学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进行因势利导,矫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材施教,针对有的同学由于任性、冲动、脾气暴躁,经常与其它同学吵闹甚至大打出手这一不良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打架的原因,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主题活动。

2、凭借少先队工作平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宣传一次心理健康小常识宣传活动。由学校的小播音员们轮流播报,材料由课题组的老师们提供。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了解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普遍存在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向同学们征集“金点子”。开展有关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手抄报比赛,对于一些较优秀的手抄报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展示。

3、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刻苦钻研的童第周、不怕失败的爱迪生进行教育。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后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天安排老师值班,接受学生来访和个别咨询。对于来访的学生,值班老师热情招待,耐心倾听,分析问题的原因,一起寻找对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设立了“成长信箱”,由专门老师负责,对于来信的内容严加保密,并一一给予回信。

5、整合“家校”教育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搭建家校工作结合的平台,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尽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开展贴近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印发《家长评价表》、《家长问卷》,要求家长经常让孩子参与家庭的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孩子当一天家,做一顿晚餐,和家长一起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等,家长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的表现,按评价表内容给予评价,真正让孩子体验当家的辛苦和付出的快乐,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开展学校、社区联谊活动,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举行心理咨询活动。

三、课题实验成果卓著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当作我校的重要内容,当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自承接课题以来,我校每学期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必学内容,校长亲自做讲座,动员学校各方面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了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可以说,教师的研究意识将一节课的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思考深入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不足”、“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如何”等的深层思考,对实际教学进行感受和体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重审自己从事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最终促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2、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是一个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总会关注着课堂上、校园内、家庭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研究意识的加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老师们能写、乐写。课题的实施,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或提拔为学校领导,评为教学能手,成为教研组成员。他们身上留了专业化成长的烙印。如青年教师袁飞华、袁丽红、张雪萍、袁晓霞等迅速成为学科带头人。我们可以从袁晓霞老师写的的体会中窥见一斑:“没有学生的生活,还会有更多的快乐吗?选择了当老师,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会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而这正是她人生所需要的。她有所挚爱的学生,为此付出的一切她无怨无悔”

3、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

(1)发挥了“三结合”的教育优势。

篇三: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呼图壁县第五中学

中小学地方课程渗透法制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实验班级:七(3)班

二0一二年八月—二0一四年八月

目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3

三、课题研究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3

四、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的价值????????????4

五、课题研究具体的实施过程及方法???????????4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7

七、主要参考文献???????????????????8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中小学地方课程渗透法制教育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课题负责人:叶玉燕

课题组成员:李今、何玉娟、郭丽欣、吴静、吴茜、徐晓玲等。

执 笔:徐晓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提出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部门、各学科、各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因此,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2、课题研究的背景

如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必须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需要。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定的《中初中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精神,组织开展了“中初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我们初中语文教研组从2012年8月下旬参加了学校培训后就启动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以此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在法制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初中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

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初中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初中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

1.课题通过“渗透”,将法制教育的内容、知识点乃至法律意识、法律素养,通过多种有效形式,潜移默化式地有机结合于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最终对师生共同提高法制观念起到积极影响。

2.通过研究,要转变当前学生法制教育的导向,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把引导和强化学生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认同,作为重中之重,进而塑造公民积极的守法精神。

3.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法律素养的状况,发现现成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对策。

4、相应的法制教育的课件。

5、渗透式法制教育课堂教学实录。

(二)主要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收集相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和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提高法律意识,懂得爱法、守法、用法。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凭借学科特点,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

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2.有机性原则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3.情感性原则

语文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4.导向性原则:先进的教学理论导向,新课程理念导向,操作模式导向,课题研究目标导向,真正认识理解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5.可操作性原则:探索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尝试,让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修正、创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

四、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的价值

1、从理论上探索学校普法教育的新思路;

2、从方法上探索学校普法教育的新途径;

3、从操作层面上探索可资推广的中小学普法教育新模式。

五、课题研究具体的实施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实施对象:县五中七三班在校学生

主要任务:

1、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2、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实施途径: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进行渗透包括各个环节。

实施步骤:

(1)2012年9月上旬。完成课题方案;布置课题研究工作、学习相关理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