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高中语文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7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陆国安 执笔:范虹

一、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有这样的要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和语文学习的目标进行广泛的阅读;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并能结合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思索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可见,在阅读中的个性化的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说何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实施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的个性化阅读方案,努力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平台。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对创新教育的一种尝试,以探求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以实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和语文学习的目标进行有选择性的课外阅读。

3、能结合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思索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正确(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高中语文结题报告)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4、以读促写,为个性化写作打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开展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高中生对课外阅读都很感兴趣,也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大部分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但因为课业负担太重,以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都受到影响。另外,在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非常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

2、建立阅读档案

在高一起始年级,教师为班级每一位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状况、课外阅读、兴趣爱好以及个人专长等。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二)实施阶段

1、课内

(1)对于教材中的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甚至辩论的形式展开,倡

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2)学生每周根据教材中的文本写一篇读书笔记,不少于600字。

2、课外

(1)开展个性化阅读

根据学生的阅读档案分组,有小组长负责,确定一学期规定阅读的书目,并写好读书笔记,学期末,每组完成一份课外阅读体会,并在班级里交流。

(2)研究社会热点

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一学期选择一个社会热点,通过读报、上网、查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互相讨论,期末每组形成千字的论文,并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班中展示,交流。

五、课题研究成果

1、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受到尊重

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语文积淀唤起自身的直觉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重构自己头脑中的“第二文本”。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统一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这样,学生的答案成了完全的“拷贝”,学生的想像力被扼杀了。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个性化解读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

地感悟。感悟是学生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行为。由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不同,每一位学生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这篇小说的主题通常被理解为讽刺主人公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她的遭遇也被认为是咎由自取。而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路瓦栽夫人在丢失了借来的项链后,毅然放弃了原来的生活,用十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为的就是赔偿那条昂贵的项链,这体现了她诚信和责任感,同时十年的坚持也充分体现了她的坚强,这些都是主人公的可爱之处,也是我们应该肯定并学习的优点。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只要有改正的的勇气和毅力,有的错误还是可以得到原谅和弥补的。

学生的这种多元理解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理解并大加鼓励。

2、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

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它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多元化阅读可能还是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产生差异,而创造性阅读则更注重对文本的主题或作者的观点的深层次思考,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而得出新的更有个性的观点。因此,只要课本中有适当的文本,应该让学生多思考,鼓励他们发言,互相启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慢慢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日渐丰富,对问题的看法也在不断加深。如针对《错误让我如此美丽》一文,学生的看法非常丰富,也具有一定的深度:

有的认为错误“美丽”的关键是能不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从而取得进步,否则错误给人带来的只会是灾难与痛苦,错误依旧是丑陋的;有的认为只有意志坚强,不怕挫折的人才会使错误变得美丽,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错误只会使他们茫然失措,一蹶不振;还有的认为有些错误并不是错误,

是创新,创新免不了会尝到失败的滋味,所以有人会将其误认为错误。第一只直立行走的猿猴不是犯错误,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进化的尝试与创新。不断的创新才使我们永远充满活力,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这种“错误”当然是美丽的。

3、学生深入认识社会,思想日趋成熟

通过研究社会热点,学生感受到了一个生动的、真实的、完整的世界。社会生活信息丰富了思想感情,一些困惑与不解也慢慢地从中找到了答案:阅读人生,认识社会,就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学生自主收集、整理热点材料的同时,他们的思想在发展、成熟。过去,只知道姚明在NBA赛场上叱咤风云,现在看到他“永远不吃鱼翅”的环保誓言,感受到篮球巨星的生命意识;过去,只会羡慕巨贾富翁,腰缠万贯,风光无限,现在了解到李嘉诚要拿资产的三分之一500亿港元搞慈善,比尔盖茨要捐献他所有的资产,而家族成员不许动用分毫的社会观、金钱观;而兰州女歌迷杨丽娟发誓“不见到刘德华今生不嫁人”,她的父母竟然倾家荡产不惜一切甚至卖肾也要为她圆梦,从中可以体会到歌迷的病态和社会上把“劳动是本,娱乐是末”倒置的谬误人生态度??大家在研究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灵动和多彩,最终把感悟转化成文字。学生在活动中也逐渐锻炼和形成“阅读、筛选、整理、思考、运用、写作”等技能。

阅读的个性化,是心灵处于自由状态的阅读生活,它把平凡的日子变成了流溢着幸福和意义亮色的美好时光。阅读不仅使一个人丰富情感,获得智慧,从而能沉稳地应对复杂的生活局面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还使他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升华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由此看来,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客观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个性化阅读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课题组成员:范虹 郑国宏 原苹

篇二: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结 题 报 告

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但对于经典名著,学生表现较为陌生。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著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著;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著了。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著,更不会自己买名著。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著阅读的指导。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著,可是随意性较大。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但家长反对,或不知道怎么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名存实无。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而各种文学文化名著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

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 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只有世界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既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通过阅读研究思考其他民族的经典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走进人类文明殿堂,初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世界情怀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缺乏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大凡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多出自某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熟的“大家”之手,这些名著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那个作家的思想观念。由于受时代的间隔、阅历的限制,学生会对名著缺乏认识和了解。他们不喜欢太沉重、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名著。许多名著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篇幅太长、内容太难,确实很难读懂,而且阅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多数学生觉得阅读名著是一件苦差事。笔者曾对本校学生的阅读状况作过调查:从图书馆学生借书的记录了解到,全校3800多名学生,有借书记录的只有1589人次。从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46%,作文选类占44%,其它占10%,借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又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了调查,看完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看过鲁迅等大文学家作品的学生占8%,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学生仅占6%。中外文学名著倍受冷落,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2、受各种时尚新鲜读物的影响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选择的读物很多:有的喜欢读“金大侠”的武打小说;有的喜欢读歌星影星秘闻;有的喜欢看轻松幽默漫画;有的喜欢名人自传;有的喜欢读那些大案要案揭秘;有的喜欢读世界各地奇闻异趣?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通俗小说、漫画卡通等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了校园流行的主打。中学生年龄的特点,使他们喜欢充满青春活力的读物。他们

最喜欢读的杂志是《男生女生》、《黄金时代》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杂志,最喜欢阅读的书是郭敬明、韩寒等所写的书。这些读物贴近他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学业负担的沉重,使他们喜欢上轻松化的读物。他们借助阅读这类书籍来缓解、释放、调节和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文化的多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了网络、电视等轻松的方式作为业余休闲。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电脑、MP3、MP4、游戏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许多学生往往热衷的是那些简单刺激的“文化快餐”,而不是像对单一枯燥的文学名著。

3、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

上级早已提出了“减负”的口号,但是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45.2%的学生认为“考试、功课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这些推荐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生从进了学校的大门就开始挣扎于考试的泥淖中,教师还是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依旧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学生也难以摆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或少学”的藩篱,所以有18.6%的学生直接选择“对我考试帮助不大”作为自己少读的原因之一。由此而看,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风声大,雨点小”。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4、家庭教育,阅读的盲区

篇三: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1]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陆国安 执笔:范虹

一、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有这样的要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和语文学习的目标进行广泛的阅读;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并能结合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思索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可见,在阅读中的个性化的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说何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实施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的个性化阅读方案,努力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平台。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对创新教育的一种尝试,以探求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以实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和语文学习的目标进行有选择性的课外阅读。

3、能结合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思索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4、以读促写,为个性化写作打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开展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高中生对课外阅读都很感兴趣,也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大部分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但因为课业负担太重,以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都受到影响。另外,在调查问卷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非常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

2、建立阅读档案

在高一起始年级,教师为班级每一位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状况、课外阅读、兴趣爱好以及个人专长等。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二)实施阶段

1、课内

(1)对于教材中的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甚至辩论的形式展开,倡

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2)学生每周根据教材中的文本写一篇读书笔记,不少于600字。

2、课外

(1)开展个性化阅读

根据学生的阅读档案分组,有小组长负责,确定一学期规定阅读的书目,并写好读书笔记,学期末,每组完成一份课外阅读体会,并在班级里交流。

(2)研究社会热点

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一学期选择一个社会热点,通过读报、上网、查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互相讨论,期末每组形成千字的论文,并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班中展示,交流。

五、课题研究成果

1、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受到尊重

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语文积淀唤起自身的直觉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重构自己头脑中的“第二文本”。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统一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这样,学生的答案成了完全的“拷贝”,学生的想像力被扼杀了。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个性化解读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

地感悟。感悟是学生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行为。由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不同,每一位学生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这篇小说的主题通常被理解为讽刺主人公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她的遭遇也被认为是咎由自取。而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路瓦栽夫人在丢失了借来的项链后,毅然放弃了原来的生活,用十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为的就是赔偿那条昂贵的项链,这体现了她诚信和责任感,同时十年的坚持也充分体现了她的坚强,这些都是主人公的可爱之处,也是我们应该肯定并学习的优点。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只要有改正的的勇气和毅力,有的错误还是可以得到原谅和弥补的。

学生的这种多元理解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理解并大加鼓励。

2、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

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它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多元化阅读可能还是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产生差异,而创造性阅读则更注重对文本的主题或作者的观点的深层次思考,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而得出新的更有个性的观点。因此,只要课本中有适当的文本,应该让学生多思考,鼓励他们发言,互相启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慢慢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日渐丰富,对问题的看法也在不断加深。如针对《错误让我如此美丽》一文,学生的看法非常丰富,也具有一定的深度:

有的认为错误“美丽”的关键是能不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从而取得进步,否则错误给人带来的只会是灾难与痛苦,错误依旧是丑陋的;有的认为只有意志坚强,不怕挫折的人才会使错误变得美丽,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错误只会使他们茫然失措,一蹶不振;还有的认为有些错误并不是错误,

是创新,创新免不了会尝到失败的滋味,所以有人会将其误认为错误。第一只直立行走的猿猴不是犯错误,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进化的尝试与创新。不断的创新才使我们永远充满活力,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这种“错误”当然是美丽的。

3、学生深入认识社会,思想日趋成熟

通过研究社会热点,学生感受到了一个生动的、真实的、完整的世界。社会生活信息丰富了思想感情,一些困惑与不解也慢慢地从中找到了答案:阅读人生,认识社会,就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学生自主收集、整理热点材料的同时,他们的思想在发展、成熟。过去,只知道姚明在NBA赛场上叱咤风云,现在看到他“永远不吃鱼翅”的环保誓言,感受到篮球巨星的生命意识;过去,只会羡慕巨贾富翁,腰缠万贯,风光无限,现在了解到李嘉诚要拿资产的三分之一500亿港元搞慈善,比尔盖茨要捐献他所有的资产,而家族成员不许动用分毫的社会观、金钱观;而兰州女歌迷杨丽娟发誓“不见到刘德华今生不嫁人”,她的父母竟然倾家荡产不惜一切甚至卖肾也要为她圆梦,从中可以体会到歌迷的病态和社会上把“劳动是本,娱乐是末”倒置的谬误人生态度??大家在研究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灵动和多彩,最终把感悟转化成文字。学生在活动中也逐渐锻炼和形成“阅读、筛选、整理、思考、运用、写作”等技能。

阅读的个性化,是心灵处于自由状态的阅读生活,它把平凡的日子变成了流溢着幸福和意义亮色的美好时光。阅读不仅使一个人丰富情感,获得智慧,从而能沉稳地应对复杂的生活局面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还使他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升华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由此看来,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客观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个性化阅读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课题组成员:范虹 郑国宏 原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