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小专题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9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小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

郭莉芳

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学习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高中化学课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验部分。本研究着重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优化设计,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历年高考题中实验部分的研究,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建构。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实验教学。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对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2.问题的提出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但一味的只传授现成知识,在教学包括实验教学

中按“验证式”组织教学,过份强调了全体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一门自然学科。为了与社会发展以及新教学理念接轨,现在教改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改革的主要内涵应该是教育向着培养具有理论型尤其是创造型的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化。这样一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出一批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如何根据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途径和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成了教师肩上的重担。

二、课题的界定

“小课题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可用所用知识、现有仪器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小“热点专题”作为一种载体,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开展小课题实验教学,在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教材上的知识是书本知识,是前人长期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在教学中自然值得肯定并予以重视。但一味的只传授现成知识,在教学包括实验教学中按“验证式”组织教学,过份强调了全体性,不利于

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如教师的实验操作不当、对实验认识不够深刻、实验药品过期、变质等都可能造成实验现象、结果与理论事实不相符,这时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别掩饰事实而只是为了讲课而做实验,实验一定要与理论相符,以致于误导学生,扭曲事实真相,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埋没了学生的才华。而小课题实验教学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学习过程,符合人类认识的自然规律,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切实可行的。分析主要作用者递变图,可看出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对开拓学生视野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均将有很大优势。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课程结构体系需要

对自然学科的学习,应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切忌纸上谈兵,并以

此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所做化学实验的方法,都是依赖基本化学性质和基本原理为依据来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然而这些操作步骤所产生的效果,只有借助科学仪器才能便于观察其产生的效果。虽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无论是感性材料的获得,还是理性认识的检验和物化,都离不开科学的仪器。前期化学教学,由于历史等的原因,其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较多地围绕应试技能培养进行。经过改革,逐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鼓励教师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但是,操作中仍难以避免启发、讨论的思维被教师统死、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受限,难以避免教师因启发不当而跨越主导地位。目前课改正是针对上述弊端,进一步确定了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原则,在教学中鼓励教师更进一步给予学生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右脑功能,多作教学宏观控制,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中微观环节,明确“学本位”思想,对学生而言逐渐形成问题式、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模式,为深度创新打下基础。

3、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目前,高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药品、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学生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毫无创意和新意。比如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若能正确引导,就会有所创新,我校学生自己的许多科技创新项目都曾在甘肃省获奖。创造的基础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高中生正处于逐渐学会思考、

篇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标题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名称统一为《XXXX》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三号楷体居中

(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用“一、二、三”标示;二级标题四号黑体,用“(一)(二)(三)”标示;三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用“1.

2.3.”标示;四级标题四号宋体,用“①②③”标示。)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能性等方面去思考。

(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对课题名称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作简单阐述。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只能选最精辟、最适用的摘录,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切忌全文照搬。依据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这些学说、观点、使本课题研究得到理论的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的确定不能过于空泛,要扣紧课题。还要注意其结构的内在联系,所确定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成果中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陈述课题研究的范畴、立足点。表述须紧扣研究目标,简洁,准确、中肯。也可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的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也可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不同的表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这部分,可以花较多的笔墨来陈述。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小专题结题报告)可分写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 准备阶段:

1.

2.

3.

(二) 实施阶段:

1.

2.

3.

(三) 总结阶段:

1.

2.

3.

(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这个部分是结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借鉴,就看这部分。篇幅也可适当长些。

要从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两方面去陈述。不能笼统地谈。理论成果可以是我们研究所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包括课题研究结的题报告、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论文集等等。实践成果包括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课件)的获奖情况、学生作品集、情况汇总等等。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同时也应注意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一、问题的提出

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

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搬前人——模仿国外的漫长阶段后,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横向考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宏观意识、不能从全面发展的整体思路来实施音乐教育。

人们从音乐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的角度考虑较多,而思考音乐与道德、身体、审美及劳动之间关系的人较少;有不少虽考虑到音乐专门教育的早期培养价值,但又往往陷入形成上学的思考怪圈。

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音乐教材,而忽视幼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在教育方法上,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

鉴于此,我们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在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小规模试点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早报了《实施大音乐教育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由市教科所推荐,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变原本割裂的、单一的学科教学为“以音乐为载体,一日活动中渗透”的大音乐教育模式,突破原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机制,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大音乐教育——是指突破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学科式教育变为以音乐为载体的整合式教育,促进幼儿注意、感知、思维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教学——是指能够使学习发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师幼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包括学习环境的某些准备。

有效学习——是根据幼儿认知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测查结果来确定的样本。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创新的研究。

2、音乐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的研究(途径及方法)。

3、把音乐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有效途径、方法及具体措施。

4、家园合作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

5、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即指对幼儿素质提高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对对象与方法

篇三:小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小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

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对象与步骤:

①研究对象:把什么人作为研究对象就写谁,具体到班级。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

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小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

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

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

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6.附件:

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小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