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生命化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7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生命教育结题报告

宿州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立项编号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结 题 报 告《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探索 》 JKY10072 黄艾华顾梅 安徽宿州市二中宿州市教育局 制 2013年11月

篇二:生命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生命教育结题报告

宿州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立项编号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结 题 报 告《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探索 》 jky10072 黄艾华顾梅 安徽宿州市二中宿州市教育局 制 2013年11月

篇二:生命教育结题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生命教育结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青年资助课题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研 究 报 告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课题组

执笔:黄晨虹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及意义

初中生物学科中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生物学科中的生命的涵义不仅仅局限于人的生命,而是指所有具有生命现象的生物体的生命。因而初中生物学科中的生命教育更强调认同人在生物圈的地位与作用,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强调了解其他生物的生命现象过程中,获得对生命历程的体验;在了解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培养热爱大自然,珍爱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战后,很多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核战争问题出现,自杀、暴力事件频繁,生命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通过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在2 0世纪7 0年代后陆续关注死亡教育,类似的有日本北海道的寒冷教育、北欧的孤独教育等。

在台湾,生命教育开展了十几年。如今,台湾省教育部门将生命教育列为重点发展的工作,并把生命教育纳入课程。在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也多次举办研讨会,并在2002年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全校的公民及价值教育。2005年,上海市也开始制定并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将生命教育思想融入中小学教学中。“生命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

三、课题的目标

我国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地区尚无统一标准来指导生命教育活动。本课题组设想通过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可以较为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系列的生命教育主题教育。推进和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确立生命性这一基本取向,可以使教师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生物学科所特有的教学内容的生命性注入更多的活力与乐趣。

苏科版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来编排内容,每个主题都能较好的找到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点,本课题组的教师大多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以较恰当的角度挖掘教材中的生

命性话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达到这些生命教育的目标:用大自然各种生物独特的美来感动学生,让他们欣赏生命,爱护生命;通过设计各种各样学生的亲历活动,来让他们观察、体验、探究生命的历程,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在获得生命体健康生活的常识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并且使学生在彼此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感悟和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更好的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江苏科技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为依托,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对生命认知、感悟、反思的体验、活动过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通过生物教材系统地传授关于生命的常识,更强调学生在亲历观察、调查、探究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历程,在彼此的合作、交流中感悟和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关爱自己,关爱动植物,关爱自然生态。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任何生命都离不开环境,迄今为止,地球的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环境,才能使生命健康的成长。

(2)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了解健康饮食,指导正确营养观;了解人体所需的物质与能量都来自于动植物,认同植物对自然界的巨大作用,形成爱护绿化的思想;了解人体呼吸质量的提高与空气、环境的质量息息相关,激发保护自然就是珍爱生命的基础。

(3)环境中的生物的统一性:从细胞角度阐述各种生物的生命具有统一性、同一性,爱护生命可从保护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上做起。

(4)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调查、展示、欣赏各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在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对各种各样生命的热爱。

(5)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生命体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多种系统用以维持体内外的平衡,一旦失衡,就会产生多种疾病,在感知科学家探究疾病的成因与对策时,认同健康的生命需悉心呵护。

(6)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通过再现新生命的诞生揭示生命产生的奥秘,了解自己生殖系统的结构、生理常识,从而达到珍惜生命的目的;通过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揭示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巨变的内因,正视自己的身体变化,爱护自己的生命;通过探究植物萌发的过程,体验生命萌动的不易;在探索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中,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

(7)环境与健康:了解人类如何抵御疾病,掌握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常识;通过对艾滋病、毒品等知识的调查与宣传,加深对艾滋病、毒品等危害的认识,自觉养成文明的卫生习惯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走出某些健康误区;通过学会拨打急救电话、止血带、了解科学用药等急救常识提高自救、自护意识与能力。

(8)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认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感知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有计划的控制地球人口过度增长,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进行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就是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人类能够持续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了解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可行性、必要性与重要性。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日常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重在整合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目标。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生物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

国内外生命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用以找准初中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并用先进的教育观点指导生物课堂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在各校进行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整合过程中,始终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实行边研究边行动边反思,在行动中落实和调整方案,检验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整合创新。

3.调查研究法。以参加本课题的七所学校为样本,对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为以后推广初中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整合提供客观依据和现实起点。

五、研究实施过程

(一)研究准备阶段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立总课题,分解子课题,成立课题组。本课题研究得到苏州市教科所生物教研员的大力支持,邹伟志老师从理论和行动研究等各方面给予了大量而细致的指导,苏州新区初中生物教研员(兼职)黄晨虹老师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同时邀请苏州市区、新区、常熟共七校知名生物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尤其是邀请到常熟校友中学的初中生物特级教师周俊共同参与本课题,确保了本课题及其子课题能顺利和深入的展开。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制定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展开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找准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点,调控研究过程。理论研究人员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黄晨虹: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生物教研组组长,苏州市区生物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十佳”教坛新秀获得者,苏州新区初中生物兼职教研员,全国、江苏省、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市教育局团委优秀团干部;江苏省优质资源送课下乡工程主讲教师,多篇论文、自制课件、电子教案获全国、省、市级奖。

周俊:常熟市孝友中学副校长,初中生物特级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常熟市生物学科教改带头人,常熟市学术带头人,省级科研员。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750-03-05-02的研究。参与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多篇论文、自制课件、电子教案获全国、省、市级奖。

2、每个子课题根据具体内容,完成相应的研究内容整合,形成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和论文。子课题负责人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刘湘梅:苏州平江实验中学生物教研组长,曾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研究中心“最佳园丁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初中生物省级观摩课,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参编多本教学参考用书。

张翀:苏州立达中学初中教研组长,并参与编写了《中学双语教学实用手册》、省劳技教材《园艺》等多本教学用书;曾获得苏州市中学生物青年教师实验操作比赛一等奖,苏州市中学生物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为苏州市青年教师“教坛新秀”获得者。

王卫星:苏州市第十中学和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生物教研组长,数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并有三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参加市级课题《与新教材共同成长》,并担任生物组子课题的负责人;参加生物中考的试卷命题;参与新教材的修订工作。

(三)研究反馈阶段

小结反馈,资源整合,调整、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方案:至2007年度结束,在初中生物生命教育课程整合实例研究中,有一大批的优秀课例、案例、教案或反思呈现。但是由于部分年轻教师理论功底尚浅,所以在相关的案例中,与生命教育理念的结合点不能够清晰的表达,或知其做法符合生命教育的理念,但不能整理出具体的思路,形成自己的风格。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调整,加以指导,共同学习与提高。

1、积极学习,增强理论研究学习功底。

为了增强课题组成员对生命教育的基础理论素养,在开题研讨课题组会议时,曾为大家详细

的讲解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中期汇报小结反馈时,又和大家共同探讨了三大生命课题的支撑性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主要理论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理论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生命的尊重,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一种本能,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死的本能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立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趋力。部分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的感觉还遥不可及。当遇到一些生活事件和挫折时,由于缺乏人生经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就倾向于用死亡作为逃避的手段。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积极的正面的体验让儿童和青少年珍视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找准落点,探索课程整合的结合点。

初中生物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全身心地参与和创造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生动、丰富的动手、质疑、探究教学情境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将之内化为属于每个个体的智慧,甚至促进其正确、健康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篇三: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莘县燕店镇实验小学 沈灵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一些反生命的行为以及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等愈以严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教育的生命发展本质,这使得教育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地制约。是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的盲点,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因此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增强其对生命的信心和责任感,已经成了我们目前学校教育尊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宗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解决新形势下小学生生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使学生逐步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确立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三、理论依据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十七报告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基础教育课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和《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等重要理论。(二)

法规政策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法规政策依据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李颖校长提出的“生命教育”理论。(三)实践依据。本课题研究主要实践依据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坚持“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原则。追求“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学境界。实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回归,唤醒生命发展”的自觉行为。在点化和培育学生精神生命的同时,也在唤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和实践创新,从而引导师生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崇高追求。

四、研究目标。

通过我校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探索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生命教育观点出发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师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使整个学校充满生命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内容

该课题主要研究在学科中渗透怎样的生命教育内容;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参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吸取前人研究的成功经验,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2)调查法:通过对青少年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为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访谈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访谈,了解生命教育学科渗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对比观察法:对研究初期、中期、后期青少年对生命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对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出一个普遍性的、较为客观的结论。

(5)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学生建立个案,通过个案研究,整理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活动中的典型例子,为研究结论的获得提供事实依据。

七、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11、3——2011、8)。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9——2013、5)。

1、落实实施方案,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着手具体的研究工作并对探讨得来的方法、途径及策略进行收集整理。

2、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进一步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成果整理。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拟写相关论文、结题报告,形成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的案例集,得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结论。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5——2013、10)完成该课题的结题报告,进行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篇三: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莘县燕店镇实验小学 沈灵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一些反生命的行为以及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等愈以严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教育的生命发展本质,这使得教育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地制约。是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的盲点,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因此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增强其对生命的信心和责任感,已经成了我们目前学校教育尊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宗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解决新形势下小学生生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使学生逐步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确立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十七报告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基础教育课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和《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等重要理论。(二)法规政策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法规政策依据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李颖校长提出的“生命教育”理论。(三)实践依据。本课题研究主要实践依据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坚持“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原则。追求“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学境界。实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回归,唤醒生命发展”的自觉行为。在点化和培育学生精神生命的同时,也在唤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和实践创新,从而引导师生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崇高追求。

四、研究目标。

通过我校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探索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生命教育观点出发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师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使整个学校充满生命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内容

该课题主要研究在学科中渗透怎样的生命教育内容;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参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吸取前人研究的成功经验,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2)调查法:通过对青少年生存现状的调查,了解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为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访谈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访谈,了解生命教育学科渗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对比观察法:对研究初期、中期、后期青少年对生命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对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出一个普遍性的、较为客观的结论。

(5)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学生建立个案,通过个案研究,整理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研究活动中的典型例子,为研究结论的获得提供事实依据。

七、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11、3——2011、8)。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9——2013、5)。

1、落实实施方案,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着手具体的研究工作并对探讨得来的方法、途径及策略进行收集整理。

2、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进一步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成果整理。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拟写相关论文、结题报告,形成生命教育学科渗

透的案例集,得出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结论。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5——2013、10)完成该课题的结题报告,进行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精心设计教案,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课的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3、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形成可持续研究能力。

九、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一)教学方面的成果

教师层面:转变了教育观念

1. (1)把“生命意识”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 (2)把“珍爱生命”作为学校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追求

(3) 把“焕发生命活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取向

2、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学生层面:树立了生命意识。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1、学生获得了全面的个性的发展;

2、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生命化教育课题结题报告)观的能力;

3、学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懂得了爱惜自己的和别人的生命。

(二)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书面成果:

1、完成了《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调查》的调查报告

2、完成了《浅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让生命之树常青》的论文

十、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待激发和保持;

3、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

4、需要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今后的设想:

我校将把对该课题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推广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并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课题虽然已经结束了,但这项工作还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走向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

王学凤《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

程红艳《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

黎建球《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