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讲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精彩演讲 > 列表页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侯少奎精彩演讲昆曲武生的表演艺术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6  分类: 精彩演讲 手机版

篇一:浅谈昆曲的表演艺术

浅谈昆曲的表演艺术

2006 年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在美国加州大学四个校区巡回12 场,场场爆满,师生都非常热烈。西方人对中国戏剧的认识基本止于京剧,《牡丹亭》的演出让他们发现了昆曲,他们对此有惊艳之感,没想到中国在那么早的时候比他们的歌剧早二三百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么成熟、精致的戏剧。

以我的了解,昆曲的演出在最开始只是唱曲,小部分文人雅士聚在一起,用清唱的形式,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戏剧形式,把表演和演唱结合在一起,成为昆曲。明清时候有很多官宦富商家庭有戏班子,这是其社会地位的象征。《红楼梦》中贾府就是如此,在元妃省亲的时候戏班子进行表演。明清时代,退休的官宦就在园林里、厅堂里,演唱昆曲。所以从昆曲的历史来看,这门戏曲开始都是小众的,观众也是近距离欣赏,没有现代职能的舞美、灯光,我们要了解当时的演出和观众环境。而现在则是在剧院里,客观环境变了,社会条件变了,人的审美观念也变了。21 世纪的年轻观众,看的是电视和好莱坞大片,视觉的认同不一样了。演出场所也都是西方式的剧场,这样的变化必然要求演出方式也随之变化。

每一个时代的演出方式都有一种特别的美学,合乎观众的审美观念。有人主张戏剧昆曲应该保持传统,原汁原味。我认为传统的精神要保持、继承下来,昆曲的基本精神,比如四功五法、念唱做打,还有昆曲美学之抽象、写意与诗化,这套基本美学不要去随意改动。几百年下来的程式,念唱做打,走的台步,是很美的。在有一些改编的昆曲中,(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侯少奎精彩演讲昆曲武生的表演艺术)一列军队出来,不按传统走法,而像现在走正步一样;龙套一出场,翻的跟头都是外国跟头,戏曲形体的功夫拿捏的味道都丢了,这肯定是不行的。昆曲必须有一定的规矩。,比如昆曲服装很重要的一点是水袖,水袖的长短、重量是有规矩的,符合规矩才会有飘逸性,不能去掉水袖变为大炮子。

昆曲是写意的,不属于西方式写实的传统,演员指一下是一条河,看一眼是一座山,而不用真的把骆驼、马拉到舞台上。这是昆曲的特征、特性。昆曲的演出形态中,表演很重要,它是文本、音乐、肢体语言的最终呈现形态。比如《牡丹亭》寻梦那一折,有半个小时的独角戏,空台,没有布景没有舞美设计,一个人唱半个小时,就靠演员的表演把观众揪住。那是昆曲的表现方式。这种昆曲的根基性的传统不能动。但另一方面,现在是在非常大的舞台现代性演出空间中进行表演,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雅聚,不同于传统的戏曲演出空间。所以在设计方面,就需要在现代性剧场演出空间中,合理运用传统空间形式美感,不伤害传统精神。大原则应该是,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

昆曲是雅部,本来就是高雅艺术,是属于抒情的写意大传统,把诗的意境用歌和舞具体呈现在舞台上。昆曲的文学底蕴最厚,唱词都是很美的诗词,昆曲先天就偏向于雅文化。在白先勇后来《玉簪记》的设计中,他们根据剧情使用了众多中国古典文化元素。戏中有琴挑和偷诗两折,以琴传情,以诗传意,于是在这出戏中,琴棋书画这些古代的文人雅事都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从象形文字到各种书法字体,中国人对线条最敏感。由书法延伸到水墨画,也是注重线条;同时建筑的飞檐、拱桥,都是线条;音乐的笛声,画出来也像抛物线一样。而昆曲的水袖甩出来也是线条,如果把水袖的动作描下来,就难道不是是一幅狂草吗。这本戏用水墨画、书法作为舞台设计的重要元素,把它们跟昆曲结合起来,构成一套符号系统。这些元素简单又和谐,极简,而又有禅意。

在我看来,昆曲的复兴与认同还关涉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复兴的问题。从19 世纪到20 世纪,中国文化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是21 世纪,我们面临的大问题,是怎样才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古老文化在世界舞台上重放光芒。我们把传统与现代结合,想要探讨的是怎样让它再产生意义,怎样再感动我们的观众。如果说它在现代还能感动人,还能让大家产生认同感,那我们就需要去找到是哪些东西生成了这种认同和感动。

现在是21 世纪,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何处,如何自处?对昆曲的态度也关涉着文化认同。

我们的民族的确有这个问题,19 世纪古典文化衰微之后,20 世纪受到西方文化如此大的冲击,我们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我们开始是学西洋文学的,推广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沉醉于各种现代主义,包括音乐、电影、绘画。西方的现代成就当然很了不起,但我经过了那番之后,现在再回头看,我们回头看中国的文化,用另外一种眼光审视,她的优点缺点在哪,就看得比较清楚。看了非常多的各种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后,回头一看会发现,戏曲是那么美的东西,原来最美的那朵牡丹花开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面。

篇二:戏曲鉴赏答案

1《秋江》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地方戏?

A、山东B、河南C、上海D、四川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这才是酒入愁肠人已醉,平白诓架为何情!啊,为何情!是《百花亭》中谁的唱词?

A、唐明皇B、高力士C、杨贵妃D、建文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贵妃醉酒的原有剧本是表现杨贵妃醉酒后什么状态?

A、美艳B、思春C、搞笑D、悲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贵妃醉酒》源于什么时期的一部地方戏《醉杨妃》?()

A、光绪时期B、雍正时期C、康熙时期D、乾隆时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梅兰芳是昆剧大师。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张三借靴》属于哪个朝代的戏曲?

A、清代B、明代C、元代D、宋代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十五贯》成为几十年代传统名剧整理改编的典范?

A、八十年代B、七十年代C、六十年代D、五十年代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2新编古代戏的古代戏剧是指什么样的戏剧?

A、经典剧目B、所有穿古代衣服的戏剧C、喜剧戏剧D、悲剧戏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指的是哪部戏的改编获得了成功?()

A、《西厢记》B、《莺莺传》C、《十五贯》D、《春草闯堂》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十五贯》是传统的什么曲目?()

A、昆曲B、杂剧C、川剧D、京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什么主义杰作?

A、感情主义B、爱情主义C、理想主义D、现实主义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6《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对古典戏曲名著要不做修改的继承和传承。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新编历史剧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新创作,演出表现古代人物、古代时间和探索历史规律的作品。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新编历史剧要求严格忠实于历史事实。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曹操与杨修》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哪种腔调的朴实、粗犷和细腻?

A、秦腔B、昆曲C、豫剧D、川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新编历史剧是为了什么时期服务?

A、现实生活B、古代C、近代D、过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5新编古代戏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求得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协调?

A、不同B、相同C、单一D、多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正气歌》是描写我国哪位历史人物的?

A、包拯B、文天祥C、屈原D、岳飞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朝阳沟》是描写我国哪个时期的生活?

A、大跃进B、土地改革C、新民主主义革命D、改革开放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朝阳沟》属于哪种地方戏?()

A、黄梅戏B、京剧C、昆曲D、豫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朝阳沟》的作家是谁?

A、胡适B、鲁迅C、老舍D、杨兰春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1964年,京剧现代化浪潮中涌现的一大批优秀现代戏不包括下列哪个戏曲?

A、《白毛女》B、《红灯记》C、《百花醉》D、《智取威虎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一个好的戏曲作品,必须扎扎实实的写人物,写性格。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朝阳沟》的问世,无疑是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戏曲中歌舞的“舞”代表着什么?

A、动作B、舞蹈C、性格D、武术

我的答案:A

2王国维是清中期著名的戏剧理论家。

我的答案:×

3戏曲的表演来源不包括下列哪个?

A、滑稽表演B、说唱C、歌舞D、诗歌

我的答案:D

4戏曲中的诗歌也很强调节奏。

我的答案:√

1元杂剧吸收了什么艺术的技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表演艺术?

A、滑稽表演B、说唱C、歌舞D、诗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元杂剧在歌舞方面对什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A、做B、打C、念D、唱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元杂剧在什么方面显得相对稚嫩和薄弱?

A、对白B、歌唱C、歌舞D、诗歌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诗歌还可以发挥叙事的作用。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元杂剧在下列哪个方面比较薄弱?

A、做B、打C、念D、唱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元杂剧在歌的方面继承了唐代大曲和宋代诸宫调的传统。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中国戏曲的“四功”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A、唱B、做C、念D、走

我的答案:D

2中国戏曲的“五法”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A、手B、唱C、眼D、步

我的答案:B

3中国戏曲的“四功”实际上有几种功法?

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

我的答案:C

4“念”指的是戏曲中的对白。

我的答案:√

5中国戏曲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文戏”与“武戏”的分类。

我的答案:√

1在戏曲表演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A、手B、眼C、身D、法

我的答案:D

2翅子功属于哪个剧种?()

A、昆曲B、京剧C、川剧D、蒲剧

我的答案:B

3《临江驿》中主人公通过什么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A、帽翅B、头发C、翎羽D、脚步

我的答案:A

4周信芳在表现唐代《徐彻跑城》的时候,使用什么来表现主人公的心里?

A、帽翅B、头发C、步法D、手法

我的答案:B

5梅兰芳生平有一个养鹦鹉的嗜好。

6戏曲动作中存在着甩发功。

我的答案:√

1戏曲的规范化要求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A、剧本体质B、身段C、唱腔D、印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程砚秋为水袖设计了多少种动作?

A、八种B、十八种C、几十种D、上百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起霸”是表现什么时候的状态?

A、战斗前B、出征前C、行刑前D、回家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中国戏曲在进入传奇和地方戏的阶段之后,本身的文化积淀已经很深厚了。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戏曲中的程式化某种程度上带有反映生活的品格。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表现夜行人夜里急急忙忙赶路的表演形式叫做什么?

A、走边B、起霸C、起边D、走霸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京剧以及昆曲演员对程式化的掌握一般需要几年以上?

A、两年B、三年C、五年D、六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昆曲《醉写》的主人公是杜甫。()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戏曲不结合实践去改造,形态上就会发生僵化。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下列三国人物中,穿白色盔甲的是()。

A、张飞B、赵云C、关羽D、黄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有些出色的演员被称为“活赵云”“活吕布”,是因为他们能表现出特定人物不同的()。

A、动作B、表情C、情感D、性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不属于昆曲中“江湖十二角色”的是?

A、青旦B、老生C、正生D、老旦

我的答案:C

2昆曲最多被分为多少种?

A、十四B、十二C、十D、八

我的答案:B

3戏曲行当中的分类不包括()。

A、生B、旦C、净D、末

4不属于“旦”的分类的是()。

A、正旦B、花旦C、老旦D、青衣

我的答案:D

5行当和表演的程式是可以分开的。

我的答案:×

6行当的产生与任务的定型是结合起来的,也是历代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创造的一种结果。

我的答案:√

7老生的臂膀拿起后应与身体什么部位相齐?

A、嘴唇B、腰部C、胸部D、眉毛

我的答案:D

8不属于“净”的分类的是?

A、武净B、花脸C、黑脸D、龙套

我的答案:C

1艺术反映生活要求具有什么性质?

A、写实性B、不可感性C、可感性D、抽象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在艺术中要追求虚拟和现实的什么关系?

A、对立B、对立统一C、统一D、不清楚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3戏曲中虚拟化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调动欣赏戏曲艺术的观众的()。

A、喝彩B、好奇C、兴趣D、想象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戏曲中用什么原则来表现虚拟化?

A、虚实相生B、完全虚拟C、完全写实D、部分写实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虚拟化的应用是用有限的艺术手段,反映无限的生活。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戏曲舞台上有两种真实,其中一种是生活实在样式的生活真实。()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我国戏曲的服装基本上是以哪个朝代的服装为基础的?

A、明代B、元代C、宋代D、唐代

我的答案:A

2表现宋代时期生活的戏曲有多少个?

A、三千个B、两千个C、八百个D、一千个

我的答案:C

3变脸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地方戏?

A、江苏B、四川C、河南D、河北

我的答案:B

4戏曲中武将的盔甲采用金属制作。

我的答案:×

篇三:昆曲列入非遗十周年活动致辞1

在中国昆曲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

质遗产代表作”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5月18日 上海)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五月的江南,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共同承办的“2011全国昆曲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周”,在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这景色迷人的黄埔江畔拉开帷幕。我谨代表文化部,对昆曲艺术列入世界非遗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所有长期以来为昆曲艺术传承发展做出不懈努力的艺术家们,对所有长期以来为昆曲事业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做出重要贡献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昆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有着600年悠久的历史。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中国昆曲艺术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可以说,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超越了民族与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和文化财富。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昆曲申遗的成功,也为昆曲艺术的保护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大好时机。特别是从2005至2010

年的六年时间里,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在文化部的高度重视和经心筹划下,启动和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加大对昆曲的扶持和保护。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昆曲院团在昆曲优秀传统剧目的挖掘与整理,昆曲新剧目的创作,昆曲优秀折子戏的录制,昆曲的普及性、公益性演出,昆曲资料的抢救与保存,昆曲人才培养和举办有社会影响力的昆曲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昆曲艺术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全面带动了海内外“昆曲文化热”的形成,在整体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一、以抢救和继承优秀传统剧目为重点,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再铸中国昆曲的辉煌。

昆曲是中国戏曲最为古老的代表性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古典戏剧之集大成者,素有“百戏之师”的称誉。在它鼎新发展的600百年中,延承着中国韵文文化发展之脉络,从元曲杂剧、南曲戏文到明清传奇,作为“一代之文学”,无数的文人作家以如椽巨笔,创作出了一部部彪炳千古的古典名著,在文化史、艺术史上取得了高度成就。而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历经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大量传统剧目,经过一代又一代戏剧家和艺术家的精心雕镂、反复锤炼,其经典形态已非常成熟和完善,是昆剧舞台表演艺术之精华所在。加大对其优秀传统剧目及整体表演艺术的挖掘、抢救、传承和创新,并使之展现于当今戏曲舞台,是昆曲艺术继承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和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从2005-2010年,《国家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首先是以抢

救和继承昆曲优秀传统剧目作为切入点,每年有目标、有重点地资助扶持全国7个昆曲院团整理、恢复和创作上演了45台优秀的传统名剧和新编历史剧,录制保存了由当代名家表演的200出经典折子戏。其中传统名剧主要有源自宋元的《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等三大南戏,有《琵琶记》(宋代)、《西厢记》(元代)、《牡丹亭》(明代)、《长生殿》、《桃花扇》(清代)等中国五大古典名剧,有昆曲史上第一部搬演于舞台的《浣纱记》、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紫钗记》、《南柯记》、《邯郸梦》和其它明清传奇如《玉簪记》、《西园记》、《绿牡丹》、《比目鱼》等。这些优秀传统剧目的整体舞台呈现,都较好地继承了原著的精神内涵和昆曲传统的舞台表演形态,古朴、本色、秀美的艺术追求和典雅、浪漫、富有诗意的视觉审美,也得到当代观众的强烈共鸣和赞美。特别是五大名剧600年后在第四届中国昆曲节上的首度聚首,煌煌巨作,辉映千古,精致华美,光芒四射,并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及绚丽优美的词乐韵律和精湛绝美的舞台表演,强力凸显了中国昆曲灼灼其华、恒久弥远的艺术魅力。而在新编传统戏、历史剧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有新编历史剧《班昭》、《公孙子都》先后获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梁山伯与祝英台》、《关汉卿》、《红楼梦》、《一片桃花红》、《红泥关》、《湘水郎中》等,也力求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理念上有所突破,都尝试着以承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为基点,竭力构筑起与时代相共鸣的美学品格和审美体现。显然,在中国昆曲传延600年的史实里,不断变革出新,不断把大量的新作新戏搬演于舞台,无疑是其

传承发展、延绵鼎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们正处在时代的变革期,而时代的变化必然带来艺术的变化,在进一步挖掘、保护和继承传统剧目的同时,让古老的昆曲尝试着反映和表现当代社会所普遍关注的思想与情感,有意识地在新剧目创作上做一些新的实验和探索,这种努力的本身是值得嘉许和肯定的。

折子戏是昆曲舞台表演艺术之精髓,也是历代昆曲艺术家舞台表演艺术成就的结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有规划、有选择、抢救性地录制由当代昆曲名家主演的优秀传统折子戏,并制作成音像资料,不仅使许多老艺术家弥足珍贵的舞台表演技艺得以传承,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昆曲这一“活态传承”的“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真实性、稳定性、长期性的记录和保存。目前已录制的200出折子戏,可谓是内容丰富多彩,表演形式风格各异,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等均见传承,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相映成辉,充分展示了昆剧传统剧目和表演艺术的历史深度和广度,进而使昆曲传统剧目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更具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努力造就一代又一代优秀艺术人才,彰显和赋予昆曲艺术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一个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既要推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剧目,更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后浪推前浪的领军人物。而昆曲作为一种以舞台艺术为载体进行“活态承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是继承保护还是改革创新,主要还是有赖于一台一台精品剧目能超越时空传递出历史与现代的人生悲欢,有赖于一个一个优秀团队的精良制作和完美展现,

有赖于一代一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高标薪传,并将艺术的力量传至人心,从而去争取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簇拥在舞台下,成一代之风尚,这才是这一“国宝”艺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关键和保证。

但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全国昆曲院团都曾存在艺术人才缺乏,特别是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并日益成为制约昆曲艺术生存和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进一步加强昆曲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根据《国家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方案,从2005年开始,分别在浙江、上海建立了昆曲创作人才培训中心和昆曲表演艺术人才培训中心,并连续五年分别举办了五届编、导、音、舞美昆曲创作人员培训班和生、旦、武生、老生、净、丑各行当的昆曲表演艺术人才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昆曲院团的170余位昆曲编、导、音、舞美创作人员和200余位在职优秀青年演员接受了集中学习和深造,如今亦已日渐成为昆曲舞台上创作、表演的中坚力量。用连续五年的时间举办单剧种、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戏剧建设领域中所罕见,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昆曲艺术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昆曲艺术多层次人才梯队的形成。目前全国昆曲人才队伍已逐渐形成了以蔡正仁、汪世瑜、张继青、侯少奎等老艺术家为核心,以王芳、林为林、柯军、杨凤一、魏春荣、谷好好、黎安等中生代演员为骨干,俞玖琳、沈丰英、施夏明、罗晨雪、单雯等第四代、第五代后起之秀为后备力量的梯队人才结构。而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全国昆曲院团的人才队伍建设已基本完成了新老交替,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