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政治与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9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考核情况表 20 11 —2012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课程名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学分: 2

学号 16311324 姓名:胡文婷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考核内容(论文题目): 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及其

趋势

评分标准:

教师签名: 王 燕

时间:2012年6月

摘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而经历的十余年发展低谷调整期相伴随,日本已经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防卫等各个领域逐渐完成了重新定位和调整的历史过程。走向政治大国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重视日美同盟与加强亚洲外交的外交政策方针已经基本确定。同时,在政治与外交领域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并继续进行政治改革的课题,外交政策还存在较大的摇摆空间。

关键词: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国际关系

1. 日本的政治形势及特点

新世纪以来,日本政治已经由战后的保守与激进相对立的格局向过渡型政治多元化转化。尽管目前自民党依旧维持了一党优势,但已经无力扭转因强大的在野党出现所带来的混乱局面。目前参众两院的朝野政治势力之间“扭曲”对立的局面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正日益扩大,并影响到政治与外交的决策与实施。

日本在政治及外交上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将中国的国力增强和朝鲜半岛的和平趋势视为其国家安全的威胁。在安全防卫战略和政策方面不断挑战和平宪法的基本原则,在国际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跃跃欲试,要扩大日本的“国际贡献”。日本近年来主张在坚持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同时重视以共有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关系,重视亚洲外交,提倡重视和改善对华关系,要使重视日美同盟与推动亚洲外交产生“共鸣”。这种外交理念的转变,推动着日本在东亚地区国际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日本政治发展的主流可以说就是争取日本的政治大国化、“普通国家”化这个国家战略目标的基本确立并为此做出各种政治努力的过程。从小泉内阁到福田政府,在有关国家战略方向调整和具体的政策制订方面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2007年在继承安倍内阁政治遗产的基础上成立的福田内阁一直饱受各界的恶评。由于福田独特的领导风格和政府在国内政策方面面临的左右为难的局面,因此,福田内阁在处理国内政治经济难题等方面的“无所作为”受到批判,国民对福田内阁的期待也日益丧失,导致内阁支持率持续下滑。

在内政方面,由于国会参众两院政治势力的“倒挂”形势,福田内阁不得不在国会运营上采取低姿态,同各政党和政治势力保持对话路线却招致“无为无策”的批判。在继承往届政府的内政难题处理方面所显示的左右摇摆姿态也增强了国

内外对福田内阁是否会摆脱过渡性政权的担忧。

国民意识正在出现转变并对舆论和政治外交产生影响。对政党政治的不信任、对生活安全的不信任、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失望和对个人未来生活的不安成为大多数日本国民的普遍心态。

在外交政策制订方面,福田政府继承了安倍政府的基本框架,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更加体现出重视亚洲的姿态,在中日关系、日韩关系、以及同东南亚和印度等双边关系上都有积极的作为,亚洲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同东亚邻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得到全面恢复与提升。但是,在日朝关系上依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继续加强联合国外交,争取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努力在福田政府的外交日程上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日本开始重视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并且把能源与环境领域确立为今后日本亚洲外交的重要支柱。在加强和具体实施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同时,日本积极促进关于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有意识地扩大和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2.日本的经济形势及特点

自2002年2月以来,日本经济已连续6年多保持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势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次”。其中2006年增长率达到2.1%,2007年的日本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日本内阁府2008年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因企业投资增加和日本对亚洲其他经济体出口帮助日本企业抵御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冲击,2007年第四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初值折合年率增长3.7%,大大高于此前彭博资讯对全球37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1.7%,也远高于第三季度的1.3%。

2007年年初,日本政府提出了该财政年度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的目标。从目前形势看,尽管实现这一目标有些难度,但日本官方和经济界对此却普遍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进入2008年之初,日本用“高油价、高日元、低股价”来概括本国经济新一年开端的不利局面。对于2008年的经济走势,各种预测和分析基本上都认为日本经济目前处于“低迷”阶段,但下半年有望回升,今年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

尽管存在家电、住宅建设等部分行业的萧条局面,同时还有受美国“次贷”

危机影响而出现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但以企业为主导的景气恢复局面仍在持续。因此,从总体上看,自2002年以来日本经济的增长步伐没有改变

2. 对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的综合判断

在政治领域方面:

第一,新世纪以来,日本已经逐步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防卫等各个领域完成了重新定位和调整的历史过程,走向政治大国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重视日美同盟与加强亚洲外交的外交政策方针已经基本确定。从小泉内阁到福田政府,在国家战略调整和具体的政策制订方面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第二,日本外交自主性正在进一步增强。日美同盟重新定位,修改和平主义外交方针,建立外向型安全防卫体制,提升政治大国形象,以及提倡价值观外交理念等等。同时,在政治与外交领域依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继续进行政治改革的课题,将导致外交政策存在较大的摇摆空间。

第三,日本开始重新重视价值观外交和亚洲外交。在外交政策制订方面,体现出重视亚洲的姿态。在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强调共有基础价值观的重要性,重视和改善对华关系。但在日朝关系上依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开始重视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并且把能源与环境领域确立为今后日本亚洲外交的重要支柱。积极促进关于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有意识地扩大和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第五,日本一直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强烈的担忧和竞争意识,不仅在东亚区域合作等领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在有意识地抗衡和抵消中国的政治影响力。这种消极的担忧意识也间接地影响到了日本积极参与东亚地区合作。

在经济领域方面:

第一,经济开始复苏并增长,已经逐步走出上个世纪末长达十年的“低迷”局面;连续6年多保持增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次。

第二,本次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来自于出口增长这一“外需”,其中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可能还会有小幅波动,但增长势头还会持续。

第三,受“外需”拉动复苏起来的日本经济,未来的主要动力将逐步会转

变为“内需”。

3. 日本与周边国家政治关系

日韩政治关系:面向21世纪的新型日韩伙伴关系

面向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的日韩合作在福田首相和李明博总统时代得到进一步加强,重开首脑穿梭外交,开拓日韩新时代成为当前和今后日韩关系的主导潮流。

日俄政治关系:伙伴关系与邦交正常化的障碍

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交涉持续进行的同时,日俄两国政府间高层互访和对话都有新的进展。在国际反恐,朝核问题及东北亚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以及推动和加强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都达成重要共识。但日俄双方由于领土问题的障碍,阻碍了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展开。

日朝政治关系:邦交正常化谈判与朝核问题、绑架人质问题

日朝关系正常化问题是关系两国关系的最重要课题,但由于相关的朝核问题、绑架人质以及美国对朝政策等问题的干扰,日朝两国关系依然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经济制裁成为日本“对话与压力并举”的对朝外交政策的重要杠杆。

4. 中日关系

自安倍内阁以来,一度恶化、“政冷经热”的中日关系得到修复。福田内阁重视对华外交的姿态更使中日两国关系进一步回暖和发展。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方向依然是积极的,双方努力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对于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稳定发展,促进东亚和平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日两国都处于上升和社会转型阶段,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难题和挑战,同时,也在许多领域形成竞争与合作的局面。日本一方面在中国周边构筑以日美双边同盟为基础的安全网,防止中国的崛起产生的冲击效应。另一方面则保持着同中国的广泛接触与合作,以日美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基础展开对华外交。

参考文献:《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1-2起

《日本金融研究》阎坤著

《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及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关系》李玉潭等著

篇二:当代经济政治论文

浅谈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物价上涨给人们带来很多烦恼,政治出现腐败现在,政治与经济诸多方面没有完善。

关键字:中国社会经济形势,政治与经济,中国当前政治经济情况

谈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很多人都会说“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形势是喜忧参半、利弊并存。所以在中国的发展与崛起道路上,我们还不能高枕无忧。我们不可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居高临下的去决定事情的发展走向,但是我们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自己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包括金融实力)大大增强的情况下,开辟新的世界新兴力量的市场。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外来的和内在的问题,所以经济上会有震荡反复,但总的路线不会变,重点还会放在民生上,特别是民生保障上

针对2012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加强防控风险的准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种冲击,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的关键就是要统筹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稳增长”,一方面要防止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滑坡,另一方面要特别防止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速。要把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既不能在内外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高速度,又要避免经济增速出现持续回落;同时努力化解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

“调结构”是调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关键所在,是培养竞争新优势,形成增长的新动力,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增大了结构调整压力,也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时间窗口,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下大决心推进结构调整,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要通过稳增长、控物价为调结构创造必要的、宽松的条件,通过

有效的调结构、促转变、提效率、增效益,真正从根本上营造能够较长时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景。

“控物价”首先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物价稳定,居民的生活稳定就有了基本保障。“控物价”与“稳增长”有密切联系。经济增长比较平稳,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物价总水平就不可能大幅提升。最近一段时期,物价涨幅已有回落,但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中国已进入资源要素价格普遍推高阶段,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将持续加大。随着美欧经济困难增加,美元、欧元要寻求宽松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涨价的压力有增无减。此外,理顺国内比价关系,完善资源、能源等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也会影响物价上涨。因此,“控物价”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已有成果,防止物价涨幅过高;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国内、国际经济的现实环境及条件,把握好“控物价”的目标与经济发展规律对物价必然作用的统一,适当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为价格机制改革预留空间。这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营造良好宏观环境的重要前提。

政治本来的功能应该是公正的调节分配经济利益,然而中国的政治却高度官僚化,以至于成了黑帮派系一般的地方,无止境的从实体经济中抽水,这种模式只能在经济扩张时才能维系,而在经济陷入困境时,油水必然减少,政治派系间的利益矛盾就会加剧乃至恶化

当然,除了切实的利益以外,政治上还可能有更为严重的理念分歧,各种经济危机最终总是转嫁给底层的人民,所以未来中国社会的动荡程度会加剧,应对这种局面显然有不同的方式,一些人主张加强社会管理和更严格的控制,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增加公共投资来变相的二次分配,当然还有某些主张回归毛式道路的人和整改走西式道路的人,这些理念分歧也增加了中国未来政治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冲突性。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不满,文职官员不得不更多的倚重强力部门的帮助,强力机关的权力会进一步加强,而对抗的组织性也可能加强,而社会冲突与稳定性的丧失又会使资本加速逃离,进一步恶化虚弱的经济

政治上,虽然我们的政体较西方具有很大优势,但我们仍然必须逐步解决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必须承认,我国人大代表选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人大代表中很多不过是“代表者”,而不是“代言者”。同时,腐败也是威胁党的执政地位的大问题。民怨不得通达于上,政令不得通行于下,这迫切的需要我们进行政治改革。

经济上,我们面临着解决经济领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重大挑战。外需疲软,内需增长缓慢,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放缓,人均GDP较低,贫富差距拉大,能源短缺且浪费严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拉动内需战略、新农村建设战略、中西部崛起战略等,加快经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改革既要有谨慎的态度,又要有大胆的行动,才能顶住国内外的压力,完成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总之,要考虑周全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方面,做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避开不必要的问题。这样不但国家综合国力得以加强,人们生活会更加幸福。

篇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通过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的变化,阐述了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和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将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经济篇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相互联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各国、各地区的国民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反过来,世界经济状况会对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世界经济并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简单总和,而是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金融往来、技术和劳动力流动等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一个既互相依赖有矛盾斗争的有机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济活动进一步国际化,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二战后,在兴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进入了崭新阶段。冷战后,振兴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 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战争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大大膨胀起来,远离战场使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遭受战火破坏,战时《租借法案》的实施为他的军火生产和过剩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战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压倒是的优势,为美国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经济领域,1944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5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既世界银行。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变经济体制。这是美国制定的实现其紧急霸权的体制。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政策。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原因之一,美元危机。原因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原因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条件发生了转变。正是在这些原因下,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伴随着美国经济霸权的逐渐丧失,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随着两句格局的瓦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各国一方面从内部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交流,通过联合取得集团优势来增加自身实力。欧洲联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它的前身是欧共体执行的一体化政策对成员国的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区域化集团获得成功的典范。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按找美国的设想,是将南北美洲连在一起,建成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其目的的第一步。面对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表现出来的排他性,1989年11

月,在堪培拉举行了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亚太地区有合作性的组织正式起步。1993年6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对协调成员利益、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了壮大,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除了这三大经济组织,还有许多经济组织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进入21世纪,世界各主要经济力量依托区域经济展开竞争的态势上继续深化。

二 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区域集团化的高潮反过来有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的深化。三、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支配作用。四、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历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而且改变了各国实力对比,推动国际关系乃至人类历史的变动和演化。

三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内部发展不平衡导致美日欧实力对比趋向均衡化。90(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政治与经济论文)年代,美国率先走出西方周期性危机,经济增长处于领先地位。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不平衡。战后大部分是时间里,南北不平衡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拉大, 80年代以前,作为整体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平均增藏率高于发达国家,但因其人口增长率过高,差距并未缩小。80年代许多国家陷入危机,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80年代,既是整个发展中国家“失去的十年”,也是南南差距明显扩大的十年,亚洲特别是东亚遥遥领先,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则仅相当于或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纷纷以浮动的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此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有发生。金融市场是宏观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经济动荡往往是经济出新问题的前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中的的结构性失调,如: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房地产过热引起呆账、坏账,国际收支不平衡等等。但发展中国家不能因噎废食,大量研究表明,鼓励金融业发展将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成为一种潮流。 它是针对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从英国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了并仍在大规模消耗这地球上的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据需要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挡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出发点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但一经提出,它就不在仅仅限于环境保护。事实上,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所有影响发展的因素,包括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它不仅对传统的发展观念提出了挑战,而且直接影响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前途。

政治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划分势力范围,确定了战后世界政治的“雅尔塔体系”。随着冷战开始,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一阵应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过几十年的演变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瓦解,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转变。

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有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二、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花。以及第三世界的崛起。

三、由两极向多极化化转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信息技术革命先是在美国,接着在日本、西欧兴起,以后逐渐席卷全球。他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导致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出表现就是从两极向多极转变。

二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各国都清楚的意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而这种合作关系让各国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大灾难,使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破坏,也是世界文明遭到空前浩劫。而冷战也极大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阻碍了各国的发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对战争,逃避战争,维护和平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新的世界大战在短期之内打不起来。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趋势中,既有美国这样具有全球化和国际意义的强大中心,也有类似南亚印度、中东以色列等地区中心。他们的关系像一条长短不一辐射线,纵横交错,错综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极”的大小和中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例如中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不断调整和改善与美、俄、日以及西欧各国的关系,大大加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维和方面,20世纪90年代,在原南斯拉夫、柬埔寨、索马里、纳米比亚进行了繁琐的维和行动。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于1992年通过了《禁止化学武器条约》,1995 年决定无限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积极筹集资金(年均13亿美元)向亚非拉国家提供无偿援助。 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联合国成为大国间调整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场所。

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实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经济冲突。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三、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政治有新的表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局部冲突时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政治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必须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邓小平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眼光的政治家、战略家,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变化做出了高层建瓴的理论总结。在1985年3月4日,他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指出了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其正确性及深远意义在现实中不断彰显。

参考文献

李景治

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199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学院:软件学院

班级:软件工程11-1 学号:120113502034 姓名:张海阳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