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合同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范文 > 集体合同 > 列表页

劳动法订立集体合同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5  分类: 集体合同 手机版

篇一: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异同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异同

内容提要: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两种合同形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订立目的、内容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从历史角度看,集体合同是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劳动合同确立了雇主和雇员的劳动关系后才有集体合同。 从两者的比较角度看,既有相同之处(如都有关于雇员和雇主的权利义务规定),又各具特色,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区别,两者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 关键词: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 目的 主体 内容 法律效力 责任

一﹑正确认识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概念

《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它具有一般合同所具有的法律特征。

(1)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

(2)劳动合同是合法行为,即当事人之间订立、变更、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是实现劳动权利的法律形式和手段,因而,除具有如上所述的一般合同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特征:

(1)就主体而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特定的。劳动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合意构成。劳动合同当事人必须一方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即劳动力的使用者;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因此可成为劳动合同主体的劳动者,必须具有提供劳动力的能力;而且用人单位必须要有使用劳动力的能力

劳动法订立集体合同

,即是具有特定资格的法人或者其它依法成立的组织、团体。

(2)因劳动合同而确立的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在缔结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自由协商而决定劳动合同的内容;然而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劳动者纳入用人单位生产体系从事劳动,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指挥监督,因而形成劳动关系的从属性。

(3)就内容而言,劳动合同是以确立劳动关系为目的,以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协议。

(4)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由于用人单位基于经济上的力量,较之劳动者具有优势地位。因此,为维护弱者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往往大量介入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合同有别于一般私法上合同的社会性。国家法律大量介入劳动合同的结果,造成国家以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必备内容与劳动条件最低标准,使劳动合同内容受到国家法律的极大影响。

根据《劳动法》第33条和原劳动部《集体合同规定》(劳部发[1994]485号)

第5条的规定,集体合同是工会组织或职工推举的代表职工与企业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1)集体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力使用者即企业,另一方是全体职工,全体职工一方由工会组织(没有建立工会的,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作为其代表。

(2)具体合同是一种劳动协议,而非民事、经济协议。集体合同所反映的是以劳动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关系,是规定全体职工与企业之间整体性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一种协议,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发展。

(3)集体合同必须是书面合同,而且集体合同文本必须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才具有法律效力。

二﹑分析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之间的联系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其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劳动合同在劳动法范畴内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劳动合同尽管也是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签订,也体现为一种“合意”,但与一般民事合同已有很大区别。为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给予必要的法律保护,国家对劳动关系进行了很强的干预,相对于民事合同来说,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内容作了很多的限制,劳动合同已不能简单地适用合同自由原则。概括起来,这种限制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受国家法律的限制。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到具体的条款,劳动法都作了许多强制性规定。如在订立劳动合同上,法律规定不得有性别歧视,必须照顾残疾劳动者就业;在劳动合同的内容上,则更多体现了国家强制性规定,如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工作时间、法定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护、解除劳动合同给予经济补偿、 提供社会保险等。二是受集体合同的限制。集体合同是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企业职工集体劳动条件为内容的协议。一般国家立法都明确规定集体合同有优先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如法国《集体合同法》规定,集体合同可以像法律一样直接生效并对劳动合同有约束力。我国《劳动法》第35条规定:“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因此,凡有集体合同的,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得与其相抵触,或者是,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劳动合同的这些特点,使劳动合同独立于民事合同,置于劳动法的范畴。而由于劳动法在性质上可以归属于社会法,因此劳动法也具有了社会性品格,其法理念在相当程度上须体现了社会大众的利益,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劳动合同看作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私的合同”,它相当多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意思自治的范畴。因此对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应定位为劳动法范畴,适用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法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劳动关系矛盾重重,劳动关系状况令

人堪忧,而这些矛盾的本质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力量和地位相差悬殊,仅依靠双方自主调整只能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急需多层次的法律调整机制即宏观、中观和微观机制予以规范和协调。其中宏观机制即法律制度,中观机制即集体合同制度,微观机制即劳动合同制度。而在多层次的法律调整机制中,由于法律只能规定最低标准,劳动合同更多体现用人单位单方意志,集体合同制度无疑成为协调劳动关系至关重要的法律制度。这也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过一百年实践得出的人类宝贵经验和财富。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在订立目的、内容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从历史角度看,集体合同是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劳动合同确立了雇主和雇员的劳动关系后才有集体合同。

三﹑深刻认识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区别,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从两者的比较角度看,既有相同之处(如都有关于雇员和雇主的权利义务规定),又各具特色,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区别,两者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

1〃实行目的不同。实行集体合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整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发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利用合同制度实现和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主体是雇主或雇主团体与由工会代表的全体职工,在我国是企业与由企业工会(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代表的全体职工;劳动合同的主体是雇主与单个雇员,在我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 3〃内容不同。集体合同不仅规定本企业的一般劳动和生活条件,而且涉及

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内容具有广泛性、整体性的特点。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多是关于劳动条件的规定。集体合同的内容应当归纳为12项三个方面: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就涉及(一)劳动报酬(二)工作时间(三)休息休假(四)保险福利(五)劳动安全与卫生以及职工培训(六)劳动纪律(七)双方履行集体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八)集体合同的期限(九)变更、解除与终止集体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十)争议的处理(十一)违约责任(十二)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等进行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适用于企业全体职工;劳动合同仅对劳动者个人有约束力。集体合同规定了本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劳动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否则无效,无效部分以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代替。集体合同是通知集体协商订立的﹐根据原劳动部《集体合同规定》第7条的规定,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原劳动部《集体合同规定》第17条规定:“集体协商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平等、合作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有过激行为。”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基本原则:一是合法的原则。合法原则是集体合同订立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协商、订立的程序合法和协商内容、订立合同的条款合法两个方面。这里的合法主要指《劳动法》和劳动法相关的配套法规及其它法律、法规与规定。二是平等合作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参与协商的工会组织与企业不存在隶属关系,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互相都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任何一方不能依仗权势,通过胁迫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订立不平等合同。不平等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三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劳动法虽然是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为主要宗旨的,但它所保护的权利不是没有义务的权利,而是和义务相结合的权利。劳动者必须履行了劳动的义务,才享有劳动的权利,才能享有支配、使用劳动的权利。所以,在集体合同中,双方当事人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 四是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兼顾各

篇二:签订集体合同的目的和意义

篇一:集体合同的意义和作用

集体合同的意义和作用

(1)对于劳动者来说,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一种合法而有效的手段。集体合同里规定了企业全体职工应该享受的一些基本的权益或者福利,企业既然通过协商同意了职工的这些权益和福利,就必须去执行,如果企业无法执行合同,就构成了违约行为,企业所有的劳动者都会抗议。对于单独的一个劳动者的抗议,企业或许不放在心上,但是企业所有的劳动者都进行抗议,那么企业就要慎重考虑了。

(2)对于政府来说,集体合同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劳资双方自主解决劳资纠纷的惯例,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有助于保持劳资双方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3)对于资方或用人单位而言,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减少劳动力管理的成本。很多企业不愿意成立职工工会,认为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会和企业对抗。但实际上,工会的存在并不会对企业的利益构成威胁。

集体合同的意义

第一、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单个劳动者处于弱势而不足以同用人单位相抗衡,因而难以争取到公平合理的劳动条件。由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同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就可以规定集体劳动条件,集体劳动条件是本单位内的最低个人劳动条件。因此,集体合同能够纠正和防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的过分不公平,使之比较公平合理,也使劳资双方在实力取得基本的平衡。

第二、许多在劳动合同中难以涉及的职工整体利益问题,可通过集体合同进行约定,如企业工资水平的确定、劳动条件的改善、集体福利的提高等。根据工资方面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工资分配和工资支付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这实际上就是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

第三、在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内,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可以通过集体合同调整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应当征求全体职工意见。因此,在集体合同中明确规定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将经济性裁员规范化,有利社会的稳定。

第四、劳动关系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事无巨细均由劳动合同规定,那么每份劳动合同都将成为一本具有相当篇幅的小册子,订立一份劳动合同将成为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过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定之后,劳动合同只需就单个劳动者的特殊情况作出规定即可,这样就会大大简化劳动合同的内容,也会大大降低签订劳动合同的成本。由于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具有上述作用,集体合同被认为是劳动合同的“母合同”。

第五,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从整体上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更好地保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实现我国《劳动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立法宗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第七,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使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职能发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有效,使工会的“维权”职能实现法制化。 第八,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缓和和解决劳动争议和劳动矛盾,有利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减少和处理,有利于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秩序,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第九,实行集体合同,有利于政府从救火队到裁决者的角色转变。当前很多劳动纠纷,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比如矿难问题,社会把予头都指向政府,认为政府没有尽到责任。但是平心而论,政府在这方面是花了很多功夫,发了很多的文件,三令五申,却没有收到实效。纠

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事却没有管。如果国家有健全的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如果在用人单位实行集体合同,劳动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权力,政府居中裁决,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悲剧,政府的压力也将大大减速轻。篇三:集体合同情况汇报

柳江县集体合同情况汇报

一、集体合同的签订情况

柳江县现有各类企业4302家,其中国有企业10家,集体企业42家,私营企业42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3家。以上企业中建立有工会组织的有280家,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共有212家,集体合同签订率为75.7%。

二、存在问题

(一)业主与员工对集体合同的认识不足。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认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有必要,而签订集体合同没有多大必要;一些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认识不深,认为个人已经和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是工会和单位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签不签无所谓;还有一些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术的职工,担心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择业自由,不愿和企业签订合同。这些认识上的差距,使得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缺乏一种内在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二)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规范。一是平等协商难实现。目前一部分企业对平等协商制度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同,集体合同制度执行中重签约、轻协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企业是“一次协商管几年”。工会代表广大职工与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从实际运行看,往往考虑单位困难多一些,考虑职工利益少一些。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审查备案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必须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才能生效。而我县虽然有212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但按规定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只有2家,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按规定备案审查。

三、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既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又是劳动关系是否稳定、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工会以及劳动者自身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和集体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把企业法人和职工作为重点对象,使他们对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目的、意义、性质及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企业法人的法律意识和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

(二)要不断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要把改制企业、新建企业作为重点,把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作为难点,积极推进工会组织的建立,做到凡是有职工的地方都有工会组织。同时,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增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打下基础。二是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指导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对平等协商的主体、原则、内容、程序等进行规范,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机制,使得平等协商有章可循。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配套规章制度,落实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2011年10月13日

篇三:劳动法练习题(有答案)

劳动法学网上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

A.《国际劳动宪章》 B.《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

C.《费城宣言》 D.《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会议》

2.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 )。

A.《暂行工厂规则》 B.《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C.《劳资关系法》 D.《劳工仲裁条例》

3.北洋政府于1923年公布了( )。

A.《劳动立法原则》 B.《暂行工厂规则》 C.《劳动法案大纲》 D.《劳动立法大纲》

4.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 )。

A.工作 B.生活C.劳动 D.生产

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 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

6.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法律本身规定终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条件出现时自然失效

B.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颁布新的法规后而原有法规失效

C.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旧法规长期闲置而无效 D.劳动法可以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7.我国劳动法采( )形式。

A.成文法 B.判例法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 D.判例法为辅,成文法为主

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

A.《工会法》 B.《合同法》C.《劳动法》 D.《宪法》

9.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的未成年人。

A.14周岁 B.15周岁C.16周岁 D.18周岁

10.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 )。

A.健康检查 B.劳动补贴C.设备更新 D.知识教育

11.劳动者所享有的福利包括社会福利和( )。

A.国家福利 B.个人福利C.家庭福利 D.集体福利

1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 )。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D.劳动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13.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

A.用人单位 B.事业单位 C.企业 D.团体

14.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 )。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5.( )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6.1900年,世界上最早的《劳动合同法》诞生在( )。

A.德国 B.比利时 C.波兰 D.法国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 )。

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D.书面劳动合同

18.我国《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9.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 )。

A.用人单位 B.劳动者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 D.有过错的一方合同主体

20.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法定条款的是( )。

A.劳动报酬 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C.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D.试用期条款

21.以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中,不属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

A.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单方面拒绝续约 B.过错性辞退 C.非过错性辞退 D.经济性裁员

22.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在集体协商中,职工民主推举的谈判代表,须得到( )以上职工的同意。

A.五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半数

23.为防止集体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 )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24.世界上最早出现集体协议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5.依照《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应当由( )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进行审查。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26.根据我国《劳动法》第35条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及于( )。

A.企业工会的全体会员B.签订集体合同的职工代表

C.参与合同讨论的企业职工D.企业全体职工,包括没有参加工会的职工

27.《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要求,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备用金的数额不得低于( )。

A.50万 B.10万 C.30万 D.100万

28.下岗职工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原用人单位签订 "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藉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29.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 )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

A.1年 B.3年C.5年 D.6年

30.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

A.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 B.劳动繁重程度 C.工作时间的长短 D.劳动成果的多少

3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入是( )。

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入 B.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的稿费

C.用人单位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D.用人单位发放的劳保工作服和劳保手套

32.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 )。

A.政府高级公务员 B.国务院聘请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C.企业的经营者 D.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33.在19世纪率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新西兰

34.在下列情形中,仍然适用最低工资的情形是( )。

A.劳动者在工作时间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B.放长假和病休的人员

C.下岗在企业内待业人员D.劳动者回家乡探亲期间

35.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实行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工时制度形式是( )。

A.标准工时制 B.计件工时制 C.综合工时制 D.不定时工时制

3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

A.24 B.36C.48 D.72

37.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的具体长度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而定,但最短不得少于( )。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 3小时

38.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凡劳动者连续工作( )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1年 B.2年C.3年 D.4年

39.《劳动法》第41条规定,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l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 )。

A.2小时 B.3小时C.4小时 D.5小时

40.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劳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

A.12小时 B.24小时C.3天 D.7天

41.如果劳动者未经培训即上岗从事特种行业工作而发生事故的,事故责任由( )承担。

A.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B.劳动者C.用人单位 D.视具体情况由三方分担。

42.《劳动法》第61条规定:"对怀孕( )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43.《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 )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

A.100天 B.1周岁 C.2周岁 D.3周岁

44.《确定儿童受雇用于工业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第5号公约)是确定准予就业最低年龄的第一个国际公约,它颁布于( )。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45.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的( )。

A.10% B.20% C.25% D.50%

46.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 )。

A.用人单位 B.职工 C.用人单位和职工 D.专门的保险机构

47.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 )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48.以下关于我国工会法律地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会具有唯一性B.工会具有独立性C.所有工会都具有法人资格D.工会经费具有独立性

49.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 )通过。

A.三分之一以上 B.半数以上C.三分之二以上 D.五分之三以上

50.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了( )。

A.约定责任优先的原则 B.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C.客观责任优先的原则 D.严格责任优先的原则

51.根据《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不属于劳动监察范围的有( )。

A.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B.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 D.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52.对于阻挠、刁难、殴打劳动监察员、妨碍监察公务等情况,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责任人员进行( )。

A.警告 B.罚款C.行政处分 D.拘留

53.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以分为( ).

A.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B.合同争议与法律争议C.社会争议与经济争议 D.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

54.调解委员会主任由( )担任。

A.职工代表 B.企业工会代表C.企业代表 D.企业法定代表人

二、55.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承担举证责任。

A.用人单位 B.劳动者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 D.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

1.公约和建议书的主要区别为( )。

A.公约需被会员国批准B.公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C.建议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D.建议书需被会员国批准

E.公约属于国际法范畴,而建议书属于国内法范畴

2.初期劳动法的特点是( )。

A.多数是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B.适用范围很小

C.有较多的监督条款、责任条款 D.一般缺少监督条款、责任条款 E.适用范围较广

3.区分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并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因素有( )。

A.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B.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C.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 D.这些关系不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

E.这些关系与劳动关系有逻辑联系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B.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C.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D.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有统一的经济利益

E.劳动关系发生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

5.劳动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是( )。

A.对劳动合同进行审查B.劳动管理机构的设置

C.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D.劳动管理机构的职权E.对劳动争议进行审判

6.以下哪些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

A.社会救济 B.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

C.军人优抚D.劳动争议E.集体合同争议

7.在我国,《劳动法》和《工会法》均确认了( )制度。

A.集体罢工 B.集体合同C.失业保险 D.集体协商 E.集体仲裁

8.由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具有( ),因而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劳动法基本原则对某些劳动关系做出解释,从而解决实际存在的而法律又未明文规定的实际问题。

A.细节性 B.微观性C.抽象性 D.具体性 E.概括性

9.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之间的关系是( )。

A.前者在效力层次上比后者高

B.劳动法基本原则是在劳动法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劳动法法典和其他单行劳动法规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C.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仅适用于劳动法的某个方面 D.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也适用于劳动法的各个方面

E.劳动法的具体原则必须符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0.劳动者个人的权益有( )。

A.劳动就业权 B.报酬请求权C.休息休假权 D.自主择业权E.劳动安全权

11.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划分,劳动法律关系可分为( )。

A.工人劳动法律关系 B.本单位劳动法律关系 C.兼职单位劳动法律关系

D.技术人员劳动法律关系E.集体劳动法律关系

12.按照行为人所处的地位和实施行为的目的、性质和职责划分,行为可以分为( )。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行政管理行为 C.劳动仲裁行为 D.劳动司法行为 E.违法行为

13.以下哪些法律事实会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 )。

A.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 B.劳动者死亡 C.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变更 D.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E.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14.劳动法律关系,是由以下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

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C.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D.劳动法律行为

E.劳动法律事件

15.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 )。

A.书面劳动合同 B.城镇职工劳动合同C.录用合同 D.聘用合同 E.借用合同

1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法定条款包括( )。

A.劳动合同期限 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C.劳动纪律和工作内容 D.合同终止的条件

E.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17.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致使劳动合同自行终止的情形包括( )。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B.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C.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的 D.劳动者退休、退职的

E.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

18.除《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和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外,根据《劳动法》第2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A.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已经满10年

B.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C.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E.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9.根据《劳动法》第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A.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C.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

D.用人单位的条件低于同行业其他单位的待遇 E.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量不足

20.目前在我国现阶段,能够作为集体协商谈判主体的有( )。

A.用人单位工会代表B.用人单位职工代表C.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代表

D.数个用人单位的联合代表E.行业或者企业组织的代表

21.按照集体合同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集体合同划分为( )。

A.企业集体合同 B.行业(产业)集体合同C.区域集体合同 D.一揽子集体合同E.国家集体合同

22.根据《劳动法》第33条和《集体合同规定》第6条的规定,劳动集体合同应当包括的条款有( )。

A.劳动报酬与工作时间B.休息休假与保险福利C.劳动安全与卫生

D.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协商程序E.双方履行集体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23.从法律的角度把握劳动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劳动是一种自愿劳动,而不是强迫劳动B.劳动是一种社会劳动,而不是家庭劳动

C.劳动是一种有报酬的劳动,而不是义务劳动

D.劳动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劳动,而不是无保障的劳动 E.劳动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24.下列论述中,符合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的有( )。

A.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B.劳动就业的主体仅需要具备劳动权利能力

C.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D.劳动就业必须是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E.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25.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劳动部的规定,下岗职工的特征主要有( )。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