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演说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就职演说 > 列表页

梅贻琦清华就职演说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8  分类: 就职演说 手机版

篇一:梅贻琦校长的清华就职演说

梅贻琦是清华第一批直接赴美的留学生,1914年起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首席教授、教务长等,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至1948年。1955年在台湾创办新竹清华大学并任校长。1955年,梅贻琦自美赴台,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他亲自勘定台湾新竹县东郊赤土崎为校址,1956年兴建第一批校舍。同年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暂借台湾大学教室上课。1957年首批校舍落成。同年,他延聘著名化学家陈可忠为教务长。梅贻琦生前心系大陆,始终不肯将研究所改称清华大学,他经常说:“真正的清华在北平。”1962年,他病逝后,在陈可忠任内,台湾清华大学正式挂牌。

【以下是他的就职演说】

离开清华,已有三年多的时期。今天在场的诸位,恐怕只有很少数的人认识我吧。我今天看出诸位里面,有许多女同学,这是从前我在清华的时候所没有的。我还记得我从前在清华负责的时候,就有许多同学向我请求,开放女禁,招收女生。我当时的回复说,招收女生这件事,在原则上我是赞成的,不过在事实上,我认为尚需有待。因为男女的性别不同,有许多方面,必须有特别的准备,所以必须经过相当的筹备,方能举办。现在在我出国的三年内,当然准备齐全,所以今天有许多女同学在内,这是本人所深以为慰的。

本人能够回到清华,当然是极高兴、极快慰的事。可是想到责任之重大,诚恐不能胜任,所以一再请辞,无奈政府方面,不能邀准,而且本人与清华已有十余年的关系,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是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求能够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相当的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清华这些年来,在发展上可算已有了相当的规模。本人因为出国已逾三年,最近的情形,不很熟悉,所以现在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可说。现在姑且把我对于今后的清华,所抱的希望,略为说一说。

一,我先谈一谈清华的经济问题。清华的经济,在国内总算是特别的好,特别的幸运。如果拿外国大学的情形比起来,当然相差甚远,譬如哥伦比亚大学本年的预算,共有三千六百万美金,较之清华,相差不知多少。但比较国内的其他大学,清华的经济,总不能算少,而且比较稳定了。我们对于经济问题,有两个方针,就是基金的增加和保存。我们总希望清华的基金能够日渐增多,并且十分安全,不至动摇清华的前途。然而我们对于目前的必需,也不能因为求基金的增加而忽视,应当用的我们也还得要用,不过用的时候总要力图撙节与经济罢了。

二,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坠落。我所谓特殊地位,并不是说清华要享受什么特殊的权利,我的意思是要清华在学术的研究上,应该有特殊的成就,我希望清华在学术方面应向高深专精的方面去做。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清华的经济和环

境,很可以实现这两种目的,所以我们要向这方面努力。有人往往拿量的发展,来估定教育费的经济与否,这是很有商量的余地的。因为学术的造诣,是不能以数量计较的。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的智识,固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就是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赖有教授的inspiration。但是这样的好教授,决不是一朝一夕所可罗致的。我们只有随时随地留意延揽而已。同时对于在校的教授,我们应该尊敬,这也是招致的一法。

三,我们固然要造就人材,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利用人材。就拿清华说吧,清华的旧同学,其中有很多人材,而且还有不少的杰出人材,但是回国之后,很少能够适当利用的。多半是用非所学,甚且有学而不用的,这是多么浪费———人材浪费——的一件事。我们今后对于本校的毕业生,应该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四,清华向来有一种俭朴好学的风气,这种良好的校风,我希望今后仍然保持着。清华从前在外间有一个贵族学校的名声,但是这是外界不明真相的结果,实际的清华,是非常俭朴的。从前清华的学生,只有少数的学生,是富家子弟,而大多数的学生,却都是非常俭朴的。平日在校,多是布衣布服,棉布鞋,毫无纨绔习气。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这种良好的校风。

五,最后我不能不谈一谈国事。中国现在的确是到了紧急关头,凡是国民一份子,不能不关心的。不过我们要知道救国的方法极多,救国又不是一天的事。我们只要看日本对于图谋中国的情形,就可以知道了。日本田中的奏策,诸位都看过了,你看他们那种处心积虑的处在,就该知道我们救国事业的困难了。我们现在,只要紧记住国家这种危急的情势,刻刻不忘了救国的重责,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尽自己的力,则若干时期之后,自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了。我们做教师做学生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成有用人材,将来为国家服务。

今天所说的,就只这几点,将来对于学校进行事项日后再与诸君商榷。

原载《国立清华大学校刊》第341号,1931年12月4日

篇二:21世纪初清华大学校长模拟就职演说

21世纪初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对全校师生员工对我的信任对理解老领导老教授和同志们的热心推举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 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让百年清华更具活力”、“希望清华能够担负起大学责任”、“希望新校长能带领清华更上一层楼”??面对前辈和学生的期待,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我深感校长一职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什么是大学?我们的原清华校长梅贻琦说的好:“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

大学的性质是什么?隔壁的原任校长蔡元培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也就是说,大学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作为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而不应该片面的注重 分数的高低。在研究学问之外砥砺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大学生所必须的。而作为学校之主体的师生应该建立一种互敬互爱、互相劝勉的关系。

上上任校长陈吉宁曾说:“大学的(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梅贻琦清华就职演说)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即育人是大学的原初使命和根本任务,本 立而道生。这是对梅校长精神的进一步诠释。学者为先,没有善于治学育人的一流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学术为基,研究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它使大学成为社会探寻未知世界的重镇。学术 导向,始终引领着大学不断创新,“日日新,又日新”。学风为要,学风是大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和治学态度的集中反映,一流的大学,必先有一流的学风。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 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先后在陈吉宁和邱勇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 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

清华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这里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这里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里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深深明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量化指标,而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正确把握办学规律和要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

面向未来 发扬优势 把同济大学办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03

[2] 梅贻琦.

梅校长到校视事 召集全体学生训话[N]. 国立清华大学校刊,

[3] 罗加伦.

文化教育与青年[M]. 商务印书馆, 1945

[4] 蒋南翔.

党的领导是胜利完成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清华大学教职员工及学生代表的欢迎会上的讲话[M].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5]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01

篇三:《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阅读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阅读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徐百柯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清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清华早期著名的体育教员马约翰曾经这样评价梅贻琦:“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Real Gentleman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教授问:“校长——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 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

梅贻琦嗜酒,并且在这一点上也堪称“君子”,以至于被酒友们尊为“酒圣”。考古学大师李济回忆:“我看见他喝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这一点在我所见的当代人中,只有梅月涵先生与蔡孑民(蔡元培)先生才有这种‘不及乱’的记录。”

曾经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叫作《清华和酒》。“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可称第一??大家都知道梅先生最使人敬爱的时候,是吃酒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1947年,抗战胜利之后清华第一次校庆,在体育馆摆了酒席,由教职员开始,然后1909级,逐级向校长敬酒。梅贻琦总是老老实实地干杯,足足喝了40多杯。

“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他的儿媳、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

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1955年梅先生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选自《中国青年报》)

19.划线句子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4分)

20.梅贻琦先生是一个真君子,他的君子风度体现在那些方面?请概括说明。(4分)

2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2.文章标题称梅贻琦为“永远的校长”,试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永远”的理解。(6分)

19.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梅先生灌输清华校训,引出下文先生以此为铭具体践行“厚德载物”的种种表现。这句话在全篇中又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每点2分,共4分)

20.(1)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2)沉着冷静,有主见;(3)敢于担当,爱护同事;

(4)嗜酒而不闹酒;(5)志趣单纯。(4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

21.(1)以小见大。文中选取的都是些轶事趣闻,如给大学“定性”的故事,喝酒的故事,妻病献花的故事等等,但点点滴滴却见一个人的精神面貌。(2分)

(2)点面结合。既有诸如“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的总体评价,又有具体的言行展现。(2分)

(3)正面侧面结合,既有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2分) (学生只需答出其中两点就可给4分)

22.“永远”指他树立了清华办学的价值观念,留下经典名言、延揽并造就大师,是清华“厚德载物”思想追求的代表和象征(2分)。“永远”包含先生开一代风气,包含对清华人文、精神、理念奠基性地位的肯定(2分)。“永远”是说他的人格风范、默默的君子气度对清华影响深远,让人感念不已,给后世以启迪(2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