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庐山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4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庐山考察报告

庐山考察报告

1、考察时间:2010年8月20日至2010年8月29日

2、考察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了解庐山的资源环境和红色文化概况

3、以庐山为借鉴,为黄冈市的红色旅游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献言献策。

3、考察路线:? 第1天黄州——九江;

? 第2天上午九江——庐山及整理内务;下午花径——锦绣谷——仙人洞; ? 第3天含鄱口——五老峰;

? 第4天三叠泉;

? 第5天美庐——会址——三宝树——博物馆;

? 第6天汉阳峰;

? 第7天植物园——小天池——望江亭——北门;

? 第8天上午大天池——龙首崖;下午参观庐山牯岭街及休整;

? 第9天庐山——九江——黄州;

? 第10天室内整理考察资料,编写考察报告及图件。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

—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

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

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

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

二、庐山地质概况

(一) 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

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

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

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二)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三)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三、庐山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一)构造地貌

庐山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组成庐山的地层由沉积到剥蚀。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为东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来自西北——东南的挤压力。完成后,内力作用见效,外力作用增强,从燕山运动到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坏又建设。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谷岭相对的现象。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二)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的高程,在山的中南部最高,向东北降低,如仰天坪:1260米~1300米;七里冲:1100~1250米;东谷、西谷:900米~1100米;天梯:400米。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

较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它是东谷和西谷的下游,在长约4~5公里范围内,高度下降800米。

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三)冰川地貌

庐山是存留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的山体:大坳冰斗、芦林冰窖、王家坡U形谷、莲谷悬谷、犁头尖角峰、含鄱岭刃脊、金竹坪冰坡、石门涧冰坎、"冰桌"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条痕石??海拔800~900m的网纹土这都是冰川地貌的有力证据.

下面是几处主要的冰川遗迹

1、王家坡U形谷:冰川在谷底流动中,侵蚀和掘蚀所塑造的谷地形态。谷地宽而两坡陡,横断面呈U字形。是庐山U形谷中规模较大,形态特征保存较为典型的谷地之一。谷地有震旦系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所组成,气势浩然,谷地源头高程约800米,长达4公里,谷地宽约700米。谷中有著名的王家坡双瀑。

2、大坳冰斗:冰川源头屯积冰雪的小型凹地,呈圈椅形状,后壁陡峻,一面开口。大坳冰斗,是鉴定冰川遗迹的重要标志之一,位于大月山东北角,由震旦系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石英岩所组成,冰斗长300米,宽250米,深约100米,斗底高程1200米。

3、含鄱岭刃脊:是较为典型的岩地貌景观,海拔1286米,长约1250米,由震旦系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夹砂粒所组成。岭脊如刀刃,两坡陡峻,形态似鱼脊。

4、犁头尖角峰:因冰体啮蚀山坡,使山峰形成金子塔形而称为角峰。海拔1328米,峰体苍劲,形如铁犁,挺拔俊俏,构成特有的孤峰地貌景观. 刃脊和角峰成因:刃脊和角峰是在冰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前者是谷坡冰斗壁后退的结果则使山脊形状锋锐,后者是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形成的极尖峭。

5、芦林冰窖:冰窖是山谷冰川的发源处,是屯冰的基岩洼地。芦林冰窖地貌上称为芦林盆地,发育于震旦系南沱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之上,底部有冰物沉积,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呈椭圆形洼地,现为芦林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

6、石门涧冰坎:L长约3000米,宽200余米,谷地呈槽状,亦是冰川谷。在其出口处,由基岩及其上覆的冰积物组成一横亘于谷中的门槛,形成冰坎地形。石门涧,水系发育丰沛,有急湍奔泻的石门涧瀑布。

三.气候概况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状况受到大范围气候状况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以牯岭为参照系,年平均气温为11.5℃,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低5~6℃,与北京年平均气温11.6℃几乎相等,这相当于牯岭纬度向北推移10°。盛夏时,长江中下游河谷和鄱阳湖盆地一片热浪,而庐山虽处于这片夏热中心,却与"长江火炉"形成鲜明对照。牯岭7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这与自由大气气温垂直递减(0.6℃/100米)基本相符合,在相同天气状况下,夏日午后最热的时刻,牯岭气温比九江低10℃,比星子低7.8℃。牯岭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有趣的是,牯岭的英译文Kuling便是从英语Cooling(清凉)一词演变而来的。庐山是一座中山,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却具有山地气候特色,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牯岭的四季,同山下九江、星子相比,夏季短85天,7月进初夏,季节开始落后一个半月,"走走过场"便悄然而去了;冬季早早"叩响山门",提前一个月来临,延后一个月迟迟不愿结束,冬季几乎比山下长两个月;春季姗姗来迟,三月桃花四月开,明媚的春光常常伴随着云雾,使春光神"半抱琵琶半掩面";天高云淡的秋季,云雾偏少,显现庐山真面目的机会增多,和九江,

星子相比,秋季的来去都提前一个月左右,而秋季的长短差别不明显。冬日的庐山,仿佛是耸立在江湖间的一座琼岛。牯岭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为-0.1℃,极端最低气温,也曾在水银柱-16.8℃的刻度上停留过。

四, 植被概况

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复杂性,许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为保存古老类型,如鹅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树等和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本世纪之初,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啸教授,便对庐山的植物社会进行过调查;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也相继作过研究。他们三人于1934年在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总数达到3000余种。

庐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五、土壤概况

庐山土壤形成因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类型多样的土壤。据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常绿阔叶林的植被条件,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生物、气候依次变化,土壤类型也依次更替,呈现出垂直地带性的特征。另外,许多隐域吐,像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石质土等在庐山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从庐山的地质基础来看,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使庐山沿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的山地,奠定了当前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的基础。另外,庐山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多样的地貌形态。这些都是构成了庐山土壤形成的基本条件。庐山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地垂直分布,因此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由于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并且影响到土壤结构以及保湿和保持养分的性能,所以庐山植物的分布垂直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形成。庐山的局部地貌和水文状况使得局部地区土壤发育,形成一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五老峰一带,地势高,山峰陡峭,在岩石缝隙中,因排水不畅,且风蚀作用微弱,从而发育成石缝土。在溪边和湖滨平地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六、总结

庐山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上的成功经验对黄冈市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坐落于大别山下的黄冈市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红色革命圣地。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红四方面军等革命武装力量,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建立了革命政权,是当时重要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转战大江南北, 新四军中原突围在此发生;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由守到攻的序幕。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周希汉等200多名开国将帅,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了33位军事家中,黄冈就有林彪,王树声和李先念三人,黄冈还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

老区精神,留下了以红安七里坪、红安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刘邓大军高堂铺战斗指挥所为代表的一大批珍贵的革命遗址和遗迹,红安有“全国将军第一县”、麻城乘马岗镇有“全国将军第一乡”的美称。丰厚的革命历史资源决定了其重要的红色旅游地位,在2005年确立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黄冈就有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英山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入选,黄冈也被列为国家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而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是国家推荐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对黄冈市发展红色旅游的几点建议

1、深挖资源,整合景点,加强合作,形成体系规模

在黄冈市内,各县市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缺乏联系,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之间也缺乏联系,我们可以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在黄冈市完全可以形成东坡赤壁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四祖、五祖佛教旅游区,红安、麻城革命遗址旅游区相结合共同发展的运作模式。

2、隆重包装,拓展内涵,组合多种旅游产品

除了进一步包装好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景点,如红安、麻城等,还要注意开发那些旅游价值较高但有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的红色旅游景点,如团风县贾庙、杜皮等,以延长产品链。拓展内涵,把“红色”和“古色”(古代历史遗迹)、“绿色”(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红带古,以红带绿,以古促红,以绿促红,兼及其他文化旅游,拓展旅游资源,延长旅游时间,提高旅游内涵,从而拉长旅游产业链,提高当地旅游产业收入。产品组合,红色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和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相结合。一是“红红组合”,就是相邻的革命老区或主题相关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组合在一起,例如麻城市可以将市区的烈士陵园和将军之乡乘马岗镇的红色旅游资源组合在一起。二是是“红绿”组合,即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组合,例如罗田县可以将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和天堂寨旅游组合在一起。三是 “红古”组合,即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古迹古遗址旅游组合。产品组合可以实现捆绑经营,共享客源市场;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可以延长产品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

3、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主要是依法打击景区乱收费的行为,更新红色旅游景点陈列方式;提高景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可以在当地高校黄冈师范学院设立旅游专业,引进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

庐山考察报告

化人才,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出台相关法规条例,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注意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同时还要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

报告人:政法学院“红色之旅”庐山资源

环境综合考察小分队

篇二:庐山考察报告

庐山考察报告

为期三天的庐山实习结束了,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不曾远去。而这次实习也带给我很多的收获与感想。我想,这是我永远都忘却不了的人生重要经历吧。 1.领略山体风光此次实习,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体会到连绵不断的山脉,高耸入云的山峰。很多以前只有在书上看到的关于对庐山的描写,现在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神奇,五老峰的险峻,我们一一领略。而山和水相连,更描绘了一副人间山水图,烟波浩淼,无限风光。而不仅是山水,还有花草植被。锦绣谷的景致是相当漂亮的,极目远眺,庐山美好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在花径,又知道了什么是花团锦簇的场面;在植物园,看到了高大的树木,油绿的草坪,进入了所谓的玻璃花房,见识到不同科类的花草,奇形怪状,生机盎然。岩石,似乎是庐山上一大奇观。我看到博物馆里陈列有那么多不同种类,不同时期的石头,还有第四纪冰川遗迹,我也大概了解到岩石在庐山上的重要地位。

庐山,不愧是国家首批4A风景区,来到这里,使我们对祖国的自然风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增长了我们的阅历和见闻,对我们专业是有益的。

2.对自己的专业更加了解

3.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友谊进一步提高 这次实习给我带来很大收获的是,在团队活动中,同学们的纪律与精神。此次实习,我们以徒步为主,很多实习安排都要求我们爬山路。这对于我们这些从未习惯爬山路的同学来讲,无疑是一大考验。确实,山路陡峭又艰险,而且路程又长。登山是件很辛苦的事,我们一路走过,有同学扭伤,很多同学体力不支,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也看到了同学顽强的一面,扭到了,缓一缓继续走,没力气了,扶一把,落队了,前面的人会停下等待。这些都看出了同学们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体意识 ,这也是作为野外实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而恰恰的,这些精神在同学们的身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对景区的建议: 通过我个人的观察我站在游客的立场上,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另外我也利用有限的专业知识站在专业角度也对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改进意见,我们对景区总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1.景区的安全保障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前提,只有在人身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旅游者才能尽情的享受旅游,在庐山风景区设有很多的停车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车辆停的到处都是,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车是到处可见的,另外在庐山弯曲有度的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过快,即使是在观赏区例如在含鄱口的时候,游人众多但是大小车辆却随处停放,给游客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2.特色景区防卫措施不当 每个景区都有它的特色,而庐山风景区的特色就要数三叠泉,锦绣谷和五老峰,五老峰每座山峰都有它独有的特色,登高而招,鄱阳湖的景色俯瞰眼底,山下一片朦胧,给人一种神秘感,但是当你真的站在上面得时候心里不免有些心慌山的边缘只有黄色的警戒线,不能起到一点防范的作用, 锦绣谷的景色可乘的上是庐山上的一绝,锦绣谷景色怡人,游人众多。但是通往重点的路只有一条,路途狭窄只容得下两人并排而行,而且台阶小而陡峭,给游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极其容易发生危险,这无疑是对游客的不负责更是对景区的不负责。

3.景区存在叫卖,强卖的做法。 在第二天见习时,景区内几个卖云雾茶的商贩

在牯岭街追着我们促销他的云雾茶,我们已经说不要了但他们还是追着不放,这种做法很让人反感。价格也非常离谱,刚开始十元一盒,一会就降到了五元一盒,这种销售商品的方法不但没有把商品销售出去反而影响了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印象。景区对旅游商品的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秩序的整顿才能真正的发挥旅游商品的价值,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

在庐山的几天里感觉时间真的很快,还没去深入的了解庐山,见习就提前结束了。当我们要回到学校的时候,我们都有总对庐山恋恋不舍的感情,庐山的一草一木都已经让我们深深的留恋。我们在这里的几天里学到了庐山的历史文化、风景知识,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 总的来说,见习的圆满成功让我对以后的实习更加的期待,这样等我们告别校园生活,跨入复杂的社会,让我们磕磕碰碰的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曾接触也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多经历些阅历,多吃点苦,方能积累宝贵经验。

篇三:庐山考察报告

庐山考察报告

1.考察时间:2015年10月9日至2015年10月11日。

2.考察内容:①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貌:冰斗、冰川谷、漂砾等。 ②庐山植被及其垂直分布。③庐山中山土壤分布。④庐山气温及其与高度的关系。3.考察路线:①第一天(下午)锦绣谷。

②第二天上午庐山植物园,下午地质公园。

③第三天上午,小天池。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山体呈椭圆形,是地垒式断块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90余坐山峰,海拔1400余米。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宜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二、考察地点之锦绣谷。

“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时的即兴之作。庐山有很多第四纪冰川形成的景象,锦绣谷的飞

来石便是其中之一。“飞来石”又被称为冰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认为它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因为他的岩性与周围岩石的岩性有所出入,一次断定它是别处通过某种外力作用搬运而来的。我们通过观测,发现岩石的表面存在明显的摩擦痕迹。这应该可以佐证这块飞来石是被搬运到这里的。并且岩石的重量极大,人为的可能性不大。有这种搬运力的就是冰川的搬运作用或是泥石流的搬运或是山体崩

,具体是哪种还有待考证。

锦绣谷还有一个明显的地质作用就是外力作用。锦绣谷明显呈一个u形谷。锦绣谷应该也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观察锦绣谷就可以发现它的谷底较为的平坦,谷地的两壁较为垂直,这应该是冰川的反复的刨蚀作用,才能形成较为平坦的u形谷底以及垂直的两壁。流水的下蚀作用所形成的应是底端较为狭窄的v形谷地。

三、考察地点之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位于含鄱口谷地,是我国第一所正规的、供植物科学家研究的植物园。该植物园是以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以及药用植物。 植物园中树种种类繁多,工作人员也想我们一一介绍。①圆锥绣球:虎耳草科。产地:分布于华东、台湾、华南、湖南、贵州、云南、湖北、日本。用途:供药用、纤维、观赏。②猫儿刺:冬青科。产地:分布于秦岭以南,我国特有。用途:供观赏。③皂荚:豆科。产地:分布于秦岭以南。用途:供药用。④天女木兰:木兰科。产地: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我国独有。用途:供观赏、药用、国家保护植物。⑤乌饭树:杜鹃花科。产地:分布于江南、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用途:供小水果、药用。⑥喜树:蓝果树科、喜树属。产地: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区。用途:药用、行道树、木材。种类繁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庐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庐山的海拔为1400多米,距海有700余公里。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的逐渐提高,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制约着庐山的植被垂直分布,所以种类繁多。总体可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

四、考察地点之博物馆。

庐山博物馆位于庐山区牯岭东谷,九奇峰下。馆内收录了瓷器、青铜器、以及各种弥足珍贵的文人墨迹。这些都充分反应可庐山的辉煌。里面还有一系列的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岩石以及革命先烈所留下的遗迹。在地质方面,第四纪冰川的的一系列冰碛岩石就是一条最鲜明的线索。博物馆中陈列了有大姑期的网纹石、网纹红土,庐山期的冰碛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