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有关凤凰苗族蜡染的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0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凤凰考察报告

关于湖南凤凰古城的考察报告

法政学院 09历史4班 黄嘉敏 2009084431

2012年6月30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前往湖南凤凰古城考察的道路。心情很是兴奋,因为凤凰是我向往了很久的地方,而这一次,我总算是可以亲自揭开她在我心中神秘的面纱了。历经了差不多18个小时的火车程,接着又是坐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大巴,绕着崎岖的山路,我们终于走进了湘西,走进了我我那梦寐已久的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

【1】最美丽的小城”。凤凰地处湖南湘西自治州南部,凤凰县历史悠久,关于县名,据《凤凰厅志》记载:“凤凰之名因山受”。在县城以西五十里有一名山,其山处于群峰之中,形状若鸟,昂首展尾,人们为取吉祥,称为凤凰山。《湖南省志》中也有记载:“凤凰营,即凤凰山。在县治西50里”。由此可见,凤凰县的美名来自凤凰山。汉代已在此建县,名辰阳县,隋时为辰溪,设五寨司,清代设凤凰

【2】直隶厅,民国元年改为凤凰县。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

地区,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凤凰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的变迁,直至1957年才最后定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直到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凤凰成为了中国第101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确实是一个很神秘很诱人的地方。先别说那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民族物品,那里秀美的风景,那里清澈的江水??光是那里的建筑,就足以让我着迷。据史料记载,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如果不是见到那么多现代的东西,还真以为是自己穿越了,回到了古代。

充满文人气息的沈从文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凤凰古城旅游景区中人文景观的最耀眼点,她因大文豪沈从文而闻名于世。我知道湘西凤凰,还是源于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文章——《边城》,“青山、绿水、古桥、吊脚楼;寺祠、亭阁、民居、石板街、傩戏、苗歌、

鼓舞、拦门酒、城楼、碉卡、烽烟、镇竿人......这就是凤凰古城。”自从高二那年读过《边城》之后,凤凰古城便深深滴扎根在我的心中。故居是一栋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清朝晚期建筑,分为前后两进,中间一个小天井,左右配以古色古香的厢房,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这原属故主的古老楼房,现已建成了沈从文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陈列室里,一张张清晰珍贵的图片,记录了沈从文步入尘世后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那一行行流畅深沉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作家成长的过程。檀木方桌,藤编靠椅、古老的木质结构架子床,都是沈老当年使用过的实物。目睹这些实物,眼前似乎出现了沈老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聆听沈老的教诲:“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文若其人,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不仅用心血给人们奉献了900余万字宝贵文化遗产,而且他的憨厚纯正,昭示自我,一生勤奋劳作,孜孜不倦追求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温馨的熊希龄故居

没到凤凰古城之前,一直都不知道历史上还有熊希龄这位伟人,为此,内心很是羞愧。但游走过故居后,那里给我的温馨,渐渐掩盖了心中的羞愧。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环境幽静安谧,建筑古老质朴,四方形布局,中有一天井宽坪。进入宅门,左侧是一个约十平方米宽的前室,又称会客室,天井东侧为专门的柴房,内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装置,充分显示了这家主人当时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正室三间两层木质结构,陈列着熊希龄生前生活、工作用过的什物,一张张清晰的图片,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文字,记录了熊希龄人生的脚步,演绎着他人生的轨迹。 据文字记载:熊希龄故居是其祖父辈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所建,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熊希龄就诞生在这栋古色古香的普通平房里,熊希龄读书、习字,与其家人欢聚相处,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之后,熊希龄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超人的胆识,考上了童生,考上了秀才,考上了举人,进而又中了进士。由此走出了凤凰,走

出了省城,走向了全国及世界,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宦。

珍藏古物的博物馆

凤凰古城博物馆坐落在凤凰古城道门口,原陈宝箴世家的百年老宅,占地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是一个集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博物馆陈列了陈宝箴的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家族历史文化遗产、遗物、遗照、图片、资料、著作、文献等。向人们展示了先贤们与凤凰结下的不解之缘和他们辉煌的人生??

崇德堂

崇德堂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据说它是于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修建。“崇德堂”里的各种牌匾非常多,“长春案局”、“进士”、“长春北堂”、“昭德堂“等等,其历史研究价值重大。在这里,我还看到了古代的马车,古代的橱柜,古代的桌椅,古代的水井、古代的雕刻等等。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原名“升恒门”,位于凤凰城东,紧靠沱江,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凤凰古城,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司所在地,现在的北门城楼就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城楼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不失为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以前我还不相信,此番看到这东门城楼,再想象那万里长城,我终于坚信这话是真理。 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位于凤凰古城沱江镇东门城楼和北门城楼之间,北边街史家弄入口处。杨家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木结构,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在那里,最不容错过的便是看那戏台上的

表演。戏台在正厅对面,相传凤凰城中的杨姓均为大宋杨门忠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中是“杨母教子”的彩绘,栩栩如生,其上写着“威震三关”遒劲大字,后有两侧门,供演员出入,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彰显杨家“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自豪。像这种戏剧表演,一般都是在节目或电视里才可以看得到,此番,我真真切切地站在杨家祠堂的院子里,身临其境看了两出精彩的戏剧表演。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每每想起,内心仍是激动不(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有关凤凰苗族蜡染的考察报告)已。童养媳的花轿、织布机、古床、各具苗家特色的农具、砂岩画、剪纸、花带、扎染和蜡染等,在这里都有陈列展现。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壁画栩栩如生,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建筑艺术价值,成为湘西重镇最具特色的建筑典范。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与传说,从小都有听说。此番游走,我终于弄清楚了历史上诸多关于杨家将的事迹,大致知道了杨氏家族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万寿宫

泛舟沱江,依船靠岸,便是万寿宫。湖南凤凰万寿宫又叫江西会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东门外沙湾,是在凤凰做生意的江西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所建。万寿宫形成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馆内一楼展出的是江西会馆遗留文物,有鸦片床、民国的纸钱等等。二楼则是黄永玉老先生的四幅艺术真迹:《出水芙蓉》、《沱江两岸》、《故乡荷塘》、《永不回来的风景》。看着这些文物,眼界就不禁大大开阔了。

虹桥

虹桥,是我目前见过的最独特的桥。因为以前见到的桥,都是露天的,而虹桥,它像是一座很特别的房子。虹桥风雨楼,原名卧虹桥,是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用本地红条石砌成的石拱桥。桥有2墩3孔,是桥墩呈船形,不仅美观大方,且能减轻和分解流水冲力。原桥面两侧各建有12间吊脚楼木板房,开设饮食、百货店铺,中间为2米宽人行长廊。别说是坐着,光是站在那虹桥楼上,看着桥下的沱江,看着江两边的吊脚楼,再看着江中来来往往载着游客泛舟的游客,就觉得是一件特别惬意的事。几乎可以把整个古城的景观尽收眼底,虹桥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呢。

沱江泛舟

都说到了凤凰古城,不到沱江泛舟,也是白去一趟的。还好,沱江河的水刚退,我们有幸泛舟沱江。我不是第一次坐船,且坐船的次数不可数,可这次坐船给我的感觉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憨厚的船夫,摇着船桨,让坐在上面的我们,得以沿江欣赏两岸的吊脚楼。沱江河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她的两旁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古代的建筑—吊脚楼。沱江这条古城的母亲河,世世代代地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篷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民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便悠然而生。沱江,四面青山环抱,江水蜿蜒穿城而过;山上,是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山下,沱江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街房沿沱江两岸伸展,古朴典雅的老式街坊,显得十分幽雅、别致。【3】除了泛舟沱江以外,还可以换上苗族服装合影或者寻找苗族阿妹一起拍照,欢声笑语,一路泛舟一路歌。在这里,到处都能读到历史的沧桑。凤凰古城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我想这种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吧。夜晚降临,沱江两岸的霓虹灯在音乐的配合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在这里交融,美伦美焕。走在江边,感受着阵阵凉风吹来,让人觉得无比惬意。

除了以上景点,我们还游走了沈从文墓地、民族工艺一条街、德夯苗寨等地。凤凰古城之行,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感受到了苗家人的热情、体会到了苗族的人情习俗,还让我对民族工艺与民间艺术的了解大大增多了,人生的阅历也增多了。更重要的是,此行对我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历史专业的我们,能出去实地考察,确是一件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此行,那便是:累着,但也很快乐着,人生,会因旅行而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湘西明珠——《凤凰古城》

【2】 沈从文《凤凰古城之美》

【3】 周笃政《美丽的凤凰古城——沱江镇》

篇二:苗族蜡染的自述

苗族蜡染的自述

我是一块布,是一块不简单的布。现在我还有萌萌达的名字叫中国蓝哦。

我可以做成漂亮的衣服,如它们??。

我还可以做成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

我来自山清水秀的中国珙县。它在我们祖国的西南的四川盆地里哦。

我是用一种叫蜡染的工艺做的,这个工艺文皱皱的名字蜡缬。 珙县苗族蜡染这个工艺可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哦。虽然我没有华丽富贵气质,出生也是高大上的哦。

我是特点就是我有天然冰纹,这也是我们蜡染的灵魂,是不可复制的神奇。

我的色彩主要以蓝白二色为主调,也常与挑花、补花相结合,一般是先染后绣,制作我的阿妈和姑娘们说这样才把我的色调丰富些,层次才分明,既朴实也艳丽。

下面我详细说说我是怎么被做出来的吧:

第一步是调蜡,将黄蜡放置在小锅之中,加温慢慢熬制,使蜡溶解为汁。 第二步为碾布,将合适的布匹放置在案板上,用光滑的鹅卵石在布上反复打磨,直到布匹颜色均匀、光洁。为了“成材”,我也是吃了很多苦的哦。

第三步便是重要的绘图:将碾好的麻布(或者白布、生绸)铺在平案上,用蜡刀蘸蜡汁慢慢地一点一点绘在布上。我是阿妈们凭自己的构思和经验绘图,每匹布生产出来的我所以我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哦。”

第四步渍染,将染缸中染料调成所需的颜色,如深蓝、天蓝、浅蓝、青灰、深灰等,然后将绘好画的布放在染缸渍染。

最后一步是去蜡:将布料渍染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再放入锅中用清水煮沸,等到蜡溶化后,捞出用清水清洗,图案便色彩分明,现出花纹。

蜡染入靛渍染我的时候,会把我的一部分折起来产生“龟裂”,染液随蜡缝渗透,我就出现了不同的纹理。我的冰纹各异,变化万千,所有大家都喜欢我。

最后要讲一个美丽的故事给你们听了:

蜡染起源的故事

相传,一位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

一天,姑娘被仙子带百花园时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聪明的姑娘在洗这个洗这样衣服的过程中摸索出了苗族蜡染的工艺,人们来

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同胞中间流传开来了。这就是我的小故事。

篇三:凤凰考察报告

凤 凰 考 察 报 告

班级:10级视传4班

姓名:刘美玲

一、考察目的

主要目的是要我们更了解民族文化,对我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的认识有所提高。认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的意识。

二、考察时间和地点

(1)考察时间:2012年10月下旬

(2)考察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

2、主要考察对象:民族文化

3、成果形式

此次考察主要通过观察、访谈的形式,因此,成果的形式以书面的考察报告为主,记载了考察中的内容以及个人感受。 凤凰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民族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在凤凰县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的影响下,丰富的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的开发与利用。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机制不健全,加之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致使诸多民族文化传承人锐减,部分民族文化已日见稀少。因此,加快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考察地概况

(一)凤凰县概况

凤凰县处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边境,是一个苗族聚居县。湘西州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武陵山脉东南端,处于云贵高原余脉,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河交错,山川壮丽。县内居住的民族有苗族、土家族、白族等,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

(二)凤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凤凰素有“武溪苗蛮”之称。千百年,苗族文化与农耕文化、楚巫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衬托,形成了奇异诡秘、独特丰富、民风浓郁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居住、服饰、饮食、民间艺术、民族风情等多各方面。

1、居住文化

苗族,土家族的的居住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除了典型的山寨吊脚楼和古式建筑的木结构房屋外,最具有历史特色文化品味的莫过于凤凰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时代感染力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游玩,与其特色的居住文化交相辉映的,还有一些古老而极富特色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2、服饰文化

苗族人民制作了绚丽多姿的苗家服饰,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银制饰品,作为苗族人民特有的装饰品,完全靠手工制作,种类繁多,精致生动,除了少数男人佩戴,多为妇女佩戴,这样工艺高超的银饰至今是当地人喜爱的装饰品,一套讲究的银饰,可以重达几十斤。

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产品也是闻名遐迩,至今仍保留其工艺。

3、饮食文化

崇尚天然的绿色食品,如天然野山菌,自制腊肉,古丈茶,猕猴桃等都是当地特色食品,还有不少民俗小吃,如血粑鸭、苗家酸鱼、腊味、菜豆腐等系列。家里来了贵客,苗家人会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你,连进三杯“过门酒”,这种酒多是玉米酿制,香醇浓烈,后劲很足。

4、民间艺术

刘大炮的印染、张桂英的扎染、聂方俊的纸扎、苗家的绣花、剪纸、银饰以及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梯玛还愿、苗家花鼓舞、苗歌大小调

5、民族风情。苗族的“赶边边场”、“赶秋节”、“四月八”、“六月六”,拦门“三道卡”(卡歌、卡酒、卡鼓)、苗家婚俗以及古老而神秘的宗教祭祀活动等等。 二、凤凰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1.民族文化的同化。2.民族文化的商品化。3.传承人的锐减,造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断层。

三、对凤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是变化着的,产生于特定生存环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随之产生变异,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护既不可能也不应该,只能保留它的神韵。虽然出现了旅游业开

发到哪里,哪里的传统风貌会急剧改变,从而令旅游者大失所望的现象,但也应该认识到,当地的居民趋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趋同现代化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非是人为能改变的。不能因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就要求所有的社区居民一律保持传统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远守旧。但是,通过旅游业合理、科学的开发,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人旅游的需要;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如何通过保护民族社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以促进旅游业在该社区得以持续发展下去?这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很好地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原生态文化

四、凤凰民族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探讨

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完整性地域范围文化,是全县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见证,是凤凰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保护好这些民族文化,使这些民族文化在时代演进中,放大自身优势,尤其显得重要。结合凤凰民族文化保护实际,可实施如下保护对策(重点分析后两种措施):

(一)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凤凰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严控无度的文化开发

(三)保护古城,保护古城的人文景观

(四)宏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传统道德教育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