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30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应日本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邀请,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的中国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2年5月13日-22日对日本茶叶生产、加工、流通、贸易及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和考察。在日期间,考察团先后听取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局、日本茶业中央会的情况介绍,并就两国有关茶叶生产、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参观访问了座落在静岗县的日本国家蔬菜茶叶研究所、山本山株式会社茶叶加工厂、金谷町茶业博物馆、茶叶专卖店以及现代化茶园。日本农林水产省以及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对这次考察活动非常重(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考察报告)视,精心安排了考察内容,亚细亚技术交流协会事务局局长村上健先生全程陪同,考察团所到之处受到有关单位的热情接待。通过考察,让我们对日本茶叶产销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到了日本发展茶叶产业的一些经验,为发挥我国茶叶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茶叶出口明确了方向。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日本茶叶发展概况

(一)生产现状

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1.5%,鹿儿岛占16.3%,三重县占6.8%。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所以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采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

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

(二)茶叶加工

日本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机一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极少量的高档玉露茶由熟练工人手工制作。手工茶每100克卖价高达3万日元,是机制茶价格的10-100倍。

(三)茶园管理

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园仅占10%。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1、种植规格:行距180cm,株距30cm。其中单行种植的,每0.1hm2种植1230株;双行种植,每0.1hm2种2460株。投产园树高控制在80cm,耕作行30cm,采摘、修剪和园间管理十分方便。

2、施肥:茶园施肥量比较大,肥料投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成本的30%,一年施3次,其比例为:春季30%、夏季40%、秋季30%;肥料种类较多,主要有硫氨、过磷酸钙、碱基钾肥、硫基甲肥、石灰窒素、油粕、鱼粕、被覆尿素、骨粉等。由于大量使用有机肥,所以土壤结构极佳。

3、水分管理: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

篇二:日本茶产业报告

日本茶叶产业考察报告

(2008-05-06 09:29:52)

转载

标签: 分类: 茶市分析

日本

产业

茶叶

发一篇去年到日本的考察报告,供参考。

在经济十分发达的日本,茶叶产业能够的以生存和发展,完全是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的管理。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日本的茶产业成为世界茶叶产业的典范。无论从茶园管理,茶叶的加工,茶叶的流通,都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可以说日本茶产业今天也是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学习他们已经取得的经验,避免他们所走的弯路,可以借“他山之石”,发展我国的茶产业。在日本考察了日本茶叶主要产地静冈茶叶产业现状,先后走访了当地

的农户,茶叶加工企业,科研机构,茶叶博物馆等地,并且和茶叶机械生产企业,销售企

业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在东京,还考察了东京茶叶流通企业情况,以及中国茶在日本市场情况。

1、日本茶叶生产。

日本现有茶园面积4.85万公顷,2006年产茶叶9.18万吨。日本茶叶除本国生产外,每年要进口茶叶5—6万吨的茶叶,以满足国内茶叶的需要。2006年,日本进口茶叶4.8万吨,其中绿茶1.13万吨。日本全国茶叶消费量在13万吨以上,平均每人茶叶消费量为1100多克,是我国茶叶人均消费量的1.8倍。

日本茶园管理严格按照茶叶生产指导者协会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进行耕作,机械化、标准化程度很高。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地,茶园面貌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由于静冈茶园大多在山区,防止干旱也是日本茶园管理的重要措施。茶园大多安装喷灌设施,冬季还铺设稻草,以保持土壤的湿润。一些茶园还安装了土壤自动监测装置,监控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指导茶农对茶园管理。为了防止霜冻,静冈地区的茶园大多安装电风扇,电风扇安装在离地面8米左右,当发生霜冻时,开动电风扇,促进空气流通,很好保护茶树嫩芽免受冻害影响。

日本由于日本人工费用十分昂贵,只有部分高档茶采用人工采摘,其它的都采用采茶机采摘。在山地茶园,目前大多数还采用人工采茶机(2人型)进行采摘,在平地大多采用轨道行走式采茶机和乘用型采茶机。乘用型采茶机提高采茶效率。在鹿儿岛,70%采用该采茶机。到2006年,日本大型采茶机的数量为5937

台,是2001年的两倍。

日本茶农大多组成共同生产组织,类似

我们的专业合作社,由15-20家农户自愿

组合在一起,按照不同分工,进行茶叶的

生产。加工厂的规模一般比较大,投资额

最多要7-8亿日元。这种组合建的加工厂,

政府补助一部分,其余资金由参加的农户

出。

日本茶叶生产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和品质,日本茶园施肥数量相当高,每0.1公顷施氮肥在80—110公斤。日本科技界发现,大量施肥并不能带来茶叶产量的增加,而且还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现在,他们施肥的目标定在50—60公斤/0.1公顷。日本茶园每年施10次左右的农药,过多使用农药同样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日本也开始发展有机茶和低农残茶生产。日本对有机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生产,主要是发展低农残茶叶。

2、 日本茶叶加工

在明治时代中期以前,日本的茶叶是通过手工制作的。自从20世纪20年代采用简单的揉茶机加工茶叶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茶叶加工机械已经很先进,全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现在,大部分茶叶是由机械加工而成的。在静冈,还保留很少部分手工加工技术,只是加工高档茶叶。

日本茶叶加工机械企业根据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茶机的性能,从而使机械制茶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不仅加工的台式量提高,而且自动化程度也不断完善。寺田茶机制作所的250K—F设备。一条流水线日加工鲜叶5吨,设备全程实现自动化,整个生产只需2个人操作。

日本虽然以生产蒸青茶为主,但是日本的茶园管理机械和精制设备也适合于我国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大家对精制设备中的提香机和色选机表示浓厚的兴趣。提香机通过红外线和微波处理,可以很好改变茶叶香气不足的缺点。色选机的拣杂功能很强,可以极大提高劳动效率。

3、 日本茶叶流通

日本的茶叶交易主要在静冈茶叶批发市场进行。茶叶批发市场为茶农和毛茶加工企业提供仓库,有的毛茶加工企业在批发市场有自己的专门仓库。批发市场由专业的经纪人为茶农和毛茶加工企业进行交易。因此,茶农和毛茶加工企业只需把茶叶交给交易市场,约定成交价格就可以。市场交易采用看样成交的方式,效率很高,批发市场只拿佣金,经纪人有业绩考核办法,因此,会尽量帮助茶农和毛茶加工企业卖好价钱。茶叶市场的交易量占了日本毛茶生产的50%以上。

日本毛茶除了通过市场交易外,也可以直接销售给精制加工企业和批发商,或者通过农协、经纪人卖给精制加工厂和批发商。

茶叶通过批发商进行精制加工后,批发商对精制茶进行分包,通过批发给茶叶专营店,24小时店,茶叶批发市场,自己开设的茶叶店等方式进行销售。日本茶叶通信方式直接销售数量也比较大。日本不少企业是通过邮购,网上定购来销售茶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销售数量开始逐年上升。可以节省很多的销售成本。

4、 日本茶叶消费

日本茶叶消费在2004年达到15万吨后,近两年有所下降,2006年只有13万吨左右。在日本茶叶消费中,直接饮茶的消费在逐年下降,而茶饮料在快速上升。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日本在推广绿茶消费上重点以宣传了绿茶的健康和茶文化。通过普及绿茶的功效、健康意识,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并且加大了对绿茶保健功能的研究,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热点有防止花粉症、抗流感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菌、去除异味等。以增加消费者从健康方面对茶叶的需求。通过举办世界绿茶大会,宣传茶叶文化,增加人们对饮茶文化的了解,促进传统茶叶消费方式增长。

除此之外,日本的茶叶企业也在销售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在日本,茶叶专卖店也比较多,店面的设计,货物的摆放,包装的设计,都十分的讲究。特别是日本的茶叶包装,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日本和中国一样,每个茶叶店销售的茶叶种类很多,如果每个产品都设计一

个包装,那么,包装的费用很大,因此,他们大多采用统一的茶叶筒或包装袋,只是设计不同的标签,贴在茶叶筒上,或者是包装纸,对茶叶筒进行包装。这样即可以体现产品的个性,宣传企业的形象,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出口到日本的乌龙茶,90%以上是加工成罐装茶水,过去市场的茶水也主要是销售乌龙茶水。这几年,日本成功开发出绿茶罐装饮料,市场发展很快。由于日本自身生产绿茶,而且有绿茶文化背景,绿茶茶水迅速增长已经影响到乌龙茶水的销售。

5、 科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茶叶的抗菌作用、抗氧化作用、除臭作用,以及茶叶对人体保健机能的研究越来越明朗,利用茶叶中有效成分和茶叶制成的新产品被不断的开发出来。茶叶食品是日本茶叶新的亮点,在日本,把茶叶加在各种食品,制成的糖果,糕点和其他食品的产品很多,市场上大约有150多种。在食品中添加茶叶,一方面可以利用茶叶中的多酚类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持食品的新鲜;另一方面可以使的这些食品更加健康。

茶叶除了在食品,饮料上广泛应用外,还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开发成药品,保健品;用茶叶的除臭,抗氧化功能制成布,做成衣服,袜子和拖鞋等。茶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给茶叶深加工带来广阔市场。

6、中日茶叶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和日本都是绿茶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大家面临着开拓更加广阔茶叶市场的任务。本次世界绿茶大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世界绿茶协会共同合作,举办了第一次世界绿茶评比,而且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日本世界绿茶协会的共同倡导下,世界各主要绿茶生产国就如何促进世界绿茶产业发展签署了共同宣言,会议还就2010年世界绿茶大会在中国举办、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牵头主办等具体事宜与相关组织达成了初步意向。

日本是我国主要的茶叶进口国,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有利于我国对日茶叶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茶叶企业对日本的茶叶机械有着很大的需求,日本茶叶机械制作企业也根据这一情况,加大了对适合我国茶叶生产的机械的开发和研究。日本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标准化程度高,茶叶加工已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一方面降低了茶叶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实现产品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我国茶叶发展同样遇到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问题,同样要通过生产技术进步来提高茶叶种植和加工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科技投入,加强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的研究,研究出适合我国茶叶生产发展的新技

篇三:日本农业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应日本农林水产省的邀请,中国农业生产流通考察团一行6人,于2月19日至3月4日对日本农业进行了考察。考察团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生产局、粮食厅、统计情报部等部门就主要农产品产销和贸易现状、法律、政策及农业统计等进行座谈,先后考察了北海道厅农政部、爱知县厅农林水产部、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静冈县)及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大田市场、札幌市中央批发市场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本农业生产及贸易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组成的岛国。国土总面积37.78平方公里,总人口

1.252亿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状况日本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

1.稻谷——2000年稻谷总面积17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176.3万公顷),比1999年减少

1.8万公顷,减幅1%;稻谷总产量949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47.2万吨,比1999年增加3

1.5万吨,增产3%;水稻平均单产5370公斤/公顷,比1999年提高220公斤/公顷,增长4%。稻谷生产规模较小,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北海道,户均经营规模在10公顷以下和10公顷以上各占总户数的51%和49%,其它地区户均3公顷以下和以上的分别占79%和21%。稻谷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械插秧、收割、烘干率分别达99.3%、88.9%和29.2%,水稻商品化育秧率为17.6%。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日本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主动调减稻谷面积,扩大小麦面

积,稻谷生产出现了控制和调减总量、推广优质品种、扩大经营规模等发展趋势。

2.小麦——2000年麦类作物播种面积2

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都府县,其中小麦面积18.3万公顷;麦类总产量90.3万吨,比上年增产14%,其中小麦产量68.8万吨,比上年增产18%。随着稻谷面积的调减,小麦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大豆——2000年大豆播种面积1

2.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大豆总产量2

3.5万吨,比上年增长26%。

4.甜菜——2000年甜菜播种面积6.95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甜菜总产量367.3万吨,平均单产5

3.15吨/公顷。

5.水果——2000年果树总面积29万公顷,总产量600万吨。其中柑桔、苹果面积占果树总面积的22%和16%,产量占果品总产量的25%和15%。

6.茶叶——2000年茶园总面积

5.04万公顷,茶叶总产量8.9万吨。主要集中在静冈和鹿尔岛,茶园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4

1.7%和16%。静冈茶叶生产规模较小,以生产玉露、末茶等高档茶为主,鹿尔岛茶叶生产规模较大,以生产普通煎茶为主。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茶园管理基本采用小型机械,机械采茶面积占总面积的20%。

(二)农产品贸易状况由于日本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紧缺,虽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除大米基本自给外,多数农产品供不应求,外贸依存度很高,成为农产品进口大国。1999年日本农林水产品进口额620.67亿美元,占外贸进口总额的20%,比1998年增7.2%;农林水产品出口额仅29.94亿美元,只占外贸出口总额的0.7%。其中,农产品进口、出口额分别为359.74亿美元和16.69亿美元。农林水产品进口国主要是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999年进口额分别占27.3%、10.9%、6.8%和6.4%,与1995年相比,从中国进口份

额提高了

2.7个百分点。

1.粮食——日本国内粮食自给率在40%左右,199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确定粮食自给率从40%提高到45%。1999年按照WTO协议,日本进口大米72万吨,占国内总消费量的10%左右。进口大米分别来自美国(占48%)、泰国(占22%)、澳大利亚(占16%)、中国(占12%)、越南(占2%)。其它粮食品种如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依靠进口。1999年进口玉米1660.6万吨,进口额18.87亿美元,平均到岸价格(CIF)11

3.44美元/吨,进口美国玉米占9

5.7%;1999年进口小麦597.3万吨,进口额10.75亿美元,平均到岸价180.27美元/吨,进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小麦分别占5

5.5%、2

5.5%和19.0%,国内小麦自给率仅9%;1999年进口大豆488.4万吨,进口额12亿美元,平均到岸价24

5.35美元/吨,进口美国、巴西、加拿大、中国大豆分别占79%、12%、3%和3%,国内大豆自给率仅4%。

2.经济作物产品——1999年日本国内生产食糖80万吨,总需求量231万吨,国内自给率35%,1999年进口食糖146万吨;1999年进口新鲜蔬菜8

2.7万吨,进口额9.3亿美元,平均到岸价1123美元/吨,国内蔬菜自给率在80%左右。其中,进口中国、美国蔬菜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3%和29%;1999年进口冷冻蔬菜68.95万吨,进口额8.4亿美元,平均到岸价1222美元/吨,从美国、中国进口量分别占46%和34%;国内茶叶总消费量1

3.5万吨,1999年进口茶叶5万吨,其中从中国进口绿茶

1.2万吨、乌龙茶2万吨。水果国内自给率为50%左右,果汁基本依靠进口。

二、日本农业法规及政策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国家财政农业预算约占预算总额的5%-7%。200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预算属“黄箱政策”的农产品价格补

贴高达3兆日元(26

3.8亿美元),属“绿箱政策”的财政支出

2.633兆日元(23

1.5亿美元)。日本的农业法律政策总体上建立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基础之上。

(一)日本《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的基本内容1999年7月日本国会颁布了新的《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以下简称《新基本法》),废止了1961年制订的《农业基本法》。《新基本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调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努力提高粮食和食品的自给率;二是强调农业和农村的多功能性,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三是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环保和文化等功能;四是强调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日本农业应对WTO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日本长期以来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理由,采取如进口数量限额、高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多种措施控制进口的增长。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特别是新一轮WTO多边贸易谈判以来,日本政府也认识到开放市场是大势所趋,并着手调整国内政策。

1.在市场准入方面,日本政策已承诺将除大米以外的所有涉及农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加以关税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关税减让。但由于日本的主要农产品关税率很高,完成关税减让后进口产品仍难以与其国内产品竞争。如1999年4月实行大米进口关税化,将关税确定为350日元/公斤,在这一高关税水平下,进口米价格相当或略高国产米。

2.在国内支持方面,日本不会削减支持力度,但支持方式将根据WTO规则发生变化。属黄箱类的支持政策将减少,绿箱政策的支持将增加。《新基本法》在宗旨、粮食政策、农业政策、农村建设等方面做了重要的修正,但对农业的支持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为达到保护日本国农业和农民利益的目的,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日本以农业的多功能性为理论依据,继续强调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3.在农产品出口关税方面,日本一方面通过关税来控制某些农产品对国内的冲击,另一方面对严重依赖进口的农产品(如粮食)要求

确立出口禁止、限制措施的出口征税化。目的是使出口国的行为不会威胁到日本国的粮食安全,提高贸易的稳定性和预见性,使日本有稳定的进口粮食渠道。

4.在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方面,日本在逐步实施符合WTO规则措施的同时,与其它高收入国家相类似,将实行极为严格的进口食品质量检验制度,我国的多数农产品难以通过低价竞争方式打入日本市场。日本实行的检验制度和商品质量标准对农产品具有非常强的限制性。如进口新鲜农产品面临检疫、海外生产基地视察、非检疫性害虫的接受程度等多种障碍。

5.调整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本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结构调整上,日本重点是适当减少相对过剩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大豆和小麦种植面积,主要是通过补贴政策来调整。在品质结构调整上,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促进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优质品种和普通品种在市场价格上差异很大。

(三)日本主要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由于日本农业资源特紧缺,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力价格高,虽然农业现代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高,但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日本政府一直采取对农业的高额补贴政策,对不同农产品采取有针对性的价格支持政策。

1.稻谷价格支持政策1996年开始日本放开国内大米市场,除政府“定购米”外,其它大米实行自由流通。政府每年按农户稻谷生产面积向农户定购大米150万吨(约占国内大米年消费量的15%)作为国家储备米,由政府按大米生产平均成本确定定购价,一般定购价低于市场价格。如2000年大米定购价12587日元/50公斤(110.7美元/50公斤),比同期市场均价低12%。农户自主参加稻谷生产调整计划,按国家计划进行稻谷生产。政府与农户共同出资建立稻作安定补助基金,对大米生产进行价格补贴。政府按前3年大米市场平均价确定基准价格。补助基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自由参加的农户按上年大米产量、基准价格的2%交纳基金;二是政府财政按农户交纳基金的3倍出资。政府通过农协动用补助基金对大米生产价格与基准价格(2000年大米基准价14304日元/50公斤,相当于125美元/50公斤)之间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