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列表页

广东省级工程中心可行性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1  分类: 可行性报告 手机版

篇一:广东省工程中心可行性报告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可行性论证报告

拟组建名称: 广东省女鞋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

研究开发中心

申请单位(盖章): 东莞华宝鞋业有限公司

编写日期: 2012.02.15

广 东 省 科 学 技 术 厅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00八年七月制

一、组建“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组建“广东省女鞋设计与制造研究开发中心”总体目的是解决依托单位的重大的技术问题和进一步提升本企业的自动化和水平,制定行业标准和女鞋的百码标准,由此解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公共技术难题,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实现制鞋行业的个性化定制的产业化。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

1、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促使行业提高产量、加快创新的频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口总数超过13亿人,其中女性人口数量是6.24亿人,约占人口总数48%。对制鞋企业而言:这是一个蕴涵着巨大商机的市场。然而,巨大的市场商机中也暗藏着巨大的竞争。现有市场中有80%的鞋都属于地方品牌。目前,我国从事鞋业生产的企业7200多家,加上国外企业针对中国推出的品牌和已经成名的国际品牌以及贴牌生产的皮鞋品牌,品牌数量不下万余。

市场消费现状与预测2009年中国女鞋市场的消费总量为6亿双,市场消费总额达2352亿元,并且连续十几年以12%的速度迅速增长。中国已经连续13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女鞋消费市场。到2010年,女鞋消费总量将超过80亿双,市场总交易额估计高达3300亿元。这组惊人的数据足以证明女鞋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国存在着一个规模庞大、增长迅速的中产阶级群体。这个群体包括白领、政府公务员、工程师与个体工商户等等。据预测,我国的中产阶级在2010年将接近5亿,这个群体将是女鞋的消费主流。放眼整个中国市场,女鞋销售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未来中国的女鞋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2、市场需求增加与产品的单一的矛盾,需要行业技术以及设计不断提升女鞋的消费主体主要是中青年的女性,对于时尚的追求必然对于女鞋的款式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变换,而目前市场上的款式单一,设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性化需求目前中国国内女鞋品牌市场散乱,缺乏应有的规范,特别是女鞋市场,企业很少关注服务环节,缺乏远景规划,品牌营销、服务营销概念,极少考虑怎样赢得回头客。品牌大量同质化,款式单一国内女鞋品牌的款式、设计、工艺及品牌附加价值,很难满足主流阶层日益增长的需要与渴望。令品牌集中度低我国女鞋市场的扩张目前还只体现在产量和品牌种类上,品牌强势还没有培育起来。这使得

国内市场各品牌女鞋瓜分天下,短期内难以出现一家或者几家独大的局面。这与我国女鞋制造业的技术垄断能力、设计的易模仿性有直接关系。据调查,我国前十强女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在21.4%,不足全国总消费量的1/4,这是女鞋市场品牌集中度低下的一个很好证据。现在国外市场的冲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女鞋消费对于时尚、款式、品牌的关注增多,据调查将近有75%左右的消费者愿意选泽国外品牌。这也是导致外资品牌进入我国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女鞋产能快速扩张,对外出口持续加大,不管是自有品牌还是 OEM的代工品,我国女鞋产品的成本优势都十分明显,这已经引起了欧盟等国对于鞋业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进口制裁。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制鞋业成本提升的问题,国内女鞋制造业可以说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成本提升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另一方面出口难度加大,产品内销又受到外资品牌的排挤。

在此情景下,女鞋制造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风险,摆脱当前的困境。加快企业升级转型,从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技术创新。

(二)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关键技术和公共技术难题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鞋款的不同需求,制鞋企业开始研发个性化定制技术,由于个性化定制需要根据不同消费者鞋码的大小、肥瘦、宽窄不一,因此很难实现产业化,大多数的是作坊式门店进行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制鞋是企业面临现有困境的有效突破口在传统的制鞋过程中,客户的信息被简化和压缩成标准的尺码(欧美标准、中国标准等)和厂商提供的款式,一切个性化的要求被抹杀,客户也不可能有其它的选择。企业按规定的标准要求生产,所有的信息已经被固化在生产设备和规定工艺中个性化淹没在机器化大批量生产之中。

在信息化时代,个性与众不同被无限放大,个性要求得到强化,技术的发展对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个性化制鞋必将是企业突破现有市场困境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研发过程中,由于研发经费的限制和研发成本及风险的提高,大多数的女鞋企业还是选择稳中求进,对于个性化定制的产业化研发并没有加大投入和集中的研究。

另一方面,个性化定制的首先要建立不同的鞋码数据库,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需要集中不同专业和不同领域的专业的人员进行研发,这些软件和硬性方面的要求各独立的研究增加了难度。

本依托单位已经开始了百码标准和个性化定制产业化的研发,大量的研发工作需要集合高等院校和同行的力量进行研发,也将在“中心”组建的同时完成关键技术的行业公共技术的攻克,解决本企业技术的同时促进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尽快建立“广东省女鞋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对女鞋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一)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世界制鞋业发展状况及消费市场概况从全球范围上看,目前世界制鞋大国主要是亚洲的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南美洲的巴西等。全球现有各种制鞋企业3至4万家,制鞋业及鞋材、鞋机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总计近100万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6%,是世界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中国鞋类出口每年达76.5亿双,出口总值为218.1亿美元,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鞋类生产国。印度目前年产鞋约20亿双,约有4000家制鞋及相关企业,其中约500家为大型企业,3500家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产量约占印度鞋类总产量的60%到65% ;大型企业一般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主要为国际品牌加工。巴西是全球第三大产鞋大国,其女鞋品质和价格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份额,目前巴西有制鞋企业7200家,从业人员约30万,年产鞋7亿双,年出口鞋在1.8亿双左右。越南是全球第四大制鞋国,约有400家制鞋企业,从业人员约50万人左右。越南现年产鞋4到6亿双,其中90%产品出口。目前年产鞋约2亿多双,51%的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年总销额达10亿欧元,大约60%的产品出口到国外。西班牙是欧盟国家中第二大鞋类生产国,由于亚洲国家与拉美国家的竞争,使西班牙鞋业彻底改变了商业策略。如今,他们已将产品定位从主要以中档为主转向具有设计项目的、高品质的高档产品上。西班牙制鞋业

已由低成本的生产中心转向全球中端及高端鞋类生产地之一。葡萄牙也是欧洲重要的鞋类生产国。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产业的转移,葡制鞋业在经历一段不景气时期后,开始重新定位,走向以中高档产品为主,崇尚自我设计,创建自有品牌,开发国际市场的道路。

(二)本国企业的优势和差距

全球主要鞋业生产国产业成本优劣比较: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原材料供应充足,物流成本低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内外销售市场巨大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印度人口众多,但产业工人少,劳力成本较低廉土地资源丰富,成本朝氏原材料供应较缺,物流成本较高,产业配套还不够完善内销市场巨大,外销市场一般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巴西劳动力资源较充足,成本中等土地资源充裕,成本中等原材料供应充足,产业配套较完善,形成产业链内、外销市场较大以中档为主逐步趋严。越南人口不多,劳动力价格暂时相对铡氏,土地资源一般成本暂时较低,原材料供应缺乏,90%依赖进口产业配套还不完善,外销市场为主内销市场有限,以中低档为主。印度尼西亚人口较多,劳动力成本中等水准,土地资源一般成本处于中等,原材料供应不足,物流成本较高产业配套还不完善,内销市场较大,外销市场一般以中低档为主。欧盟(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劳动力短缺,成本较高土地资源较缺,成本较高原材料供应充足,但价格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内、外销市场潜力一般,高档市场有优势以高档产品为主控制严格。

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鞋业在综合竞争力方面仍然是最具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鞋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凭借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各种鞋类生产的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鞋业成品和鞋材市场以及鞋类的研发中心和资讯中心等。虽然中国制鞋业如今也面临着国内政策因素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以及来自印度、巴西、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中低档鞋类方面的竞争,在高档鞋方面又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竞争,但中国制鞋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是其它国家难以媲美的。印度虽然人口众多,土地广大,价格和中国差不多,但其原材料配套、产业基础和产业工人等方面仍很难和中国竞争。越南虽然是中国鞋业特别是台资鞋厂转移的首选,但随着越南鞋厂的增多,劳动力和土地的成本将会超过中国大陆,而越

篇二:广东重点项目-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东重点项目-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建议书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申请报告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商业计划书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总 论

1.1综合产业中心项目概况

1.1.1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综合产业中心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建设地点

1.2综合产业中心项目设计目标

1.3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综合产业中心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综合产业中心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可行性研究依据

1.7研究范围

第二章 综合产业中心项目建设背景

2.1宏观形势

2.1.1地理、历史

2.1.2交通

2.2宏观经济运行

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

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3人均生产总值

2.2.4人口变化

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

2.3.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

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章 综合产业中心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综合产业中心市场分析

3.1.1综合产业中心市场近况

3.1.2综合产业中心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综合产业中心 市场总结

3.1.5综合产业中心项目机会分析

3.2项目市场定位

3.3综合产业中心项目的SWOT分析

3.3.1综合产业中心项目优势(STRENGTH)

篇三:广东省工程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提纲-2014版

工程中心建设可行报告(提纲)

一、组建背景和意义:

(1)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开发、产业化发展现状;

(2)依托单位在同行业发展中的技术水平和地位;

(3)依托单位及中心的发展战略等。

二、依托单位技术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

(1)依托单位的经济效益及研发投入使用情况;

(2)创新能力情况,如建立的研发平台、研发的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相关知识产权等;

(3) 研究开发人员情况等。

三、组建内容及实施方案概述

(1)中心组建的目标和任务;

(2)工程技术开发的主要项目(拟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及为产业化生产提供的成熟、配套工艺、技术及装备,推出的新产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广东省级工程中心可行性报告);

(3)中心研发条件建设(场地、仪器设备等);

(4)中心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包括科研带头人及研发团队情况、产学研合作情况等);

(5)中心管理及运行机构(与依托单位的关系、管理制度、运行与激励机制等);

(6)组建经费预算(经费来源及使用);

(7)组建年度计划进度

四、中心建成后的预期成果及对行业的带动作用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