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理学论文 > 列表页

天津地理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8  分类: 理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地理毕业论文

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

? 【关键词】:人文地;自然 ; 区域; 趋势

【论文摘要】: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与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1]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城市、人口、部落、、社会、文化、、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 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

① 研究的主要内容[2]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研究的主要方法[3]

几个世纪以来,家们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

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学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③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④ 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其中旅游地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⑤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4]

如对化的研究。乡镇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学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⑥ 理论研究逐渐加强

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⑦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支柱

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学应研究的热点。

⑧ 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学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学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人微观。

5. 总结

中国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是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传教士、外国学者和归国留

学生传入中国的。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前苏联自然科学体系的影响,人文地理学逐渐被经济地理学取代,直到1979年才提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空间最广阔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也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原有的社会制度、遗存文化、社会结构形态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国家的发展。中国需要发展人文地理学,而且中国也具备了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肥沃土壤。

[1] 王兴中,刘永刚.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进展与"文化转向"以来的流派[J].人文地理,2007,(3).

[2] 林珍铭.二十一世纪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优化和创新[J].内江科技,2006,(8).

[3] 杨志英.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论革新探讨[J].人文地理,2006,(6).

[4] 赵建吉.试论人文地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8).

篇二:地理经典论文范例

摘 要

空间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外语缩写:GIS、外语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基于位置的服务,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1] 。

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意指与定位相关的各类服务系统,简称"定位服务",另外一种叫

[2]法为MPS-Mobile Position Services, 也称为"移动定位服务"系统。 如找到手

机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然后在上海市6340平方公里范围内寻找手机用户当前位置处1公里范围内的宾馆、影院、图书馆、加油站等的名称和地址。所以说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

关键词: 位置信息; lbs; 地理信息系统(GIS)

Abstract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service, it is through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ors (such as GSM network, CDM

天津地理学论文

A network) or external positioning way (such as GPS) to get the mobile terminal user location information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and geodetic coordinate),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English abbreviation: GIS, English name: 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 platform support, for users provide a value-added service to the appropriate service.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service, is refers to through th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s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n external positioning to obt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a mobile terminal user, under the support of GIS platform, for the user to provide a value-added service of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

It includes two meanings: first,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mobile device or user; secondly, to provide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related to location. Means and location related to the various services of the system, referred to as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another moniker for the MPS mobile position services, also known as mobile location service system.

[2] such as find the current location of mobile phone users, and then in Shanghai 6340 square kilometers within the scope of looking for the current position of the mobile phone users located within the range of 1 km from hotel, cinema, library, gas station, such as the name and address of the. So LBS is to use the Internet or wireless networks, fixed between the user or mobile users, to complete the two functions of positioning and service.

Key Words: position information; lbs; 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

目 录

1 绪论 .................................................................. 1

1.1 课题背景 ......................................................... 1

1.1.1 LBS的发展历史 .............................................. 1

1.1.2 LBS载体介绍 ................................................ 2

1.1.3 LBS国内现状 ................................................ 7

1.2 课题主要内容 ..................................................... 8

1.3 研究课题的目的 ................................................... 9

2 媒体控制接口与混音器编程 .............................................. 9

2.1 Windows多媒体体系结构 ........................................... 9

2.2 Windows多媒体设计思想 .......................................... 11

2.3 媒体控制接口编程 ................................................ 11

2.3.1 媒体控制接口MCI ........................................... 11

2.3.2 MCI设备与时间格式 ......................................... 11

2.3.3 MCI函数与命令 ............................................. 12

2.3.4 MCI接口方式 ............................................... 15

2.4 混音器编程 ...................................................... 17

2.4.1 混音器服务的控制类型 ...................................... 18

2.4.2 混音器的函数 .............................................. 19

3 系统总体设计 ......................................................... 21

3.1 需求分析 ........................................................ 21

3.1.1 功能需求 .................................................. 21

3.1.2 界面要求 .................................................. 22

3.1.3 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 22

3.2 系统分析 ........................................................ 22

3.2.1 用例分析 .................................................. 22

3.2.2 对象分析 .................................................. 22

3.2.3 功能分析 .................................................. 24

3.3 界面设计 ........................................................ 25

3.4 关键功能设计 .................................................... 25

3.4.1 媒体播放类设计 ............................................ 25

3.4.2 音量控制类设计 ............................................ 27

4 系统实现 ............................................................. 27

4.1 系统开发平台 .................................................... 27

4.2 设计对话框 ...................................................... 28

4.3 实现媒体播放类 .................................................. 30

4.4 实现音量控制类 .................................................. 33

4.5 界面实现 ........................................................ 34

4.5.1 实现播放器背景 ............................................ 34

4.5.2 创建异型按钮 .............................................. 35

4.5.3 创建位图按钮 .............................................. 36

4.5.4 实现隐藏窗口 .............................................. 37

4.5.5 实现播放进度条控制 ........................................ 37

4.5.6 实现音量控制 .............................................. 37

4.5.7 实现选择文件列表 .......................................... 38

4.5.8 实现对话框的移动 .......................................... 38

4.5.9 实现控件颜色的修改 ........................................ 39

4.6 系统运行 ........................................................ 39

5 结论 ................................................................. 40

参考文献 ................................................................ 41

致谢 .................................................................... 42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LBS的发展历史LBS的概念虽然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其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LBS首先从美国发展起来,起源于以军事应用为目的所部署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随后在测绘和车辆跟踪定位等领域开始应用。当GPS民用化以后,产生了以定位为核心功能的大量应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LBS及其所涉及的技术才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LBS起源于紧急呼叫服务。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颁布了911服务规范。基本的911业务(Basic 911)要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定义的移动和固定运营商实现一种关系国家和生命安全的紧急处理业务。和我国的110/120等紧急号码一样,该服务规范要求电信运营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跟踪到呼叫911号码的电话的所在地。在有线时代,这一要求实现起来相对来说容易一些。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1996年公布了E911(Emergency-911)的定位需求,要求在2001年10月1日前,各种无线蜂窝网络系统必须能提供精度在125 m内的定位服务,而且满足此定位精度的概率不能低于67%,并且在2001年以后,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和三维位置信息,这实际就是位置服务的雏形。

随后,在定位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西欧以及东亚等国家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商用位置服务。美国的Sprint和Verizon Wireless、加拿大的Bell Mobility、日本的NTT DoCoMo和KDDI、韩国的SKT和KTF相继推出了各自的LBS服务。世界许多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颁布了对移动位置服务的要求。

时至2009年3月,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社交服务网站Foursquare在美国上线,短时间内Foursquare注册用户规模便超过100万,到2011年3月则达到了750万。其用户规模发展态势超过了当年的微博服务网站Twitter,Foursquare已跃然成为移动互联网业界、媒体、投资者重点关注的焦点,并掀起了一股Foursquare模式的模仿热潮。美国本土涌现出了Loopt、Bright Kite、Yelp、Where、Gowalla和Booyah等LBS社交网络服务商。Google、Apple、Facebook、Twitter等更具竞争力的领先企业也加入到LBS市场的角逐之中。可以说Foursquare掀起了LBS市场的新一轮竞争,这种全新的基于位置的社交服务体验给LBS市场带来了新的商机,也影响和改变了用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我国,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早在2002年就提出开展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集成应用的研究,推动了我国LBS应用发展。在短短10年间,LBS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的LBS商业应用始于2001年中国移动首次开通的移动梦网品牌下的位置服务。2003年,中国联通又推出了“定位之星”业务。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时,只要在手机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

篇三:人口地理学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研究

课程名称: 人口地理学 院 系: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学院 年 级: 2014级 学 号: 2014210034 姓 名: 孔晓刚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研究

孔晓刚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430079)

摘要: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我国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其影响意义之大不言而喻。对此,笔者在本文根据我国这一最新人口政策结合相关新闻报道和学者研究并加入自己的一些观点从其开放的背景和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该政策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人口政策调整、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引言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事实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实施以来,一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最新发布的“全面二孩”政策,是现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的计划生育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下,一般来说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两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双胞胎或多胞胎,就不能再生第二胎了;超生仍然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还要缴纳社会抚养费。

之所以现阶段我国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而不能全部取消生育限制,与我国现阶段人口规模仍然极为庞大,全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别大,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非常严峻等问题息息相关。此外由于目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对国内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对正个国际社会也会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背景与影响的探讨分析研究也有着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放开的背景分析

1.1国际背景

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是全球大趋势。二战后,全球进入长时间的整体和平与经济繁荣,人口总数随之从30亿左右缓慢增长至超过70亿,但增速趋于下滑,从前半程(1970年前)的2%左右逐步下降至后半程(1970年后)的1%左右。此外战后,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均寿命也逐步提高。随着1946-1964年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逐步进入高龄,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2015-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8%增长一倍,至16%,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将随之从29.6岁上升至36.1岁。全球及主要代表性的10个国家中,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0%的国家数量也将从目前的2个国家(日本、德国)增至9个国家。

1.2国内背景

1.2.1低生育陷阱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1.2.2单独二孩政策效果不佳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生育率低到危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1.2.3人口老龄化加剧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2][1]

1.2.4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14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开始民工荒,从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内地,此后再没有停止过,工资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涨,也没有再停止过,而且是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所以2004年肯定是一个起点。如果说区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开始,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不是减慢了,而是一路负增长下去了,所以让我说一个区间,就是从2004年到2010年,这个区间总共才6年,但是这个区间在日本走了30年,在韩国走了40年,中国还是很快的。 [6]

1.2.5家庭问题的不断出现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1.2.6男女比例失衡

中国总人口男女比例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37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即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出生了115.88个男孩,男女比例失衡严重。

2.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国内的影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在全国普遍实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顺应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明显变化,“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逐步淡化。根据《决定》的要求,要通过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国[3]

家意志和群众意愿的统一,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必将进一步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显著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和养老照料功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2.2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目前为1.5-1.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增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健全,特别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2.3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41亿人峰值,2012年下降为9.37亿人,按此趋势,2030年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可保持8亿人以上,但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同时,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 201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4.3%,2013年底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亿,而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3亿和4亿。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些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2.4促进新生人口成长,使大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

在新生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各消费行业将受到需求支撑。从消费角度看,新生儿的大幅增长将扩大居民消费,依据年龄增长,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等支出将陆续增加,相关行业需求将相继提振。据艾瑞咨询预测,在“单独二胎”政策下,2014至2018年,婴幼儿行业市场规模将由1.65万亿增长至3.02万亿,年均增长率约为16%,高于此前约12%的增速,因此二胎政策若全面放开,婴幼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高速增长。

[5]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