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理学论文 > 列表页

生态伦理学论文题目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0  分类: 理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生态伦理学论文

生态伦理学

摘要:生态伦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伦理学分支学科。它是运用生态学和伦理学的综合知识,研究人们在自然关系方面的道德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以达到使人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根据生态伦理的要求,

生态伦理学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1、是最近30多年来在西方新兴起的学科,它是一门揭示环境或生态道德的本质及其建构规律的科学。自从人类诞生后, 自然界就有了自己的对立面,它的发展也自然打上人类的印记。由于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的需要不断增长,人类的活动引起自然界更加深刻的变化,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

2、是一门研究生态道德的科学。它对目前全球生态系统中出现的环境道德现象加以理论概括和哲学探讨,研究生态道德的提出,生态意识的产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阐明生态道德的价值。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以及生态义务等。

3、以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认为所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而保护环境则是新的道德风尚,人类有义务尊重生态系统平衡。△生态伦理学是生物学知识和人

类价值观念的统一。(范岱年等《科学与社会》)

4、即“环境伦理学”。

5、一门研究生态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它是在生态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情况下诞生的。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的需求猛烈增长,造成了对生物圈的过度冲击,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自然界的危机,也孕育着或已经引起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生态问题对人类利益的严重威胁迫使人......

6、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伦理学分支学科。它是运用生态学和伦理学的综合知识,研究人们在自然关系方面的道德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以达到使人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人类应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

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理论建设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打破了仅仅关注如何协调人际利益关系的人类道德文化传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了真正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价值。 1.生态伦理价值观突破了传统价值观,在传统土壤中难以生根。

生态伦理学合法性的困境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因为伦理关系一直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代哲学家纳什指出:“传统的道德哲学很少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那些认真思考了动物和自然客体的道德地位的哲学家,往往采取笛卡尔的方式,目的在于把它们排除在伦理学的范围之外。”

①现在要把人之外的自然物加入进来,一定存在着非逻辑的跳跃,而这种跳跃造成了前后价值观的断裂。生态伦理价值观建立在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基础上,是对长期统治人类的主导价值观的反叛,它主张人应该善待环境,人对自然环境负有道德责任,是一种以尊重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伦理价值观念以人类

为中心,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伦理关怀,人作为理性存在物,是唯一的道德代理,其道德地位优越于其他物种,其他存在物都无内在价值,只具有工具价值,是为人服务的,它们存在于人类道德共同体范围之外。

用传统价值观来审视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合法性就会捉襟见肘。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存在明显的断裂,因此它被作为一个完全非法的理论。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价值观在以人为中心这一点上与传统价值实现了对接,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生态伦理价值观希望用“对话”活动来取代“对抗”活

生态伦理学论文题目

动,必然会对人类的主体性活动形成制约,是传统价值观所不能接受的,也存在非法性。由此可见,只要传统价值观没有根本的变化,生态伦理的合法性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2.作为传统伦理学的拓展的“延伸说”,论证缺乏可信度,根基不稳,难以立命。 把生态伦理学作为传统伦理学的拓展,自然物获得了伦理主体的地位, 学界称之为“延

篇二:生态伦理学论文

生态伦理学

摘要:生态伦理学是一门具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它不仅致力于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之反思、出路之谋略,而且致力于人类文明形态转型之探索。本文通过对生态伦理学概念性认知,主要介绍了生态伦理学的两大思想阵营,即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根据生态伦理的要求,人类应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理论建设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打破了仅仅关注如何协调人际利益关系的人类道德文化传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了真正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价值。

1 生态伦理学简介

1.1生态伦理学概念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该遵循的道德和准则。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

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很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生活态度问题[1]。

生态伦理学,又称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系统研究。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2]。

1.2 关于生态伦理学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生态伦理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新的伦理学,是人际伦理学的转折,具体说来是对环境恶化进行哲学反思的学科,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是介于生态学与伦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是揭示环境道德及其构建规律的学科;是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和伦理学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种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人之外的各种非人存在物对象上的伦理学说,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伦理思潮。

另一种观点认为:生态伦理学是传统伦理学在生态问题上的应用,它没有任何根本性的变化,只是把生态、环境、自然当做人对人履行道德义务的中介;如果说它有什么新的特征,那就是它看到了伦

理学还必须关注基于环境保护上的义务、基于自然可持续利用上的当代人对后代人的义务,而这恰是传统伦理学所忽略的地方[3]。 2 生态伦理思想的历史沿革

2.1 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孕育在古代文化之中。面对着困扰当今人类的两大难题——生态破坏与文明冲突,古老的中国哲学早已为此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智慧成果.

2.1.1道家的“道法自然”

道家教义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已经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们认为道教关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强烈热爱自然自然的倾向,对一切生命都给予热情的歌颂和赞美,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价值。就道教的环境保护管而言,他包含的珍视生灵、关爱自然的思想都是以人为本,追求个体生命的永恒性的,因此它注定要闪烁着人本主义的光辉。道教教义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思想的主要有:道法自然的原则、齐同万物的观点、重人贵生的理念和三才相盗的思想。

2.1.2 儒家的“参赞化育”

儒家《中庸》的“天人合一说”主要表现在诚与明的学说中,并且突出了道与教的作用,也就是人文教化的作用。它并不是消极地提倡人道合与天道,以此证明自然界的伟大及其目的性。自然界是伟

大的,人既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自然界的“杰作”,也是自然界的“功臣”。因此,人在自然界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人在自然界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参赞化育”[9]。

2.1.3 佛家的“众生平等”

《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的生命可以流注于物质世界里,此即所谓“空是色”;无穷的万物也可以和我们的生命结为一体,此即所谓“空即是色”。《金刚经》也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积极地戒杀应该是护育化导,让大家都能得度。

2.2 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上溯

西方工业文明以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主体能动性的增强,激发了人类控制自然、主宰自然的欲望膨胀。于此相适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面向人的极端倾向越来越突出,逐渐形成了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为代表的认为“人是自然主宰者”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

2.2.1 梭罗与浪漫主义自然观

19世纪,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哲学家梭罗把浪漫主义自然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在代表作《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敬畏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为生态中心主

义的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其后的缪尔和施韦泽则更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思想,前者提出“大自然拥有权力”,后者主张“敬畏生命”。

2.2.2 史怀泽与生命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实际上是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它用生命主义扬弃了人类中心主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虽然未提出生态伦理学这个概念,但其敬畏生命的思想却开生态伦理学之先河。

史怀泽指出,对一切生命负责的根本理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敬畏一切生命是史怀泽生命伦理学的基石。

3 生态伦理学的两大阵营

只是到了20世纪,随着生态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出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主要是墨迫、帕斯莫尔、麦克洛斯、诺顿和什科连科等人;但这一学派真正的大师,依然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笛卡尔、洛克和康德等传统伦理思想家。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动物解放、动物权利论者辛格与雷根,生物中心论者施韦泽和泰勒,生态中心论者莱奥波尔德奈斯和罗尔斯顿等。

3.1 人类中心主义

篇三:生态伦理学课程论文

生态伦理学课程论文

——门槛

姓名:任志鹏学号:20122306018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在人与动物、花草及所有造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完整而伟大的伦理,这种伦理虽然尚未被人发现,但它最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人类伦理的延伸和补充……

——维克多﹒雨果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不断的向更高的境界推进。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些伟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而其中也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之间所应具有的关系的见解。最著名的当属庄子,其在哲学上的造诣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正体现了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的思想。但庄子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在《齐物论》中,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似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是齐一的,因此区别是与非就没有必要,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所以才智也就没有了价值。

可见庄子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并不能被我们全部认同。人类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周围的生态系统,这是事实。而具有改变这个事实现状的除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外,就只有凭借人类的才智了。加之生态系统的恢复是缓慢的,在其不断受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就更加缓慢。这时候人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在纪录片《植物王国》中,规模巨大的皇家植物园正是体现了人

类在利用自身才智为我们的生态系统所做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其中,1853年建成的标本馆,馆藏了700万份植物标本,代表了地球上近98%的属;2000年建成的千年种子库,收集保存了全球24000份重要和濒危的种子,能完成这些的也只有人类。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挽救生态系统的浩大工程中,人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近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伴随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已意识到,生态失衡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还必须同时诉诸伦理信念。生态伦理学就是探究人与自然之间新型伦理关系的一门哲学性科学。而罗尔斯顿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思想属于生态中心论。他的自然价值论从传统价值论伦理学出发,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拥有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是客观的,不能还原为人的主观偏好,因而维护和促进具有内在价值的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客观义务。“人们应当保护价值——生命、创造性、生物共同体——不管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在环境伦理学中,……我们将从价值推导出义务。“

罗尔斯顿认为,一个人如果只捍卫其同类的利益,那他与其他存在物处于同一档次,仅仅是依照自然选择原理在行动而已。影片《风之谷》就讲述了人类为争夺资源与玉王虫展开战争的故事。而主人公娜乌西卡则本着保护所有生命的愿望,凭借纯洁善良的内心成为了“救世主”。某种程度上讲,娜乌西卡的行动就体现了罗尔斯顿的思想。

在维护生态系统的道路上,我们别无选择,要越过这道门槛,只

有从内心尊重和热爱自然,从内心认识到并认可其他生物的价值,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一种与自然和谐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伦理观念和信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以及我们的自然生态才能长治久安,源远流长!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