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民主生活 > 列表页

三民主义与三个代表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1  分类: 民主生活 手机版

篇一:32讲三民主义到三个代表

32讲

1. [2014·课标全国卷Ⅱ]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

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

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

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对民主共和思潮的影响。材料中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孙传芳标

榜三爱,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反映出各界思想有明显差异,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

出何种势力威胁到军阀统治,需要他们通过标榜主义来自保,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三爱、

三权等并不是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三民主义、三爱、三权,均体

现了民主理念,军人纷纷提出各种主义来标榜,正反映了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重要潮流。故

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

2. [2013·安徽高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

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

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

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

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 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解析: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实行民生主义是

为了防止社会财富为富有者“独享”,实现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共享”的目标,C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从“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说明B项错误。孙中山认为实

现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实现民生主义的政治前提,民生主义也不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

度,D项错误。答案:C

3. [2012·海南高考]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

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

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A. 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 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 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 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

解析:1918年是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开始转变的时期,此时三大政策尚未提出,A项错误。孙

中山走的不是俄国人的路,B项错误。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重视发动群众,

孙中山此时尚未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D项错误。孙中山的这段话比较清楚地说明想

借俄国革命实现中国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答案:C

4. [2014·广东高考]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

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

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 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 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问题。由题意可知毛泽东赞同苏联(俄)通过新经济政

策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而非批评,故A项错误;B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命题提出于新中国成

立后,而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排除;D项与题意没有关系,故排除。由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结束,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

5. [2012·福建高考]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

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

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

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

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

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

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

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

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

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题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这是问题的切入点。

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惟此方兴之教育”“厥惟教育”,可知两人的共同主张是教育救

国。这一思想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

无法实现的。第(2)问,注意材料二的出处,这是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的讲话,此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在此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使

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依据此信息整合答案。第(3)问,从表格信息中可以

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曲折发展,有增长也有下降,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从“增长”

和“下降”两个角度说明其原因。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证明毛泽东的预料和担忧是正确的。

第(4)问,在总结1952~1965年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改革

开放,并据此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国的改革开放由此取得了伟大成就。

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

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考点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2013年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

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歌谣中“革命”“反朝廷”“独立”“岂

是鞑子的”等信息体现了当时反对清政府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思想。以歌谣形式

出现,表明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D项“反对

帝国主义”与材料不符。

2.(2013年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

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

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

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

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社会问题”指民生问题。材料

反映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其目标是“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C项正确。A、B、D三项

材料无体现。

3.(2011年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

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A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

强调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符合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故选A项;B、D两项体现了孙

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C项反映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

4.(2011年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

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

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解析:B 1918年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极力推崇西方

文化,所以陈独秀指责义和团运动“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中国处于

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成为主要任务,民族主义高涨,而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故陈独秀“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由以上分析可知,造成陈独秀认识转

变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不能解

释陈独秀对义和团认识转变的原因。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D项错误。

5.(2011年全国大纲文综,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

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

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

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

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

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

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

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

起的历史必然性。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古代民本思想、近代早期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的比较。

(2)深层信息: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回答时应明确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是君主政治下的民

本。第(2)问,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不同点主要从他们所主张的政治体制的角度去分析;相同点主要从思

想产生的大背景上去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中“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即可看出古代民本思想与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有渊源关系,但从时代发展来看二者又具有本质差异;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的史实从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

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考点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

1.(2013年天津文综,8)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

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

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定历史时期内,中国所选择的特殊社会形态的认识。题干描述的是从“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国家形式,即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当时中国正在进

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可能

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通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2012年广东文综,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

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

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

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析:D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矛盾。共产国际主张照搬苏联

的模式,而中国共产党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本质上是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项正确。A项表述明显错误;共产国际并不反对农民参加革命,B项错误;外交政策与

革命道路没有联系,C项不符合题意。

3.(2011年北京文综,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

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

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解析:C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A、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与题干信息欢迎资本主义者占27%不符。由题干中

篇二: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铁岭模拟)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2012·郑州期末)毛泽东说:“1911年,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现在来看,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文中“思想还有些糊涂”是指混淆了( )

A.立宪派和革命派的主张C.旧官僚和革命派的主张

B.旧官僚和立宪派的主张 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

3.(2012·温州测试)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4.(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5.(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 )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6.(2012·温州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

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7.(2012·台州模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都开展了武装斗争

C.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都实现了国共合作

8.(2012·金丽衢联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 )

A.孙中山 C.李大钊

B.陈独秀 D.毛泽东

9.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辛亥革命C.解放战争

B.国民革命 D.三大改造

10.(2012·嘉兴测试)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下列邓小平的言论以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③①④②C.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11.(2012·山西太原模拟)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决定拨乱反正

D.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12.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 )

A.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B.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C.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 D.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积极的思想和精神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教徒认为:财富属于上帝,他服务于上帝就像一个温顺的服务员,甚至是上帝的赚钱机器,他占有的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切记,时间就是金钱??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借人的钱到该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

材料三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以下是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的社会主义梦想录(部分)

(1)马克思·韦伯认为:基督教中新教所倡导的“工作狂”和“小气鬼”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请你从以上材料中找出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6分)

(3)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8分)

14.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

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中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的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8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8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4分)

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1.选A “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

三民主义与三个代表

2.选A 孙中山主张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革命派;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是立宪派,故A项正确。

3.选A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由关键信息:兴汉灭清,可知是民族问题。B、C、D三项与材料无关。

4.选C 孙中山的遗志主要反映在新三民主义上面。根据所学,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反帝反封;民权主义——主张普遍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而所有这些都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实现。但孙中山并未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③不符合题意。

5.选C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根据所学,民权主义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选C项。A项是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

6.选C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民主革命,1949—1956年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因此,③是错误的。

7.选A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中国特

篇三: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从“三民主义”到“三个代表” Word版含解析

第32讲 从“三民主义”到“三个代表”

一、选择题

1. [2014·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

A.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B. 民权主义D. 新三民主义

解析: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使是汉人复辟帝制,也要继续革命,故答案选B。

答案:B

2. [2014·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 )

A.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暂留欧洲”、欧洲国家“国家富强??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表明孙中山在暂留欧洲期间,看到欧美国家因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劳资对立,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鉴于此,孙中山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故提出民生主义。B、C、D三项涉及到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A

3. [2013·广东汕尾二模]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A. 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

B. 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 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 发起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从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金银铜铁锡煤,结合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内容可以判断C项正确。

答案:C

4. [2013·山西晋商四校高三11月联考]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解读和材料理解能力。依据“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知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A、B、C三项表述错误。故答案选D。

答案:D

5. [2013·山东烟台高三期末]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②”里应该是(

)

A. 新三民主义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A项是孙中山的思想,C项是邓小平的思想内容,D项是江泽民的思想;B项是毛泽东思想内容之一,B项正确。

答案:B

6. [2014·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摸底联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是( )

①《论十大关系》 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③《论人民民主专政》 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

A.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B. 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时间为1956到1966年,而《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6月30日,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

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答案:D

7. [2013·石家庄一检]“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解析: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论述了轻重工业、工农业等方面之间的比例关系;《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它科学地论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为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D项发表于1957年,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故答案选C。

答案:C

8. [2013·郑州一测]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解析:斯大林模式在初期有积极作用,到后来逐渐僵化,故A项不正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故B项不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C

9. [2014·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 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 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 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 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解析:邓小平强调的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社会主义,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发展生产力认识相脱节,不正确。

答案:A

10.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多年前,一位八十八岁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踏上南下的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解。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进入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1992年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大,成效显著。

答案:D

11. 观察下面的漫画,用什么思想来批判这种现象最合适(

)

A.三民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

解析:漫画反映了少数干部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作风,这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故答案选C。

答案:C

12. [2013·衡阳六校联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表明( )

A.经济发展速度必须与科技发展能力相一致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解析:“大跃进”运动超出了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可排除A;选项B在材料中

无法体现,也可排除;C项“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材料反映的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乃至成熟,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 [2013·池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

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

(3)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

(4)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最忠实的继承者”。

解析:第(1)问,第一问从“维新”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中的“革命”、“共和”等信息总结。第(2)问,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面组织答案。第(3)问,从民主革命角度回答。第

(4)问题,从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等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变化:进行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2)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