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清明节洪洞大槐树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6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大槐树民间说法

大槐树民间说法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一棵古大槐树,魂牵许多代,几个世纪以来,洪洞县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被海内外众多华夏子孙喻为“家”、称做“祖”、看做“根”,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

寻根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从安徽合肥前来寻根的李树平老先生,沿着坑坑洼洼的水泥路面,穿过早市的西贾村,两边卖菜的、卖肉的,来来往往的村民络绎不绝,对于外乡人前来寻根问祖,这里人早习以为常。七八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遗址前的广场上疯狂地抢着追逐足球。虽然是玩耍,但胜利者模仿着电视里球星式的欢呼———挥臂狂奔,颇有几分专业味道!他们的身后是具有600年历史的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这个中国古代距今规模最大的移民地让无数的炎黄子孙为之牵魂。

“几百年转来转去,广济寺和大槐树早已被汾水冲毁,一代古槐(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只余遗址,幸而在一代大槐树遗址以东约5米的地方同根滋生出第二代槐树,这就是现在干枯了的那棵大树,它也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二代槐树干枯后,1974年被飓风吹倒,县上拨了专款整修,1999年起先后数次进行了防腐处理。”导游小姐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段话给每一个寻祖的人听。

祭祖堂里右首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表上共有八百多姓,正面供奉着它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它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后经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不管是大陆民众还是海外同胞都竞相来此寻根祭祖,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据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管理所的所长范忠义介绍:自1991年4月1日起至10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期间)举办了首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以来,到现在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4届,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数万游子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迁徙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代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是明朝移民的重点。

由于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黄淮流域饥荒频发,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以至于“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一种景象,相对安定,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外省大量难民流入山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地区。明灭元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18个省的490多个县市的882个姓氏。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省。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相传,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甚为壮观。明政府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不忍离去。为此,大槐树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

修复

故土难舍,是中华民族的故土情结。大槐树的移民遗址在旧时人们并不十分重视,现在的部分建筑是1913年,宦游山东的洪洞人景大启、刘子林倡议募款而建。清末,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传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但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拜祭,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他们不但没抢掠,反而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使得附近的百姓免于战乱之灾。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故而题词:“荫庇群生”。

建国后,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1959年大槐树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

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多次拨专款修缮,并派专人管理,育花植树。1983年,建了门楼、围墙。在古槐北路通往大槐树祭祖园的路口修建了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牌楼。

洪洞县旅游局的贾小元副局长介绍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是县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和驰名全国的苏三监狱、广胜寺一同成为洪洞旅游的三大品牌,并已规划将现占地30多亩的?大槐树祭祖园?扩展到300亩,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祭祖堂里,经收集整理来的“古槐后裔姓氏 表牌位”,共有八百多姓,这大大超过了《百

家姓》

大槐树的村民们朴实恋旧,县城里用牛车贩卖蔬菜就是一个例证

大槐树下,每天都有不少的外地游客来此寻根

村子里的孩子在迁民遗址前踢足球

篇二:临汾市洪洞大槐树自驾游

洪洞大槐树自驾游

一.自驾游路线

从太原市到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全程共234.4公里,用时3小时47分钟

1. 从太原火车站向南方向行驶600米,前往迎泽南街

2. 向左转,进入朝阳街,向东行驶2.9公里

3. 向右转上匝道,行驶350米,前往G55二广高速

4. 在交叉路口继续向左走G55二广高速,行驶18.4公里

5. 继续直行,进入G5京昆高速,行驶200公里

6. 下名姜出口,行驶1.3公里,前往108国道

7. 向右转进入108国道,行驶5.6公里到达544县道

8. 在544县道向右转行驶3.3公里到达目的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二.途经的收费站、服务区、加油站

途中经过的收费站有2个:松庄收费站,明姜收费站

服务区有4个:太原东服务区、清徐服务区、灵石服务区、霍州服务区

加油站有6个:太原朝阳街的电力加油站、加油站、太原东服务区加油站、清徐服务区加油站、灵石服务区加油站、霍州服务区加油站。

图2收费站 图3服务区

图4加油站

三.景点介绍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广济寺旁边,相传是汉代所植。大槐树和我国古代的移民政策有关,在元朝时期,黄淮地区战乱不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人丁锐减,而位于中原腹地的山西洪洞却得以幸免,反而成为当时的人口聚集之地。到了明朝,政府决定从这里抽取人丁,充实周边各地,于是在广济寺旁设局发资,移民纷纷折下大槐树的叶子以作留念。大槐树楹联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举传嘉树;荫庇群生。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

清明节洪洞大槐树

,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洪洞大槐树景区主要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槐香桥、鹳鸣桥、莲馨桥、同源渠、过厅、迁民壁画、牌坊、茶室、一代大槐树遗址、二三代大槐树、石经幢、千年槐根、新塑大槐树、思源潭、献殿、祭祀广场、祭祖堂、洪崖古洞等景点

根雕大门

“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根字影壁

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篇三:大槐树移民家谱一览

大槐树移民家谱一览

2004年2月9日摄于河南省滑县桑村乡赵庄村赵紫阳故里

?荩 显祖赵公德配钱老太太夫人之墓

该碑碑额上书?慎终追远?,中间字为?显祖赵公德配钱老太太夫人之墓?,右旁文字为?大明朝开国皇帝洪武二年为强国立本,钦点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人氏赵公迁至河南滑县城东七十里定居始建赵家庄。?左旁文字为?始祖建庄后,财丁兴旺,世传三支,人才济济,惟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修业为赵氏全族之殊荣。溯建庄至今已传二十九世暨六百一十二年,为祖宗之功德,赵氏全族特奉碑祀以昭我赤之心。??此恭?,?此敬?,?公元二○○○年岁次庚辰二月二十八日奉祀?。该碑右联为?祖德宗功千载泽?,左联为?子承孙继万年春?。

?荨 碑文局部

?荩 赵良卿讳廷宾老先生德配

刘稳太夫人之墓

该碑碑额上书?永垂不朽?,碑身右侧?公元一九九五年清明节?,左侧字为?子紫阳、媳梁伯琪、女秀,孙大军、二军、四军、五军、孙女妞妞?。

?荩 作者(左)和赵氏族人交谈

?荨 赵氏故宅

004 (河南)清凉集赵氏墓碑记

元至正甲午举人授湖广岳州路赵公暨元继配恭人周太君之墓。

始祖讳太始,居山右,原籍洪洞老鹳巷。洪武初始居康邑,二世祖讳顺、讳成、讳兴、讳宗、讳奎,顺祖裔居清香集,集东有顺祖茔;成祖裔居漳洋岗,岗西北有成祖茔;兴祖茔在清香集西北,兴祖裔居集东南香营;宗祖茔在赵村东阡,宗祖裔半居康邑东关,半居杞境赵村;奎祖后派不能详记,然家谱载其世居宁陵焉。兹以支派之蕃衍,慕功德之难忘,因念始祖茔建立高贤集南,旧踪规模廓大,碑基森列,又有邑侯讳世荣郭公立神道碑撰文以记始祖之德,明季兵燹之余,不可复识,尝于追荐之日,访故碑之遗址,而吾皆无能道者,概其荒凉为已久矣,使不急为修葺,后之人欲从而志之,焉得为志之,爰集同族于墓前重立碑,旁建小碑两座,并子孙名次详列。

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岁次癸丑吉月吉勒石

005 (河南)元湖广岳州府判太始赵先生神道碑

尝为人之生也,不能于民物有裨,则其殁也,不免于草木同朽。若先生者,诚可谓君子也,盖行之著者名自远,学之充者身自章,己之治者人自顺,情之笃者人自周,德之盛者流自光。余方闭户家修,见先大人称道。往者先达以相勉,则惟先生为首推,使非感之有素,何以令人欣服若是乎?以是,知其行著也。国家设科取士,因文察心,糊名易书,百不一售,而先生辄擢高第,使非经明行修,何以振翮先飞如是乎?是以知其学之充也。判湖广岳州而一时弊革利兴,至今犹户祝之,使非躬行之率先,何以治臻,上理,若是乎?以是,知其已之治也。自岳州归来,潜处林下,固欲没世而不出矣!因我朝迁民,念伯氏固留,而欣然长往。及兄弟之散处阳夏也,虑往来之维艰,而徙于同居。夫从来不可多得者,兄弟,不可以离者,亦兄弟。不忍委长兄于苦难之地,又不欲处幼弟于寂寞之乡,使非恩谊之垦至又何以几此,其情之笃可知也。予任太康薄书之暇,课其诸生,见容貌端庄,步趋雍雍者有大家之风,问其姓氏则先生之曾孙子堂与先生之元孙,若

泽若诛也。阅其为文,如顺风扬帆,一息千里,予甚敬重之,则所谓流自光也。其德之盛可知也。惜也功不建志,位不若德,岂非命也。然顺命其正,坐安殁宁,亦可谓无愧于君子矣,于是作神道碑。

山西洪洞县举人太康知县郭世荣撰文

006 (河南)漳岗村赵氏族谱序

族中修谱,是以上继先人之统,下遗后世之传。且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吾族修谱,其意一也。均为承前而启后,继往而开来。其意义深远矣。昔吾族原籍本山西洪洞县老鹳巷人,洪武初年迁民,吾始祖兄弟三人,重手足而愿大被,弃洪洞而至太康,长兄讳太始,元至正甲午科举人,判湖广岳州府路,卜居高贤集。二弟讳大功卜居大庙,三弟大成卜居清香集北赵楼。其后世支派蕃衍,人文渐起,清集、香营、赵庄、漳洋岗、湾赵、赵寨、连庄、郭庄、君赵、何楼、赵庄、太康东关、公鸡赵、马场西赵楼以及杞县赵村、扶沟闸寨、睢县三赵,皆系太祖之裔也。至于失续之蜜蜂留赵庄、王隆集一带村,具台岗一带村,铁佛寺赵楼一带村,张集、赵庄一带村,白塔李一带村,大良集一带村,分属于清集、漳岗、马场西赵楼,杞县赵村之分支也。五祖普奎世居宁陵县,今已溯本求源,隶籍归宗,北关、赵庄、灰楼、王店是其后裔也。大庙一支分于梁庄,一支分于杜店,一支分于乌金口、刘庄。睢庄西赵楼、大赵、平岗、孙聚寨等一带村均属于大成祖一支之后裔也。

余敬阅光绪十年,民国六年,十七世孙际发、际金谱牒撰文,所属而详尽矣,择其所需,余不整录,且言岁次甲子春,族谱续修,实出众意。惟恐年代久远,先人之懿行不彰,时移世迁后世支脉失传,有二十世孙祚军、祚禄邀族众云集漳岗共议集资续修族谱,彰祖德以追远,序长幼以明伦。至吾始祖至今,历经元、明、清、民国。六百余年矣,后嗣支派繁多,遍及四方各地。分居太、西、扶、杞、淮、睢、宁七县,近二百余村,计男女三万余人。正本清源,支脉归宗,族裔欢聚,惟三赵另续,族众不为之悲喜也。

吾合族人等,素明礼仪,能识大体,历无干扰潮流之弊,向无欺弱凌寡之举,安分守己,耕读传家。前世虽无位尊职高之显,但今公命为工程师、农艺师、医师、讲师以及名登大中院校和为祖国尽力的各级领导干部已数百矣,实乃国家之财富耳。

吾族此次续谱,本求大同而存小异,促团结而励后世,愿吾族众,劝善互勉,携手共进,勤奋于各系业务,致力民富国强,余尽先人之遗笔,依当今之实况,故为之序,后世续修者,笕于斯文以为凭籍耳。

中华人民共和国岁次丙寅年四月二十五日

007 (河南)枣科村赵氏家谱序

我赵氏先世相传,自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长垣城南枣科村,迄今已十三世,族姓繁衍达千余口,而转徙迁流他方遂成土著者,尚实繁有徙,谱牒散逸,非第洪洞先世无稽考,即自迁居长垣以来,五百余年间,世系相亦浸遗失,数典忘祖孰甚焉,值三族兄倡议创修,上朔迁居始祖,下迄现代族众,详列于谱,俾吾族人追本溯源,均可了然于己之所由来。

十四世族侄鸣珂

民国十三年三月中旬撰

008 (河南)长垣枣科村赵氏家谱序

?吾始祖自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长垣城南枣科村。迄今已十三世,族姓繁衍达千余口,而转徙迁流他方遂成土著者,尚实繁有徙,谱牒散逸,非第洪洞先世无可稽考,即自迁居长垣以来,五百余年间,世系相传亦浸遗失,数典忘祖,耻孰甚焉……?

中华民国十三年?摇 十三世孙廷桢?摇 相周撰

009 (河南)偃师市赵氏家谱四门迁民诗

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于河南府洛阳县(解放后于一九五六年划旧偃师县)东南路偏五里孙贺庄,后改名扬裴屯,至大清定鼎以后,曾祖移居杨裴屯正南一里许凤翔寨,俗呼韩家寨,其寨来龙自贾庄坡东分劈一大支,东西过峡又转离龙行来至八首处,以及结寨却系坐巽朝乾。

迁洛长门:

始祖讳经,字肇基,号谷谷老人。相传迁移之时,其父已亡,墓在洪洞,上从寡母,下携三弟,千里跋涉。苦不可言。然居洛以后事母得其欢心,是其孝也,教训三弟成人,是其友也。孝及克敦,则上无愧于墨他之遗风,而下自可开后来之书香也。诗云:

千里负粟迁洛阳,兼携弱弟苦非常。

先人孝友真家室,口诵清芬想鼻香。

迁洛二门:

始祖讳营,字图成。诗云:

侍母随兄到洛阳,幼年跋涉苦非常。

兄弟和睦是家宝,后世效法万世香。

迁洛三门:

始祖讳槐,字祖植,诗云:

昔日迁居到洛阳,奉母侍兄苦非常。

玉尺留徽传家宝,而今流芳百世香。

迁洛四门:

始祖讳显(原谱未有记载)

该村碑记载:?该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0?郾5公里。据传,明洪武年间,赵氏自山西省平阳洪洞县迁居大屯村。清乾隆年间改为赵屯。后部分村民移居村南建前赵屯。该村遂命今名后赵屯。?

摄于河南省濮阳县郎中乡

010 (河南)后赵屯村村碑

该碑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赵氏祖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 011 (河南)赵庄村碑

摄于河南省濮阳县习城乡

012 (河南)善堂东村赵庄碑记

2004年3月14日摄于河南省浚县黎阳镇前嘴头村

?荨 赵氏祖茔

?茛 碑文一角

013 (山东)曹县搔头村赵氏墓碑记

?吾族系赵氏,浚水人也,大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祖赵友亮,奉诏率其

男名祥自山西洪洞县□□□□□□徙于河南彝粮东北隅搔头仆居二世,正值弘治二年家乡因黄河坍塌,由二三世赵礼、赵臹兄弟二人携木香为证迁居于贾鲁河东岸,开地营宅安居乐业,后传多世,子孙分支人约数千。现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乃重立之碑,增新添颖刻人之心,颂祖宗之德,表子孙之敬也……? 大清同治二年初序

014 (山东)蒙阴北楼村赵氏家谱

?按明初洪武之世,迁山西之民于山左青兖诸邑,十室而九,吾赵氏祖,创居蒙之北楼村,适于其时意者来之洪洞之说,理惑然欤。?(?续修谱叙?之一)?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外省来蒙有兄弟三人,长居邑西乡,次迁博山,三居北楼村,即我始祖,立有谱碑志。迨明中叶,有海龙寨之难,世传都付焚,如仅遗叔侄二人,不绝如缕矣!?叔名为?暹?,侄名为?纯?。暹系南支族,纯系北支族,据玉书祖谱碑序注明,暹与纯系堂叔侄。暹祖碑系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立,纯祖碑系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立。惟有园头碑载:赵三公,妣李氏,奉祀男:长潭,次济。下志:山东青州府蒙阴县安平乡长山社北楼村(?续修谱续之三?)。暹祖曾被举授义官,县境一时向化乡里,颂德久而不衰。?吾祖创居北楼村,盖自元明鼎革时。乡党避难海龙山,共推吾祖为寨尊,联束防御一方,赖以安全,则其才德之出众概可知矣。?(旧谱碑序之一)?暹?祖,配孙氏,子四:长讳?儒?;次讳?伟?;三讳?侃?;四讳?信?。?纯?祖,配张氏,子三:长讳?保?;次讳?俭?;三讳?价?。现存《赵氏支谱》,共有六册,其中?射?、?御?、?书?三册为?暹?祖后代;?礼?、?乐?二分册为?纯?祖后代(?乐?分册首起九世?作谋?,为?价?的四代孙);?数?分册为张庄一支,其始祖和北楼的始祖为兄弟。?数?分册还说:?至于薄板台与颜神镇,明知同宗,但世远年湮,一时未能联合。?现在,散居蒙阴县境和迁往外省者就难以计数了。山东省蒙阴县巨山乡里仁庄的赵氏家族和河南省新安县仓头乡横山村赵坡的赵氏家族都是?纯?祖的后代。?纯?祖的三个儿子中,长子?保?,失叙;三子?价?,有一儿子,名为?子曰?失叙。二子?俭?,提叙。因此,我们都是五世?俭?(?纯?祖二子)的后代。到十世?富?祖?由北楼迁居里仁庄?。十六世祖玉中,配张氏,携子迁居河南府,就是河南省新安县仓头乡横山村赵坡一支。行辈字为?培家立传久,遵圣锡鸿材,鸣升钦汉树,焕在镇源桢,为增钟汝秉,列执巨衍荣。?已传二十一世……

中华民国三年修?摇 十四世孙赵家琛谱叙

015 (河南)偃师风翔寨赵氏族谱序

?始祖母携始祖兄弟四人赵经、赵营、赵槐、赵显,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洛阳孙贺庄,后又迁风翔寨,风翔寨后划归偃师县,排序辈字二十四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元享利贞,纲常瑞详。??粤稽太祖定臸而尊之天为始祖者,盖从谱以天字为居首焉。自太祖以后,而支愈众矣,门次愈远矣,然而山西省,其子孙较异地更为多焉。所以族谱常存于洪洞……念新造之艰窘,伯与仲故讳经而讳营,恐故都之遗忘,叔与季则讳槐而讳显。……迁洛长门:始祖讳经,字肇基,号谷谷老人。相传迁移之时,其父已亡,墓在洪洞,上从寡母,下携三弟,千里跋涉,苦不可言。然居洛以后事母得其欢心,是其孝也,教训三弟成人,是其友也。孝及克敦,则上无愧于墨他遗风,而下自可开后来之书香也。诗云:千里负粟迁洛阳,

兼携弱弟苦非常。先人孝友真家室,口诵清芬想鼻香。迁洛二门:始祖讳营,字图成。诗云:侍母随兄到洛阳,幼年跋涉苦非常,兄弟和睦是家宝,后世效法万世香。迁洛三门:始祖讳槐,字祖植,诗云:昔日迁居到洛阳,奉母侍兄苦非常。玉尺留徽传家宝,而今流芳百世香。迁洛四门:始祖讳显(原谱未有记载)……? 大清乾隆三十四年修 八世孙越承烈谱序

016 (河南)巩义芝田益家窝村赵氏家谱序

?始祖赵信忠自今已传二十一世。吾始祖从明朝初年,约公元一三六八年,自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从居之时,兼同族者众,西平一门,祥府一门,大抵皆一族同来,星罗棋布,臵于中原者也。虽相居非一土,相延数百人,乃一宗分派,不可以其久而忽之也。惟吾始祖讳信忠,卜居巩县,从征有功,授总旗臶,诰封指挥锦衣指挥将军。二世仁祖,指挥将军,义祖袭总旗臶,屡有奇功。明末子孙在京,尚有千户,赵永康也,今不可考矣。礼祖传至明中,祖为庆阳节推,迎祖赐进士出身,官拜佥事,或为经略,或为知县,或为少尹,州目之不同,惟时户大丁多,祖宗事业,彪炳当年,迄今家传户诵,谁不习闻……? 清康熙三十年?摇 赵加忠谱序

017 (河南)巩义回郭镇赵氏家谱序

?始祖赵成,授阶明威将军,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自山西洪洞县□□□□□□迁自巩县,二世祖福、真、英、忠,福任南京孝陵卫千户,已传二十三世……? 大清乾隆三十一年修?摇 十一世赵琳序文

018 (河南)巩义回郭镇中宫底村赵氏家谱

?迁居始祖赵坤,自明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由山西省洪洞县□□□□□□徙至河南偃师县岳滩。到二世祖邦彦、邦宰、邦臣三兄弟,因伊洛发大水所迫,又徙至中宫底村至今。安居后,先祖勤劳耕读,人口绵延发展,五至九世间,曾先后出现生员、武生、监生数十人。为弘扬我赵氏家族之美德以勉我后代子孙,十世祖金台会同族人重续家谱,并题诗一首。现将原文敬录于后:敬业留遗训,追宗务作实,三门垂百代,一本贯千秋,一肪围嵩邙,歧派同伊流,连前还裕后,统续永无休。以延子孙流芳千秋。由于年久代远,祖坟不存,墓碑遗失。自然灾害又造成部分族人徙至他乡。出省者有山西芮城;省内有内乡、西华、登封;县内者有缑氏、魏家窑、程子沟、曲家寨、木格沟等。现已传二十三世……? 公元一九九四年续修?摇 十世孙赵金台序

大槐树明代吉氏移民始祖像

(河南)吉家堂村吉氏碑记

?荩 吉家堂村碑

该碑记载:?该村位于柳屯镇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据传,明永乐年间,吉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其祖讳督堂命村名为吉家堂。该村民委员会辖吉家堂、吉家庄、宗晁寨三村。驻地吉家堂聚居分散,呈长方形布局,主街南北向。共有353户,1535人,2507亩耕地。?

2004年6月15日摄于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

?荨 吉氏祠堂

?荨 吉氏祠堂匾额

?荩吉氏祖茔碑亭

该碑亭(碑阳)碑记上书?流芳百世?,碑身字为?吉氏先茔惟善公之墓?,?公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