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说清明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3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清明时节说清明

说清明

清明,万物至此皆清洁而明。

清明是节气,是节日,也是古人留下的一则寓言。

当大地返青、杨柳新绿,诸多华夏子孙涌回桑梓,追念乡贤、敬仰先烈,以致于四野如市。祭扫时,那一束鲜花、一樽薄酒、一炉纤香、一篇祭文或栽种的一株树,无不饱含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从释怀寄情、哀而不伤的墓祭,到“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踏青,无不体现了阴阳谐和的文化传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春景的书写和描绘,有关清明的典故与故事,数不胜数,滋润后人。

孔子问弟子们志向,曾点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志向简单朴实,富有生活情趣,孔子听后,也赞叹一声,表达认同。

从《诗经》中的《国风·郑风·溱洧》谈情说爱的描写“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到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的非常景象“清明节矣??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歌儿舞女,遍布园亭,抵暮而归”,无不让人对清明时节产生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的人面桃花里,在杜甫“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探春盛景中,人们感悟到,“万株杨柳属流莺”的清明,不只是如浸如染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天地合著的一篇振聋发聩的寓言。

传说中,颠沛流离19年,又“割股啖君”的介之推,血谏晋文公《清明》诗,为这篇寓言点睛:“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声声精卫填海,字字啼血杜鹃。唐明皇将衍生于春秋的清明节,定型于唐:“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

王羲之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以清丽笔调写下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茂林修竹间曲水流觞,临流赋诗,流素卵、浮绛枣,修禊除灾。唐太宗把柳圈作为护身符与吉祥物,在清明时节赐予文武大臣。唐朝人还着柳枝于门户,以避邪驱疫。柳树强大的生命力与内在灵性,能给人以佑生避邪的希望。

天清明,地清明,人也清明。清明本来就是“励志节”,“清”与“明”寓意清白为人、廉洁奉公。一年一度过清明,是天地警示——以先祖大德、乡贤懿风净心明志。德不匹高天厚土,汗颜先贤;知行若朗朗乾坤,耀祖光宗。春光万斛里,阳气发泄,万物萌生。踏青与游艺,养眼娱身,一如盎然春色,清洁明亮。地涌新绿,天降清明,人当顺天应时,明朗修齐治平之志,雕塑净洁出彩人生。

篇二:说清明节

说清明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篇三:我说清明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一个现实与灵魂连接的心灵驿站;一个汉民族血液里流淌的感情之河。汹涌着几千年的文明记忆,涂染着生者与逝者的灵魂沟通的隧道的水粉画,一个叫汉民族生生不息的《史记》,书写了华夏不朽的传奇和记忆。

为什么这个节日如此隆重如此富有生命力?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都会如此?这是每一个生命都深入骨髓的记忆&&

自从有了人类,混沌世界开始了关于长生不老的追求。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还是命如草芥的平民布衣,企及长生不老的欲望是一株漫天飞舞的蒲公英的种子,随着思绪的风飘忽着,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会有蒲公英的梦想&&

时间与空间是冷漠的、上天和大地默默无语。人类依旧被生老病死的苦痛所折磨,尽管徐福带领了五百童男童女,想给秦始皇一个惊喜;尽管道家身体力行,素食俭朴,苦心修行,可是依旧改变不了死亡的命运。于是结婚生子变成了人类延续自己生命的一种方式,因为人类经过几千年繁衍生息,依然改变不了有朝一日终究死去的宿命,因之不知是那位先哲日观星相,聚集清明前后非阴即雨,这才有了古人清明祭祖这一传统的说法。

清明的意义之一就是关于死亡与现实的沟通。

古人为了更好寄托对失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用点燃香烛,焚烧阴币,来表达对亲人们的思念与祝福,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不言而喻的认定,失去的亲人在另一个国度。香烛点燃,飘散出袅袅青烟,则表明了后继有人;坟头盖上一张白纸,说明后代人不忘先祖;焚烧纸钱,更是一种心愿,还有很多人在焚烧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托付给先祖们,叫他们用钱去给自己多买点好东西,自然都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新产品,莫忘记叫先祖们也享受一下新时代的繁华与富有。好像只有这样,后代人才觉得能对得起祖先。

清明节的意义之二就是关于感恩的教育。

祖先们为了后人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他们当年在世的时候,受尽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的折磨,真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人们为了能一代一代的叫下一辈记住前人的恩惠,给予生命的大恩大德,领上后背儿孙去给先祖们上坟,用其感恩的方式,虔诚给下一代人做示范,给他们讲述先祖的功德,叮咛后代莫忘祖先。

这样以来,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是个很好的寄托,同时也对下一代人是个很好的感恩教育。

清明节意义之三就是关于生命的思考。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生和死只隔了一张纸;只隔了一段距离;只变换了一种形式。生者有生命,有生命就是有肉体,有灵魂有思想的一个载体;死者肉体会渐渐消亡,灵魂有没有?谁也说不清?人死了,就会被埋葬在土地中,岁月无情的会侵蚀一切,时光犹如一把无情的刀子,谁也无法阻挡他的无情与残忍;人们为了对死去亲人的怀念,创造了清明祭奠的方式;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被火化了,骨灰撒到江河里去了,留下了亲人们对先祖的无限哀思,骨灰盒摆放在公墓。

在农村,亲人们死了,常常会被埋在距离村庄不远的地方。清明节那天,地里到处都是虔诚的人群,跪在祖先坟前,焚烧纸钱,清除坟茔上的杂草,以示对先祖的恭敬和追思。

大家都知道,村里的人会一个个都会沿着这条路走向另一个世界的。谁也不例外,只不同的是时间的迟与早的事情。

田埂里坟茔是一个世界,村庄同样是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相距不远。一个是生者的世界,一个是亡者的世界,只有在清明这一天,人们都会到埋葬祖先的地方,用灵魂跟祖先去沟通,去述说自己的思念和哀痛的。

两个世界明显得很,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这两个世界的互相沟通与交流之中。

人们会从这两个世界中看到,生命的珍贵,生命的伟大与脆弱,更能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消亡的过程,看到生命最后的归宿。

清明节意义之四就是关于生与死的哲学的思考。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诞生了无数宗教关于生与死的探讨与追求。

道教造化自然,以求长生不老;佛家提倡修心养性,以慈悲为怀,其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寻求长生不老的途径;因之老庄们提倡无为,出世的哲学;佛家重视慈悲悯怜的人文情怀,以成佛为最高境界是其哲学的宗旨;只有儒家提倡入世,孔子身体力行,周游列国,游说天下,遭到不礼,后转为教化,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终被后人传为佳话。

迄今为止,人类一直还在探索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说清明)法子。以医学界为例,有无数个科学家日夜攻关,研究人类长寿秘诀,不惜从遗传基因中去探求,从各种不同领域屈纵横实践,这些努力都是在和死亡作斗争,尽管已经有了不少伟大的发现,甚至创造了不少能攻克疑难杂症的奇迹,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也阻止不了人类被死亡之神所或迟或早带走的命运。

西方人在这方面的努力更甚,学术著作琳琅满目,但是结果是相同的。

当然西方人没有清明节的传统和习惯,他们反而相信人有灵魂,所以经常到教堂去祷告,求得神与主的宽恕,祈求心安理得。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