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清明挂青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9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清明挂青

清明挂青 清明挂青要扫坟, 祷告祖宗显神灵。 点香烧纸齐跪拜, 只求幸福享太平。

篇二:挂青

挂青

清明节又来了,这是在听到班会课上老师讲因清明节多放一天假才意识到的。不觉间,过年才“相见”的老祖宗们,没几天便可去“拜访”了。

回到家的次日,星期六,这日子在清明节之前。天阴着脸,似乎要配合人们去扫墓祭祀而作出严肃庄重之色,做好清明时节的背景。大地湿润着,因昨晚的细雨马路湿了点,不再燥热了,而植物们的身上也多了几粒晶莹剔透的“珍珠”,但却不能反射太阳的万丈光芒,因为天阴着脸。纵观天地,颇有几番诗画中的沉重之情。

天地为清明时节做着准备,人亦准备着。爷爷近午就开始做青,薄薄的白纸裁好,便抄起凿子、铁锤“当当当”地倒腾起来。

清明挂青

不久便好了。便又粘红纸套,搓纸绳来完成青的最后一步。

午后三点多钟,我家分兵两路,一路向松山进发,一路向花鱼井前进。松山一段有我、奶奶、五姑、我的小表弟——五姑的儿子,而花鱼井一路只有爷爷。因花鱼井山上只有一位(爷爷的父亲)孤身一人在那,且路远(对于五姑们来说),所以结队去那的次数,数指算五指也嫌多。但是爷爷不论哪次(从我记事以来)都会去看望他老人家,即使孤身一人。

向松山进发的我们是少的,比以往的人数少,比以往的

死寂多,可说暴增。但五姑还是不断与奶奶唠家常,二人很热闹。只是我认为死寂罢了。大人们不论人数多少,都如同滔滔黄河一般有道不尽的话。今年清明,因三姑要替人看家,不便来;四姑则说尽量赶来;爸要打土,便免了;妈不知去哪了;姐则在外省大学念书。各人都各有其事,各有其忙。奶奶也是请了假来挂青。先前说去上班,后又说算了,奶奶因请假来便念叨大家去,不然便浪费了她的半个工天,即使是午后三点多钟。

去时遇上龙家挂青归来,远远看见,我虽有近视,但见他们脸上有着劳累之色。在路上,五姑开玩笑对我说:“帮儿,等过两三年,这些小老表,他们大点,你就带着这一帮去挂青。我们嘛,就围在炉子旁边打小麻将算了。”我便问:“为什么是我呢?”“我们老了,你也认得路嘛。”“为什么关于这些都是我做,而不是我爸,一般说来都是父传子,子传孙。”“谁叫你摊上个‘勤快’的爹。”虽感不适,不过也的确如此。

在走去的途中时,我砍了一颗小树干,用来拴青,奶奶说不行,边走边找,终寻得一棵瘦高小树,奶奶叫我叫我从其根部一刀斜砍断。我不解了,便问为什么,奶奶答道:“高好嘛,挂起青来,人家远远看起来会说这家有后,香火不断嘛。”我便不适了,说:“挂青是为了表达后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而‘青’是表达此种情感的一种外在物质表示,难道

这怀念亦是做给人看的?”奶奶无语了。原以为会从奶奶的解释中寻找出世人眼中这些活动的新定义,原也不过如此。

走完了该去之处,回家之时,路过一座墓,奶奶说那是下寨幺老祖的墓。我脑中闪出在幺老祖的白喜事上,做法事时,做跪下,起来的无聊动作的抱怨,而那时的大人也是很嬉闹的。而走各先祖的“家”,也累了,无精打采。杜甫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恐说的便是这劳累扫墓者而使其“断魂”的逝者。人死了,死人便劳累活人,而活人也让死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若挂青是为让后人怀念先人,但这多年的古先人对先今的后人来说,有的很陌生且无什么可使我们后人骄傲的光勋,那有何怀念?或拿以警戒还是启迪,都无可得知。

回家后,爷爷令我拿一个“青”到伯公家园子中不知是哪位先祖的坟山挂上,便匆匆走了。因为这是有老的沟坎的。

后记——

我在回忆今年我家过清明节及写此文的同时,我想表达下我的观点看法,但同时我有反思自己表达的观点看法的对错,我于此陈述自己写完的上文,反思、怀疑、判断,最后断定了一些迷惘。

奶奶解释的,看似平俗,但细想品之,它又似乎包含着对逝者看法的一种深情。让长眠于此的人在活人看来不孤单,有青陪伴,让路过于此的人不对躺在这儿的逝者惋惜,

侵犯。以及对于一去不返的人,痛不一定表现在表面,内心的痛苦之至是难以表现的,它只会在人的心灵中不断折磨着内心深情的人,因为心中重要的人永远睡去了。怀念不识又平庸的先人似乎无益,但早时几回去挂青,心中便有了这熟悉的坟墓和不识的先人。虽是不语、不动、不食、无命之人,但几次相见便占据有几分重量,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无论何时都是!

以此看来,一切之一切,重要的是人如何认为、设想、感知、认识,它仍不变,依旧如此。

4月5日,农历的清明节,天气晴朗,心中开朗。

篇三:清明寄怀

清明寄怀

每到清明,我都会先想到我那年迈的父亲。

每年清明节时,他都会早早地做好十几个很好看的“青”,再买一大块肉和一些钱纸,并带上我们兄妹几个回到老家。中午的时候,父亲便让我们端上那一大块煮熟未切的猪肉,放到堂屋正中的古木桌上。古木桌靠墙的那边有一个印米的“印斗”,里面装满了草灰,草灰中插着香烛,香的顶端红彤彤的,烛正旺旺地燃着。父亲手捧着纸,虔诚地闭上双眼,跪在古木桌前,磕头,磕头,再磕头,然后起身烧纸,倒酒。燃着的钱纸里倒一点酒,桌上再盛一杯。他说是请老人回家吃饭。下午的时候,我们跟在父亲的后面很高兴地执着小竹杆拴着的“青”,微风吹来,那青飘起来,让我们感觉很威风。父亲带我们到每个坟头,烧些钱纸,插上青,指着一个一个坟头给我们说“这是你们的爷爷”“这是你们的婆婆”“这是你们的祖祖”“那是大祖婆”“那是二祖婆”……尽管这些我们早已记住,但每年清明节他还是这么对我们说。

今年的清明,年丰的父亲身体已大不如以前了。我也早早地请他剪了十几个青,特地带上女儿、侄儿、侄女,挽着父亲回到老家,学着父亲的样子,让小辈们煮好肉,端上古木桌。焚香,磕头,燃纸,倒酒。也让孩子们举着青,到各个坟头插好,一个一个地对他们介绍“这是你们的婆婆”“这是你们的祖祖”……不知是哪一个侄女小声地说了声“婆婆,你安息!”,我听后,眼睛突然变得一阵模糊。

那天,父亲只喝了一点酒,却显出一丝醉意。

我和女儿走乡村小路回家,小路都用水泥硬化过,比以前好走多了。在路上,给亲人坟头挂青的人随处可见。女儿挽着我的胳膊问我说“爸爸,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的人在坟上挂青呢?”我说:“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清明节里除了踏青、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活动外,最主要的是扫墓祭祖。国家要祭先祖和革命烈士,很多部门都要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去悼念;台湾的亲人要回到中国妈祖庙举行祭典;老百姓都要到亲人的坟头烧香,挂青。女儿不住地点头,我和她边走边聊,我给她讲到多才有名的祖父,更多地给她讲到抚养我们五个子女长大的勤劳、善良、坚强的奶奶,还谈到她们课本中的长征、雪山、黄河大合唱、杨靖宇……

女儿谈兴很浓,听得也很专心,脸上泛着红晕,眼里装满了激动与崇敬。我喜望四周,林立的山坡上,一座座坟头挂着形态各异的“青”,一阵风吹过,那些“青”舞动起来,如一面面飘扬的旗。

2011.3.13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