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上一句 > 列表页

空见蒲桃入汉家上一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上一句 手机版

篇一:空见蒲桃入汉家-西域历史变迁

空见蒲桃入汉家 –西域历史变迁

--------------------------------------------------------------------------------

作者:易大旗 来源:夜读偶记 类别:中华历史论 日期:2002.04.06 [12:00] 今日/总浏览: 1/330

——统独史话:新疆

一、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陆游《汉宫春》句)

要按历史渊源去推论,西域与中原的血缘关系本应强于西藏,但近些年新疆却异动频频,民族骚乱此起彼伏。诚然,那里的种族冲突并不自中共建政始,多族混居难保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新疆汉人最多,却也不占压倒性的比例,维族与哈萨克都是大单元,更有不少横跨国界而栖息的其他种族。

西域各族人民与内地的接触要早得多。汉朝立国之初,就不堪北方强虏之扰,便派张骞出使西域,欲结交盟友合击匈奴。“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张骞一去十二年方回,足见路途之艰难险阻。张便建议取道蜀郡西去,被采纳,这才有了西南的开拓和云贵的臣服。其中贵州的夜郎国王发问:中国大还是夜郎大?“夜郎自大”之成语恰好反映了中原文化的自大心态,当时彼此素昧平生,连滇王国也有此一问,并不足怪。西南诸夷的归顺,无庸赘述。然而从这一厢尚未打通西域,忽报中国军队对匈奴作战大捷,“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河西走廊已收复,去西域便利了许多。于是张骞二度西行,所到诸国都发夜郎之问,张就带领多个使团、商团回长安,效果不言而喻,来使对中华上国的风采惊为海市蜃楼!此后,中国一边向西域殖民屯垦,一边邀请诸国东迁,他们本是游牧民族,迁徙并非难事。于是,西域的城邦渐兴,今日之处处遗址,犹见当年之盛。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之通西域,光照千秋,就成效而言,更胜于一千六百年后的郑和下西洋。尽管现今出土的文物显示,公元前五世纪,沿着天山与昆仑山之间的沙漠两侧,就有过南北两条羊肠鸟道,曾极其稀少地贩运过中国的生丝与陶瓷。但向西之路的真正开拓则在汉朝,这是无疑的。

西汉东汉交替之际,天下兵连祸结,中国国力锐减,匈奴又起,西域诸国与中原疏隔,自己又打个不亦乐乎,一些国邦恳请中国援助,东汉王朝却无力西顾,人家便说派个“总督”去也是好的。于是中国又一贤人班超再度出西域(公元一世纪),他既有苏秦、张仪之辩才,亦有萧何、韩信之智勇。他在西域前后三十年,合纵连横,政绩卓然。然而他的祖家长安已不复前朝之豪气和阔气,一度撤销西域屯垦区和协防军队,并召回远在新疆疏勒的总督班超及西域所有中国使节,当地人一再挽留,甚至班超甫去,恐惧龟兹王国入侵的疏勒大将即自杀。班超半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毅然回师大破龟兹,后率多国联军再取天山北路,西域海晏河清,长安大喜过望,班超就此封侯。

然而,本朝中国在西域虽有领地,但另一些只是藩属国,甚至仅仅是盟邦。等到中国周期性的动乱降临,西域又告丧失,一晃已是六百年过去。中国总算迎来下一个强盛的王朝。唐军挺进西域,发现头号劲敌是不知什么时候膨胀起来的西突厥汗国,而夹在中间的几个古老小国不是东投就是西靠,要巩固西域必须摆平前者。初唐国力与民气之昂扬,谁敢攫其锋?这从“脱手斩得小楼兰”、“红旗直上天山雪”、“不斩楼兰誓不还”等唐诗中可见一斑。唐军与西突厥军会战于伊犁河,这是比官渡之战还要壮丽得多的一次战役。西突厥人大败,唐军乘胜追过中亚碎叶河将残敌彻底击溃。此战的另一副产品是碎叶城收归中国版图之后,日后诗坛多了一位生于该处的稀世奇才,他就是李白。

却说唐军所以势如破竹,也得归功本朝的文化开放襟怀。中国军队的将士多有回纥人、东突厥人及别的少数民族,最高可以做到三军统帅(这传统在本朝一直延续下去,大将军、藩镇节度使常由胡人来做,如高仙芝、哥舒翰、安禄山、仆固怀恩等等)。西域诸国望风降顺,万众归心,自属当然。中国在西域的势力已扩张到极点,那边不再有盟邦或敌国,都结结实实划为自家的郡县领土,如乌鲁木齐已定为“庭州”。唐军未始不想继续西进,大将高仙芝(高丽人)已攻陷中亚塔什干城,恰巧阿拉伯(大食国)人被二手贩来的东方丝绸瓷器撩拨得心神不宁,正集结廿万大军想将中国连锅端了去,高仙芝闻讯以七万各族联军在中亚吉尔吉斯迎击,恶战五日,唐军兵少而不支逃回,结局却是两败俱伤,阿拉伯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战,想想要打人家的算盘只怕是与虎谋皮,要穿丝绸不如花钱买好了。于是两边都不欲再启战端,便齐齐罢手,一团和气地做起生意来。遂成全了丝绸之路的赫赫盛名,昔日时断时续的商旅之途全面开通,在中西交流史上大放异彩。作为回馈,阿拉伯人传入了棉花、胡麻,自然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以及曾令白居易泪湿青衫的琵琶。

西域的平定,使唐朝与西厢南路的吐蕃王朝碰个正着,便有了前一节的故事。这里要补叙的是关于回纥汗国的插曲。回纥与突厥都是今日中国回回民族的祖先,但伊斯兰教其时刚刚创立未久,还未传入中国。游牧回纥人既无宗教也无祖国,只是唐王朝与回纥感情甚笃,便扶持回纥人在被唐朝灭掉的西域国邦的故地立一藩属国,此后七十年间嫁过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大和公主三位皇室千金给回纥可汗,这段岁月里,中回一家亲,回纥总是召之即来,为中央效死。最别致的是安史之乱时宁国公主的丈夫应召领回纥兵与迟松德赞(金城公主之子)的吐蕃军大战,这是姨父与外甥的大对决,后者吃了败仗。而后来继任的另一回纥驸马(娶咸安公主),则成了吐蕃寇兵的终结者,逼其退缩高原,不再出来行走江湖了。然而,回纥的最后一位驸马爷(娶大和公主)运气却欠佳,他在与沙陀(甘肃灵州)人交兵时战死,继而汗国也被曾经屈服于它的一个西域部落所灭,造反者自称是汉代名宿李陵将军的直系后裔,在一个野心家蜂起的纷乱时代,我们对此姑且存疑。不过,李陵及张骞当年羁留在异邦境内时,都曾与当地人结婚,生过若干子女,这均见诸史载。且说败亡的回纥国,一部流入中亚,一部定居西州(新疆吐鲁番),亦即今日之维吾尔人。

总而言之,天下已倾,这场大乱局卒令西域再度告别中国,而且迷失了一千年之久。

二、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张孝祥《水调歌头》句)

却说武功盖世的元世祖带来大量的“嫁妆”入主中国,虽有众多西域色目人随军入华,但西域的领土并不属于中国。皆因忽必烈做中土皇帝做得乐也融融,兄弟反目也在所不较,西边那几个汗国遂与中原生死不相问吊。元未灭之前,西域那两个汗国已兼并为一。元灭后,最远那两个汗国几经易手,终被阿拉伯人与欧洲人夺了去,这些兴亡故事都与中国无关,故从略。

明朝降世。据考证,出生于安徽凤阳的朱元璋有回回血统。汉人好不容易“逐除鞑子”,当然不愿承认这点,朱氏也出于多种原因讳莫如深。这其实不重要,他显然从没读过可兰经,他是信佛教的,倘非他出家的寺院在战乱中被焚,他未始不会做和尚做到底。明朝之一统江山,西域当然不在其中,中国对那一厢已十分淡漠。看来,汉族人袖手的事情,只好留待满族人来做了。

大清立国,便连续出了几位英明君主,文成武德极尽一时之盛。但是自极东北来的种族,对极西北的情势不甚了了,所以大清的开边,新疆是最后一块收归中国的领土。说来也是西域人太过招摇而引起清廷之侧目的。西域处于东西方势力的夹缝,长期以来如戈壁红柳,左飘右摆,又兼群龙无首,各自为战,难有作为。十七世纪末起,西域忽地英雄辈出,准噶尔汗国(这一房蒙古人并非成吉思汉的嫡系子孙,他们立国西域,建都伊犁)跟清朝一样,连续出了几位大豪杰。他们兼并了许多部落小邦,渐渐强大并抖擞起来,他们的势力伸展到外蒙古、青海,并且一报宿仇——多个世纪前他们迭遭吐蕃人的欺负,这回才有第一次反击,准噶尔名将大策零强渡关山,长途奔袭拉萨,一战功成。这是军事史上的杰作,他们要翻过天山,越过大沙漠,再攀昆仑山,此行连飞机的空中直航都要飞1700公里!很不幸,他们生不逢时,与强大的清朝处于同一时代。于是,他们从各方抢来的土地总是坐未暖席就被清朝夺回去。况且,他们也不该设卡禁阻原居西域的汉、蒙百姓自由往还。北京屡接边关谍报,已不胜其烦,决心将西域连锅端。大军出塞,发现西域已跟《汉书》、《唐书》上的记载不尽相符了。众多古老的城邦已如大漠蜃气般消失,如高昌国、轮台国等,连唐人都说:“九月轮台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于今它们不湮没进流沙里才怪呢。不过这都阻挡不住西征步伐,虽然准噶尔人的抵抗极其壮烈,雪上加霜的是天花瘟疫骤降,人民纷纷倒毙,连国王也病死。但他们宁死不屈,遂玉石俱焚,除一部逃入中亚哈萨克,都被履及剑及的清军屠绝,于今中国境内已无准噶尔人,只剩下准噶尔盆地这地名供人凭吊。但这个汗国还包括天山南路,那里是“准部”所征服的“回部”。此地正是唐朝西域疆土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主干线。回部住民全是当年星散的回纥汗国先民的后裔,他们已改称为维吾尔族。清军马不停蹄,转取天山南路。回部也曾抵抗,却不如准部激烈。于是,天山南北两路均告平定,清廷取名为新疆。至此,西域失落了整整一千年之后,重归中国之怀抱。

不过,清帝国衰亡之际,新疆又生事端。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变,彼伏此起。几位失利后逃入新疆的陕西回军豪杰,相继在乌鲁木齐、喀什喀尔发起暴动,诛杀及驱逐清廷官吏。这时,位于天山西麓的一个浩罕王国,派出阿古伯率领军团越境援助。关于阿古伯,我们先给予最大的宽容,他虽是外国人,还算是久远的回纥汗国流入中亚的另一支,同为维吾尔族。但说不过去的是,他喧宾夺主,鹊巢鸠占,先后将原来中国回民的起义领袖流放或杀害,占领全疆,仅余伊犁的清军还在死守,却又被俄国军队从背后插一刀,夺走该城及周遭疆土。阿古伯接二连三地与英俄签署外交条约,又向回教苏丹的土耳其帝国献媚效忠。新疆分裂长达十四年。其时中国被列强欺凌,已元气大伤,“国脉微如缕,问长缨,几时入手?”所幸者,还有个左宗棠,他力主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则认为中国的外患已非来自陆地,而是海洋,西北那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册封阿古伯为汗王,让他象朝鲜、越南一样当藩属好了。左将军泣血陈词,终遂其志,便挥军西去,一举光复天山北路。英国要求给阿古伯留下一块地盘,以免破坏中亚的均势和平。北京

最怕英国的脸色,几乎要就此拍板了。唯独左宗棠力排众议,怒不可遏地质问:英国人何不将印度割给阿古伯?于是猛攻天山南路,阿古伯绕室彷徨,其祖家浩罕王国已于去年被俄国吞并(俄方行状又怎去维系中亚的“均势和平”?),他退无可退,只好仰药自杀。新疆已克,俄国再占着伊犁显然没什么道理,但他们在与清政府“谈判”交还伊犁时放刁撒诈,中国只拿回一座城池,却被诓走了周围的大片领土。清廷已无复昔时之胆气,只好认了。这便是中国所保存至今的新疆。

中华民国治新疆,杨新增是一时之选,他在国家多难之际,使新疆波澜不兴,至为太平。中共入疆时,王震杀人杀得太狠,不得不换习仲勋去安抚。其后的三十年乏善可陈,更别提大饥馑年间“国际逃荒”的伊犁事件。但是,客观而论,近十余年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强劲,递增速度胜过了内地多数省份。中央固然需要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却也颇注重当地的基本建设,并通过投资导向,强固新疆与内地的经济纽带。新疆的运数也忽而紫气东来,一夕之间苏联的中亚各加盟共和国都树帜独立了,比起这些穷亲戚,新疆实在胜出不少。剩下的中俄边界西段也最后划定了。欲论今后的治疆方略,亟需改善的是民族关系、人权状况,让温饱起来的人民活得更有尊严。诚然这是整个中国政治变革的“瓶颈”,不独是新疆而已。

自不待言,民族、宗教、人权诸事,素为北京治国理政的弱项,谓之为其死穴罩门也不为过,加之伊斯兰原教旨运动和泛突厥主义的泛滥,西域之离心异动,在所难免,这正是横贯于新疆各族人民额上的一道浓重的阴影。

篇二:考试样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样题

一、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10分):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韩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后面的题目(共15分):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1. 解释文中画线的字或词(7×1分):

2. 简要分析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8分)

三、从下列诗歌中选择一首加以鉴赏(25分):

1.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颸(思),东方须臾高知之!

2.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四、试根据下面选自《离骚》和《庄子》的材料,比较《庄子》、《离骚》在写作方法方面

的异同(25分)。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离骚》)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斵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

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斵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庄子·外物》)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庄子·田子方》)

五、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25分):

1、说《论语》

2、说《孟子》

3、说《老子》

4、说《庄子》

5、说《韩非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考试样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错别字每个字扣半分):

1、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建安时期( )所作的( )。

2、( )(字仲宣)被称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登楼赋》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名篇,有人将其与《洛神赋》并提。

3、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陈王”“陈思王”“东阿”“平原”都是对建安时期著名诗人( )的别称。

5、正始时期著名诗人( )所创作的《咏怀八十二首》是著名的五古咏怀组诗,对后代诗歌产生过深远影响。

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段文字出自( )的( )。

7、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这两句中提到的这位诗人是南齐的( ),“澄江净如练”出自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这句诗的上一句是( )。

8、南齐时期,在沈约、周颙等人的倡导下,许多诗人开始将新发现的汉语四声的规律运用于诗歌创作。同时还吸收了魏晋以来日渐发展的骈偶形式,发展出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史称()体,又称新体诗,这是唐代律诗的雏形。

9、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刘宋时期著名诗人( ),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庾开府”是指梁和北周大诗人庾信,他的骈赋名篇《 》长约五千

言,描述了梁朝败亡的历史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堪称“赋史”。

10、南朝乐府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这一手法来传情达意。《西曲歌·青阳渡》“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这四句诗的后两句中,运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的应该是( )这个词组,它双关的应是( )一词。

11、卢照邻《行路难》中“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这两句诗的对仗属于“八种对”中的( )。

12、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3、杜甫《秋兴八首》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14、“玉溪生”和“樊南生”都是晚唐著名诗人( )的号,这位诗人创造了一种十分独特的诗歌形式——无题诗。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诗人生平及作品阐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及特色。

2、请结合诗人作品阐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及艺术成就。

三、作品分析题(20分,要求结合杜甫生平以及他的其他作品对下面这首诗的主题及艺术成就进行分析,不必对诗歌作逐字逐句的解释,只须加以整体性的评析即可)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月十九日,夔州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公元717年),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於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行曰: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嚯(改为“火”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期末考样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句话见于《 或》的《大学》篇。 2,宋代文赋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和苏轼的《赤壁赋》等。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范仲淹《》中的名句。

4,清末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认为欧阳修词“疏隽开,深婉开少游”,指出了

其词风在两个方面的影响。

5,“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这是北宋词人 6,《六丑·蔷薇谢后作》“正单衣试酒”的作者是 。

7,南宋词人辛弃疾,字 ,号稼轩。

8,宋末词人张炎著有词学理论著作《。

9,宋代著名词人认为词“别是一家” ,应该“协律” “可歌” 。

10,宋初“西昆体”以杨亿所编《》而得名。

11,“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这是北宋诗人 12,“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

发明,情态必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

13,北宋诗人俞紫芝《宿蒋山栖霞寺》云:“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

唤不起, 。”

14,《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 。

15,《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是 ,宋末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 16,据《都城纪胜》等记载,宋代“说话”有“四家”分工。其中影响最大的两家是和

讲史。

17,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剧的情形。

18,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和白朴的《、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称

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19,一本元杂剧的曲辞一般由一人主唱,由正旦主唱的剧本称为。

20.明初朱权《》按题材把元杂剧分为十二个类型,称为“杂剧十二科”。

二、作品赏析(以下三篇任选二篇,每题10分,共20分。)

1,《六月十七日昼寝》

红尘席帽乌靴里,想见沧洲白鸟双。马龁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

2,《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3,《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答案另纸书写。)

1,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有哪些贡献?请简要说明。

2,什么是诸宫调?产生、流行于什么时代?有哪些代表作品?

3,简要评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

四,论述题(30分。答案另纸书写。)

试论苏轼诗歌的主要特色。王夫之曾批评苏轼的诗歌是“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请结合作品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期末考试样题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杂剧《四声猿》的作者是

2、《 》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3、《项脊轩志》的作者是。

4、《陶庵梦忆》的作者 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5、《桃花扇》传奇以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表现南明历史。

6、“格调派”的代表人物是。

7、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 和。

8、《圆圆曲》的作者是

9、《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

10、《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和《孽海花》。

二、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公安派

2、 “三言”

3、 “一人永占”

4、 浙西词派

5、

空见蒲桃入汉家上一句

程乙本

三、 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2、 结合作品谈谈《牡丹亭》剧本中杜丽娘形象的塑造特点。

3、 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样题

参考答案

一、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10分):

参考答案: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韩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后面的题目(共15分):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或词(7×1分):

参考答案:良人:指丈夫。餍:吃饱。反:通“返”。瞷:窥视,偷看。之:动词,往,到??去。蚤:通“早”。施:斜行。

2、 简要分析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8分)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是孟子的著名寓言,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能指即前面齐人及其妻妾的故事,所指即最后的一句话。能指部分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有鲜明

篇三:厦门市2011质检语文含答案

http://hongpx.upweb.net

2012年3月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2) ,列坐其次。)

(3) )

(4)无丝竹之乱耳,)

(5)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6)酾酒临江,(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

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

②为御史中丞,观察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

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④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

http://hongpx.upweb.net

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通?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

B.以为当得躬诣大府 .

C.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令:美德 .

D.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假:请假 .

33分)

①系官于朝

②以言事斥守揭阳

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A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的一项是(3分) ...

A.滕王阁闻名遐迩,作者从年少时就知道它是江南的第一名胜景观。

B.王仲舒任南昌地方长官后,曾经著书呼吁关注滕王阁的修缮问题。

C.王仲舒修缮滕王阁没有劳民伤财,作者对此务实精神持肯定态度。

D.本文在写法上没有正面描写滕王阁及其四周景物,而是以情取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http://hongpx.upweb.net

(1)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3分)

译:

(2)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古从军行①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胡雁哀鸣夜夜飞,

闻道玉门犹被遮,

年年战骨埋荒外, ④入汉家。

伯马)

(1)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赏析。(3 分) 答:(2) 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3 分)

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宝钗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认为她在说“混帐话”,并且当众颂扬黛玉不会这么说。黛玉听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红楼梦》)

B.觉民、觉慧和几个同学创办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思想,抨击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编辑工作,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家》)

http://hongpx.upweb.net

C.吴荪甫和赵伯韬在一家夜总会密谈“合作”事宜,赵伯韬想介绍一家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条件是用益中公司的全部财产做担保,吴荪甫最终没有答应。(《子夜》)

D.报纸上登载了夏尔父亲因破产而自杀的消息,夏尔得知噩耗痛不欲生,葛朗台同情地说道:“这年轻人真有出息,把亲情看得比钱还重。”(《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从彼得堡的剧院出来,步行回姨妈家。路上一个妖冶的妓女朝他嫣然一笑,他顿时想到了玛丽叶特,产生了像在剧场里那样又迷恋又嫌恶的感觉。(《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请简述孔明美言安抚关羽的故事。(《三国演义》) (2)在圣母院攻守战中,国王出兵镇压,请简要叙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①孔子曰: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②子曰:?(《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孟子〃离娄下》)

(1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2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教育公平: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http://hongpx.upweb.net

陈宝泉

教育公平在现代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追溯这一价值观念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古希腊哲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东方文明的圣人孔夫子,都把?教育公平?、?法律保证公民的教育权利?、?有教无类?作为人类理想社会的基础,但这一先人的理想,在近现代才开始成为社会变革目标;各国已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努力。

为立国之本。

备。

动的风起云涌,没有马丁〃路德〃金牧师等志士付出血的代价,美国消除学校种族隔离制度就很难成功。同样道理,当今中国实现教育公平,也离不开缩小城乡差距、尊重劳动者等实现社会公平的系统工程。改革就意味着机会、资源的再分配,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这就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笔者曾发问,为什么许多家长抬头痛骂应试教育折磨孩子,低头又领着孩子报班加课,去钻营加分的门道?一位高学历的年轻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