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上一句 > 列表页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上一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4  分类: 上一句 手机版

篇一:赏析杜牧的赤壁里的任意一句诗句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1、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2、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赏析

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4.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5.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6.“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7.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8、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9、《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10、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

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篇二:赤壁 赏析

《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咏史诗 折戟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

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 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

2007湖北省恩施

(一)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

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答案:(一)古诗欣赏(4分)

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1、(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

2007乐山市

4.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

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_

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

2007湖北省恩施

(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

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答案:(一)古诗欣赏(4分)

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1、(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i>

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杜牧的《赤壁》中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的诗句是:前朝。

2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篇三:诗歌赏析训练 赤壁 诗歌赏析训练 赤壁

赏析《赤壁》,解答下列题目。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折戟沉沙铁未销:.

3、诗中小中见大,评论东吴命运(借咏叹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抑郁不得志,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4、 朝诗人 借《赤壁》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5、杜牧的《赤壁》诗中所咏的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诗中关注的也不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传统的咏史诗的特点是: 。

6、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歌,“东风”指的是。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典或主旨句)千古传诵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

8、诗中作者是有感于而写的,借下笔的。

9、诗中作者借“, ”两句委婉告诫统

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发挥想像,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

10、这首诗按体裁划分属于 ;押韵的字有 。

11、“戟”读音是 ,意思是 。

12、这首诗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由眼前景物而联想到的,所以是 。结尾两句是对周瑜的嘲讽,意思是 ,用的是语气。

13、这首诗作者借历史事件,抒发了 感慨,旨在表

明 。

14、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15、出自《赤壁》的成语是 ,其意思是。诗

中的“二乔”指代的是。该诗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是: ;其内在联系是:。

篇二:古诗复习训练七上答案No

古诗复习训练一 No.1

初三(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春潮上涨与岸齐平,水面显得更加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

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

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

遗物,这里以小见大,以小物表现大内容,从而为下文铺垫。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即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

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

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

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

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

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

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

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黄鸡”的本意是: 报晓的鸡

诗中是指: 年华(时光)易逝。

3

.词的上阕描写了溪边风光图: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归啼三幅画面,请

4.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情感等方面

古诗复习训练二 No.2 初三(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地白(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凄清(填清冷、寂静、凄凉)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3.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3.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细雨蒙蒙,酥润清新,草色淡远,春回大地。

2. 你怎样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

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略

4.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5.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6.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C )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 )和(D)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F.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8.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古诗复习训练三 No.3 初三(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这首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4.“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月亮落下,离别了树梢,惊动了树上的鸟鹊。描写细腻,以动这写静,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5.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6.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7.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秋词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表现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习惯,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2.诗人勾画了一幅什么样的“胜春朝”的秋景图?请具体描写一下。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3.这首诗是他在被贬时写下的,诗中写下了他怎样的情怀和精神风貌?

篇三:七上古诗赏析

(一)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中秋。从“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侯或人的活动可以判断是中秋 。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具体分析。 不一样 《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

3、《十五夜望月》中写月夜静谧景色的句子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十五夜望月》中点晴之笔是:不知秋思落谁家

5、明确点出“望”,且推己及人,扩大望月的范围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

6、诗中前两句写中秋月色。 “地白 ”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 “无声 ”二字,细致地表现出了冷露的轻盈无迹。

7、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地白(白) 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8、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改为“在”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一字之差,意境全无。一个“落”字,新颖贴切,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而“在”字没有这种意境。

9、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本诗借中秋望月,表达了对家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10、诗的前两句写景,画面形象、意境优美,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两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先后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无声的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11、试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明点望月,运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1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具体分析。 不一样 《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这些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政治上失意,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的梦想。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几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矛盾心情?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想忘掉了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他的内心充满矛盾。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和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的真挚的慰问和祝愿。

6、找出词中体现作者旷达胸襟而又有哲理的句子,并简析其含义。

示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含义: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都是自然的规律。

7、自古以来这首词都被认为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读了全词以后,你能说说这首词为什么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吗?

(1)全词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2)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寻味。(3)全词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9、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的含义和表达的感情

“玩弄,欣赏”。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一个“弄”字,其实包含了词人惆怅之心、孤独之心和赤诚之心,情真意切,含蓄隽永,唤起了我们无限遐想,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

11、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事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填空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两岸阔

2、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写 “ ”的景色,表达了之情。

北固山下所见的长江 ;旅途的思乡(或:思念故乡;客游他乡的羁旅)

二、诗句赏析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清人王夫之说“”的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①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自然的规律不可阻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②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象征进行强调。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上一句)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3、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诗人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4、“风正一帆悬”历来被认为写得精彩,试说说其精彩之处。

一是“风正”用得好,“正”字兼有“顺”与“和”的内容,顺风,和风,才使帆“悬”。二是“一帆悬”写出了大江波平浪静的情景。

三、简答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2、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

(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

(四)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填空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2、这是一首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折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3、2008年7月10日历史题材电影《赤壁》在全国上映,某报载文《借〈赤壁〉东风,游三国遗迹》。标题中“东风”的含义是:指电影《赤壁》上映这一大好时机。

二、简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折戟”让诗人想到了什么?“认前朝”与后两句有何联系?

“折戟”让诗人想到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认前朝”进一步激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表明了作者对历史有怎样的认识?

(1)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历史将要重写) (2)作者这里不以成功论英雄,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瑜帮助,那么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

5、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6、如果把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而“国破家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意。(或: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

(五)浣溪沙 【宋】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3、词中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季羡林先生九十高龄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赞美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扰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 , 。”的词句作答。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词的上阕写景,依次描绘出哪四个画面:兰芽浸溪,沙路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暮啼

6、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下阕:即景生发议论——写作者虽身处闲境,仍然力求振作的精神。 7、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又何必自伤自怜,哀叹衰老呢?

8、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的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下阕由寺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充满积极乐观的情感。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两句描写早春春雨和早春春草的经典诗句,这两句诗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

4、赏析“酥”字的精妙之处。“酥”字足见春雨之润滑。以“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5、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是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了早春的可爱。

6、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8、请从多角度赏析三四句。

三四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突出初春的美好;“最是”一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 (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 的心情。(2分) 夏夜(同时扣住“夏”和“夜”两个元素即可)闲适(或:淡泊、喜悦、欣慰、怡然自得)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用“ 明月 ” “ 清风 ”与 “别枝惊鹊 ” 和 “半夜鸣蝉 ”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农村特有的景色,也抒发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4、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2分)

答案示例:①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②词人(作者)与同伴;③夜行人;④蛙儿们

5、主题内容:本篇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对丰收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八)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开篇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更表现了诗人高扬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

3、“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运用了___ 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一种的____精神。拟人 积极向上(勇于进取)

4、赏析“排”和“引”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排”字写出的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5、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内涵) 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6、这首诗与古代传统写秋的诗有什么不同的情调?(2分) 悲秋是古代诗文中传统的情调,这首诗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赞颂秋天,抒写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7、有人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一鹤”不如改成“群鹤”,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解。 诗人是在被贬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一只孤鹤直冲云霄,搏击长空,是诗人自己理想的化身,所以“一鹤”更有特殊的意思,不能改成“群鹤”。

(九) 迢迢牵牛星

迢(tiáo)迢牵牛星,皎(jiǎo)皎河汉女。 纤(xiān)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名句赏析:诗中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

1、《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作者是唐代(李白),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 ),“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 春末夏初),又渲染了( 离恨伤感 )的气氛。

3.本诗中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此诗首句写景,其作用是什么?

诗人选取飘落的扬花和啼鸣的子规两种景物加以描绘,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5.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艺术特点。

诗人通过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色彩,将客观景物人格化,最终真切的表达了李白对友人诚挚的情谊。

6.说说你对三四句的理解。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7.“明月”在古诗文中多指(思乡),你能再举出古诗文中含有“明月”的名句吗?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9.诗中表达作者(深深的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0、请默写两句体现这位诗人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1、诗的一二句以“杨花飘落”和“子规悲啼”融情于景,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了飘零之感和离別之痛。

12.诗的三、四两句抒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诗人要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1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有何意义?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愁思托付明月;二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只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