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8  分类: 社会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调查报告---中学生职业理想

中学生职业理想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1、 了解现阶段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的状况;

2、 了解现阶段学校在关于中学生职业教育方面的努力和不足;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共发放215份问卷,收回的实际有效问卷数是190份)。

样本范围:

高一学生

调查数据分析:

中学时期是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理想的职业选择,不仅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谋生的需要,也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那么当下中学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究竟如何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整体表现是浮躁好动,学习目的不清,职业理想不明,不知为何读书。或者即使有理想,也很短浅,且不牢固,一般是功利性的、从众性的或父母要求的,没有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学习目标,昏昏然的情况突出。

其实,中学阶段正好处在职业的预备期,由于年龄、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的关系,思想还不成熟,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其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在问到是否有长远的职业理想时,回答“我有目标,但不止一个”和“有一些考虑,但不确定将来做什么”的比例分别达到40.77%和42.73% ,而回答“我的目标很明确,只有一个”的仅有12.07%。中学生的理想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中学生对自己今后最适合从事何种职业,回答“分析过,但不太确定”的最多占60.96%的比例。中学生对于自己实现职业理想的信心度,回答“90%以上”的只有7.81%,回答“50%” 的最多为49.28%。

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思考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说过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试想,用三十年的时间,有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

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当前中学生职业理想的特点是寻求“ 铁饭碗”,追求“高层次” 。这是社会上“ 高考热” 、“ 文凭热” 的集中反映。高中毕业生有的只希望走进高等学校, 不多计较什么学校、什么系科, 只求有文凭, 不愁无职业; 有的希望能进重点大学、名牌大学, 所选系科要属“热门” 、“ 尖端” , 毕业后能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

并且,在这种传统教育下,,升学率是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其实早已被打破。据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种职业,新职业仍在不断涌现。闭目塞听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中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外在信息,定下生长基点的紧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非常紧要的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世界形势,开拓视野,这样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人生标准。而对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更是起着目标性的启示作用。 而相当多的中学生对于将来所学专业、社会相关职业工种及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在问到“你对将来所学专业及社会上相关的各种职业工种的了解程度”时,回答“了解不多”和“很不了解”的人数合计达到37.86%,远多于回答“了解”和“很了解”的人数。同样对

于职业生涯规划“没听说过”的比例也高达59.51%。

中学生了解职业相关知识的渠道很少来自学校。中学生对将来所学专业及社会上相关的各种职业工种的知识了解最主要来自父母亲友的生活言谈和电视媒体的广播合计达60.44%,而来自学校老师的仅占8.98%.。大多数学校并未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这,是大遗憾。 建议和措施:

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对于中学生正确树立职业理想,合理定位人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普通中学开始强化职业指导教育,增加对职业工种的了解,加强就业形势教育,了解社会环境,因势利导,纠正一些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迷茫盲从的思想意识,正确定位职业理想。

要加强对学生的升学指导。多数中学生眼往升大学方面盯, 他们已选定大学文科或理科为主攻方向, 并做出一定的努力, 但也存在只有“ 读大学才有出息” 的思思意识。每年能考上大学的仅少数人, 大多数学主上不了大学。因此, 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动机和目的, 引导他们把学业理想. 国家的利益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考虑并统一起来. “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用升学率评价当地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实际上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极大加重了学校和校长、教师的负担,社会舆论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的现象,结果是活了市场,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普通中学必须彻底从围着“考试指挥棒”组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值提供(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关于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报告)教育服务的高度。

总结:

有一首抒情诗中说,“理想,有雄鹰的理想,有母鸡的理想。雄鹰渴望搏击万里风云,母鸡满足于谷糠一两”。就同一职业来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当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 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

篇二: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今发布——

学生职业梦想榜首:当老师

“当代青少年是拥有梦想并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的一代。”今天发布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梦想种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学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环境不同梦想不同

由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开展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样本涉及本市初中、高中、职校和大学的2588名在校生。数据显示,超过95%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梦想。在被调查者中,他们在中学前平均拥有2.39个梦想,现在平均拥有2.5个梦想。男生在中学前和现在的梦想数量平均值分别为2.12个和2.21个,各比女生少了0.45个和0.5个。上海生源学生平均拥有2.6个梦想,非上海生源则拥有2.2个梦想。而从学校类型来看,重点中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憧憬和设想,他们拥有的梦想数量要多于一般中学学生和大学生,这或许与他们所占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和较为明确的职业方向有关。

初三年级梦想最少

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梦想数量变化呈“M”状,即初二年级之前的梦想数量逐步增多,到初二年级达到最高值,而在初三年级,青少年的梦想数量骤降到最低,高一年级时梦想的数量又有所上升,达到第二个高点,随后直至成为大学生后他们的梦想数量又在缓慢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随着青少年进入初中,接触的事物和信息也越来越多,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也会越来越多样,而一旦进入了初三面临中考,现实状况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梦想。待进入高中后,他们对梦想的思考又开始增多,只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不再像初中生那样多样和易变,他们开始思考真正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是什么,因而随后的梦想数量又呈下降态势。

主要编织职业梦想

在青少年的梦想中,比例最高的是职业类梦想(55.9%),远远超过了排在第二位学业类梦想(20.4%),而其余几类的梦想比例都不超过10%,这说明当代青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联系更为密切,梦想也更现实、离实现的可能性也更近。专家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鼓励竞争的社会,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我的发展上。

在对青少年的职业梦想分析后又发现,所占比例较高的前九项职业分别为教师(16.52%)、演艺人员(包括歌星、影星等,10.17%)、医护人员(7.5%)、设计类人员(包括服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广告创意等,7.2%)、老板(包括企业家等,5.6%)、运动员(5.1%)、作家(4.1%)、科学家(4.1%)、翻译(2.8%)。可以看出,当代青少年的职业梦想还是比较关注社会地位较高、名气较大、具有创意性的职业类型。 本报记者 王蔚

篇三:“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研报告

陶元红,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重庆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吴薇,重庆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杨昌弋,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发现一:大多数90后中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给予高度重视;个人职业理想普遍定位较高

发现二:大多数90后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理想对自己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将“坚定信念”、“努力奋斗”视为成就理想的条件

发现三:对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环境因素;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影响大于学校和家庭影响;学校影响在社会和家庭影响之后;德育课程的影响排位偏后 发现四:部分90后中学生对艺体明星的崇拜超过对英雄模范的崇拜

发现五:部分90后中学生对理想信念认识淡漠,认为人生有无理想无所谓

90后中学生作为我们所处时代的新一代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这一代中学生,社会上褒贬不一,甚至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无目标、迷惘的一代”。这一代人生活在我国社会重大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这是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解90后中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提出新时期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我们于2010年底开展了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研。

一、调研内容与问卷设计、施测

本次调研内容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了解现阶段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状况;二是了解90后中学生对理想信念作用的认识和如何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三是了解影响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因素。调研采用自编问卷,分为理想与追求、信念与信心、发展与规划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围绕学生人生价值追求、学习动机、个人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等来设置相关问题情景;第二部分围绕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以及如何看待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来设置相关问题情景;第三部分重点了解学生实现理想的途径和定位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学生理想信念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来设置问题情景。

二、调研结果与结论

(一)“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人的理想具有多样性、多系列、多层次的特点,本次调研侧重了解90后中学生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等方面的状况。

1.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状况。(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到,90后中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个人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人生不应当虚度年华,要做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希望过有品位、有格调的生活和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多数同学认为个人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这表明大多数90后中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并对思想道德素质给予高度重视。

2.职业理想选择状况。(见表2)

调查结果表明,90后中学生有定位较高的个人职业理想,大多数学生选择成为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企业管理者、工程师、教师、医生等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员,而“愿意做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只是极少数同学的愿望。

3.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状况。(见表3)

调查结果表明,90后中学生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目标追求,能够将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自己崇高的社会理想。大多数90后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充满信心,尽管当前我们党内出现了部分官员腐败现象,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但90后中学生仍坚信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决心,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相信党和政府能努力消除腐败,75.85%的90后学生坚信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一定能实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和追求得到了大多数90后中学生的积极认同。

(二)“90后”中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及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矛盾认识状况

对理想信念作用的认识方面,有88.02%的90后中学生认为理想对人生的意义是明确目标、激励奋斗、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有90.01%认为信念对理想的意义是培养顽强意志、坚定理想、促进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90后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理想对人生有激励作用,能够引导自己过充实、有意义的人生,知道理想的实现需要有执著的信念,坚定的信念有助于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为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对成就理想途径的认识方面,90后中学生对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坎坷能持正确的态度。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尽管个人成功除了自己努力,更多地取决于新的机遇,但多数学生仍然坚信自身的劳动创造和付出是成就理想的最基本条件,愿意克服前进途中遇到的困难,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决不放弃。(见表4)

调查还显示,95.02%的学生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不相信手相或星座能决定人的命运;60.99%的学生赞成事业的成功“三分靠命运,七分靠打拼”。以上数据表明,虽然社会转型带来了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但是90后中学生能进行积极正确的价值判断。

但从统计结果中也发现,有9.92%的90后中学生认为理想对人生的影响不大;有11.04%的学生认为“人活得现实点好,无所谓为理想奋斗和付出”;有8.05%的学生认为信念可有可无,意义不大;有1.93%的学生认为信念没有意义。有部分学生入团入党动机模糊,甚至有学生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持怀疑态度。

(三)影响“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1.学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调查显示,70.0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理想信念教育做到了“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启迪学生”。他们认为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多样的。(见表5)

从上表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位的是“唱读讲传”等文化艺术活动,其次是“各种社团、兴趣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再就是“课堂教学中经典作品、著名人物的积极影响”。在学校诸多教育方式中,仅有6.25%的学生认为学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主渠道的德育课程的影响排位明显偏后。

2.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影响。在“你的父母是否经常对你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一问中,有57.45%的学生认为经常进行,38.34%的学生认为是偶尔进行,4.21%的学生认为是不进行。在“谁对你理想信念形成影响最大”一问中,53.49%的学生认为是社会环境因素,31.38%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因素,15.13%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因素。这些数据表明,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影响中,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最大。虽然学生大多数肯定了学校经常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但仍认为学校对自己理想信念形成的影响在社会和家庭因素之后。

3.电视、网络等媒体对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影响。在社会环境因

素对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影响的调查中,认为电视对自己理想信念形成影响最大的占32.9%,网络占25.14%,名著占14.66%,报纸和杂志占10.05%。可见,电视、网络已成为影响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调研还发现,90后中学生对艺体明星的崇拜(34.37%)远远超过对英雄模范的崇拜(19.95%)。对明星和商界名流崇拜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6.06%。这表明,90后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已经由昔日的英雄伟人向艺体明星转移;大众媒体中的明星人物对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着强大的影响力。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的现状分析,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教育要求,进一步加强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始终高扬理想信念教育的旗帜

新时期学校德育不能只满足于对教育对象“道德底线”的教育,在抓好基础道德教育的同时,应坚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理想信念对90后中学生的启迪和激励作用,如此,学校德育工作才不会失掉主心骨。学校还应加大对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和主导作用。

(二)理想信念教育要注意内涵的丰富性和内容的递进性

要进一步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内涵,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把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确立职业理想。要充分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系列性和层次性,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分年段教育目标。一般应该从个人理想和生活理想教育入手,再到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并以个人生活理想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认知、从认知到信仰,直到成为不可动摇的信念。

(三)理想信念教育要注意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增强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要通过主题班会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举行各种庄严的仪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潜在熏陶作用。学校还应充分拓展、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在校园网上设立理想信念教育的专栏,通过班级博客引导学生畅谈理想,讨论如何应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等。

(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理想信念形成的积极作用

现代大众传媒既为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了新环境,但又使得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将今天的青少年带入数字化生存时代,加强90后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学校德育面临更加严峻的课题。这就要求学校要全面提高90后中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引导他们在大千世界中辨别真假和美丑,分清良莠和糟粕,提高自己的传媒素养。社会文化部门应自觉承担责任,努力消弱低俗电视文化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理想信念形成的消极影响,加强社会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积极引导,以先进文化主导青少年文化教育阵地,在各种电视频道和媒体中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