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列表页

营林生产者事迹材料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8  分类: 事迹材料 手机版

篇一:林场一线生产工人先进事迹材料

火热的红心融化了冰雪——记林场一线生产工人先进事迹材料2012的年冬天,是一个比往年都要寒冷的冬天。漫天飞舞着“当地人所说的‘大烟炮’”刺骨的寒风犹如钢针一样,裸露在衣物外面的皮肤前期传来阵阵刺痛,后来就麻木没有了知觉。跟随生产主任检查木材生产情况来到了伐区。一下车,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在这北风凌厉漫天雪尘的寒冷天气里,前面机器轰鸣声、木材碰撞声、工人吆喝声、牲畜的鸣叫声混合成了一片热火**的繁忙景象。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季,本应该在热炕头猫冬的林业职工。却奋战在冬运生产第一线上。当问起生产和技术工人你们冷不冷?要不暖和暖和在干时,在他们那犹如圣诞老人一样白眉白胡子却挂满冰霜的面孔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回答道“冷—咋不冷呢,不过忙起来就暖和了,我们多干一点多完成一点任务,为局里多减轻一点负担,让其他人能早点回家过年”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在我看到他那坚定的眼神是,我的心酸了,眼里在眼圈里转悠。瞬间漫天的寒风变成了春风一样,因为哪些林场工人一颗颗火热红心为我注入了力量。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工人来到他们吃住的地方,看到他们休息的地方是用简易木料和塑料布依托土坡斜搭的棚子,三面已经完全被大雪覆盖,只剩下正面所留的简**可以出入。而内部则是一口农村老式黄泥大锅台和一大张用木板搭建的通铺。

篇二:林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用青春谱写绿色华章

——记XX场长XXX

塞北高原腹地,一条清浅小河蜿蜒流淌,河对岸沙丘林立、黄沙漫天,河这边千山披翠、万木葱茏,这里便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抗击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的最前沿----XXX林场。这里有位年轻人用他的青春和汗水默默浇灌着这片绿色屏障,他就是XXX林场历任最年轻的场长XXX。

翻开XXX简历,没有惊天的业绩,没有壮烈的事迹,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执著。1994年7月毕业于河北林校,同年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至今,历任林场技术员、营林区主任、总、场纪检委委员、总场林业科副科长等职,现任塞罕坝林场下属XXX林场场长。参加工作15年来,他始终工作在第一线,把自己的心血和才智无私奉献给了“绿色事业”,献给了塞罕坝的西部沙丘,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职工的爱戴和赞誉。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10篇,连续9年被评为总场先进工作者,3次荣记省林业局三等功,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教兴林活动年先进个人”、“河北省林业先进工作者”、“承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敢挑重担

——他是科学营林、防风固沙的排头兵

XXX林场该场位于塞罕坝林场西部,北面则是茫茫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境内绝大部分为沙地沙丘,气候干旱,降雨偏少,是塞罕坝下属立地条件最差、生活条件最艰苦的一个林场。在这里当场长既艰苦,责任又大,就是这个谁都不愿意去的地方,XXX来了。 “我来这里工作,是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干成事”,这是时年28岁的XXX上任伊始说的话。他的话语,让每一个务林人都心潮澎湃。

为了提高育林固沙技术,他经常亲自带领技术人员,不辞劳苦,

跋山涉水,连(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营林生产者事迹材料)续几天奔走在各个营林区,潜心钻研育林技术。经过不懈努力,创立了一套适应本场条件的造林技术和管理模式,引用了耐寒抗旱的樟子松树种为主要造林树种,大力培养并全面使用樟子松容器苗木造林。经过反复试验,创新了培养苗木方法,制造类似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在苗木换床时加生根粉,装桶时蘸保水剂,上山前对圃地大水漫灌,并在造林后压盖防风土,极大地提高在沙地上造林的成活率。六年来,共培育樟子松及云杉容器苗200余万株,完成工程造林300多万株,容器苗使用率达100,提高造林成活率17%。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技术改进,特别是容器苗造林技术的成功应用,提高了塞罕坝西部干旱沙区的植被覆盖率,巩固了塞罕坝西部防风固沙阵地,“沙进人退”的现象得到了彻底的遏制。

常办实事

———他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践行者

自塞罕坝建场以来,XXX林场就是塞罕坝的“大西北”,偏僻、艰苦、贫困。XXX任场长时,这里和建场之初没有什么变化,仍旧是一条坑洼弯曲的泥土路,几排低矮破旧的土石房,一群与世无争的务林人,不通班车,没有常电,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XXX来到这里以后,在总场的大力帮助下,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几年来共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为场部和各个营林区架设了高低压电,使40多年场区和营林区点蜡烛几用煤油灯成为历史;修建了场部和各营林区之间的砂石路30公里,硬化了XXX林场到总场的主干路26公里;新建了林场办公楼,新建了全部三个营林区房舍和一处防火检查站;建设了职工食堂、活动室、图书室,购置了全新的办公桌椅及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购买了娱乐健身器材,美化、绿划、亮化了场区;安装了闭路电视,接通了局域网,建设了2座移动通讯塔。多年的不懈建设,彻底改变了林场的落后面貌,实现了林场路、电、讯的“处处通”,使林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敢创新业

———他是以游促林、富民强场的领头雁

XXX林场抵御风沙的特殊作用,林木不准采伐,所以经济十分紧张。XXX在场务会议上说:“我们既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现实摆在面前,我们不能靠等、靠要,场虽小,但志气要大,人虽少,但精气要足,我们必须创新求变,发奋图强。”说干就干,他在认真思考、反复踏察和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并多次到相邻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有关部门磋商、协调,经过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和紧张建设,建立起了上千亩的干枝梅等野生花卉基地,增加了塞罕坝的珍稀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在二道河口开发建设了“吐里根河游乐园”,园内设置了观光、骑马、漂流、射击等多个娱乐项目。景区当年就接待游客5万人次,林场增收数十万元,并解决了林场家属及待业子女的就业难题;同时还为当地及周边2的多名林牧民创造了增收机会,增加社会效益30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当年见效。次年,他又带领职工集资参与景区开发,建设了土特产品销售长廊、特色餐厅等,使每名职工每年增收均超过2000元。今天的二道河口已经成为了塞罕坝核心区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著名景区。

XXX任XXX场长这六年,是禅精竭虑的六年,忙忙碌碌的六年,也是硕果累累的六年。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塞罕坝人“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务林精神,也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象他一样的创业者的倾心奉献,塞罕坝的林业事业才更加蒸蒸日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篇三:林场场长个人事迹材料

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平坦,有的曲折,有的铺满了锦绣,有的却荆棘丛生。,男,省县乡人,十几年来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献给为了绿化事业。

自任职以来,他以场为家,兢兢业业,勇挑重担,带领干部职工艰苦创业谋发展,将一个管理滞后、效益低下的林场建设成为现代林业示范区。

作为土生土长的林场人,深知,林场要发展,必须先改善基础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为此,他先后筹资5万元打井埋管,改造和完善林场自来水设施,使全场职工饮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借助农村电网改造之机,筹资10万元对全场的电路进行改造,告别了过去“有灯没电”的历史;安装电视接收装置,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争取通村公路项目的支持,投资20多万元,对3公里长的路进行改造,使原先窄小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林场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多方筹资,为林场干部职工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

北影林场过去基本“靠卖树为生”,每年采伐林木弥补经费缺口。加之周边群众“靠山吃山”,盗林毁林现象比较严重。毁林容易造林难,林场呈萎缩发展的状态。

当场长后,争取县林业局支持,打破“大锅饭”,推行“划片包干责任制”:全场每名技术人员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对种苗、栽植、抚育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量化考核,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管护水平。现在,改变了过去“年年开荒年年栽,年年栽在老地方”的现象;同时,推行股份制经营,鼓励干部职工对现有山林入股,对宜林荒山实行租赁或买断经营,做到“谁造林,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投资造林的积极性。7年来,林场共完成退耕还林200亩,林业血防造林1000亩,荒山荒地造林3000余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0%,林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场如何生存发展?根据北影林场的地理位置,他把养殖业作为一项以短养长、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养鸡、狗、猪、山羊和种殖木耳上下功夫。鸡有8000只,狗有84条,猪有50多头,山羊有100余只,木耳120万袋,每年仅养殖业上纯收入就达万余元。多种经营的成功,有力地促进了林场经济的良性循环,为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区打下建设的基础。

他还给职工提供资金,条件,养植技术等,回收猪肉等方便条件,激发职工积极性。他给职工提供种鸡雏1000余只,鹿90余头,鼓励职工积极进行养殖。他还给职工提供房舍,为职工提供养植技术,制定优惠政策,让利回收。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林场连续7年被评为一类林场。

森林防火是林业最大的责任。每到重点防火期,“足不出场”,每天亲自带一个防火队巡查,足迹踏遍林场的角角落落,认真查找林场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堵塞漏洞,彻底消除火灾隐患。他还深入到林场周边的村庄,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增强村民森林防火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由于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7年来,北影林场没有发生一起盗林护林事件和重大火灾时间,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人生就是一场拼争,每天都在攀登,爬上这座山,越过那道岭,眼前又是一座峰。”就像这歌中唱的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每天都在攀登,向着心系百姓、履职尽责的目标迈进。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