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实验报告 > 列表页

实验精神的例子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实验报告 手机版

篇一: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空间豆瓣网开心网人人网FacebookTwitter

大口十 添加于:2012年02月15日 16:26 | 分类:科技 | 标签:思想, 思想实验 | 人气:1,337次 | 来源:点击原文

思想实验是一种精神上的观念或假想,通常和谜语相似,是哲学家和科学家用以了解什么是大众思想的一种简单方法。他们的运用在如哲学和理论物理(理论物理无需做实验)等抽象领域是最为广泛的。他们像是为思想准备的一份大餐,最终给出复杂的答案。即使思想实验本身也会有无法理解的时候,这并不奇怪。下面是10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还有他们所要表达的哲学、科学和伦理意义。

1

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要数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

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2

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3

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4

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5

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6

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7

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篇二:心理暗示的实验和案例

心理暗示案例——心理暗示、诅咒与催眠

心理暗示是用间接的方法使人们按照一定方式行

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见的心理过程。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诅咒和心理暗示的原理基本一致,但也不完全一

样。诅咒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你相信你被人诅咒了,那么你就被诅咒了。你并不是被别人诅咒而病加重,是你的心理暗示让你的病加重。佛家有句话叫做“心诚则灵”,诀窍就在心理暗示,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同样,你信你被诅咒了,你就被诅咒了,你不信就平安无事了。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或技术。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术。

我们所处的环境总在变化,当心里产生一个念头

的时候,倘若自己都觉得不好,那么自己得意识到是哪里出了差错,并去修补、改正,保持乐观,相信一切会更好。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池塘边看人家钓鱼,一不小

心掉入了水中,我奋力挣扎,紧紧抓住了岸边的杂草,当时大脑空白,本能抓着杂草不松手,心理暗示自己要撑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的,最后等到了救援,没事了。信念强的人应该比一般的人要坚持的时间长不少。

大家都跳过高吧,有时候总觉得自己跨不过去,可是当你看见一个比自己重了一倍的大胖子轻松跃过去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样的感受。于是你立刻充满信心,心理暗示自己跳过去不是困难,没有了包袱,放开了就可以做得更好。

一个小孩头上碰了一个大包,你给他吹口气再哄

一哄他马上就不疼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暗示。

不要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我们不要总是给自

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这里摔倒的”、“这段路总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为越是这样,我们心里就会越紧张。所以,聪明人应避免老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比如:“走稳些就不会摔倒了”、“经过这段路时应该减慢速度”等等。

这种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

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

资料中这样描述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

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因此,那些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往往是内心不够强大或者说对信念不够坚定的人,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所臆想的东西的执念,才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后果。

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坛解读《论语》时,

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小的时候跟着妈妈去看牙医,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实验精神的例子)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这个阴影一直跟随她40年,可惜的是,她从没想过去看心理医生,以至她即

使是牙痛的时候也不敢看牙医。后来,她实在被牙病折磨的受不了了,在家人的极力相劝之下,才把牙医请来家里给她诊治,谁知,当医生在一旁整理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却发现吉姆已经断了气。因为这样,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了。

中国自古就有《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望

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故事。

心理暗示案例

“罗森塔尔效应”

这在教育学界较为出名,又叫期望效应。196

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实验中,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尔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以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他们另眼相看,他们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分外努力。结果发现,当教师

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研究者解释说: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师生期待的结果,即该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神奇功能。可以看出,教师和管理者的信任、期待、赞扬和赏识等良性暗示所起到的巨大的积极作用。

望梅止渴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时值七、

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部队根本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可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阵之后,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

篇三:浅谈实验精神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浅谈实验精神对基础教育

的影响

学院:教管学院

班级:10教育学

姓名:李晓燕

学号:104010021

浅谈实验精神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摘要: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最有实验能力、最有潜力的实验物理学家”[1] 的丁肇中教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实践中,有着独特的治学方法、研究风格,形成了深邃的科学观,尤其是建立了独特的实验精神,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极其有益的启示,体现出重要的教育价值。实验精神指的是,“通过实验达到预期的检测、独创性的发现的目的的一种意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2]随着课改的推进,实验精神已经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多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基础教育,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精神基础教育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科学之所以能称其为科学,就是因为它崇尚实验,讲究实证。在现代科学中,没有实验,没有实证,就没有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的发展就是建筑在实验基础上的巍峨建筑。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随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后,实验精神在基础教育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一、实验精神在教育理念上体现

当我们谈到中国的教育理念时, 我们更愿意去搜索民国时代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陈鹤琴等人的所作所言, 那些曾经的轰轰烈烈和打动人心的教育实验。那时候教育家们的实干与魄力的确现在无人能比,[3]他们都是实验精神在教育理念影响上的典型例子。近几年

来, 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趋势[4]。实验班、实验学校便是一个例子。

实验班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验班的背后,是近年来不断得到认同的特色办学理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业内人士都很清楚,特色办学的目的在于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一方面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特色实验班的设立和运作体现“实验”二字。源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同样重要,它的价值在于观照实践过程的细微异动和潜在误差,并随时做出调整。由于教育领域涉及人的因素最多,可变性最大,而且周期又很长,在特色办学问题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尤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以“实验精神”探索和完善特色办学的方法与路径。

翻开各国的教育史, 发现很多的教育实验都以失败告终, 竟没有几例成功的。近现代以开拓精神著称的美国, 教育界鼎鼎大名的杜威所进行的八年教育实验, 最终因实验之外的原因宜告失败, 但杜威以此实验过程中的实践为据写出了影响后世的教育理论著作,他的班级授课制更是影响至今。[5]教育实验虽有一定风险性,但它是对教学理念的一种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精神带领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理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二、实验精神在教学方法上体现

实验就是一种探索,叶圣陶老先生说“ 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

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具有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6]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探索式学习已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教学方法。探索式学习是实验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索,把知识以直接经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探索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孩子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越来越多老师开始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例如:物理、化学课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解决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学习知识,把知识转换成一种直观感受让学生所接受。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了探索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他们自己未知的领域或知识。[7] 探索式教学在多个学科中都可以应用。

实验精神对于探索式学习的出现功不可没,探索式学习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精神对于教学方法的影响意义深远。 现代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几乎全是在实验基础上推出的,要在现代科学中有所建树,就必须树立实验的精神。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实验精神也能让我们拓宽视野,完善、改进教育理念方法,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顾迈南. 汤华. 热烈支持自然科学研究—访丁肇中[J] 瞭望周刊, 1988, (27)

[2] 叶松庆. 丁肇中科学观的教育价值.[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06)

[3]何敏. 重塑教育实验精神[J].基础教育,2006(03).

[4] 贾书建. 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验自议[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07).

[5] 何敏. 重塑教育实验精神[J].基础教育,2006(03).

[6] 沈亚芬.在语文实践中引导探索学习[J].教育科研论坛,2005(03).

[7] 匡艳. 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体发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1).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