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条据书信 > 说明书 > 列表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3  分类: 说明书 手机版

篇一:道路初步设计说明

1设计说明书 ....................................................................................................................................... 2

1.1道路地理位置图 ..................................................................................................................... 2 1.2

概述................................................................................................................................... 3 1.2.2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 .................................................................................................. 3

1.3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 4 1.3.1道路现状评价 ................................................................................................................ 4 由于道路路基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道路现状地质条件比较好。........................................ 4 1.3.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 4

1.3.3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 4

2工程地质条件 ................................................................................................................................... 4

3.1工程地点、范围、规模、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 6 3.2规划简况 .......................................................................................................................... 6 3.3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 6 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按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的普通汽车计。普通汽车车种换算系数为1.50,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Nh=Nda*k*δ。Nda为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k为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δ为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拟定该条道路为双向四车道的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车速为30km/h,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为一级,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为30年。 ....................... 6 3.4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 7 与滨江大道的交叉路口及渠化处理方式已在其它道路施工图中处理完好,本次设计不再叙述。与改移道路的交叉路口及渠化处理方式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 ........................................... 7 3.6工程设计 .......................................................................................................................... 7 3.6.3.4超高及加宽的设置....................................................................................................... 9 4路基、路面设计 ........................................................................................................................10 4.1路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由于路基道路路基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本次设计路基部分仅提供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未尽事宜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办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排水设计 ..................................................................................................................................17 本次设计范围为K0+000~K3+3700,排水管网设计均按远期设计,新建排水系统的设计结合规划进行,排水体制严格采用雨、污分流体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设计采用的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主要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工程背景及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水文流量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桥涵分布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设计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桥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桥梁安全设施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人行道栏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采用主要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主要材料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8施工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9美观性设计细节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6.10施工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运营及管理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交通工程设计................................................................................................................................ 27 9 路线交叉....................................................................................................................................... 29

9.1、设计原则 ............................................................................................................................ 29

9.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 29 9.3、平面交叉的分布及设置概况 ................................................................................................ 30 10 环境影响设计与水土保持 ............................................................................................................ 30

10.1环境保护设计 ...................................................................................................................... 30

10.1.2、项目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现状 ......................................................................... 30

10.1.3、环境敏感区域分析及与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等的关系 ................................... 30 10.1.4、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 30

10.1.5、主体各专业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 ............................................................................. 30 10.1.6、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 ....................................................................................... 31 10.2 水土保持 ............................................................................................................................ 31 11 筑路材料 ..................................................................................................................................... 31

11.1、沿线筑路材料种类、质量、储量、供应量、运输条件及运距 ............................................. 32 11.2、主要料场分布情况 ............................................................................................................ 32 11.3、主要材料采、购及运输情况 .............................................................................................. 32 12 施工组织设计.............................................................................................................................. 32

12.1 材料计划 ............................................................................................................................ 32

12.2施工工期计划 ...................................................................................................................... 32 12.3、劳动力计划....................................................................................................................... 33 12.4、设备配备计划 ................................................................................................................... 33 12.5、主要工程数量表................................................................................................................ 33 12.6、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 34 12.7、临时工程安排 ................................................................................................................... 34 12.8存在问题与建议 .................................................................................................................. 34 13 设计概算....................................................................................................................................... 35 14 附件 ............................................................................................................................................ 35

1综合说明

1.1道路地理位置图

云阳县工业园C区工业大道位于工业园C区松树包片区,该区域北侧为已建沪蓉高速公路,南侧区域为云阳北部新区,西侧为现有云阳迎宾大道。迎宾大道同时也是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通道,整个场区位于山谷内,总面积约1150亩,对外的交通衔接主要通过工业大道。工业大道起于C区滨江路,向东延伸与迎宾大道形成环形交叉,通过迂回展线,最终向南连接北部新区,道路总长约3.8km。由于云阳县均属于山岭重丘区,发展大型工业园区存在一定的困难,该场区的建设为云阳工业园c区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本次设计工业大道按城市次干路Ⅱ级标准修建,道路全长3.8km,标准路幅宽度3m人行道+16.0 m车行道+3m人行道=22.0m;投资总概算为5395.15万元。

云阳工业园区区位图

工业大道区位图

1.2 概述

1.2.1设计依据

1) 重庆市三里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重庆云阳工业园区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04)

2)《云阳县土地总体利用规划》(2002年); 3)《云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4)《云阳县“十一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

5)《云阳县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技术报告》(2009年11月); 6)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达我公司的设计委托书;

7)重庆607勘察实业总公司提供的《陈家溪大桥内侧地块部分道路及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

8)云阳县人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的地块及企业的红线资料; 1.2.2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0)《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43-82) (1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6) (12)《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汇编》

(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009) (1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2.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严格按照审核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以及重庆市三里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重庆云阳工业园区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1.2.4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本项目坐标系统采用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

1.3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3.1道路现状评价

道路路基土石方开挖在场坪施工完成,道路现状无挖填方。 1.3.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按云阳县工业园区规划,该道路主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Ⅱ级,本道路交通量较大,车辆通过隧道可到达工业园C区黄岭片区。车辆组成主要以云开二级公路车辆为主。虽然项目区内拥有公路、水路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项目区内仍以公路运输为主要的客、货集散运输方式。因此,本项目的交通量预测采用直接推算法预测。即根据对交通量调查资料的分析,确定基年交通量,然后通过研究地区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关系,采用多种手段科学地确定拟建项目交通量的增长率,最后根据确定的基年交通量和未来交通量的增长率进行交通量预测。

由于本项目为新建公路,对原有道路的总交通流的流向没有改变,只是在局部路段改变交通运输的轨迹,因此交通量不对交叉的设置方式起制约作用。它的修建使工业园C区的道路网趋于完善,将大大改善工业园C区的交通状况。 1.3.3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因道路路基土石方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地上、地下无管线,道路起点与C区滨江路相接。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场地行政区域属重庆市云阳县双江街道东风村、石云村。场地内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条件方便。

场地内地形以自然斜坡为主,间有陡崖,局部为阶梯状农田,场地内主要发育一条冲沟起点为ZY142一带,由东向西流入场地西侧的彭溪河中;自然斜坡地形坡角一般在18~35°,局部达50°。场地内勘探点最低高程为185.33 m, 最高高程为405.07m。勘察场地地貌属剥蚀丘陵地貌。 2.2气象与水文

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雨绵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

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109.89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冬季雨量最少(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2%,月平均降雨量,1月份最少,为13.8mm,7月份最多,为186.5mm。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低气温为-4.5℃(1961年1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42℃(2006年8月5日)。多年月平均值,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7.0℃;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9.6℃。

湿度: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内分配以12月最大,为87%;以8月份最小,为74%。绝对湿度为7.5毫巴。

霜冻期日期一般为10~20天,雾日数多达20~35天,日照数达1384.2~1542.8小时。

区内降雨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1092.0毫米左右,七、八月多暴雨;秋季多连绵细雨,持续时间一般在30~40天。年平均云量在8成以上,年雾

日数多达94天;年日照数时数仅为可照时数的30%左右。空气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5%~85%,秋季可达85%~90%。历年各月都以偏北风最多,且多以静风为主,年均为36%,风力微弱,年平均风速1.4米/秒。 2.3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万州向斜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212~236°∠15~26°。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根据场地内基岩出露进行调查和钻探揭露表明:岩体中见三组裂隙:

Ⅰ组裂隙倾向为23~40°,倾角为65~80°,裂隙间距1~3m,走向延伸10~

12m,倾向延伸10~15m,裂面平整,张开1~3mm,无胶结,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

②Ⅱ组裂隙倾向为315~337°,倾角为62~82°,裂隙间距1~5m,延伸5.0~8.0m,裂面张开2~8mm,结合程度差,裂面较平直。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

③Ⅲ组裂隙倾向为350~7°,倾角为50~55°,裂隙间距2~5m,延伸2.0~5.0m,裂面微张,无胶结,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

砂、泥岩接触面未发现软弱夹层。

岩层层面为软弱结构面,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附录A表A.0.4判定岩体属整体~大块状结构,较完整。 2.4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成果表明,场地内地层结构简单,地表被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层覆盖,下伏侏罗系中统的泥岩、砂岩。现将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素填土(Q4ml):杂色。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硬杂物粒径5~370mm,含量25~35%,结构稍密、稍湿,为人工抛填形成,填龄5年以上。仅在局部民房及简易公路中揭露,钻探揭露层厚为0.50~9.00m。

2.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由粉粒、粘粒组成,可塑状,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光泽反应。该层主要分布于斜坡及农田上,分布范围广,钻探揭露层厚一般较薄,为0.50m~ 4.20m,仅在局部农田中土层较厚,达13.20m。

3.泥岩(J2s-Ms):暗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多含砂质,中厚~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较破碎,岩质较软,岩芯呈碎块状,手折易断,强风化层厚度1.40~11.60m;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岩质较硬,岩芯呈柱状。分布于整个场地范围,为主要岩层。

4.砂岩(J2s-Ss):黄色~浅灰白色。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组成。中粒结构,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质胶结,中厚~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较破碎,岩质较软,岩芯呈碎屑~碎块状,手折易断,强风化层厚度1.10~7.90m;中等风化带岩芯呈柱状,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分布于整个场地范围,为主要岩层,与泥岩呈互层状产出。

2.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及基岩面起伏特征

场地内中等风化泥岩和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4.93Mpa和18.61Mpa,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表3.2.2-1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等级泥岩属极软岩,砂岩属较软岩。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2.2-3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泥岩属Ⅴ级,砂岩属Ⅳ级。

场地岩土界面倾角一般为18°~35°,局部达50°,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

2.6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属长期剥蚀丘陵地貌,场地整体上西侧低,地表水具良好的排水条件。场地内粉质粘土、泥岩属隔水层,砂岩属弱透水层,素填土属含(透)水层;大气降雨将形成地表径流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少部分下渗至岩体中形成裂隙水,属地下水贫乏区。钻探施工完毕后,提干钻孔中循环水,水位不恢复,表

篇二:道路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概述

1.1设计依据

山南地区建筑建材工业园区,位于桑日县绒乡冲达村,分布在泽桑公路(省道306)两旁,东距桑日县城14公里,西距泽当镇约10公里,交通便利。拟建园区内现有的华新水泥厂,是山南地区最大的水泥厂,预计年产水泥30万吨,现有职工200余人。冲达村现有常住人口641人,村内有简易砂土路和水、电设施。

根据泽当镇2003-2020年总体规划,泽当镇东部鲁琼将发展成为以二类、三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山南建材工业区距离鲁琼工业区东仅4、5公里,可分流鲁琼工业区的部分污染较重的企业,作为鲁琼工业区的后备发展用地。从大的区域范围来看,山南地区的主要发展思路是在稳定发展农牧业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化进程,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山南地区的产业现状和资源特点,山南地区可发展四大产业链以拉动经济全面发展,建材建筑业是四大产业之一。山南地区建材工业园具有紧邻中心城镇、砂石、石灰矿等建材资源丰富的特点,符合泽当城镇发展工业的方向,在此发展建材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也可以带动桑日县的经济发展。

西藏山南地区建筑建材工业园道路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由山南地区桑日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1月委托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依据《西藏山南地区建筑建材工业园总体规划》中道路规划、电力电讯规划等内容,结合桑日县人民政府确定的近期建设目标要求

进行。

1.2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

1.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2.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1.2.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91

1.2.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2.5《道路交通标志和线路》GB5768—1999

1.2.6《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88

1.2.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2.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2.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1.2.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2.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11-86

1.2.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1.2.13《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建设司颁发)

二、工程概况

2.1道路现状

目前,拟建工业园区有一条宽7.0m的过境道路-泽桑公路(省道306),村内现有3条自然土路连接泽桑公路(省道306)和村民点,“纵三路”已修建了宽7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连接水泥厂和泽桑公路(省道306)。园区内村巷狭窄,难以通行机动车辆。

2.2道路规划简况

规划利用泽桑公路(省道306),增设几条近乎平行的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道路,形成方格网道路系统,在园区外形成完整的外环道路,满足园区的交通要求。进期内泽桑公路(省道306)在道路网中承担着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作用,远期将过境交通引至外环线,使过境交通不再穿越园区。

规划园区道路分为三级,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主干路红线宽26米、次干路红线宽20米和17米、支路红线宽12米,过境公路泽桑公路加宽后(省道306)红线宽17米。

道路规划一览表 表1

2.3道路命名

本设计根据路网布局暂定路名,可根据实际调整。

2.4工程建设规模及建设期限

工业园区道路由9条纵横交叉的道路组成,道路总长10.187261米,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

路基、路面和照明工程是控制施工进度的主导工程,通过概略施工组织计划,确定本工程的建设期限为1年。

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表 表2

三、自然地理、气象及水文概况

3.1地理位置

山南地区建筑建材工业园位于桑日县绒乡冲达村,在泽桑公路(省道306)两旁,东距桑日县城14公里,西距山南地区首府泽当约14公里,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公路里程约206公里,地理位置约在东经91°45′北纬29°15′,海拔高度3470-500米。

3.2气候、土壤、植被

项目区属高原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03.3mm,集中于6.7.8月,三个月降水量达292.6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6%,12-2月份降水量仅1.2mm,占全年总量的0.3%。年平均气温8.2℃,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为2864小时。

区内自然土壤主要为亚高山草原土及河谷草原上,土壤砂性强,表面砾石15-40%;大部分河谷阶地被开发为耕地,在人为左右下进一步熟化,土壤营养成分高。

区内自然植被以灌丛草原为主,雅鲁藏布江河漫滩处生长柳、沙棘等灌丛,河流阶地上分布着以锦鸡儿和砂生针茅为优势种的灌丛草原植被带。

3.3地质、地貌

建材工业园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一级阶地上,阶地开阔平坦,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东西向坡降在0.3-0.4%之间,南北坡降在3-7%之间,地层结构从上至下为耕植土、轻亚粘土、砂卵石、基岩、土层较薄。阶地后缘为山麓斜坡堆积的坡积裙,裙面沿山势倾斜,岩性混杂,分选性差。建材工业园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部缝合带,基岩为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系,地貌上属高山深切宽谷地带。

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5g。

3.4地表及地下水

建材工业园区北为雅鲁藏布江,多年平均水位3545.99米,最高洪水位3453.4米,最低枯水位3444.44米,对园区无影响。区内属雅鲁藏布江水系,位于雅鲁藏布上游,丰水季节山上沟径流宽0.8-1.3m,水深0.2m,流量0.6-1m3/s。

建材工业园区内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雅鲁藏布江冲积层,水质良好。地下水埋深不到1m,山前阶地处地下水埋深不超过2m,地下水埋深仅1.7m。

3.5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本工程区域地质条件较好,路基土承载力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应按要求设防。

四、设计概要

4.1主要技术指标

本工程纵三路按主干路III级设计,设计时速为30公里;纵四(二)按支路Ⅲ级设计,设计时速为20公里;表1所列其余道路均按次干路III级设计。所有道路的横断面均为 “一块板”,由混合车道和人

篇三:DL-01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1) 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石滩区域道路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 2) 海南亿兴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给我公司的有关文件及意见; 3) 《海南文昌滨海旅游经济产业规划》;

4) 《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淇水湾区域海石滩控制性详细规划》; 5) 《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石滩区域道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地质、水文等勘察成果;

6) 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淇水湾区域海石滩区域潮水位等相关资料; 7) 《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市政工程—钻石大道第三标段变更设计施工图》;

8) 我公司收集的与工程相关的其他资料。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混凝土路面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446-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2.2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Ⅲ级; 设计行车速度: 40km/h;

路面类型:推荐方案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较方案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交通饱和设计年限:15年;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为15年;

2 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2.1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结构计算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004-89);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 工程概况 3.1工程范围及规模

宝陵大道南路工程道路基本为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全长1.24公里,道路标准断面宽度为24米,断面布置为“4m(绿化带及人行道)+16m(行车道) +4m(绿化带及人行道)=24m”,双向四车道。

路线大致走向:道路起点位于吉尾村东约150m处,即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市政工程钻石大道K4+267处,路线向南于K0+400处经过红海村村东100m处,于K1处经过铜山村东90m处,终点位于淇水湾规划滨海浴场,全长1.24公里。

3.2主要设计内容

本工程设计内容为全线道路的平、纵、横、路面结构设计,沿线防护及挡墙工

程设计。

3.3工程资料

3.3.1旧路面调查资料及设计应用

1)资料:

本工程全线均无旧路,主要平交口共二处。

2)本线均为新建道路,设计中综合考虑各控制点,按照总体规划要求,遵循节约资源、提高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设计。

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和本次勘察结果表明,道路沿线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构造,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较稳定,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B、区域地质概况

工程场地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地区,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表现为近东西向的王五—文教深大断裂带,该断裂带是琼北断陷带与琼中隆起带的分界线,断裂带的北面年上升1.4mm,南面年上升3.2mm,它隐伏于文昌北侧的潭牛镇、文教镇一带,在1463~1834年间,该断裂带所经过地域曾发生过37次地震,近年来沿断裂带弱震时有发生,如90年代曾在文昌潭牛镇发生过轻微的地震,所有这些说明该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仍在活动,而以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且由南向北有逐级下拗的趋势。

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主要受东西向王五—文教深大断裂控制。区域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侏罗纪中世(J2γ)、第四系中更新统砂、砂砾(Q2m),第四系全新统粉砂、砂砾、粘土 (Q4m)等。

勘察区位于东西向王五—文教深大断裂北侧约1km处,区内未发现有活动断裂穿过,地表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粉土质砂(Q2m)、侏罗纪中世(J2γ)花岗岩残积土等。

C、地震

3.3.2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应用

1)资料:

根据2011年7月的地质勘察资料。 A、地形情况

拟建道路位于文昌市铜鼓岭自然保护区,总体地形稍有起伏,南低北高,局部稍有起伏,K0+200~K0+237西侧分布陡坎。根据现场水文工程地质调查,道路沿线地貌单元有海成二级阶地、海成一级阶地、花岗岩剥蚀丘陵等。如下表3-1:

地貌及道路沿线现状 表3-1

1、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结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属相对稳定地块。

2、液化

本场地内②、③层属饱和砂土,其中③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系中更新世(Q(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2)在Q3之前,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第2.2.2条的规定为不液化砂土。②层粉土质砂实测标贯击数为5~7击,经计算为不液化砂土。

3、震陷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道路沿线未发现淤泥、及淤泥质砂土等软弱土层,设计时可不考虑软土震陷的影响。

D、地层

根据钻探揭露及道路沿线工程地质调查,道路沿线14.30m深度范围内,表层为素填土(Qml),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土(Q4m),第四系中更新统海相沉积土 (Q2m),下伏侏罗纪中世(J2γ)花岗岩和残积土(Qel),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道路沿线土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Qml):分灰色、灰黄色,湿~饱和,松散,填料为中粗砂,属开挖鱼塘时的堆填土,堆填时间约8年。层顶标高21.07~21.26m,平均21.17m;层底埋深1.00~1.20m,平均1.10m;层厚1.00~1.20m,平均1.10m。

②层粉土质砂(Q4m):灰色,稍湿~饱和,松散,颗粒以中细粒为主,次为粗粒和粉粒,次圆状,石英质,粘粒占2~8%,顶部含植根。层顶标高4.89~20.19m,平均13.23m;层底埋深0.80~2.40m,平均1.46m;层厚0.80~2.40m,平均1.46m。

③层粘土质砂(Q2m):浅灰色,褐红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颗粒以粉细粒为主,次为中粗粒,局部以中粗粒为主,次圆状,石英质,粘粒占3~10%。局部相变为含砂低液限粘土、高液限粘土。层顶标高13.00~26.82m,平均20.77m;层底

埋深1.20~11.60m,平均5.38m;层厚0.60~11.60m,平均4.97m。

④层粘土质砾砂(Qel): 分布于道路沿线,受孔深限制少部分钻孔未揭露到,灰黄色、灰白色杂紫红色,松散~中密,属花岗岩残积土,颗粒以粗砾粒为主,次为中细粒,棱角状,矿物为石英、长石等,粘粒含量8~15%。层顶标高2.49~17.82m,平均12.54m;层底除ZK15号孔外均未揭穿,揭露层厚0.20~13.40m,平均5.44m。

⑥层中等风化花岗岩(J2γ):沿线仅ZK15号钻孔揭露,灰黑色杂灰白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为长石、石英等,岩芯多为20~50cm柱状,锤击声较脆,属较硬岩,RQD=80。层顶标高18.67m;层底未揭穿,揭露层厚2.00m。

E、水文地质特征

道路沿线勘探深度15.20范围内,①层素填土、②层粉土质砂、③层粘土质砂、④层粘土质砾砂属孔隙潜水含水层,其中①、②层透水性强,③、④层透水性弱,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⑥属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透水性较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补给。地下水分布极不稳定,随地形和季节变化较大;勘察期间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为0.00~9.57m ,水面高程为5.24~20.85m 。K0+000~K0+228、K0+690~K1+070地下水位埋深浅,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其余路段地下水对道路施工影响不大。

地表水分布:K0+000~K0+228、K0+690~K0+980段主要为水田内的积水,水深0.1~0.3m,其中K0+150~K0+154分布一排水沟,水深约0.4m,宽1.0m,自南向北流动;K1+010~K1+070分布人工挖水塘,水深约0.5m。

各含水层渗透系数经验值分别为:①层3.0×10-3cm /s,②层5.0×10-3cm /s,③层1.5×10-4cm/s,④层2.5×10-4cm/s,⑤层2.5×10-3cm/s,⑥层4.5×10-4cm/s。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附近民井调查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为1.00~3.00m。 道路沿线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分解类弱腐蚀性。

路基土对混凝土具分解类弱腐蚀性。 F、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勘察报告,未发现有影响场地稳定的新构造断裂、岩溶、滑坡、泥石流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

设计应用:本工程无显著不良地质现象,特殊路基处理情况主要为软土、以及填挖交界处的路基处理。

4 路线设计 4.1横断面设计 4.1.1路基标准横断面

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石滩区域道路市政工程宝陵大道南路横断面全宽24m,断面分配为4m(绿化带及人行道)+16m(行车道) +4m(绿化带及人行道),双向四车道,如下图:

3.3.3交通调查资料

1)资料:

本工程道路为新建道路,交通资料主要为分析预测资料。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道路次干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预测特征年2013年、2018年、和2023年和2028年的交通量。

根据现状区域交通量以及片区规划资料分析,道路断面预测交通量见下表所示。

道路预测交通量 表3-2

图4-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4.1.2路面横坡

机动车道:2% 人行道:1%

2)设计使用:道路属中等交通。道路结构按机动车道专用车道设计,同时为了增大通行能力设置机非混合车道,机非混合车道路面结构与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相同。

4.2路线平面设计

路线方案比选以《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淇水湾区域海石滩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中规划路线和主要控制点为基础,另选两条线位方案进行比较,平面图如下:

图4-2 平面线优化

路线比选:

1、 规划线在K0+720处经过四户农家,拆迁面积较大,预计拆迁难度较大; 2、 方案一避绕了K0+720处房屋,工程基本无拆迁建筑物,但占有农田较多,

路基填方及特殊路基处理段较多,工程造价较大;

3、 方案二避绕多处拆迁,占有农田最少,特殊路基处理较少,有利于后期沿

线地块开发,缺点是挖方工程量相对较大。 综合各因素考虑,本工程推荐方案二做建设方案

道路起点位于吉尾村东约150m处,即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市政工程钻石大道K4+267处,起点坐标X= 267901.025 Y= 173306.796,路线向南于K0+400处经过红海村村东100m处,于K1处经过铜山村东90m处,终点位于淇水湾规划滨海浴场,全长1.24公里。

道路级别为城市次干路Ⅲ级,道路设计速度为40km/h。

本工程道路平面线共3个交点,即仅含一个圆曲线。圆曲线半径为600m,每段缓和曲线长Ls=85m。道路沿线按规范要求布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本工程沿线经拟新建盖板涵涵洞1道。

平曲线要素表 表4-1 项目主要道路交叉口共2处,分别起点处与钻石大道平交口和K0+777.323处与规划文铭路交叉口。设计中对起点处平交口进行了远期方案渠化设计。

4.3纵断面设计

4.3.1纵断面设计原则

1) 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 为满足非机动车行驶,最大纵坡度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控制;

4) 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最小纵坡宜尽量满足路面纵向排水要求; 5) 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6) 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