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作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写信作文 > 列表页

父母对孩子信任的故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3  分类: 写信作文 手机版

篇一:给孩子恰到好处的信任

一位初中女孩的家长,写信告诉我,说参照我博客的方法与步骤处理了两件小事,效果不错,有一种与以往不一样的感觉,因此把这两件小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在故事后面,也附上我的分析和联想。

第一件事家长会后的风波 周五的中午,女儿打来电话:“妈妈,上期末家长会上,老师要求买的书,你为什么不给我说?”

我被女儿的问话搞得有点莫明其妙,一时也想不起是怎么回事,只得说:“我记不清楚了!”

“你分明是在找借口!”女儿生气地挂断了电话 去学校接女儿的路上,我边走边想,终于想起一点来了。好象上期期末家长会上,老师说过要买什么书,当时心想,老师一定也会在班上给同学们说过。从上小学起,女儿就自己整理书包,每天自觉准备需要带到学校的东西;开家长会时,我也从来没为女儿抄过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假期作业;大约小学四年级开始,经和女儿商量后,我便把购买日常文具的经费划拨到女儿的零用钱里,就再也没为女儿购买文具之类的事操心了;理所当然,老师要求买什么书,应是女儿自己操心的事了(当然,买书的钱由我承担)。不过,话说回来,也许这次老师没有在班上说要买书,也许说了,孩子没听到。但不管什么原因,我参加了家长会,我就有责任把老师的要求传达给女儿,这是我的责任。

到学校接到女儿了,我一见面就说:“你批评得对,这是妈妈的责任!” 女儿不理我,直冲冲地向学校外的书店走去。 “你走哪去?”我问

“我去买书,你不给我买耶!我只有自己买!”看来,女儿还在生气 我把买书的钱(不属于零用钱开支范围)递给了她。

“我还要买几个本子”,她语气稍稍缓和了一点

“你买本子的钱我来给,就当是对我没给你传达买书的责任的补偿?”(买本子属于零用钱开支范围)。

“嗯!”我看到女儿嘴角微微地露出了点笑意。

走出了书店,女儿挽着我的胳膊向车站走去

“妈妈送你本子,可不可以弥补一些没给你传达买书的责任呢?”我问“可以!”女儿的情绪恢复了正常。

“妈妈知道,你如此生气,不是因为没给你说买书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你觉得妈妈对你的事情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吗?”

“你分明就是态度不端正嘛!你完全是在敷衍!”女儿说出了她的真实感受 “是的,这完全是妈妈的责任,是妈妈没做好。出现了问题后,指责是没有用的。妈妈已经承认了是自己责任,然后我们就一起来想办法怎样把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不过,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你的同学或朋友,请你帮他做件事,你答应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做好,他就非常生气,并指责批评你,你会怎么想呢?你也许会想,以后我再也不帮你了;如果这个朋友很大度地谅解了你,当他下次再请你帮忙的时候,你也许会想,上次他请我做的事我没做好,他不仅没指责我,还很理解我,这个朋友很有包容心,这次,我一定要帮他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

听了我说的话,女儿没有再吱声。

分析:

因为妈妈忘了传达老师的要求,女儿生气地批评妈妈。这时候,妈妈没有迎战,而是认错。

妈妈说:“妈妈知道,你如此生气,不是因为没给你说买书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你觉得妈妈对你的事情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吗?”这句话,非常打动人心,说出了孩子最深切的心理感受。

孩子说妈妈“分明就是态度不端,完全在敷衍”,似乎是责备,从前后文的语气判断,更多的是嗔怪,孩子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完全消气了,这件事情的处理非常成功。

最后这一番话,正如妈妈说的一样,大致模仿了《突发事件的解决路径》中的步骤。当然,妈妈分析得很充分,特别是最后一句,如果觉得朋友很有包容心,下次会通过做得更好来弥补之前的失误。这样的分析,可以增强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妈妈说,孩子听了没吱声,对这个细节我比较注意,通过邮件,我还无法判断出孩子的感受,我猜测,只要妈妈语气平静、言语简洁,孩子应该听进去了。

当然,我也进一步地揣摩,以这个孩子的状态,就算没有最后的分析,她大致也能领悟出来。所以,建议这位妈妈,下次遇到同类的事情,不妨做一个新的尝试,把最后一段道理省略,然后慢慢观察孩子,看看再下一次遇到同类事情,孩子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孩子把这个理念体现在行动中了,就说明她已经领悟,这一番道理都是画蛇添足了。

第二件事电脑超时我和女儿约定,她的电脑连续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周五的晚上,已经超过两小时了,她还坐在电脑前,我过去平静地(但心里已经有情绪了)告诉她超时了,她说在玩手机,已有20分钟没使用电脑了。

我重复了一遍我们之前的约定后,她不高兴地说:“你说怎么办嘛?” “这次就算了,下次再违反就扣减1个小时”。

这时,我看时间已经超过我们约定的她睡觉的时间,便说:“你睡觉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你说嘛!你继续说嘛!”女儿很不高兴地边说边继续玩手机。

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转身回房睡了。

一会儿,我听到女儿洗漱上床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女儿竟没开电脑(以前基本上是一起床就把电脑打开,边玩电脑边做作业),而是坐在电脑前玩了一会儿手机后,就做作业了。

我写了一张纸条贴在门上,希望她呆会儿去上课时能看到: 关于电脑超时的事,我们有约在先——打开电脑,坐在电脑桌前就要算你使用电脑的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事前提出,而不是事后再说)按此,昨晚你确实违约了!

昨晚我告诉你已经超过睡觉时间了,你没有立即停止,而是赌气继续耍,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我很不开心!

你是一个守时守约的人,希望以后不要这样了! 在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里(女儿住校,周末才回家),不但很守约,而且非常令我意外的是,一直以来,我为她边做作业边玩电脑而烦恼,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和她谈论这个问题,在这一天半里,这个问题居然不存在了!我非常吃惊,不知是什么原因。但确实为此感到高兴。

分析:

妈妈说孩子电脑超时,孩子不高兴。妈妈自己也承认,她虽然语气平静,但心里已经有情绪了,我猜测,孩子感受到了妈妈心中微妙的不满。恰好今天咨询中,也有一位妈妈说:我发现,如果我有情绪,这事就要闹大,如果我平静,就算孩子有点情绪也容易过去。我半开玩笑地总结一句:你不点燃自己,孩子通常不会“自燃”!这个细节显示,我们要尽量做到表里一致地跟孩子沟通,当然,这是非常高难度的事情,我只能说“尽量”。无数生活琐事证明,我们并不具备完全掩藏内心情绪的能力,父母自以为没有表现出来,孩子却敏锐地捕捉到了。

孩子赌气地说“你说嘛,你继续说嘛!”,这次妈妈依然没有迎战。妈妈选择回房睡觉,第二天给女儿写了个纸条。妈妈在一百多字的纸条中,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感受和希望,条理清晰,思路简洁。

在接下来的一天半的时间里,孩子不但守时,而且边做作业边玩电脑的问题消失了,妈妈吃惊、高兴并疑惑着……

因为是读者来信,我并不了解这个家庭,也不了解母女的相处状态,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猜测一番。

为什么孩子有这样的行动?这一次,妈妈说的内容有道理,而且说的形式充分照顾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孩子愿意听从,主动约束自己。我猜测,以前的建议,往往是内容正确,但形式令人反感。通常,孩子不听话,并不是反抗这件事,而是反抗父母说这件事的态度和方式。其实,绝大部分父母的唠叨和讲道理,内容都是对的,只是表达方式令人不悦。唠叨、讲道理为什么无效呢?孩子作为听众,就算反感这样的表达,也拿父母没办法,通常都是口头抗议无效,因此,就用行动来抗议——你说什么,我偏不听!我们不得不惋惜地评价:倒洗澡水连孩子也倒掉了!这种对抗,通常是双输的局面——从眼前看,父母的愿望没有“得逞”;从长远看,孩子的成长任务也没有完成。在此,我危言耸听地提醒一句:一定要对孩子的口头抗议敏感,及时改变自己,否则,孩子就会拿自己的未来作为筹码,通过自毁的方式,用行动向父母表达抗议。

最后,我们不妨问一句,这位妈妈,除了吃惊和高兴,还可以做什么? 很显然,边做作业边玩电脑是个非常低效的习惯,妈妈直接管理孩子,又容易起冲突。难得这次孩子如此成功地进行了自我约束,如果利用得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我设想了一种情况,在女儿返校之前,把妈妈的观察反馈给孩子,从前文的纸条来看,妈妈很擅长进行这样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最后,和孩子约定,既然你能很好地约束自己,那么,下周妈妈只观察不介入,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安排学习和娱乐,妈妈最后会用纸条给你一个反馈。

透过这封邮件,我感觉孩子有这样的约束能力,这样做成功的几率非常高。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妈妈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当下的纠纷,也解决了与电脑有关的这一类问题,甚至以后的周末都可以彻底放手,不用处心积虑地想着怎样“管理”孩子。

通过一件事情,解决一类问题,是我非常推崇的方法。如果坚持这个思路,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会越来越轻松。

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比如,有个妹妹不小心把暖水瓶打碎了,我没有责备她,而是顺便赋权给她:暖水瓶容易摔碎,也容易烫伤别人,以后,你帮我留心暖水瓶,如果放的位置不安全,你就把它移动到安全的位置,如果弟弟妹妹自己倒水,你就帮他们一下,以免烫伤。中间我提示或者肯定过这个孩子几次,她也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就这样,暖水瓶有个孩子专门负责,相当于多了一道安全屏障。

我们喜欢说信任孩子,其实,信任未必越多越好,过度的信任,孩子无法达到,往往就变成了一种压力。有时候,家长付出了海量的信任,得到的往往是挫败和失望。因此,我们不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信任,这也是对孩子的合理期望。这样一来,孩子不必承受额外的压力,我们也不会失望。前文提到的孩子,既然她能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完全约束自己,那么,只要引导得当,她完全有可能周周如此。我的妹妹呢,本来就是认真负责的孩子,加上踢坏暖水瓶的体验,她就是最有能力也最有热情保护暖水瓶的孩子。在我看来,孩子通过主观努力,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往往就是信任的边界。这个界限之外的信任和期待,超出了孩子当下的能力和潜力,孩子就算愿意,也无法达到。

当然,这个信任边界的判断,取决于我们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说来说去,依然是对家长的要求。虽然我们一直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到头来发现,其实真正成就的,是我们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是上帝派来拯救父母的天使!

篇二:经典教育故事:妈妈相信你

经典教育故事:妈妈相信你

一天,一位妈妈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要她去学校。这位妈妈赶快放下手头的事情,赶到学校。班主任很生气地说:“你看你儿子,天天就会疯打疯闹。这次才考了72分,一年级就考这么少,以后怎么办?今天我问他在家复习了吗,他说复习了,还复习到了12点。复习了怎么还考这么少?这位妈妈昨天没有看到孩子复习,听老师这么一说,知道儿子学会撒谎了。于是就一脸赔笑地对老师说:“您说得对,我回家好好治治他1

回到家以后,这位妈妈让儿子脱掉裤子,趴到床上。孩子一看要挨打,就害怕了,对妈妈说:“我复习了,真的,妈妈相信我。”这位妈妈问:“复习了怎么还考这么少?”儿子说:“我复习的都没考到。”“这不可能,妈妈斩钉截铁地说,并不由分说把孩子揍了一顿。

母亲打够了,可孩子还坚持说:“妈妈,我真的复习了!我想考试时给你一个惊喜,等你睡觉以后才复习的,并且我还写到纸上了。”

看着纸上儿子稚嫩的笔迹,这位母亲终于相信了,孩子只是因为学习不得要领而没考出好成绩。

一位英国妈妈下班回家以后,看到五岁的儿子边吃面包边看电视。和孩子打过招呼之后,这位妈妈就到厨房去给孩子准备晚餐。可是,一走进厨房,这位妈妈发现,前天刚买的一大瓶花生酱全撒在了地上。这位母亲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做的,因为家里除了孩子没有别人。于是,这位母亲就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哦,妈妈,我不知道,放学回来我就没进厨房,我一直在客厅看电视。”听儿子这么说,这位妈妈没有再追问,而是说:“好的,没事了,妈妈只是想问一下。”儿子出去后,这位妈妈想,到底怎么回事呢?她把地上收拾了一下,开始做晚餐。 晚餐快要做好的时候,这位妈妈看到自家的小猫在厨房的角落里露出了头,并且朝着自己叫了一声,她意识到,可能是小猫把花生酱的瓶子碰倒了,幸亏自己相信儿子所说的话,没有冤枉儿子。

面对儿子的坚持,那个中国妈妈认为就是孩子的错,而英国的那个妈妈在听到孩子说不是自己做的之后,并没有气急败坏地把罪状强加给孩子,而是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从发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信口开河起,孩子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信任度就开始打折扣了。真的需要这样吗?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信任,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许多良好的习惯都是培养出来的,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充分地信任孩子,孩子就不会养成说谎的习惯。可是,要培养出一个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奖励比惩罚更为重要。当父母发现孩子闯祸以后,千万不要气急败坏地责问。在这个时候,孩子很有可能因为怕挨打而说谎。如此询问孩子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诱导孩子说谎。家长要学会注视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说出真相,或者平和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或请求原谅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先表扬他的诚实,之后再进行批评,并且相应地减轻对他的处罚,再教会他在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时应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坚持这件事不是他做的,父母也要充分信任孩子所说的话,然后再慢慢地找出这件事情的原因,千万不要按自己的主观意志作出不合理的判断,不相信孩子。因为父母如此去做之后,不仅不会让孩子养成诚实的习惯,反而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甚至长大以后习惯说谎。

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让孩子从小有一种被认同感和安全感,这样,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孩子的发展才能更加健康。妈妈,请不要拿我和别人比较

8岁的小珊和10岁的小佳一起从学校回到家。小珊很快就走到自己的房间,可小佳却跑到妈妈那里说:“看,我又得了100分。”妈妈看着成绩单,非常满意,夸奖了小佳一番。“小珊在什么地方?我想看看她的成绩单。她考得一定很差吧?”这时小珊正准备去玩,妈妈就叫住了她,让她把成绩单拿来看看。果然,小珊的成绩很不理想,妈妈非常生气地大声说道:“你为什么不能像你姐姐一样?就是因为你太不用功,不许出去玩,回自己的房间去1小珊非常沮丧地走回到自己的房间。她受了妈妈的一顿斥责,感到自己很没有面子。

有一位美国朋友,没有什么学历,只能在他家附近的一个商店里打工。在别人看来,他好像是处在社会的底层,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然而,他的父母对他却赞赏有加,原因是他经常到社区演奏钢琴,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一般情况下,国内的一些家庭在相互比较孩子的时候,比较的方面较为单一,且多为学业方面;西方国家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孩子的全面素质。中国一些家庭常常爱拿孩子的优点与缺点相互比较;西方家庭更多的是自省孩子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他们不习惯争强好胜,论高低上下。中国的一些家庭在比较时往往只想着突出自己的形象,有意无意地去贬低别人;相反,西方家庭往往注重自尊、自重、自乐。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西方家庭不刻意地去比较,而中国一些家庭的比较则演变成一种很严重的现象:攀比。

在上文提到的故事中,妈妈犯了几个错误,对小珊的教育十分不利。其一,妈妈还没看到成绩单,就非常肯定地说小珊的成绩一定不好,这表明妈妈对小珊一点信心都没有。作为母亲,她的这种态度会使小珊放弃努力,而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其二,妈妈又告诉小珊,她为小珊感到惭愧,使得小珊更加认为自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没有一点地位,不受妈妈的喜爱。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其实都需要家长的鼓励,这样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小珊就是一个例子,她一向认为自己是不能和姐姐比的,认为根本没有理由去尝试。其三,妈妈给小珊设立了太高的目标,小珊望而生畏,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去努力都不能使妈妈满意,结果对树立自信又增加一道障碍。那么小珊的妈妈是怎样想的呢?妈妈以为她对小珊的指责会使她感到羞愧,就此可以产生一种刺激,让小珊以后努力学习,同时促使姐妹之间的竞争,以此来提高小珊的学习成绩。但是这种办法对一个从小缺乏鼓励、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只会使她更加认为自己无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

妈妈对两个女儿作当面评价,这样做不但对小珊不利,对小佳同样也是不利的。这种比较会使小佳产生更加强烈的愿望,要永远走在妹妹的前面,给自己设置了越来越高的目标,甚至是不切实际的目标。假如小佳达不到这个理想目标,同样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位失败者。所以,用这种刺激的办法,对两个孩子身心都是不利的。如果要想小珊以后做得好,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拿她和小佳比较,任何此类比较对孩子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如果妈妈对小珊本来就没有太大信心,还要不时地表现出来,那么,她是不可能帮助小珊走出心理阴影的。可行的方法是将两个孩子的进程分开,停止对姐妹两个成绩的比较。要关注小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小珊明白不管她的学习成绩怎样,只要她尽力了,

都一样是父母疼爱的好孩子。

在幼儿小小的心灵中,父母最爱自己,最疼自己,一旦听到父母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就可能会认为父母亲不爱自己,产生很强的失落感。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篇三:如何让孩子信任家长

如何让孩子信任家长

一、问题篇

我看见在坐的各位朋友,大都是爸爸妈妈,也有爷爷奶奶。不知道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却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呢?我的儿子今年10岁, 我曾经拿了一份小学生问题调查表,其中有一道题是让孩子说出:你对家长和老师想说的话和建议。我把孩子叫过来,原以为他会很痛快的说出来,没想到,孩子却说:“反正你又做不到,说了也白说,我还是不说了”。

我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我做不到?”孩子说:“我还不知道你?”说完就走了。从他的语气里,我听出来了,孩子根本就不相信我会理解他,采纳他的建议。我很失望,也很伤心!我为什么会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是我不够关爱他吗?是我照顾他不够细致吗?正巧没过了几天,孩子在看CCTV少儿节目,主持人月亮姐姐让孩子门大胆的说出:你对家长最不满意的10件事情,孩子们提的第一条就是:家长言而无信,而且家长对孩子也不信任。儿子在跟前拍着我说:“你就是这样的人。”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了。所以才引发了我今天想讲的内容。

二、问题的成因篇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家长遭受信任的危机呢?我在这抛砖引玉的归纳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不懂得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压制,束缚孩子,这就与孩子的意愿产生了矛盾冲突。

(二)家长不尊重孩子,没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孩子觉得自己跟家长间产生了代沟。

(三)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守信就是对自身诚信度的提升。

(四)当家长由于某些自身原因不能信守承诺,却不对孩子道歉,而是用某些借口继续欺骗孩子,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说谎的坏榜样。

(五)家长在物质上的给予十分慷慨,精神、时间上的付出却相当吝啬,例如爱与诚信。

(六)家长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总会以一种审查或者疑问的态度来对待(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父母对孩子信任的故事)孩子所做的事情,长期的缺乏沟通便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了信任的感觉。就其实质来讲,是孩子心里图式渐渐失去对父母形象的顺应。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导致我们做家长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在这里我想让大家配合一下,如果我说的以下几条哪位家长有的话,请大胆的打11,我想知道自己总结的对不对?

1、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本,偷翻孩子的书包,抽屉等。还自以为孩子没发现。

2、孩子提前完成了你布置的习题,但你看时间还没有到,又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习题?随意的改变跟孩子的约定。

3、答应陪孩子逛街,买他们需要的东西,可没兑现,却认为是小事。跟本不去道歉。

4、答应按时叫孩子起床,可自以为爱孩子,就延误叫孩子时间,撒谎说看错了。

5、当孩子要求家长节假日陪自己去公园时,家长推说自己工作忙,太累了(其实闲着在家看电视),给孩子钱,让孩子自己去。

6、当家长有事在外的时候,总是打电话质问孩子:你是不是没写完作业呀?是不是又在玩电脑呀?还是在看电视啊?怎么这么不自觉!这个时候,孩子的申辩,显的那么苍白。好,谢谢大家的配合!看来,我们很多家长有同感。如果在座家长朋友,您有2条以上毛病的,请您要注意了,这些错误越多,你在孩子面前的信任度就越低啊。其实正是这样

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家长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度就会慢慢降低,孩子也就不喜欢听家长的话了。不信任家长了,沟通的欲望自然减少,这就造成家长孩子互不信任。

据记者调查,79%的孩子不选父母作为倾诉对象。21%的孩子日记曾被家长偷看。55%的孩子期望能和父母顺利交心。45%的孩子表示曾被父母逼迫做过不喜欢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事越来越多,如何“处置”心事?成了亲子之间点击最高的话题。记者发现亲子交流的败笔随处可见,最亲的父母却是最难听到孩子真心话的人。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学生说,“日记偷窥是最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一旦发生,心里就会留下阴影。被偷看日记的孩子们会用逆反心态来捍卫自己的隐私,最后伤害自己。因此记者奉劝家长千万不要踏进雷区。

第二个选择率比较高的原因是:父母的唠叨和堵话行为,这两点几乎让孩子们失去了倾诉的信心和兴趣。有位同学说:“爸爸妈妈只会讲学习,其他都不讲,而且太唠叨。”而有个同学说:“我时常在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被父母用“你懂什么!”粗暴打断,顿时失去兴趣。他们说的总是比我多,而且他们总是说自己才是对的,那我还说什么?”

还有的学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是因为:家长的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孩子说的很多事情家长都不明白,不了解,所以孩子干脆不说。显然,父母惯常使用的“轰炸”式的交流方式,孩子们已经十分反感。不尊重孩子话语权的家长只能将孩子推得更远。诚然,身为家长,虽然在很多方面可以教育孩子,但千万不要忘记,要跟着孩子的步伐成长,不能让自己在知识层面上掉队,否则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到这,我想家长朋友们该明白问题在哪了吧?

三、解决问题篇[!--empirenews.page--]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信任呢?我的总结是:

一、家长言行要一致,要给孩子树立守信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曾子杀猪的故事就是典范。曾子的妻子要出门,孩子非要跟去不可,曾子妻就哄孩子说:“如果你留在家里的话,回来就杀小猪给你吃。”曾子知道后,果真把小猪杀了,很严肃地对妻子说: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守信,说到做到,这样父母的话孩子才会信任。

二、家长爱孩子,就要相信孩子。周弘老师有一句名言:“哪怕世上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生命而自豪!”我们只要有周弘老师一半的爱和耐心,就一定能赢得孩子的信任。童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曾以负责著名。他小时在学校犯错后,妈妈甚至没有一句责备。而是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感慨的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三、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信任他的。这里有一则真实的故事:一所小学里,老师每次提问,一个学生总是举起他的左手,可是当老师真正让他回答的时候,他却答不上来。

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会还举手?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同学会在下课时叫他傻瓜”。于是,老师就和他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

这个约定,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渐渐地,这个孩子越来越多地举起骄傲的左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这个原本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变差的孩子,也由一个差生转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可见信任会让一个人产生多么大的自信和动力啊!正是由于信任,挽救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四、尊重孩子。对孩子既要有严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1)平时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外,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要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不懂,任何事情都是由家长决定及包办代替。(2)家长遇事要与孩子多商量、多沟通,真正让孩子感觉他(或她)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3)

学习上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将自己的爱好、愿望强加给孩子。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尊重和理解,反过来也会尊敬、爱戴父母的。家长只有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才能够真正的领会到孩子的真实想法,才不会用成人的思维定势去误解孩子。

五、心灵的成长需要人格上的尊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乞丐跪在地铁通道边,摆着铅笔摊乞讨。来了一个商人,丢下一美金,匆匆离去。一会儿,这位商人又跑回来,认真地对乞丐说:“咱们都是商人,都是卖东西的,我刚才付给了你一元钱,没拿东西,现在我要拿走。”说着,蹲下来,挑了几支铅笔走了。商人的话,让乞丐大为震惊。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商人”,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卖东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他迅速站立起来,掸掸身上的土,开始认真经营起他的铅笔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人。一次,他衣冠楚楚去参加一个商界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那位商人。他毕恭毕敬地走过去,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先生!是你让我找回了尊严!”

尊严有如此大的力量,它能让乞丐变成商人,也能使人变成失去灵魂的乞丐。给孩子以尊严,是亲子之间平等交流、相互信任的开始,那就让我们就从小事做起,从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做起,护育孩子的尊严吧!

六、做孩子的朋友。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在与中国大学生分享的教子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让我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从这句话里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心中喜欢的家长是什么样。在家长的面前,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建议大家试试这样做:

(1)和孩子谈理想、学习动力、玩耍、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等,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说八道。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

(2)对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把话闷在肚子里,也希望他也这么做。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3)让孩子知道他对你有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

(4)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电脑游戏,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等。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你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告诉孩子你“在乎”他。而且还可以让你觉得年轻些!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5)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他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你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要生他的气。创造彼此信任沟通的渠道。

(6)跟孩子多些幽默。 幽默,可以化解亲子之间的隔阂,拉近心灵的距离;幽默,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风趣幽默的教育触动的是孩子活泼的天性。比如,今年正月,侄女悠悠来了,正哭闹,我看见她的小脸上有两个冻疮疤痕,说:“悠悠好漂亮,悠悠不哭,再哭,你的漂亮的脸蛋就成了个烤糊的糍粑。”悠悠一下子破涕为笑。所以说,幽默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

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决不会有人拒绝笑声。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教于乐”,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质。

课上问题决不拖到课后——学习篇

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容易走神;课前预习充分,自我感觉全懂了,容易分心。对前者,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不懂,学会带着问题去听课,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对后者,不妨认真听听老师讲课,检验是真的全都懂了,还是只懂了个大概。此外,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时往往强调难懂、易出错的地方,或用顺口溜等概括知识。课堂上教师几分钟的点拨,往往胜过学生课后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摸索,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做到课上问题决不拖到课后。

我是一个注意力很集中的人——心理篇

学习时心里烦躁容易分心,越紧张越不易集中注意力。此时先别忙着学习,停下来慢慢自我放松。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闭眼,自然呼吸,然后做3到5次深呼吸,同时配合握拳、咬牙、绷紧全身肌肉,把注意力集中在双脚上,默念“我的脚越来越沉重了”,体验从脚到全身的沉重感。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随时进入放松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学习中。此外,学生平时可制作自我肯定清单。用“我上课的时候能迅速集中注意力!”等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语言,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集中注意力的表现。并在每天起床后、临睡前用肯定有力地语气大声朗读,进行自我暗示;也可以把声音录下来,经常聆听。

人乱我不乱,境乱心不乱——环境篇

有学生抱怨,上课时老喜欢转笔、做作业时总会不自觉地动来动去,不知不觉就走神。学生要学会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整理好书桌再看书,把零食、耳塞等容易引起分心的东西放到视野之外,或者选择干扰少的场合看书。此外,也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有干扰环境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努力就能做到“人乱我不乱,境乱心不乱。”

合理休息保持充沛精力——生活篇

有些学生为了多学习,中午、课间都不休息,晚上还要开夜车,结果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其实只有身体好,学习时精力才会充沛。学生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不熬夜。每周保持锻炼身体10-12小时。此外,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注意学生膳食合理搭配,特别是注意早餐营养,多吃鸡蛋、牛奶和水果,培养学生不偏食和挑食的习惯。 本主题由 yj0588 于 4 天前 推荐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