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财政税收 > 列表页

天津财政税收政务网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2  分类: 财政税收 手机版

篇一: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

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框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按照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可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财政部的决算数据能够说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规模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平衡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但却不能够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实际来源和规模。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的比重超过了税收收入,但很多非税收入并没有被纳入统计,也没有被纳入进预算内管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也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因此,综合来看,中国的宏观财政负担非常重。近年来地方财政改革的目标主要集中于规范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管理和平衡地方政府收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后改革的方向需要进一步聚焦到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上来,在促进地方政府职能合理化的基础上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及其管理更加符合建设现代国家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要求。地方政府职能的合理化决定了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其管理则决定了国家性质和命运。

[关键词] 中国地方政府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来源 财政收入规模 中图分类号:F812.4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2009年8月,福布斯杂志推出了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大陆排名全球第二税负痛苦地。事实上,自2000年中国大陆开始进入福布斯的统计开始,中国的排名就一直非常靠前[1]。虽然福布斯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的计算缺乏科学性,但正确估计中国的宏观税负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关于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准确数据,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准确数据,而这也使得大多数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进行的研究与实际情况相比存在很大的偏离。本文希望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基本情况进行探索,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最后提出关于中国地方财政收入改革的主要思考。

一、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成

1950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制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950年至1979年为统收统支阶段,1980年到1993年为分灶吃饭与财政包干阶段,1994年至今为分税制阶段。在统收统支的30年间共产生了7种财政管理模式,在分灶吃饭与财政包干的14年间共产生了3种财政管理模式(如表1所示),在不同的财政管理模式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都存在明显差异。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趋于稳定,但一些主要税种的分享比例也经历了调整,比较大的有1997年对证券交易印花税、金融保障营业税分享比例的调整,2002年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享比例的调整,2004年对出口退税负担比例的调整以及2008年对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办法的调整等。

表1 1950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制度与财政管理模式

1994年分税制改革确定了中国地方政府现有税收收入构成,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以及地方固定收入(如表2所示),但这不是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全部,甚至对很多地方政府而言还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首要构成。综合国家财政部地方财政收入决算表、国家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的通知》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实际,本文认为,中国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可以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和财政收入管理两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分类A)可以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收入、地方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而根据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B)可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如表3所示)。本文主要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进行研究。

表2 1994年分税制下中国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构成

表3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成

二、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规模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 按国家财政部的财政收入决算统计口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由税收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等14种税收收入和其他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组成。以2008年为例,全国财政总收入61330.35亿元,占全国GDP的21.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2680.56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3.3%;地方本级收入28649.79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7%。但2008年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达到22990.76亿元,地方上解中央收入为946.37亿元,从而使中央财政可支配收入调整为

10636.17亿元,占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7.34%;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达到50694.18亿元,占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2.66%,上升了35.96%。从财政支出来看,全国财政总支出62592.66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344.17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1.3%,出现了2708亿的财政赤字,后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00亿元,实际财政赤字为1608亿元;地方本级支出49248.49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8.7%,出现了1445.69亿元财政盈余[2]。图1表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调整与平衡过程。

图1 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调整与平衡过程

全国财政总收入61330.35亿元

中央本级财政收入32680.56亿元

占53.3%

地方本级财政收入28649.79亿元

占46.7%

中央财政收入9689.8亿元

占15.80%

地方财政收入51640.55亿元

占84.20%

税收返还

与转移支付

22990.76亿元

中央可支配财政收入10636.17亿元,占17.34%

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50694.18亿元,占82.66%

全国财政总支出62592.66亿元

中央本级财政支出13344.17亿元

占21.3%

地方本级财政支出49248.49亿元,占78.7%

财政盈余1445.69亿元

财政赤字2708亿元

篇二:财政与税收

1、 请述财政的基本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调控经济职能)4、监督管理职能

正确答案:

财政的基本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2、请述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

公共产品的概念有三种最具有代表性:

(1)萨缪尔森的定义。(2)奥尔森定义。(3)布坎南的定义。

其中为现代经济学所广泛接受的定义是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有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公共产品的特征:

1、消费的非排他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3、生产具有不可分性4、规模效益大

5、初始投资特别大,而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额却较小6、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

7、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成本过高。8、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正确答案:

概念参考萨缪尔森的定义,参见教材P25;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3、请述公共产品的分类。

1、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2、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3、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正确答案:

公共产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和中间物品,社会共同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4、什么是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如何纠正公共产品的外部性?

公共产品的外部性:指的是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坏的影响。简单的说:外部性就是指个体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个体或总体模式的间接影响所产生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它不是发送者的主观愿望,也不受价格体系的支配。

对外部性的纠正

1、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2、经济措施:税收与津贴

3、法律措施:制定规则4、资源协商:科斯定理与确立产权5、社会准则:良心效应与黄金律

正确答案: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产生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解决之道: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资源协商、社会准则,等等。

.5、什么是寻租,寻租的主要类型?寻租的社会成本是什么?

一般来说,寻租就是腐败。

政治学从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的角度出发,认为寻租是公职人员为现实其私利而违反制度和法律的一种权利滥用行为; 经济学则从经济租金的角度分析,指出寻租是一些人通过合法或非法手段谋求经济租金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公共选择学派则同时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寻租行为,布坎南认为,寻租活动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进行的游说、贿赂等行为。其目的乃是追求一种高额垄断利润,即租金,而该租金具体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代替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

寻租的主要类型:

1、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2、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

3、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4、政府定货5、“贿选”

寻租的社会成本是:根据布坎南的三个方面总结的,寻租行为所导致的交易成本、院外说客的酬金、以及官僚们为被安置在能收受到行贿的位子上进行竞争而消耗掉的时间和金钱,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正确答案:

寻租就是腐败或与腐败相联系的活动;寻租的主要类型:政府经济管制寻租、通过关税和配额寻租、通过政府特许权寻租、政府定货、贿选等;寻租需要付出许多社会成本,包括所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低效率,等等。

6、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因素。

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因素2、人口因素3、技术进步因素

影响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

1、政府职能状况2、一定时期内政府的目标3、公共收入的客观界限

正确答案:

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影响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政府职能、政府目标、收入限制等。

7、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形式?

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形式:

1、社会保障支出2、财政补贴3、税收支出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等。

8、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1、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一定的经济体制

3、传统及社会习俗的制约4、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5、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传统和社会习俗、政府职能、宏观管经济政策等。

9、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财政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体的,主要有:

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表示已过的产品和劳务按人口平均的实际量的增加,运用财政政策一个目标正是为了引导经济的增长。

2、保持经济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经济稳定。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财政政策的一个目标正是保证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4、国际收支平衡。

5、收入公平分配。公共收入分配是指一国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的提高。国家通过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税收政策来调节收入差距,保持社会公平。

财政的目的会影响到其他经济主体的目标,财政的行为可以影响其它社会主体的行为。

正确答案: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分配公平。

10、财政政策的功能是什么?财政政策有哪些类型?

财政政策的功能是:

1、引导作用2、约束和限制作用3、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4、内在稳定器功能5、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的类型:

1、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作用方面分类: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中性的财政政策

2、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周期作用分类: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

功能:引导作用;约束和限制作用;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11、试论述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也采用许多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对效用最大化的局限、博弈论、或决策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上;但却是将此作为研究规范的工具,以探索问题的所在点、并研究如何在宪政体制内改善这些问题。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主要公式之一是理性选择理论,假设人们的行为都是出自从有限的可用手段里挑选达成目标的途径。另一个研究目标不同、但却有相同研究公式的学科则是实证政治理论。而社会选择理论也是一个相关联的研究领域。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他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领域,所以公共选择理论也被认为是最为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学”。

公共选择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通过这些定义,我们不难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研究的主题有一个概要的了解。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前一类行为是经济决策,后一类行为是政治决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要是做出这两类决策。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意义,在中国目前的转型经济社会中,涉及到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反腐败的制度设计、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公共政策设计和改革,都需要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思维出发,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和再设计,以力图追求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正确答案:

从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历史过程、理论前提、与私人选择的区别等角度回答。参见教材P39-43。

12、请述目前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你的改革思路。

目前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支出总量问题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以及高效率的宏观调控系统均未最终建立,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市场失灵的范围更广,问题更复杂。财政的作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资源配置过程,它还涉足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调节平衡等领域,而涉及这些领域的公共产品更多地属于无形,这就使得对于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出总量的确定更加困难,更充满难以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

我国财政支出总量几十年来有了巨大的增长,但相对于财政收入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过猛。这种状况已构成当前我国财政的主要风险。与此同时,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呈现一种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我国财政尤其中央财政的收入能力却在下降)。

2、财政支出结构问题

行政经费支出膨胀,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

教育支出比例虽有增加,但与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要求仍有差距

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经济建设支出居高不下,但基础性建设投资却下降迅速

财政补贴份额仍较高,软预算约束未能完全消除

社会福利保障性支明显不足

地区间财政支出结构不平衡

3、财政支出的管理方式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由于缺乏财政强有力的控制和监督,财政资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乱支、挪用、浪费等不良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些工程项目的支出,由少数人决策,透明度不高,导致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等腐败现象的出现。因此,公共支出、公共采购已成为官员腐败的根源。

改革思路:

1、 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支出的目标和范围

公共处处的总体原则和目的,就是满足公共需要。为此,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党务机构改革,精简行政机构和政府工作人员,同时,还要强化公共管理,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凡是通过市场调节能解决好的事项,政府不应再介入。市场机制不能承担的产品和劳务,则需财政直接介入资源配置过程,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市场失灵。

2、 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保障国防费用的开支二是经济建设支出三是社会科教文卫事业改革

3、 强化财政支出管理

一是转变对公共财政支出性质的认识,即转变财政资金是政府的资金,政府领导人有权自主决定其用途的传统观念,树立起纳税人缴钱,纳税人决定其用途的民主理财观念,既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又做到决之于民,监之于民,管之于民。 二是加强预算管理,实行零基预算、部门预算、地区预算,使每一分钱的公共财产都能用于公共目标,满足公共需要。 三是建立起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大人监督审查的制度化渠道;等等。

正确答案:

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总量、结构和管理方式几个方面回答;改革思路可以格局自身的理解提出一些建议。

13、如何衡量税收负担,税收负担如何转嫁?你有什么启示?

衡量税收负担我们从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来看。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是国民经济税收负担担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微观税收负担案税负主体可分为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企业税收负担是指企业承受的税收。反应企业税收负担的指标可分为企业整体税负率和个别税种的税负率。

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国家课于他们的税收,而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他人负担的过程。税收转嫁的形式主要有1、前转(顺转)2、后转(逆转)3、混转(散转)4、辗转转嫁5、消转,又称转化

启示:

由于税收是无偿的,是国家对纳税人所占有的社会商品或价值的无偿征收,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必然存在一个税收负担多少的问题。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应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的税款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税收负担率,即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其计税依据价值的比率,这个比率通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税收负担的高低。税负水平定低了,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定高了,又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般说来,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税收负担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纳税人及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国家向纳税人征税,不仅改变了纳税人占有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总量,也会改变各个纳税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比例,由此形成国家同纳税人及各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它是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负担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问题,国家税收最终总是由所有纳税人来承担的。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体系的税收负担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税收负担超越了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税收负担应该保持在经济的承受能力范围以内。从一定意义上讲,税收制度的设计问题,也就是税收负担的设计问题。在确定税收负担时,应该严格遵守合理负担、公平税负的原则。

所谓合理负担原则,就是指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分配总量上要适度,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纵向分配合理。所谓需要,是指国家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所谓可能,是指社会经济所能提供的积累。一般地说,国家实现职能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资金越多越好。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定的,所能提供的资金又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矛盾。要恰当地处理这个矛盾,就应该在确定税收负担时,既考虑财政支出的需要,又考虑纳税人税款支付的承担能力。合理负担是正确处理国家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税收纵向合理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平税负原则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公平税负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于每个纳税人身上,纳税人之间横向负担公平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公平税负原则,就是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在客观上大体相同的竞争环境,有利于鼓励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近几年,随着税收体制改革,税负转嫁问题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展开了一些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税负转嫁是资本主义税收分配中的特有现象,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劳动者进行超经济剥削的隐蔽形式。社会主义税收作为国家有计划分配社会产品的手段,不可能有此现象,特别是税收不是价格变动的直接原因,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存在税负转嫁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税负转嫁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税收归宿作为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本身并无阶级性。特别是在经济体制给个中,大量商品的定价权将分散化,使企业具有决定商品价格的权利,国家对某些商品的征税,客观上推动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发生“前转”现象。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作为价格重要组成部分的税收,尽管表面上由生产者或经营者缴纳,但却是通过销售由消费者手中转移过来的。即消费者肯定构成税收归宿之一。并且,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税负转嫁问题,国家可以利用税收调节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纳税人可以通过涨价来转移税负,使消费者或购买者成为负税人。

税收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税收产生税收漏洞,多元化的税收也能增进税收的保证性

正确答案:

税收负担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两个方面;税收负担转嫁形式:前转、后转、混转、消转、辗转转嫁。根据自身的体会,谈谈对不同对象征税会造成税收负担的何种转嫁。

14、请述我国财政改革的思路、内容及主要问题。

我国财政改革的思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2、继续深化相关改革3、加强财政税收立法4、加强改革总体协调5、坚持公平效率原则

我国财政改革的内容:

1、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2、预算管理体制改革3、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4、税制改革

我国财政改革的主要问题:

1、财政职能不明确2、事权与财权不一3、配套改革不到位4、财政改革缺乏整体思路

正确答案:

主要涉及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的思路及主要内容等等。参见教材P122-128。

篇三:财政税收法文档

财政法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价值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分配. 财政的特征:1.主体的国家性;2.目的的公共性、非盈利性;3.手段的强制性;

财政法调整对象: 1.财政收入关系 2.财政支出关系3.财政管理关系

财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发生领域的特定性2.关系主体的特定性3.主体地位不平等性4.财产转移的无偿性5.更具明显的强制性

财政平衡法(一)财政收支划分法

财政收支划分,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等方面所享有

天津财政税收政务网

的职责和权限所进行的划分。(模式:分权;集权;混合)

·财政级次划分法制度

我国财政级次实施“一级政权,一级财政”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级管理。 级次: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 ·财政支出划分制度(在事权划分基础上的财政支出权)

·财政收入划分制度

税收权划分法:税额分割法;税率分割法;税种分割法(我国实行-分税制);税权分割法. 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①中央税:关税,进口环节消费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②地方税:营业税(不含)地方企业所得税,契税③中央地方共享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等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①税收收入②依规定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③专项收入④其他收入。但没有明确划分归属,而是授权国务院予以规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财政转移支付法

转移支付是相邻两级政府间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转移。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①单一纵向模式:上级政府财力数量集中起来,再分配给各地区 ②纵横交错模式:中央不仅统一立法并直接通过特定手段进行纵向的转移支付,同时负责组织各地区之间直接的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支出法(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采购,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 采购对象:货物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服务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 工程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

采购方式:1公开招标采购方式2邀请招标采购方式3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4单一来源采购方式5询价采购方式6其他采购方式-需要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可

财政收入法-国家财政收入构成(税、公债、费、彩票、特定资产收益; 国营公司)

国债法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以人民币支付的国家公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特点: 1)安全性高 2)流动性强 3)发行以公募为主

功能:①战争时期筹措军费 ②平衡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③筹集建设资金 ④减轻和分散国家还债负担

国债的发行:国家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将国家债券转移到最初投资者手中的行为,即债权人认购债券的程序。

1.发行的对象,个人、机构。2.收益:比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高0.5-2.0个百分比。

3.发行价格 :平价发行.减价发行.溢价发行。

国债的偿还指作为特定债务人的国家政府按照信用契约,对到期国债予以偿还的行为。 偿债资金的来源:税收、举新债、国债投资收益。偿还方式:直接偿还、买销偿还、抽签偿还、轮次偿还。 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彩票法

国家发行彩票的目的是筹集社会公众资金,资助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福利彩票不记名不挂失,不返还本金,不计付利息,不能流通使用。销售总额为福利彩票资金,由奖金、发行成本费和社会福利资金组成.其中:奖金的比例不得低于50%,发行成本费用不得高于20%,社会福利不得低于30%。

足球彩票的销售总额为足球彩票资金,按以下比例分配:①公益金30%;②奖金50%,其中奖金调节基金为奖金总额的2%;③发行成本费20%。

预算法

预算,是指经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安排;预算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性预算

税法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税收的特征 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税收分类:·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 ·按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入归属不同: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课税标准是否具有依附性:独立税和附加税(城建税) ·按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从量税和从价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与价外税 凡在征税对象的价格中包含有税款的税,为价内税,如消费税、营业税。

凡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的价格之外的税为价外税,如增值税、所得税。

税收的职能①财政职能②宏观调控职能③监督管理职能

税法 构成要素:①纳税人,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代扣代缴人,负税人(最终承担税收负担的人) ②课税对象(1税目2计税依据:课税对象的计量标准称为计税依据3.计税价格) ③税率④纳税环节⑤纳税期限(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起止时间)⑥减免税(起征点和免征额区别:起征点是指对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数额的不征税,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规定数额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是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即将纳税对象中的一部分给予减免,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额。)⑦纳税地点。

税收的作用①筹集建设资金②实现国家管理③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④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⑤促进对外经济交往

(一)流转税--指以商品流转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对象课征的税。

我国现行的流转税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关税等

·增值税 特点1多环节征税,不重复2普遍征收3税收负担由消费者最终承担4实行税款抵扣制度5实行比例税率6实行价外税制度

增值税的类型: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只对消费品价值征税)

构成要素:一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p36

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一般:1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2.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特殊:1货物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在期货的实物交割环节纳税。2银行销售金银业务。3典当业的死当物品销售业务和寄售业代委托人销售寄售物品的业务。4集邮商品(如邮票、首日封、邮折等)的生产、调拨及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集邮商品。5.邮政部门发行报刊,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行报刊,征收增值税。6.电力公司向发电企业收取的过网费,应当征收增值税。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①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②销售代销货物③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④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⑤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⑦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⑧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三.税率和征收率

税率(一般纳税人)1.基本税率(17%):销售、进口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2低税率(13%)销售或者进口:①粮食、食用植物油、鲜奶②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③图书、报纸、杂志④饲料、化肥、农药、农机(不含零部件)、农膜⑤其他

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零税率: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出口原油、援外出口货物、糖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商品,如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铂金等)外,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零税率不等同于免税,免税仅在出口环节不征收增值税,零税率不仅不征税还要退已经缴纳的增值税

四.税收优惠-起征点

五. 纳税时间及纳税地

发生时间①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②进口货物的,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纳税时间①以1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②以1日、3日、5日、10日、15日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纳税地点①固定业户-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②非固定业户-销售地税务机关③进口货物-报关地海关

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

① 销售额=全部价款+价外费用,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代收代缴消费税;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代垫运费:承运部门的运费发票是开具给购货方的;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增值税销售额÷(1+税率)

②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按下列顺序核定销售额:

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0%)

或=成本×(1+成本利润率10%)/(1-消费税税率)

③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税收减免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2避孕药品和用具3古旧图书(向社会收购) 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

资和设备6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7个人销售使用过的物品(不包括游艇、汽车、摩托车)8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9其它免税项目 ·营业税-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营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基本内容:1.纳税人2征税范围:在中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7个项目).转让的无形资产或销售的不动产。 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1混合销售行为的划分:①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一律视为销售货物,不征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则视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征收营业税。②是否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即各级国家税务局)确定。2兼营行为的划分①应当将不同税种征税范围的经营项目分别核算、分别申报纳税。 ②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其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营业税。③是否一并征收增值税,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即各级国家税务局)确定。

3免税:20项 4纳税地点—属地 5计算:营业额*税率

·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征税范围①过度消费会对人身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焰火②非生活必需品,如化妆品、贵重首饰、珠宝玉石③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摩托车、小汽车④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消费品⑤税基宽广、消费普遍、征税后不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并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如汽车轮胎

计算:从量定额计征:应纳消费税额=消费品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从价定率计征:应纳消费税额=消费品销售额×税率

·印花税 凡由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共同书立应税凭证的,其当事人各方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人. 计算:应纳税额=应税金额或凭证件数X适用税率

·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只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中任一税种的纳税人都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纳税额=(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实际缴纳的消费税额+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额)*税率 应纳教育费=(实际缴纳增值税额+实际缴纳的消费税额+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额)*征收比率

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并且由获取所得的个人缴纳的一种税。 纳税主体包括两类,即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P58

征税对象:①工资、薪金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③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④劳务报酬⑤稿酬所得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⑦利息、股息、红利⑧财产租赁⑨财产转让所得⑩偶然所得 计算:1.应纳税额=计税依据(所得减去3500)×适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2.劳务报酬: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费用,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再×税率。 不超过20000元部分 20超过20000至50000元部分 30超过50000元部分 40

3.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费用,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再减征3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纳税人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取得的收入扣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5财产租赁所得,以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20%。计算时再×税率。

6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再×税率。

7得额,不得从收入中扣除任何费用。

企业所得税

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和组织都是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纳税人。

纳税主体分为居民企业(公司)和非居民企业(公司)p54

计算: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预提所得税税率:10%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允许扣除项目-以前年度的亏损

不得扣除的项目①资本性支出 ②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③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④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⑤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⑥超过国家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⑦各种赞助支出⑧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它各项支出。

优惠——加计扣除:1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2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纳税地点:1跨地区联营的,回原籍缴纳。2本地区联营,先分利润的,在投资所在地缴纳。与集体企业的,在联营企业所在地缴纳,并要先纳税后分利润。

财产税

财产税以财产为征税对象,并由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或收益的主体缴纳的一类税。

包括:土地使用税法、房产税法、资源税法、耕地占用税法、车船税法、遗产税法、契税法 资源税:应纳税额=课税数量× 单位税额

房产税:以房产余值来计算的,税率为1.2%。以租金为计税依据的,税率为12%。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房产原值X(1一扣除比例)XI.2%

应纳税额=房租收人X12%

土地增值税制度:

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

土地使用税 应纳税额=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X适用税额

耕地占用税 应纳税额=实际占用耕地面积X适用税额

契税 因土地、房屋权属发生移转变更而在当事人之间订立契约时.由产权承受人缴纳的一种财产税.包括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②土地使用权转让③房屋买卖④房屋赠与⑤房屋交换; 计算:应纳税额=计税依据X税率(3%~5%)

车船税 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

购置税计算:应纳税额=计税价格X税率

进口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十关税十消费税

进出口税法—关税

关税是以进出关境的货物或物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商品税

货物——是指贸易性的进出口商品:物品——是指用于个人消费的非贸易性商品(①人境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和物品②个人邮递物品③运输工具上的服务人员携带进口的自用物品④馈赠物品以及以其它方式人境的个人物品)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税务登记制度 ①开业登记(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②变更登记(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③注销登记。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