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传说 > 列表页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什么的观点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24  分类: 传说 手机版

篇一:2011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复习题14

2010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16)

一、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箴.言 信笺.缄.口不言 临行饯.别

B.腐蚀. 不韪. 舐.犊情深狼奔豕.突

C.畋.猎 腼腆. 恬.不知耻暴殄.天物

D.锋镝. 贬谪. 嫡.传弟子滴.水不漏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殷.红(yān) 绯.闻(fōi) 一叶扁.舟(biǎn) 改弦.更张(xián)

B.纰.漏(pī) 漱.口(shù) 力能扛.鼎(gāng) 白云出岫.(yòu)

C.倾轧.(yā) 禅.让(shàn) 削.足适履(xuē) 铩.羽而归(shā)

D.档.次(dàng) 赡.养(zhān) 怏.怏不乐(yàng) 自怨自艾.(y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面对能对话的机器人,半张名片大小的DV机

等产品,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

B.中学是沃土,而不是让人立刻成才的魔术箱。当今教育评价制度需要制度突围,需

要革故鼎新....的明略,这几乎是全社会共识。

C.听到著名革命领袖画家李琦因病去世的消息,就见老人用颤拌的手打开身边珍藏着

的李琦早年的妙手丹青....,禁不住泪如雨下。

D.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着手放声高歌,虽然天寒地拆,风雪交加,却依

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青春的火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

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而且反映在经济实力上。

B.由于博物馆在原了陈列的基础上,把歙县的胡仁镜宅整体“搬”到合肥,在新馆中

重建,使观众能真切地亲近古徽州,感受古民居。

C.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

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等。

D.将“乾坤柱”改为“哈利路亚山”,实际上只是满足了少数人即洋人的好奇心理,

却忽视了包括十三亿中国人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感受。

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低碳经济”下定义。(4分)

(1)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2)低能耗、低排放是低碳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

(3)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是实行低碳经济的基础。

(4)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出的要求。

答:低碳经济是

6.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4分)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

( ) ( ) ( ) ( )

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 感

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

7.第二人称写作有着强烈的感情倾向,一个“你”字,能够酣畅淋淳地尽情表达内心的激

动。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以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的文字,表达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要求抓住人物特征,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7分)

沈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

在小岗村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殚精竭虑。沈浩在小岗村一住就是几年,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几年来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强烈要求反沉浩留下来,二十多年前集

体按下红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选派了十多位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

2006年,小岗村跻身“全国十大名村”荣誉行列;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

村旅游示范点称号。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

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岗村动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

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9.人有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

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

(1)君子博学业而日参省首己,。(《荀子·劝学》)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曹操《短歌行》)

(3)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李密《陈情表》)

(5)(王羲之《兰亭集序》)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乐遇·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有墙薜荔

①在滋润的水乡小镇上行走,目的是很模糊的。这种没有目的的行走,使人步履徐缓,包括心绪。镇上的人行脚也是这样,轻而缓,那些急冲冲的步调,一眼便知受着时间的限制,欣赏必须抓紧。实际上,在他们奔向另一个景点的过程中,一些很值得品味的外延被忽视了。 ②这时,我看到了一堵过去的墙。

③墙体爬满了薜荔。坚韧,吸附于墙上很难分离。它的果实从茎上拗断时,溢出如乳一般的白色汁液,研磨成团粘稠无比。在屈赋里,薜荔表示了清高和芳洁;更多的诗文,薜荔则是一种荒凉破败、前尘旧梦的意象。有许多场景,要以特定的意义展示,营造氛围,薜荔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④无数的墙,这是我们每一日目光都在触及的。我们的目光受阻,就是遇到了墙体。再简单的墙体,对于目光都是障碍。也许,就在墙的里边,许多秘密正在滋生着、储存着,等待释放。而墙外,一无所知。好几个黄昏,我从墙边过,回家。我判断出没有哪一面墙是洁净的。许多的政策靠固定的墙体传播,在雪白的墙体上挥动油漆刷子。大红的政策文字的空隙,就是许多微型广告,粘上去就揭不下来。现在的城市墙面,就是这般展开的,承载了太多的教化和引导,其中就包括了虚假的承诺、骗子的谋略。它们具有煽动性的语言,在墙边闲站时刻,足以味出这个城市正在为生存激烈地竞争着。

⑤城市里高大的墙可以成为牢固的护卫,不过我要说,一点也没有什么欣赏价值。除了上边说的那些人工行为之外,看不到时光停滞或走动的迹象。这使许多墙内人生,遮蔽得严严实实。我一直保留着对女墙的兴趣。显然是村里人钱囊空缺,多年来一直放任着风雨侵入。人走过去,矮的稍稍踮起脚尖,可以看到里边的动静。乡间,许多秘密就是这样泄露出来。总是有些举动让邻人偷窥,谈笑中脱口而出。乡间对于秘密的保守仍处于孩童状态,许多事就是明摆着的,毋须在意,笑笑了事。这也是睦邻的基础———许多的篱墙、土墙,风雨中稀疏了,残缺了,不见主人行动;有些墙修高了,秘密被严实地保护着,疏远了邻里,疏远了与质朴相随的情调。

⑥和城里不长一根草的高墙相比,这堵墙被薜荔持抱不放,肯定是有缘由的———周边的湿气,墙体的粗粝,以及墙内人家的长年未归,都纵容了薜荔家族的疯狂攀爬。不管是密雨斜侵还是骄日高照,四季更迭无损于它的顽固和青绿。庭院在无主人的状态下悄悄生变,这使好事者途经时好奇地贴着开裂的门缝,窥视天井里杂草摇曳着枯黄,落叶被雨水浸泡得失去本色;虔诚的香案上尘泥积满,梁上燕雀营巢,队进队出。作为庭院的门面,墙体率先表达了时光的推移,薜荔长了这么多,钢筋铁爪一般勾连,主人怕是不回来了。

⑦许多的墙正在材料的使用上下功夫,甚至就是一面巨大的玻璃,反射的光线,让人眩目迷乱。材料越来越考究的结果是,除了空中的尘屑,其他生命难以附着于上。它的威严和冷漠,显示了一个机构的独立和庞大,在这样的墙体面前,只有众多铮亮的小轿车,一字儿摆开,才生出气派。遥远的薜荔墙下,很巧,每天黄昏,都有一些老者不约而同地来,丝竹管弦陈杂,南音吴曲相替——什么样的环境都有与之相协调的成分再现,像古道西风里配着

嶙峋的瘦马,汉苑秦陵上落下了霏霏暗雨,构成一幅无言的画图。

⑧如果不是一堵薜荔旧墙作为背景展开,难说这些弹唱有什么韵味,或者品位。恰恰因为和谐,素来苛求的听者,品头论足之声戛然而止,静静地欣赏吧。

⑨越来越少人谈起薜荔了。许多荒凉地正在消失,它对于墙体的眷恋,是它逐渐走出我们视线的缘由———随着旧墙的拆毁而消亡。若干年后,再来细读柳宗元的“密雨斜侵薜荔墙”,恐怕就要花费一番口舌了。在都市的后人眼里,作为野生木本植物,薜荔并不难懂,而墙,都市就是墙体隔离成的世界。只是,二者结合而成的词组,薜荔墙———它所具有的苍凉、寂寞、感伤,尤其是二者持抱不放的关系,会有不少人为之惶惑,成为生存的现状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摘自《府仰之间》,有改动)

11.文章是围绕“薜荔墙”逐层开展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2.文中第④⑤段描述了城市与墙与乡村女墙的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5分)

13.结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③段说薜荔“旺盛而坚韧”,为什么它却成为“一种荒凉破败、前尘旧梦的意象?”

(3分)

(2)第⑦段中描述玻璃墙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

14.这篇散文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探究。

(8分)

(1)作者欣赏薜荔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它的消失,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感情?(4

分)

(2)这篇散文将“生存的现状”作为谈论薜荔墙的文化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

篇散文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4分)

参考答案

1.B

2.(3分)C

3.B(3分)

4.D(3分)

5.(4分)

一种借助能源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以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新型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6.(4分)

(1)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要安于简朴的生活,淡于物质的奢华。

(2)书籍永远读不完,只有善于选择,精心研究,方能有所成就。

7.(7分)

示例: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人旬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

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8.(4分)

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

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9.(4分)

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这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

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4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10.(5分)

(1)则知明而行过矣

(2)鼓瑟吹笙

(3)不求闻达于诸侯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仰观宇宙之大

(6)安得广厦千万间

(7)尽吾志也崦不能至者

(8)舞榭歌台

三、(25分)

11.(6分)

作者以旅途中的一堵“薜荔墙”为触发点(第①②段),首先通过联想分写“薜荔”与

“墙”各自的特点(第③~⑤段),之后回到眼前细致描述“薜荔墙”的特点(第⑥~⑧段),最后对“薜荔墙”的消失表达慨叹之情(第⑨段)。(每点2分,答出3点即为满分)

12.(5分)

篇二:初二语文训练三

初二语文竞赛卷 (总分70分,时间6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关于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管理员引导他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4分)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 2.1966年8月13日,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处机场,从越南战场归来的海军陆战队下士庇隆?辛纳曼扔下拐杖,拥抱等候他的妻子。

有人把这个新闻事件的标题拟为“你是我的拐杖”,也有人把标题拟为“我是你的拐杖”,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好?请简要阐述理由。(4分)

3.用简练的语言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超过30字。(4分)

2014年1月8日,清洁工熊大姐在8楼擦玻璃时,系在腰间的钱袋子口不慎松开,袋内的6000元被大风吹散飘落。等她与工友们赶到楼下时,只找回了300元,其余已被路人捡走。打工的她抹着泪说:“我与孩子已经整整一年没见面了,就指望这点钱回家过年呢!”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部分捡钱的人主动将钱还回。一些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截至10日傍晚5点,熊大姐收到爱心款11万多元。这让熊大姐既感动又忐忑:“不是我的钱。我拿着心里很不踏实。”她决定将多余的钱捐给家乡的小学。 二、阅读题(28分)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故乡的沉沦(于耿立)

(1)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2)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3)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4)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

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5)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6)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7)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8)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9)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10)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1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12)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13)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4.第一段中“黍”的拼音是 ,“黍离”的本义是(2分) 5.文章开篇第①段写到看过的一幅照片以及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作用?(4分)

6.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7.标题叫做“故乡的沉沦”,联系全文来看,“沉沦”有几重含义?请分条概括。(4分) 8.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4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9-12题。

申屠蟠(东汉时人)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之。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家。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年七十四,以寿终。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

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 ) (2)而不加哀矜.( ) (3)配善.

其言( )

(4)学无常.

师( )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

11. 作者认为申屠蟠是一位“高士”,依据文意,申屠蟠具有哪些高尚品质?(3分) 12.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三、作文(30分)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什么的观点

民甲: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已:路边鼓掌,是为自己的人生助力。

请在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5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篇三:周练四试卷

高二语文周末练习(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 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颔.联(hàn)思忖.(cǔn) 悄.

声(qiāo) 物阜.

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舌(zé) 泠.

然(lěng)遂.

心如意(suì) C.沉浸.(jìn) 跻.身(jī) 文绉绉.(zhōu)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òu)车辆.

(liàng) 仓廪.

(lǐn) 凭栏骋.

目(chěng)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些医学书刊称每天喝八杯八盎司的水对健康很有益,于是此说成了许多人养身的金科玉律....,但《美国肾脏学会期刊》重申:目前无明确证据显示多饮水有益健康。 B.这个老者生得一副吉人天相....:浑身没有多余的肉,精瘦得像一只老鱼鹰,脸色黑红且很有光泽,短短的花白胡子特别有精神,而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尤其明亮。 C.别看这位教授口若悬河、振振有辞....的演讲只有半个小时,讲稿却是以几十年的学养做根基,在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研究了几十个经典案例后,数易其稿写成的。 D.入冬以来,剧烈降温并没有影响年轻人快乐的情绪,上海衡山路一些酒吧用新潮的文艺演出吸引顾客,即使不是周末,这些娱乐场所也天天爆满,一片歌舞升平....。 3.下列各组成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变本加厉 百尺竿头 蜂拥而上 和言悦色 B.步履维艰 振聋发聩 积腋成裘 殚精竭虑 C.未雨绸缪 不胫而走 独辟蹊径 高屋建瓴 D.栩栩如生 披星带月 追本溯源 前倨后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权一案又有进展,此案日前已被中国法院正式受理。

B.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2亿多

人,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C.在重新人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人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D.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后期,

随着“四杰” 王勃、杨迥、杜审言、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B.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盛唐诗歌的主流。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开拓了唐诗题材。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们两人合称为“李杜”。 D.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善于反映社会状况,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学书不成,去. ②去.北军二里余 B.①梁以此奇.籍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①以.故事得已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D.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7.与“籍独不愧于心乎”句中的“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今独臣有船。D.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1

9.从加点词中选一个与题干加点词词义相同的项 ( ) 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

C.其文约,其辞微D.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2分)

10.下列各句中的“见”字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靡不毕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嫉妒。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更改。 B.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冀:希望。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思念。 C.致食客三千 致:招致。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让:给??让路。 D.此五霸之伐也 伐:功业。平伐其功伐:夸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以公子之.高义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愿枉车骑过.之行过.夷门,见侯生 D.故论卑而.易行仓廪实而.

知礼节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找出人造生命诞生过程的四个关键性词语。(4分)

美国科学家将一种丝状支原体细菌的染色体解码,生成DNA的4个碱基A、G、C 和T,并利用化学方法将碱基拼接成新的DNA。再将人工合成的DNA放入酵母液中使之聚合,聚合后的人造DNA被植入一个受体细菌中。通过生长,受体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胞,一个带人造DNA,另一个带天然DNA。接着,利用抗生素杀死带天然DNA的细胞,筛选出带人造DNA的细胞,这就是人造的新生命。随后,新的生命不断繁殖,越来越多。

14、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2分)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②,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2

注:①行在:国君所在地,②艰窭:贫困。

1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迨审言以文章显迨:等到 .B.自七岁属辞 属:跟随 .C.罪细不宜免大臣细:小.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⑴上片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⑵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6分)

D.适.

耒阳 适:去、往 16.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陛下其.忍弃乎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B.则臣之.述作之.二虫又何知 C.武以.世旧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为.设牛炙白酒 难为.

俗人言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栗自给。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 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2分)

②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2分)

③ 当时是,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20.名篇名句默写。(11分)

(1)山川萧条极边土, 。 (2) ,长河没晓天。 (3)星垂平野阔,。

(4)人生得意须尽欢, 。 (5)鸿雁长飞光不度, 。 (6)海客谈瀛洲, 。 (7) ,仙之人兮列如麻。 (8),莲动下渔舟。

(9)云横秦岭家何在,。 (10)人世几回伤往事, 。 (11) ,长笛一声人倚楼。 四、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6分)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进

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

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

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

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

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

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

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

3

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21.文章的第③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

22.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

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9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23.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来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探究本文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4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