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二十四节气 > 列表页

二十四节气通气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27  分类: 二十四节气 手机版

篇一:24节气中各个节气的艾灸取穴

24节气中各个节气的艾灸取穴

1、立春艾灸时间:2月3-5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命门、肺俞、肝俞;任脉:关元、神阙、中脘、太冲

2、雨水艾灸 时间:2月18-20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肝俞;任脉:期门、关元、神阙

3、惊蛰艾灸时间:3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肝俞、肾俞;任脉:合谷、太冲、关元、神阙、中脘

4、春分艾灸时间:3月20-22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肝俞、命门、脾俞;任脉:关元、神阙、中脘、膻中、太冲

5、清明艾灸时间:4月4-6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鬼哭穴、足三里、合谷、关元、神阙

6、谷雨艾灸时间:4月19-21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百会、命门、心俞;任脉:关元、神阙、神门

7、立夏艾灸时间:5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心俞、肾俞;任脉:关元、神阙、膻中

8、小满艾灸时间:5月20-2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任脉:关元、神阙、足三里

9、芒种艾灸 时间:6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脾俞、心俞、命门;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劳宫10、夏至艾灸时间:6月21-22日 艾灸穴位:督脉:

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11、小暑艾灸 时间:7月6-8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12、大暑艾灸时间:7月22-24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13、立秋艾灸 时间:8月7-9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脾俞;任脉:关元、神阙、中脘、章门、太白

14、处暑艾灸时间:8月22-24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15、白露艾灸时间:9月7-9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肺腧、肾俞、脾俞;任脉:关元、神阙、足三里、中府

16、秋分艾灸时间:9月22-24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肺腧、大肠俞、肾俞;任脉: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合谷

17、寒露艾灸 时间:10月8-9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肺腧、肾俞、八髎;任脉:神阙、关元、太渊、足三里18、霜降艾灸 时间:10月23-24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脾俞、肾俞;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19、立冬艾灸时间:11月7-8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京门;任脉:涌泉、神阙、关元

20、小雪艾灸时间:11月22-23日 艾灸穴位:督

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21、大雪艾灸时间:12月6-8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22、冬至艾灸 时间:12月21-23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脾俞;任脉: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23、小寒艾灸时间:1月5-7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

24、大寒艾灸时间:1月20-21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

什么是节气灸节气灸是中医穴位疗法和时间医学相结合防治疾病的方法,指根据不同的节气对人体的穴位施灸。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一般而言,每一季节各有不同的主气,比如:“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人与自然相适应.人体内在的阴阳也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的转折时期,人与此相应,也会表现出阴阳的消长变化。如果人体内在的调节机制不能对此作出适当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机体的阴阳,使之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适应,就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因此,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正是年老、久病、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时期。节气灸则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

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如血浆皮质醇每曰分泌总量,秋冬高而春夏低,因此,哮喘患者秋冬季发病率最高。择时在相应的腧穴上给予适宜的针灸刺激,能激发机体产生适度的应激,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对潜在隐藏的功能紊乱进行调整,减轻和抵抗随后疾病的损害,提高机体的抵抗与应变能力。 节气灸怎么做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常选择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比如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旁开1寸)、三阴交、大椎等。具体的灸法是:隔天艾灸1次,每次灸15—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艾灸时应让艾条靠近皮肤,缓慢沿穴位上下移动,以局部皮肤发红,不烧伤皮肤为度。

立春灸疗阳历2010年2月3、4、5日 1次/日(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二十四节气通气)原理:2010年雨水时间:阳历2010年2月4日。每年的2月3日或4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

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闭藏的冬天已经结束,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春季开始了。春季灸疗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灸疗肝经穴位,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雨水灸疗 阳历2010年2月18、19、20日 1次/日 原理: 2010年雨水时间:阳历2010年2月19日。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天气回暖,冬雪都转化为了雨水,导致降水量逐渐增多。中医认为,雨水之时,木旺而土气尚弱,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会出现肝木克脾土的情况,雨水之时灸疗要注意顾护脾胃之气,才能使肝气不致横逆。

惊蛰灸疗阳历2010年3月4、5、6日 1次/日2010年惊蛰时间:阳历2010年3月5日。每年的3月5日或3月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篇二:24节气中医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

立春养生篇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雨水养生篇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 “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惊蛰养生篇

惊蛰于每年3月5日或6日。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专家建议,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专家称,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惊蛰节气穿衣上应以捂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公众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惊蛰节气起居上早睡早起去“春困” ,人们最好能够坚持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春雷响,万物长”。专家称,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春分养生篇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清明养生篇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这个节气,是高血压的易发期。

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在调摄过程中的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

篇三:二十四节气吃的是食物

二十四节气【老北京都吃什么】

老北京最讲究个“吃”,随着节气、气候的不同,也是应养生的需要,老北京在不同的节气所吃的东西可是大不相同的,吃的文化自然蕴藏其中。最近,本人根据家庭习惯,并搜集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也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立春:立春当天,主食一定要吃春饼。每到这天家里总要准备许多菜,以备卷春饼用。比如菠菜炒肉丝、韭菜炒肉丝、蒜黄炒肉丝、热拌豆芽菜、酱肘子、松仁小肚、摊鸡蛋等等。那叫一个香!此外,这个节气期间,还要多吃萝卜,因为萝卜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是春季佳品。

雨水: 雨水节气当天,在吃方面并无特别讲究,只是随着春季气候转暖,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等现象,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物。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雨水节气期间可以吃地黄粥、防风粥、紫苏粥调养脾胃。可选百合、山药、芋头、萝卜、荸荠等。不宜吃羊肉、雀肉等容易上火的肉类。

惊蛰:惊蛰当天,无特别吃食。期间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

春分:老北京在春分时节讲究吃春饼卷炒合菜,淡雅宜口,也求合美之意。

清明:可以说,清明节最重要的是就是祭拜先人了。而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过去讲究家家户户不起火,不吃热东西,而是吃前些天预备下的冷食。

谷雨:当天要吃面条,一定要吃煮的。在这个节气里,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如玉米须大枣黑豆粥等。

立夏:立夏时节,正是小麦登场的时节,老北京讲究吃面食,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面饼和春卷等。面饼,有甜、咸两种;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另外,老北京人立夏时还要吃扒糕。

小满:过去,小满节气期间,野菜遍布京城,有句话说: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因此,这期间讲究吃野菜,尤其讲究吃一种北京人管叫苦芒菜的野菜。这种菜有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的功效。

芒种:芒种期间并无特别讲究。“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

最为繁忙的时机。

夏至:此日民间行面食。从小家里经常吃的就是炸酱面和麻酱面。炸酱面:炸一碗肉丁酱,浇在手擀面上, 拌上青豆嘴、黄豆嘴、黄瓜丝、萝卜丝、青蒜末及焯好的绿豆芽,再来上点儿米醋,拌匀后再拿上一根黄瓜两辫蒜,别提有多香了。麻酱面:程序简单,但是麻将料的调配是最见功夫的了,面条煮熟后,一定要过遍水,把调好的麻将料浇在面条上,配点黄瓜丝,嗯,也不错。

小暑:小暑当天没有特别讲究,只是这个节气期间新米下来了,所以要尝新米。由于天气炎热,过去常吃炒豆芽菜(一定要是绿豆芽),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另外,多吃西瓜、西红柿等。

大暑:大暑当天没有特别讲究,只是从这时开始阳热下降、湿气充斥,所以感受湿邪者较多。所以期间应以清热解暑为宜。可吃拌茄泥、炝拌什锦、绿豆汤。

立秋:“贴秋膘”。夏季,北京人有“苦夏”之说。由于天太热,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一旦立秋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于是就开始想着多吃些好吃的东西,什么炖肉、酱肘子、炖排骨,该贴就贴膘吧。

处暑:处,去也,即暑气终止的意思。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等。

白露:这时就到了人们常说的“秋燥”时节。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等症状。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秋分: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这个季节应多吃梨和甘蔗。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因为梨性寒冷,对那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血虚的人,不可多食。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对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但甘蔗性寒,对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寒露:由于天气转燥,因而皮肤易干燥,寒露期间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多吃些核桃、银耳、萝卜、梨等。

霜降:霜降期间当然讲究吃柿子,要论补筋骨,秋天里挂霜的新采的红柿子最好。 立冬:老北京立冬那天一定要吃饺子,老人们称之为“安耳朵”。

小雪:小雪期间,天气寒冷,要多吃热性祛寒的食物,如火锅、羊肉汤等。

大雪:大雪期间是“进补”的大好时节。“补”不仅仅是指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而已,更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

冬至: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小寒: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如韭菜、茴香、生姜、葱、大蒜、栗子、狗肉。

大寒:由于大寒节气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