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分析材料 > 列表页

分析材料一的诗句,戚继光的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6  分类: 分析材料 手机版

篇一:七下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滕州北辛中学李静

课题: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

姓名:李 静单位:滕州市北辛中学 手机:15263280291 电子邮箱:bxzxlijing@163.com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为两部分:一是主动外交,郑和下西洋;二是被动外交,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在对立中把握教材内容。

二、课程标准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期主动后期被动的外交概况。

2、过程与方法: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另外本课知识点较多,在时间处理安排,材料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场景:众多演员手持船桨,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

教师:请问这个场景演绎了我国历史上什么历史事件?

学生:郑和下西洋

教师:张艺谋选用这个情景展示了我国古代中外交往的成就,同学们想知道当时的情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师:交往与冲突分别指什么事件?

学生:快速看课文标题,中外的交往是指:郑和下西洋;中外的冲突是指: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和热点问题,形象直观的点明课文主题,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兴趣和问题进入课堂。

(二) 教师引领 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帆之荣------郑和下西洋

教师:“西洋”指哪里?

展示:郑和下西洋地形图

学生:明确地讲解“西洋”的范围。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设计意图】:直观了解空间慨念,历史地理位置的准确把握。

展示:《郑和》像

学生:阅读小字内容,介绍郑和。

教师: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展示:材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学生: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学生:宣扬明朝的国威;

学生: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设计意图】:学会综合分析,培养论从史出的分析能力。

教师:请大家看课本95页,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从时间、次数、规模、人数最远到达范围几个方面)

学生:阅读课文95页 ,标注知识点。

展示:展示下西洋的路线图,学生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学生:1405——1433年 先后7次

学生: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教师:想象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从郑和等人身上学到什么精神或优秀品质?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学生:海上迷路的可能,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学生: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学生: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创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为理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展示: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明仁宗时大臣戈谦《恤民疏》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教师:结合94页动脑筋问题,说说郑和为什么能实现成功的远航?

学生: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学生: 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

学生: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学生: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展示:郑和这样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教师:这是何等的壮观,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重温六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恢宏气势。

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壮观的场面。

教师:看完之后,大家有何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在感到震撼的同时,还有值得我们自豪的地方。郑和下西洋之后不久,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我们来比较一下。

展示:几幅图片:郑和宝船、哥伦布远洋帆船、坐船、马船、战船、水船。 学生:感受郑和船只规模之大。

展示:(列表总结)

学生: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教师: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深远影响呢?

展示:

材料一: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回赠本国的珍贵特产。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派人甚至亲自跟随船队回访明朝。如: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学生:根据材料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深远影响。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设计意图】:这几个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并对郑和的远洋航行产生极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并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渡:我们刚刚分析了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遗憾的是当时的统治者缺乏真正的远见,注重政治和外交,忽视了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负担,而且终因明朝国力的衰退而悄然结束。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和平的风帆也遇到了来自海洋的危机

第二篇章:帆之危------戚继光抗倭

展示:(1)什么是“倭寇”?明朝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

(2)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了解抗倭斗争的简要经过

学生:阅读课文p96正文内容,

展示:戚继光像和戚继光的介绍“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展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

学生:了解我国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及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平定倭寇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

分析材料一的诗句,戚继光的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直观性强,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学生:“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学生:“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向心力。

学生: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教师:岳家军抗金是我们民族之间的斗争,岳飞是抗金英雄不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杰出的民族英雄。

展示: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教师:从他的事迹和诗句中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学生: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二:16.中外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

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能力目标: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等,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形成正确的

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

今地名的叫法不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便。

【知识链接】我国唐朝时的对外交往怎样?(举例说明)

【学习方法】阅读法、分析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A级)基础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用笔在书上标出相关知识要点并熟记) 一、郑和下西洋 1、何谓西洋?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条件: 。

目的: 。

派遣者:

时间:次数:

规模:(在课本上标出)

出发地:

最远到达:。

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 1、何谓倭寇?

2、戚继光抗倭概况: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明政府派组建“___________”,相继荡平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平息。民族英雄___________的抗倭业绩,永远载于史册。

3、__________年,__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本部分先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通过与小组同学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 (C级)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

(B级)2、由戚继光抗倭,我们想起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岳飞、文天祥名垂千

古,但都不被称为称为民族英雄。而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为什么?

(B级)3、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B级)4、戚继光取得抗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达标测试 一、单选题A级

1、 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

A、靖难之役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D、土木之变 2、下列杰出人物,属于明代民族英雄的是( ) A、戚继光B、岳飞C、文天祥D、郭守敬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的“海波平”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C、戚继光抗倭D、文天祥抗元 4、明朝的“戚家军”和南宋的“岳家军”最相似之处是( )

A、抗击金军B、抗击蒙古 C、作战勇敢、纪律严明D、抵抗蒙古 5、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 B、荷兰C、英国D、法国 6、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给皇帝购买外国的贵重物品 B、促进对南洋的开发C、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发展对外贸易 7、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A、非洲的西海岸 B、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一带 C、印度半岛和东南亚各国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8、“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出自()的诗词。A、戚继光B、岳飞 C、文天祥 D、郑和 9、写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是(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二、列举明朝时期参与中外交往的两位著名人物。B级

三、读图,请回答:B级

(1)图中所示是哪位历史人物?哪朝人?

(2)他在历史上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3)他的这一功绩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 4)应如何评价此人?

四、简答题B级

1、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香港著名媒体凤凰卫视策划了大型活动,派出“凤凰号”游轮,寻访郑和下西洋的足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据此回答:

⑴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多少周年?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在时间上是早还是晚?

⑵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⑶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

⑷郑和下西洋的事例体现了我国外交怎样的传统?

2、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他有哪些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我的收获 】

篇三:《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导学案2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学会识图能力.观察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独立试航

1.明朝的西洋是指今天 以西的东南亚和 沿岸地区。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3. 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 出发,使入茫茫的大海。到 年,郑和 次下西洋,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4.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我国古代民族英雄是 。

5. 年,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互动,情感共鸣

(一)探究一:郑和下西洋

合作交流:(读本目课文.插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资料等)

1.这里说的“西洋”指哪些地方?

2.郑和下西洋从哪里出发?

3.他们沿途经过的国家或地区,今天各叫什么名称?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5.学生观察彩图23《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结合课本95页插图和资料

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6.查资料: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在目的.影响方面有何不同?

(二)探究二:戚继光抗倭

分组讨论:

1.倭寇指哪些人?

2.戚家军和岳家军有哪些共同点?

3.戚家军和岳家军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时代.领导人.对手等)

畅所欲言:

1.戚继光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番彝佛郎机”指哪个国家?(葡萄牙)

3..他们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相比,有什么不同?(背景.目的.手段.结果)

四、达标测试(我行,我一定能赢!)

(一)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对外侵略扩张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学习外国的技术

D.显示明政府强盛

2.如果你是郑和船队的一名成员,下列国家你不可能到达的是()

A.印度

B.阿拉伯

C.索马里

D.英国

3.明代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4.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最相似的方面是()

A.抗击侵略

B.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肃清倭寇

D.抗击金军

5.明朝抗倭斗争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

A.抗倭斗争的正义性B.戚家军战斗力强

C.戚继光的战术正确D.其他军队的配合

(二)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忂??”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永乐三年”指哪一年?

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

(2)郑和先后几次远航?他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3)“奉使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2.读材料:“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个人物。

(2)材料中的“夷岛”是指什么地方?

(3)这里的“海波”喻指什么?

(4)你认为材料中的“我”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六、学习不足与问题:

七、布置作业

1.学生结合98页“自由阅读卡?澳门妈祖阁”,交流有关知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