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公共管理 > 列表页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4  分类: 公共管理 手机版

篇一: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陈振明 薛澜

中国社会科学,2007,(3)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决策,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这既为中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的基础,其研究进展是学科成熟程度和研究规范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根据转型期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发展和现实需要,选择更具有战略性和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进行研究,切实帮助党和政府处理与解决复杂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问题。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组织理论以及政府工具等是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近期亟待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政府改革 治理 公共政策 公共组织

公共管理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领域,而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急需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或治理的创新研究。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世界性公共部门改革浪潮的兴起,当代国内外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产生了大量急需解决的

重大问题。巨大的现实与理论需求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立足于转型期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加强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知识创新,以满足转型期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实践需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恢复并展开了对公共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然而,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存在着学科边界模糊,视野狭窄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研究方法陈旧,知识创新不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对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新思潮、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跟踪研究与批判分析尚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研究报告》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表明,21%的专家认为我国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即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原创性和理论前瞻性,在研究方法上与国际通用的规范方法相脱节;同时,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正处于创始和形成期,存在大量的理论空白需要填补。

从实践上看,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中产生了许许多多重大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尤其是政府管理或治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决策,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必须做好的主要工作。这既为中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改

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也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的基础,其研究进展是学科成熟程度和研究规范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可以为整个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的开拓创新、与国际接轨积聚实力、助长后劲。这对于提高本学科的整体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系统建构意义;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许多重大管理和政策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可以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发展和现实需要,选择更具有战略性和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知识创新,以适应迅速变化着的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要求。下面,我们将对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近期亟待研究的四个重点领域——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组织理论、政府工具——及其主题做出前瞻性的分析与说明。

一、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研究

20世纪最后的二十余年,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热潮。它的基本取向是以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它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这场改革使支配了20世纪大部分时光的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即形成政府治理的新模式。此后,

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改革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各国学者开始更加关注于公共服务的结果取向、倾向公共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责任分散的治理手段来构建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导向的政府。可以说,治理或公共治理的概念正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重视,并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目标模式。、

一般来说,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多元、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仰赖的管理机制不只是单纯的政府权威,而更多的是合作网络的权威。

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治理理念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日益多样化的政府组织形式下保护公共利益”,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以灵活的手段回应社会的公共需求。

在我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新理念和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构建新型的公共治理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我国公共治理理念已经由注重经济发展转到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这表明我国的公共治理将淡化“政府本位”的价值观,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共需求和正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温家宝总理指出:“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

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则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当作今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三项主要工作之一。实际上,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意味着我国的政府改革与治理要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为导向,并采用以人为本的公共治理方式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的阶层、结构、运转方式乃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上需要我国构建新型的公共治理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变迁的需要。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市场经济构成社会运行的基本面,复杂的分工、交易系统促进了经济生活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结构阶层化、社会关系复杂化。

这种情况扩展了社会的多元需求,激化了政府财政资源稀缺的压力,客观上要求政府加强公共治理体系的建设,通过不同治理结构和特定管理自主权的结合,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要,更具有回应性,并为民众提供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机会。

当前政府改革与治理领域值得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如下:

1.我国公共治理体系的构建。研究全球范围内公共治理体系变革的背景、现状和趋势,进行公共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国际比较;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研究如何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研究转型期我国政府治理结构的变革、我国公共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政府机构设置及其改革、政府内部的权力配置及运行机制、政府内部结构关系(包括纵向的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横向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

篇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启示

摘要: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而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几十年来,我国行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重大进展,西方的改革则使支配了20世纪大部分时间的以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以及西方的成功经验,以期从中寻找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公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深化我国政府改革。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西方国家行政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是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论危机以及现实实践过程中的挑战双重合力所导致的结果。他们贯彻“人首先是一个经济人”的经济学理论假设,认为市场可以取代政治或行政成为管治社会的主导机制,只有将“经济效率”奉为最高标准,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应用交易费用分析来节约交易成本,使代理成本最小化,才能使众多自利的个体走到一起,增加社会福祉,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当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位置。

其主要思想为:(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7)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

二、我国政府行政改革存在的部分问题和缺陷

1、行政改革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缺陷

我国政府在干预选择失当,不合理的限制性规章制度过多过细,公共产品生产的比重过大;对各种政策工具选择及搭配不适当,过多地运用行政指令性手段干预市场内部运行秩序,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抑制了市场机

制的正常运作。

在公务处理上,有的行政机关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政府机构数量较多,部门林立、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协调不畅、互相冲突的现象严重,政府服务质量不高,公众对政府的信心不足,公信力较低。

(二)行政改革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缺陷

行政执行过程中职、权、责不清,下属在一件任务上同时听命于多个上级,在市场管理中,政府职能依旧存在少量“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政府管理的方式及手段比较单一,相比之下,较多的是运用政治手段而忽视了经济和法律手段。

在公共服务管理中,我国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较低,竞争力不足对部分企业干预较多,政府的财政压力大,政府资源配置难以优化,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社会多元化投资主体很难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而社会需要是无限的,政府的财力又有限,许多需要政府投资的紧迫事情因缺乏资源不能办理,资源配置难以合理。

(三)行政改革在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缺陷

法制监督方面,一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至今还没有一套系统的行政法典去规范行政管理各个环节以及公务人员的行为;二是虽有一些单一的法规制度,但都过于笼统、分散、抽象,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三是要完善行政管理的法规监督制约机制。

行政机关外部监督不力,一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管理的监督,目前还停留在事后汇报、一般性巡视、开会期间质询等方式上,对正常的行政执行活动并无多大的约束力。二是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监督也只是通过工作观察和提提建议而已,实际上流于形式。三是人民群众由于不能有效地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实施对行政管理的监督,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映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种实践模式尽管远非完善,但在西方公共管理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1、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家在进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着广泛的政府改革,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各种创新性的观点和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具体实践给了我们很大范围上的启示,对于我国的政府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企业化的管理。我国政府在长期的行政过程中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这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有很大关系的。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政府的机构设置很不合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机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重叠的现象,这就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掣肘、扯皮的现象。企业化的管理以效率为主要原则,新公共管理人为政府的管理就应该借鉴企业化的管理,时刻注重行政的效率,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效率意识,提高政府活动的效率,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2)新公共管理提倡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于我国来说,在铁路公路、电力、煤气供应等多方面政府都存在着长期的垄断现象。在这些方面,我国政府完全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样完全有利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树立“顾客导向”的价值理念。目前我国的政府行政部门普遍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现象,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上不对下,对人不对事,对官不对民,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效率低下。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导向,就是说政府应给重新认识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以公众利益为中心,将公民的满意度作为政府行政活动的衡量标准。

2、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国家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产物,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成熟,法制不够健全。因此,我国政府在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首先,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还不成熟。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西方国家高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因此西方国家主张“以市场化为取向”,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自身调节的作用。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尚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极不完善。正如休斯所说,“发展中国家常常缺少市场运作的经验。市场在具备许多因素之后才

能有效运转”1。所以,我国不能盲目的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要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相结合。

其次,法制基础不同。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是因为行政的过渡规范化、法制化而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它的改革是解决过渡的规章制度约束行政权力有效行使的问题。但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政府行政是由于较低的法制化、非规范化造成的管理效率低,因此依然要推进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步伐,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行使权力。

最后,第三部门发展状况不同。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发展成熟,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政府可以将部分职能转移到第三部门。但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门,只是有一些社会组织,而且发展不成熟,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政府赋予的职能。因此,政府不能做到放权、授权的目标。

新时代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正是它的产物,有利的促进了现代政府的改革。我国政府也处于急需改革的状况中,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们也同样适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在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同时一定要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理论的本土化,只有这样,才能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充分的运用到我国政府的改革中来,才能促进我国政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煌.政府的职责:“服务”而非“掌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 6.

[2][美]D?奥斯本和T?盖布勒.上海市政协编译组和东方编译所译.改革政府――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王尚昆,王巾.新公共管理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J].经营者管理.2010 7:18.

[4] 刘玉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成就、批判与反思【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4).

[5]武玉英.变革社会中的公共行政——前瞻性行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7页。

篇三:公共管理对中国的意义

公共管理学对当今中国发展的意义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特别是在我国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学习和研究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实现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这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

(2)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必须是社会的整体进步,其中包括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等;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公共管理。另一方面,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本身,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如何进行公共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我们照抄照搬,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借鉴别人的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规律,建立起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共管理体制,从而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

(4)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员队伍。这是因为:首先,公共管理的对象——社会公共事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复杂程度极高;其次,公共管理实施的结果必然会对社会成员产生利益上的不同影响,形成一些社会矛盾,从而加大了公共管理的难度;第三,公共管理手段的创新需要依赖多学科知识,较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胜任公共管理发展的要求。这些都对公共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改善公共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管理水平。

虽然公共管理是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由此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当代公共管理学非常重视组织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尤其是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强调实施战略管理,这是公共管理相对于公共行政的优越之处。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融合和与责任分担,关注政府改革与政府重塑,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

综上所述,由社会事务复杂性、社会价值观多元性,以及公共关系的错综复杂等因素所决定,公共管理学必然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这意味着公共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分析工具。公共管理需要借用社会科学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需要从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经济管理学中获得处置和调节现代社会中各种复杂经济利益关系的有效政策手段。所以公共管理学对现代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可谓是一条崭新的治国之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