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1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中医最基础必背诵歌诀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六陈歌: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妊娠服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瓜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望色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

(出《景岳全书》。张心在增润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出《景岳全书》,张心在改订)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其寒热多寡,以审阴阳,细辨真假,问其汗之有无,以辨虚寒,以别虚实,)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其头痛为邪甚,不痛为正虚,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问其身之部位以审经络,亦以一身重痛为邪甚,软弱为正虚。问其小便红白多少,大便秘溏、清谷、清水,以别寒热虚实,)五问饮食六问胸(问饮食以察其胃气之强弱,问胸者兹胃口而言也。浊气上干,则胸满痛为结胸,不痛而胀连心下为痞气,七聋八渴俱当辨,(问聋者,伤寒以辨其在少阳与厥阴,杂病以聋为重,不聋为轻也。问渴者,以寒热虚实俱有渴。大抵以口中和,索水不欲饮者为寒,口中热,引饮不休者为热,大渴谵语不大便者为实,时欲饮水,饮亦不多,二便通利者为虚证,)九问旧病十问因,)问旧病以知其有夙疾与否,问其致病之因以为用药之准,)再兼服药参机变(表、里、

寒、热,补泻之中自有神机变化之妙。)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妇人以经为主,问其有无迟速,以探病情,兼察有孕与否。)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小儿欲作痘疹与外感同,宜辨其手中指,足胫,耳后筋色为据。

切脉

微茫指下最难知,条绪寻来悟治丝(旧诀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以沉、微、迟、缓、濡、伏、弱、涩为八里,以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为九道,李濒湖、李士材加入数、革、散三脉,共二十七字,实难摸索。必得其头绪如治丝者,始有条不紊)。三部分持成定法(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肠、膀胱俱在其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中事也。此照《内经》分发之法),八纲易见是良规(浮主表,沉主里,二脉于指下轻重辨之,易见也。迟主寒,数主热,二脉以息之至数分之,易见也。大主邪实,细主正虚,二脉以形之阔窄分之,易见也。长主素盛,短主素弱,

二脉以部之长短分之,易见也。以此八脉为纲。其余诸脉,辨其兼见可也,置而弗辨亦可也。起四句,总提切脉之大法也)。胃资水谷人根本(脉属肺而肺受气于胃),土具冲和脉委蛇(不坚直而和缓也,脉得中土之生气如此,此以察胃气为第一要)。脏气全凭生克验(审脏气之生克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克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则与脏气无害)。天时且向逆从窥(推天运之顺逆为第三要。如春气属木脉宜弦,夏气属火脉宜洪之类。反是,则与天气不应)。阳为浮数形偏亢(仲景以浮、大、动、滑、数为阳,凡脉之有力者俱是),阴则沉迟势更卑(仲景以沉、涩、弱、弦、迟为阴,凡脉之无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阴阳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脉病之宜忌,为第四要)。外感阴来非吉兆(外感之证,脉宜浮洪,而反细弱,则正不胜邪矣),内虚阳现实堪悲(脱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诸凡偏胜皆成病(偏阳而洪大,偏阴而细弱,皆病脉也),忽变非常即弗医(旧诀有雀啄、屋漏、鱼翔、虾游、弹石、解索、釜沸七怪之说,总因阴阳离决,忽现出反常之象)。只此数言占必应,《脉经》铺叙总支离(病之名有万,而脉象不过数十种,

篇二:中医基础入门书

中医基础入门书

好中医应精通四种医疗手段:在古书中的记载是分为砭biān(外科,以石针排脓、放血治病)、针(针刺人体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治病效果新技术治病)、灸(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穴位治病)、药(汤液治病)四种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四种方法之首,可见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

目前来说,方效水平最高的一般是二个套路脉络,一是师出张仲景,二是师出傅青主,这两个套路其实都是辩证用药,效如桴鼓,理法方药却是非常不同的体系,张氏是六经辨证,傅氏是脏腑辨证。中医六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藏经》、《温病条辨》。

1、《中医基础理论》25元

2、《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

中医诊断学》23元

3、《中医方剂学》31元

4、《中药学》42元

5、《黄帝内经素问校释(上下)》99元

6、《灵枢经校释》33.9元

7、《难经》全称《黄帝八十一难经》11.00元

8、《神农本草经(上下)》60元

9、《伤寒论译释》51元

10、《金匮要略译释》36元

11、《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9.2元

12、《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 9元

13、《中藏经》(脏腑学说)华佗著,谭春雨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10.00元

14、《温病条辨》人民卫生出版社 9.6元

15、《串雅内外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3.9元

16、《验方新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下册 55.5元

17、《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上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47.3元

18、《全科医生诊疗手册》吉济华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4.7/35元

19、《中医入门》 秦伯未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7.2/10元

20、《中医四小经典》(表注歌诀易读版)张爱珍等校 人民军医出版社22/25.00元

21、《四圣心源》(清)黄元御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13.1/17元

22、《医宗金鉴》上下册 清吴谦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6.8/34.00元, 32.20/42.00元,合

计59元。

23、《厘正按摩要术》(近)张振鋆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8.80/13.00元

24、《医学心悟》(清)程国彭、田代华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5.1/19元

25、《石室秘录》(清)陈士铎 撰,王树芬等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2/19元

19-20书见《临证各科卷·综合》(三)清(医门法律、石室秘录、医学心悟、兰台轨范、笔花医镜、类证治裁;方剂索引)

26、《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增订版),彭子益著 文宛出版社 27.1元

27、《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彭子益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5.1/19元

28、《神农本草经》(清)孙景衍 孙冯翼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7.2/9元

29、《医学源流论》清徐大椿撰,万芳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12/10.0

30、《傅青主女科》[清] 傅山著,欧阳兵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9.7

31、《温疫论》明吴有性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1日,10/10

32、《温热论?湿热论》清·薛雪、叶天士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1日,7/7

33、《温热经纬》清王孟英编,南京医大温病教研室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15/12.6

34、《杂病源流犀烛》【二】清沈金鳌撰,田思胜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00/35.3

35、《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 苏礼等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5.4/32

36、《外科正宗》(砭法)明陈实功撰,胡晓峰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16.5/22.00元

37、《针灸大成》(针灸法)明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6/29元;《针

灸卷》90.70/125.00

38、《伤科汇纂》(骨伤科法)清胡廷光编,胡晓峰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21.0/28.00元《外

科·伤科·推拿卷》94.20/132.00

总合计:合计127.1元。

“五谷为养”“五谷”是:粳米、麦、大豆、赤豆、黄黍;玉米、稷/粟等谷物;

“五菜为充”“五菜”是:葵(苋菜)、藿(豆叶)、薤(薤蒜)、葱(葱白)、韭(韭黄)等蔬菜。

“五畜为益”“五畜”是:牛、猪、羊、鸡、狗;鱼、蛋、奶等畜禽。

“五果为助”“五果”是:桃、枣、栗、李、杏等果品。

10大抗癌中药——灵芝、红豆杉、蟾蜍、冬虫夏草、西洋参、全蝎、黄芪、当归、三七、绞股蓝。

28种毒性中药品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前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阳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和雄黄。

篇三: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中医学基础自测试题

【A型题】

1.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前半夜为

A.阴中之阳 B.阴中之阴 C.阳中之阴D.阳中之阳 E.阴中之太阳

2.“阳病治阴”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

A.阴虚阳亢 B.阳虚阴胜 C.阳气暴脱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

3.按五行生克规律肝之“母”是B

A.心 B.肾 C.肺D.三焦 E.脾

4.按五行生克规律脾的“所不胜”是C

A.心 B.肺 C.肝D.肾E.胃

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所制定的治疗方法是B

A.扶土抑木 B.益火补土 C.泻南补北D.培土制水 E.佐金平木

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C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7.“胃之关”是指

A.脾 B.肛门 C.幽门 D.肾E.贲门

8.“太仓”是指

A.脾 B.大肠 C.六腑 D.小肠 E.胃

9.被称为“仓廪之官”的是

A.心 B.脾胃 C.膀胱 D.胃E.小肠

10.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

A.脾阳温煦 B.气的固摄 C.饮食质量D.脉道约束 E.血量充盈

11.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髓 C.血液 D.宗气 E.元气

1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为阳脏 B.心主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脉相连 E.心志为喜

13.思为脾之志,但还与何脏相关

A.心 B.肝 C.肺 D.肾 E.心包

14.肝主疏泄,最主要的关系是

A.气机调畅 B.血液运行 C.津液代谢 D.情志活动 E.消化机能

1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A.先天之精气 B.后天之谷气 C.宗气 D.元气 E.卫气

16.中焦的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A.如衡 B.如雾 C.如沤 D.如露 E.如渎

17.女子胞的生理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

A.肾、心、肝、脾 B.心、肺、肝、肾 C.脾、胃、心、肝

D.肺、脾、肾、胃 E.肺、脾、心、胃

18.泄泻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实大便”方法的根据是

A.小肠主分清别浊 B.大肠主传导糟粕 C.膀胱主存泄小便

D.小肠主受盛化物 E.胃气主通降下行

19.具有协调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是

A.肺与-肾 B.肾与肝 C.肝与肺 D.肺与脾 E.脾与心

20.“罢极之本”是指

A.肾 B.肝 C.心 D.脾 E.筋

21.人体“气之根”是

A.肾 B.肺 C.肝 D.脾 E.胃

22.哪种气的主要作用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A.营气 B.卫气 C.胃气 D.宗气 E.元气

23.哪些脏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

A.胃肝心 B.肾心肺 C.肺肝脾 D.脾肾肺 E.心脾肺

24.下列哪项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A.脾胃 B.肝胆 C.脾肾 D.肝肺 E.肾肺

25.宗气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C

A.脾肺肾 B.脾肝心 C.脾胃肺 D.脾胃肾 E.脾肾肝

26.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真气 E.中气

27.宗气汇聚于

A.腹中 B.心中 C.胸中 D.气街 E.丹田

28.大汗之后形成气脱的病理是

A.气不摄血 B.津不化气 C.气不化津 D.气随津脱 E.气不摄津

29.与津液排泄障碍最相关的脏是

A.脾肾 B.肺膀胱 C.脾肺 D.肾膀胱 E.肺肾

30.与血液正常循行有关的两种力量应是

A.推动力与防御力 B.防御力与温煦力 C.推动力与温煦力

D.温煦力与固摄力 E.固摄力与推动力

31.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称为

A.孙络 B.支络 C.浮络 D.细络 E.别络

32.主司关节运动,联系四肢百骸的是

A.十二正经 B.十二皮部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奇经八脉

33.足少阳胆经接交的经脉为B

A.接肺经交大肠经 B.接三焦经交肝经 C.接胃经交脾经

D.接肝经交肺经 E.接肝经交三焦经

34.不分布于下肢的经络有B

A.冲脉 B.任脉 C.阳跷脉 D.阴维脉 E.胃经

35.足厥阴肝经起于B

A.大趾外侧爪甲端 B.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C.大趾赤白肉际

D.第二趾甲后 E.足小趾端下

36.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之后,有一支脉与何经相并而夹脐上行D

A.足阳明经 B.足厥阴经 C.足太阴经 D.足少阴经 E.足少阳经

37.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的经脉有C

A.督任带 B.督冲带 C.督任冲 D.督任跷 E.督任维

38.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和渗灌气血作用的是C

A.奇经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十二经筋 E.孙络

39.“内燥”病变,多见于

A.肺肾三焦 B.肺脾肾 C.肺胃大肠 D.肝胃大肠 E.肺胃三焦

40.指出哪一项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A.易致痈疡 B.耗气伤津 C.生风 D.动血 E.易于挟湿

41.燥邪最易伤

A.心 B.小肠 C.肌腠 D.肺 E.胃

42.为外感病先导的邪气是

A.疫疠 B.风邪 C.火邪 D.湿邪 E·寒邪

43.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这是由于

A.湿为阴邪,阻滞气机 B.湿性重浊,留滞机体 C.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D.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44.内寒主要与哪几脏有关

A.心肺肾 B.心脾肾 C.心肝肺 D.心肾肝 E.心三焦肾

45.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

A.寒邪 B.湿邪 C.瘀血D.火邪 E.疫疠

46.温燥之邪多见于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初秋 D.秋末冬初 E.夏季

47.下列何气能全兼五气

A.寒 B.暑 C.湿 D.火 E.风

48.易损阳气,易袭阴位的邪气是

A.湿邪 B.寒邪 C.风邪 D.凉燥 E.暑邪

49.六淫中可直中少阴为病者是

A.燥邪 B.暑邪 C.湿邪 D.火邪 E.寒邪

50.凉燥发病多见于

A.冬秋之季 B.夏末秋初 C.春夏之交 D.秋中夏末 E.深秋近冬

51.水饮停于肠间,属于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E.水湿

52.七情之中,易伤肺的是

A.怒 B.忧 C.思 D.喜 E.恐

53.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心肝脾 B.肺脾肝 C.肺脾肾 D.心肾脾 E.肝脾肺

54.“大实有赢状”的病理机制为

A.邪气亢盛,正气不足 B.实邪结滞,气血不达 C.气血不足,运化无力

D.正气强盛,邪气有余 E.邪实正虚,虚实错杂

55.外感热病,高热、咳喘,烦渴,少气懒言,其病理变化属于

A.虚中央实 B.实中夹虚 C.由实转虚 D.因虚致实 E.实的病变

56.阳盛格阴系指下列何种病理

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 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

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 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阴于外

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

57.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

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

58.“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 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

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 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

59.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

A.阴阳偏衰 B.阴阳亡失 C.阴阳两虚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

60.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

A.正虚邪恋 B.邪正相持 C.正虚邪盛 D.正盛邪衰 E.邪正相争

61.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由实转虚 D.因虚致实 E.真虚假实

62.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63.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

A.阳不生阴 B.阳损及阴 C.阳不摄阴 D.由阳转阴 E.重阳必阴

64.“阳胜则阴病”是指

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 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

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 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

6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

A.气不摄津 B.气不化津 C.津停气阻 D.气随津脱 E.津不化气

66.肺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

A.肺气虚损 B.肺阴不足 C.气阴不足 D.痰浊阻肺 E.宣降失常

67.阴阳互损最易发生于

A.肾 B.肝 C.肺 D.胃 E.心

68.与“寒从中生”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9.逆证候性质而治的治法称为

A.正治法 B.反治法 C.从治法 D.反佐法 E.攻邪法

70.塞因塞用治法适用于

A.虚实夹杂 B.真实假虚 C.表实里虚 D.真虚假实 E.表虚里实

71.先攻后补适用于正虚邪实病变中的哪种情况

A.正尚耐攻 B.正不耐攻 C.邪不甚重 D.邪气过盛 E.正气强盛

72.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

A.因人制宜,慎用寒热药物 B.因地制宜,慎用寒热药物 C.因时制宜,慎用寒热药物

D.寒热夹杂,慎用寒热药物 E.虚寒不用寒药,虚热不用热药

73.阴盛格阳病变,治当

A.阳病治阴 B.热因热用 C.寒者热之 D.阴病治阳 E.寒因寒用

74.阳盛格阴病变,治当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寒因寒用

75.“阳中求阴”之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交感

76.因人制宜的原则应考虑病人的以下情况,但应除外

A.年龄 B.居处 C.生活习惯 D.性别 E.体质

试题答案

【A型题】

1.B 2.A 3.B 4.C 5.B 6.C 7.D8.E 9.B 10.B

11.C12.C13.A14.A15.D16.C17.A 18.A19.C20.B

21.A22.E23.D24.A25.C26.A27.C 29.E30.E31.A

32.D33.B34.B 35.B36.D37.C38.C39.C40.B41.D

42.B43.C44.B 45.A46.C47.E48.A49.E50.E51.A

52.B53.C54.B 55.B56.E57.A58.B59.C60.A61.A

62.A63.C64.B 65.D66.E67.A68.E69.A70.D71.A

72.C73.B74.E 75.B76.B

中医诊断学自测试题

【A型题】

1.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恶寒轻 C.发热轻而恶风

D.发热与恶寒并重 E.寒热往来

2.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湿温潮热 B.阴虚潮热 C.阳明潮热D.骨蒸潮热 E.气虚发热

3.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A.表证 B.半表半里证 C.少阴病证D.厥阴病证 E.疟疾病

4.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