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公共基础知识一本通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9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2009江苏公共基础知识真题A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答题说明:本试卷第1~75题为客观题,请在客观题答题卡上作答。第六大题简析题为主观题,请在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请注意:考生必须在指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或在答题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1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

A.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D.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2.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议案,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定为( )

A.“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B.“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C.“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 D.“西藏民主改革纪念日”

3.2009年1月,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的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是( )

A.中山站 B.长城站C.黄河站 D.昆仑站

4.“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6.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是(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

7.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远见卓识和最富有实践效应的伟大创举是( )

A.提出引进国外的资本和技术

B.提出建立经济特区

C.提出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

D.提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8.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的特点是( )

A.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B.直接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实现

C.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9.政府角色定位的集中体现是( )

A.政府结构B.政府职能C.政府性质

10.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根本价值取向是( )

A.提高工作效率 B.提升道德境界

C.维护社会公正 D.培育高尚人格

1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省长人选应由省长提名,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B.选举产生的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可以选举汉族公民担任本州州长

D.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12.有权就实施行政许可收取费用作出规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和法规B.法规和规章

C.行政法规和规章D.法律和行政法规

13.下列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

A.法官李某贪赃枉法,同时触犯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

B.公务员陈某挪用公款给江某使用并索取、收受其贿赂构成犯罪

C.张某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通过非法途径卖往境外构成犯罪

D.马某购买假币后又转手出售构成犯罪

14.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按部就班 别出心裁 不径而走

B.无礼漫骂 墨守成规 原形必露 D.政府权力

C.提纲挈领 励精图治 入不敷出

D.文过饰非 仗义直言 虚无缥缈

15.通告的适用范围是( )

A.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B.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C.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

D.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16.财政赤字安全警戒线按赤字占GDP的比重衡量,它的指标值是( )

A.1.5% B.2.0% C.2.5% D.3.0%

17.下列措施中能够拉动内需的是( )

A.提高准备金率 B.提高利率C.降低汇率 D.降低贴现率

18.蓝蓝的天空中的蓝色形成的原因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1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严复翻译《天演论》 B.孙中山发表《民报》发刊词

C.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0.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时间是( )

A.1949年2月23日B.l949年3月23日

C.1949(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公共基础知识一本通)年4月23日D.1949年5月23日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1.2分,共18分。)

21.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

A.依法 B.自愿 C.有偿 D.创新

22.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有( )

A.王忠诚 B.闵恩泽 C.徐光宪 D.吴征镒

23.国家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旨在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这体现的哲理有(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4.“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A.一切从实践出发B.独立自主

C.坚持群众路线 D.反对教条主义

25.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

A.企业法人制度 B.企业组织形式

C.企业治理结构 D.企业管理制度

26.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行政沟通可分为( )

A.单向沟通B.双向沟通

C.正式沟通D.非正式沟通

27.职业道德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集中体现在( )

A.它是个体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它是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

C.它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

D.它是个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根本保障

28.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一国法律体系是由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有机组合而成的

B.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准

C.法律制度是组成法律部门的最小单位

D.行政法是我国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

29.下列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B.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不得用来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C.被告及其代理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D.原始证据的证明力高于传来证据

30.甲公司因乙公司未在约定期限内支付货款而催告其在一个月内付清,否则将解除买卖合同。一个月后乙公司仍未付款。对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

A.甲公司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B.甲公司解除合同必须经乙公司同意

C.甲公司在向法院申请合同无效后才可以解除合同

D.甲公司在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后才可以解除合同

31.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现该市某电器厂在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器,该局有权( )

A.责令其停止生产 B.没收其违法生产的电器

C.吊销其营业执照 D.对其处以罚款

3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有( )

A.和解 附和B.给予 给养 ....

C.禁忌 弱不禁风 D.弯曲 是非曲直 ....

33.如果美元对于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走高,对我国外贸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增加出口 B.减少出口 C.增加进口 D.减少进口

34.科学技术领域中所说的研发活动通常包括( )

A.基础研究 B.试验发展 C.应用研究 D.市场开发

3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有( )

A.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B.规定了新中国基本的民族政策

C.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和外交工作原则

D.规定了新中国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公文实务题(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分。)

2009年l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具体部署有关工作,××市人民政府决定于2009年1月16日发文召开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和主管农业领导参加的农村工作会议。假如由你代拟这份公文,请就下列问题作答。

36.这份公文的文种应当是( )

A.决定B.通报 C.意见 D.通知

37.这份公文属于( )

A.上行文 B.下行文C.平行文D.通行文

38.这份公文的发文字号应为( )

A.×政发〔2009〕×号 B.×政发〔2009〕第×号

C.〔2009〕×政发×号D.〔2009〕×政发第×号

39.这份公文的发文机关标识应为( )

A.××市人民政府文件 B.中共××市委文件

C.××市政府办公室文件D.中共××市委办公室文件

篇二:农村信用社公共基础知识

1.公文写作有明确的公文对象,因此公文的内容应当具有( )。

A.政治性

B.规范性

C.针对性

D.政策性

答案:C

解析:公文写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其受文对象即写给谁看的问题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2.下列“请示”的结束语中得体的是( )。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

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答案:D

解析:请示的正文多半按请示理由、请示事项、结束语的顺序写。结束语根据请示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习惯写法、常用的有“可否,请批示”,“当否,请指示”,“请审批”等。

3.我国编制工作采取的领导体制是( )。

A.分级领导、统一管理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垂直领导

D.双重领导

答案:B

4.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

B.把上帝当做了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

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上帝造人,把上帝作为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把上帝作为万物的主宰,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5.2003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 )。

A.实践的主体

B.实践的客体

C.实践的对象

D.实践的中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实践的构成要素的理解,实践由实践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和中介构成。中国载人航天实践活动中,主体是全体航天科研人员,客体是对于宇宙的探索和研究,手段是载人航天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6.在历史观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 )

7.相对静止是指事物绝对不动。(× )

【解析】静止是指物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性,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并不是事物的绝对不动。

8.当一事物存在时,其自身已经包含着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因素,构成事物自我发展的内在基础。(√ )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

【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转化,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是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题目观点颠倒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先后关系。

10.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2014年安徽农村信用社考试一本通(电子版)

一、2014安徽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大纲解读分析。

二、安徽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重点时事政治详解。

三、2013安徽农信社农信社考试历年真题试卷与解析。

四、2014农信社考试全套在线网络视频课程(重点)。

五、农村信用社考试全套在线网络音频课程(重点)。

六、农信社考试全套在线面试网络课程与面试资料。

七、安徽农信社考试(应用文知识)复习资料与习题。

八、安徽农信社考试(公共基础)复习资料与习题。

九、安徽农信社考试(经济金融)复习资料与习题。

十、安徽农信社考试(财会知识)复习资料与习题。

十一、安徽农信社考试(计算机)复习资料与习题。

十二、安徽农信社考试(法律知识)复习资料与习题。

十三、安徽农信社考试(行测知识)复习资料与习题。

一本通打包下载地址:花萝卜论坛里面有打包下载,你自己百度下就可以找到。

【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生产方式,那么,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主要是指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1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应该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又包括了两方面具体的内容:(1)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12.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了( D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B.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解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间的协调发展,体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这三个文明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在社会有机体中,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13.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B)。

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C.空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无限性

【解析】“坐”,表明的是一种静态,但这种静止是相对的,因为人即使“坐”着也能“日行八万里”,这说明了运动的绝对性。A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认识能力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C、D都是正确的观点,时间和空间都能无限延展,但题干并无此含义。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解析】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劳动,人类社会不可能存在,发展更无从谈起。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劳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人在改变外部自然的同时,也使人的自身得以改变和完善。劳动决定着社会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所以说,它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15.有人指出:没有广告的产品,又怎么能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 A )。

A.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

B.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致的反映

D.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关系。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二是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题干说的是不同主体意识的主观差别,因此只有A是正确的

单项选择题

16.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解析】挖甘草获利却引发了沙尘暴,本身忽视了事物的间接联系,其实质是忽视了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

17.2004年夏天我国四川某些地区发生洪灾,造成重大财产和生命损失。有学者指出,当时的气象预报低估了当地的降雨量,是造成灾害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有学者指出,该地区的植被破坏是灾害损失的主要原因。这些情况说明(B)。

A.人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能力是值得怀疑的

B.人类应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支配地位

D.自然界状况是人类无法认识的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有限性。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知识点特别值得引起重视。

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形态,其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质的。

19.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C )。

A实践标准是不可能的

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解析】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因为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20.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解析】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劳动,人类社会不可能存在,发展更无从谈起。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劳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人在改变外部自然的同时,也使人的自身得以改变和完善。劳动决定着社会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所以说,它是揭开人类历史的迷钥。

篇三: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完美版)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大纲

第一篇 政治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

3、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

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

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

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 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真理与价值

5、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一、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 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

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 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产生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C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②基本特征

? 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

辩证法;

?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统一;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

域;

?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 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

③其他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实践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第一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二成果,邓小平理论;

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 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主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界限;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基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存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②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的形式、特点

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基本形式:生产实践、调控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特点: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①主体与客体

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人的实践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②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相互作用通过改造与被改造,即主体对象化(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

二、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产生的四个决定性环节: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 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活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不论思想正确与否,都是对外部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

恩格斯: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或歪曲的反映。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学作用,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2.表现: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②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作性过程。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复制当前对象,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能动的反映现实,能动的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计划性。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 (一)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其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二)二者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决定了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同时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