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14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2015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答案

2015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关于出版活动,说法错误的是(D)。

A. 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备精神文化资源

B.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C. 出版活动能推进文化创新

D. 在出版活动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

2. 关于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说法错误的是(B)。

A. 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B. 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

C. 弘扬中华文化

D.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3.报纸、期刊与图书相区别的特点是(A)。

A. 连续出版

B. 以纸张为载体

C. 由一位作者的多篇作品组成

D. 内容图文并茂 4.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D)和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A. 出版复制技术 B. 出版数字技术 C. 出版活动与技术的关系 D.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5. 在所有的编辑活动当中,最早出现的是(C)的编辑活动。

A. 卜辞

B. 报纸

C. 书籍

D. 期刊

6. 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D)开始的。

A. 日本

B. 美国

C. 英国

D. 中国

7. 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是(D)。

A. 《新文化丛书》

B. 《中华百科丛书》

C. 《丛书集成》

D. 《万有文库》

8.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不包括(C)。

A. 宪法和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出版企业规章制度

D. 国务院部门规章

9. 在年度核验中被暂缓登记的图书出版单位,如(B)内经整改仍达不到核验要求的,将被撤销其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A. 1年

B. 6个月

C. 3个月

D. 1个月

10. 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人员必须(A)才能申请责任编辑注册。

A. 取得出版专业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

B. 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

C. 参加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D. 每年参加出版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个月

11. 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实行印刷经营(B)制度。

A. 特批

B. 许可

C. 登记

D. 监管

12. 责任编辑证书每(B)注册续展一次。

A. 1年

B. 3年 C. 5年 D. 7年 13. 被注销责任编辑证书的人员,至少(C)内不得申请责任编辑注册。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14. 各学科交叉审读制度多适用于(B)。

A. 古籍整理

B. 大型工具书

C. 小说

D. 法规汇编

15.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C)学时的继续教育。 A. 24 B. 36 C. 72 D. 98

16. 位于城市市区的出版社应该以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营业税额为基数,按(A)的税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A. 7%

B. 6%

C. 5%

D. 4%

17.最基本的出版物商品竞争方式是(A)。 A. 品种竞争 B. 价格竞争 C. 服务竞争 D. 宣传竞争

18.消费者形成出版物市场的条件是(C)。

A. 有购买目的、有闲暇时间、有购买能力

B. 有阅读习惯、有购买能力、有闲暇时间

C. 有购买动机、有购买能力、达到一定数量

D. 有购买动机、有阅读习惯、达到一定数量

19. 某出版社拟出版一本当红影星的自传,发行该书比较适合采用的渠道策略是

(D)。

A. 直销

B. 影视类专业协会包销

C. 独家分销

D. 密集分销

20.出版物滞销期营销策略的核心是(D)。

A. 加大宣传力度,支持发行渠道进行现场促销

B. 紧抓市场,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购

C. 通过加强售后服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D. 把滞销出版物从流通过程中撤离出来,将营销资源转移到其他出版物上

21. 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只有依法享有著作权的人才能对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他人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这体现了著作权的(C)。

A. 许可性 B. 有偿性 C. 专有性 D. 无偿性 22. 我国著作权法对作品予以保护的原则不包括(D)。

篇二:2015年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2015年版)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2015年版)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大纲

一、出版概论

内容包括:“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前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出版物的概念、要素和种类,出版物的特殊性。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关于出版学及其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熟悉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掌握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掌握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

5.熟悉从各种角度作的出版物分类。

6.了解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掌握关于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维护的知识。

8.熟悉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9.了解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0.熟悉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1.了解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1

12.了解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

13.了解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开展出版学研究的意义。

14.熟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及其相关学科。

15.了解中外出版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概况。

(二)考试内容

1.“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出版物的要素、特殊性和从各种角度作的分类。

5.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6.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7.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8.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9.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10.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

11.出版学的基本知识和中外出版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概况。

二、编辑概论

内容包括:编辑与编辑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关于编辑学及其研究的基础知识。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编辑”的概念。

2

2.熟悉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3.掌握编辑工作的特点。

4.熟悉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

5.掌握对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的要求。

6.掌握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7.了解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了解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二)考试内容

1.“编辑”的概念。

2.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3.编辑工作的特点。

4.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

5.对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的要求。

6.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7.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三、出版历史知识

内容包括:各民族文字与历史上早期的主要文献载体。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古代图书的生产。古代图书的流通。近代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中国近代的各类出版机构。近代出版的一些重要出版物。近代的著作权法颁布、修订与实施。近代的出版行业协会组织。

3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汉字的演变和中国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

2.熟悉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几种主要文献载体。

3.熟悉纸的发明。★

4.了解造纸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向域外的传播。★

5.熟悉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6.了解印刷术向域外的传播。★

7.熟悉中国古代图书的生产方式。

8.熟悉中国古代刻书业的编辑工作。

9.了解中国古代图书的流通方式。★

10.了解近代中国印刷业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应用与行业的发展。★

11.熟悉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

12.了解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13.熟悉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

14.了解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概况。

15.掌握关于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的知识。

16.熟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出版机构。

17.了解国民党、文化团体办的近代出版机构。

18.掌握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

19.了解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及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

(二)考试内容

1.中国各民族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4

2.中国历史上的早期文献载体。

3.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和向域外的传播。

4.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向域外的传播。

5.中国古代的刻书业及其编辑工作。

6.中国古代图书的流通。

7.近代中国印刷业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应用与行业的发展。

8.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

9.中国近代的出版机构。

10.近代重要的报纸、期刊品种和图书种类。

11.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及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

四、出版行政管理

内容包括:出版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国家对出版单位及其人员和业务活动的管理,国家对出版物印刷复制活动的管理,国家对出版物市场的管理。国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与有关的奖惩措施。

(一)基本要求

1.熟悉出版行政管理的概念与各级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

2.熟悉实施出版行政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法律规范。

3.了解国家关于出版单位的设立、变更与注销登记的管理规定。

4.掌握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

5.了解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6.了解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制度。

5

篇三:201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答案

201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是(C ).

A.作者、编者、读者

B.策划、审读、编辑加工

C.编辑、复制、发行

D.编辑加工、整体设计、校对

2.我国出版事业必须坚持的方向是(C ).

A.让读者的任何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B.让各种作品都能自由出版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强化出版物的特殊性,对社会作出更大贡蒲

3.下列行为中,属于正规出版活动的是(B )。

A.研究员李某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物价涨跌原理》一文

B.大学教师王某在参与编辑的学报上发表自己的一篇论文

C.编辑张某把自己的作品印了5 000册,以每册20元的价格卖出

D.公司职员郭某购得新加坡出版的《天地》一书,将其自费印刷500册,分送亲友 4.关于我国出版业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事业和产业的矛盾是基本矛盾 B.富有文化创意性 C.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D.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5.对数字资源进行标准化的标引处理时,一般采用国际 通用的(C )。 A. SGML B. HTML C.XML D. HTTP

6.据现有资料,1949年出版的李次民所著《编辑学》一 书,是(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在(D )范围内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

A.中国

B.东亚

C.亚洲 D.世界 7.关于编辑策划能力的说法,错误的是(B )。 A.编辑的策划能力主要体现在选题策划方面

B.编辑的策划能力越强,加工稿件的水平就越高

C.编辑的策划能力包括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D.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是编辑提高策划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 8.编辑工作也是一种语言文字工作,但不要求编辑人员(C )。 A.掌握语言文字规范 B.有语言文字加工能力 C.是语言文字学研究专家 D.有写作能力 9.我国最早的书市“槐市”出现在(C )。 A.战国时期

B.秦代

C.西汉

D.晋代

10.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是( A)。

A.《申报》

B.《万国公报》

C.《时报》

D.《上海新报》

11.在出版物的非引文部分使用“满清”称谓,属于(B )差错。 A.科学性 B.政治性 C.语法性

D.知识性

12.根据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制度的规定,图书出版社的年度核验( B)进行一次。 A.每年 B.每两年 C.每三年

D.每四年

13.根据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凡1年内造成3种及以上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注销登记,(C )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A.1

B.2

C.3

D.4

14.关于SID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SID码是光盘复制序次码的简称

B.每一家复制企业都有一个统一的SID码

C.每张正式出版的激光视盘的内圈都压有SID码

D.SID码由复制单位按有关技术标准编制

15.下列材料中,责任编辑首次注册不需要提交的是(D )

A.中级或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原件

B.责任编辑注册申请表

C.身份证复印件

D.学位证书复印件

16.出版物的终校应由出版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不低于( A)的校对人员担任。

A.一级校对

B.二级校对

C.三级校对

D.四级校对 17.出版社的计划一般是根据既定的(D )要求,对整个出版物生产与经营所作的全面安排。 A.编辑制度 B.出版流程 C.质量指标 D.经营目标

18.关于出版物发行渠道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出版物发行渠道是指出版物从出版单位所在地到达销售商所在地的路径

B.间接发行渠道的特点是产销分离

C.大众化图书应选择最短的渠道推广

D.密集分销渠道属于窄渠道

19.市场调查目标的确定,一般要经过提炼调查主题、确定调查项目和(D )等步骤。

A.细分目标市场

B.选择调查人员

C.确定调查样本

D.形成假设

20.某出版社引进出版一套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专著,最适合该套书的价格策略是( B)。

A.渗透定价策略

B.撇脂定价策略

C.统一定价策略 D.平衡定价策略 21.出版物个人市场的特点之一是( A)。 A.购买力流动频繁 B.购买方式集中 C.单次购买的出版物数量多 D.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 22.合法翻译已有作品而产生的翻译作品,其著作权应由( D)享有。 A.原作者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