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性别对高中数学学习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4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重点高中数学结题报告资料

“高中数学“TI教学实验”的实践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使中学数学教学发生? 着深刻的变革。教学模式作为“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怎样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当前课程教材改革中的重要内容。TI图形计算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使用工具,它具备符号代数系统、几何操作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可以直观地绘制各种图形,并进行动态演示、跟踪轨迹。TI图形计算器是教学、学习和做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它为数学思想提供可视化的图像,使组织和分析数据容易实现。它们可以支持学生在数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由于图形计算器的便携性、灵活性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可能。

2004年9月起,学校开展了有关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研究,我们数学组承担了其中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实验”部分的课题研究和实践。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教学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积极参加培训

“运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实验”从2003年9月正式启动。在此之前,数学组教师多数没接触过TI图形计算器,更无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教学的实践经验,只有部分教师在2002年参加过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师运用TI图形计算器进行辅助教学的培训活动,对TI图形计算器仅仅是初步的了解。因此,学校一方面让教师参加市有关实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自动请TI图形计算器的营销单位派有关教师来本校对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2004年8月,杨岳明、郭军两位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第二届TI手持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年会。

2005年3月,诸英、袁兰英、陈兰萍三位老师参加在储能中学TI图形计算器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培训。

2005年6月,杨岳明、郭军、於军三位老师到复旦中学进行的TI教材及技术培训,并观摩专家示范课。

2005年11月,方军老师参加由教研室举办的各区TI图形计算器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培训主讲老师培训班。

2005年12月,方军参加在复旦中学进行的TI教材及技术培训, 观摩专家示范课。

2006年6月,杨岳明、方军两位老师参加在进才中学举行的2005学年度TI手持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交流与总结活动。

(二)制订教学实验计划 现阶段TI数学教学实验的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1)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运用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题的活动之中;(2)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如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递推数列等)运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打破让学生在“听中学”的传统,转化为使学生在“做中学”新的学习模式。根据已开展的TI数学教学实验活动的经验,结合教研组的具体实际,我们教研组准备分两步进行TI数学教学实验:第一阶段(高一年级),着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TI图形计算器的操作使用培训,使学生学会一些常用的、简单的功能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第一学期“函数的性质”这一章节内容进行TI数学教学实验的尝试;在第二学期的“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章节中进一步探索TI数学教学的方法和基本模式。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实验的实践、尝试希望能达到两个目的,(1)实验班中同学能熟练的使用TI图形计算器的常用功能,能独立的使用TI图形计算器进行辅助学习。(2)教师能初步掌握运用TI图形计数器进行辅助教学,并能积累教学经验,总结使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的要点,完成TI数学教学实验报告。第二阶段(高二年级),着重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生研究型课题活动,在部分对TI图形计算器有兴趣,数学基础扎实且有一定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同学中,开展运用TI图形计数进行数学学科性小课题的研究,探索进行TI辅助教学的活动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并在两阶段的TI教学

实验活动中,及时发现优秀生组织她们参加市的有关TI竞赛活动。

(三)稳步开展教学实验工作 2004年9月,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实验班,由杨岳明、郭军两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同时由於军老师在这两班中进行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实验活动。

2005年9月,学校在(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性别对高中数学学习结题报告)高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班,由杨岳明、诸英、方军三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

2005年9月,在高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展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由杨岳明、诸英、方军三位老师承担实验指导任务;

2006年9月,学校在高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班,由诸英、陈兰萍、袁兰英三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

教学实验活动启动后,课题组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活动。一方面承担教学实验任务的老师在组内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活动,另一方面在区级范围内上教学展示课。2004年12月,在我校举行的区教学节教学观摩活动中,杨岳明老师开设了运用TI图形计算器解不等式教学研究课,并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2005年4

月,郭军和於军两位青年教师结合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活动,合作参加了区研究性学习案例撰写评比获得二等奖,并上了一节区级活动展示课。2006年4月,诸英老师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课案例参加区研究性学习案例交流活动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

三年来的教学实验活动,实验组全体老师发挥集体智慧积累和归纳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05年11月由杨岳明老师整理汇编了“TI图形计算器使用技术专题讲义”、“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案例(1)”,并教学实验收集整理了许多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

二、研究与实践的收获

(一)TI为学生创设了平等、民主、自主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愈来愈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脑、动手、动嘴的机会,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而TI图形计算器恰恰在这方面为师生营造了他们共同需要的氛围.

篇二: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表1

评价表2 同学互评

评价表3 教师评价

篇三:著名中学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在实践中探究,在研究中提升

--“主题背景下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问题的提出

课程的整合化是幼儿教育的新理念,主题活动模式是整合性课程的有效实践。在整合课程中,主题内容与数学纵向的知识结构很难整合,教材安排的数学教育的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造成教育中有淡化和忽视数学领域价值的倾向。而数学教育作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部分,应该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幼儿园数学教育不在于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强调的更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感受数学并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由于数学知识的特殊性以及幼儿的学习数学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内容,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怎么样才能把数学有效地整合渗透到主题活动中去,如何将数学学科和幼儿主题教学有机整合、互补共存,让数学教育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呢?这正是本课题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的核心概念以及界定

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的研究旨在探索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策略,尝试将数学教育与主题交融渗透于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积累数学经验,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依据皮亚杰的幼儿数概念发展理论和格尔曼、富森等的“数数模式”理论以及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理论,要使幼儿获得数概念,需要有大量的经验积累,需要在生活中有着与思维和动作相关的多方面的操作与体验活动。幼儿园主题教育内容主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展现,把握数学教育在主题活动中的教学价值,把数学学科和幼儿主题教学有机整合,进行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的研究,既能够改变幼儿教育中淡化和忽视数学领域价值的倾向,又有利于顺应幼儿学数学的发展需要,使幼儿在主题探究的进程中提高观察、分析、沟通和推理的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具体的游戏情境中来思考、解决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等方面的简单问题,养成求知好学的习惯,有效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总目标

1.将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自然整合,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并产生良好的互动。

2.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科研研究的意识,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正确选择和把握主题背景下数学教育的内容,探究数学活动的实施策略,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课题研究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重视主题教学的价值,整合主题中有价值的数教育经验,探究适宜的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让数学教育紧紧追随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推动幼儿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并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各种问题,亲身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重要。

2.个案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有重点观察实验对象的行为表现,做好个案观察记录,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比较,验证课题实验的论据。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比较和概括,不断积累经验,通过思维加工,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根据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各学期计划,结合我园的具体实际情况,在研究过程中,紧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确保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一、拓宽学习途径,在学习中促进专业发展成长。

(一)“不学”则“无术”,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途径的多样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土壤,教师专业发展之花才会开得灿烂多姿。

1.向书本学。幼儿园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以及教学实际确定个人读书计划,给老师推荐书目,提供书籍,明确读书要求,完成读书交流活动,利用教师博客等方式进行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收获,品评教育经典,研析专业知识,收获精神上的盛宴。幼儿园以读书笔记检查、读书感想交流等形式进行评价,进一步保证了读书制度不流于形式,落在实处。

2.向同行学。在碧溪片以及协作组领导的关心指导下,2010年5月我们顺利进行了课题中期汇报活动,2011年3月对何敏亚老师的《 主题教育活动中如何与

数学操作练习有机整合》等个人微型课题进行了中期论证活动,碧溪片片长吴红霞园长、陈雪燕园长等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向我们传递了最新的教研讯息,为我们解析了研究动态与方向,指导我们扎根实践深入研究,在交流对话中让我们的老师们获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学有途径、研有方向、思有深度、行有目标”的工作思路。今年暑假,我们邀请了市教研室领导郭蓉老师为我们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讲座,专家的指导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除此之外,我园不错过任何一次机会,派出老师外出学习,通过一次次地聆听模仿实践,实现了感悟教学理念,内化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

3.向同伴学。新教师是我们幼儿园发展的希望,让新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我们采用师徒带教的形式,由幼儿园委派师傅,这些新老师有了固定的师傅,便可经常听师傅的课,还可以请师傅指导课堂教学,这种一对一的互帮互学方式,不但让新老师成长更快,也让师傅有了用武之地。

二、完善课程审议制定,理性思考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与策略 。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会涉及到数形空间实践及逻辑关系等诸方面的数学内容。教师基本能自觉地以主题内容和主题发展为线,融入相关的数学内容进行教学。因为主题的产生和展开都离不开幼儿的生活经验和问题,离不开解决问题而学习的需求,所以融入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从源头上保障了数学内容的生活性,使数学教育能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幼儿喜爱的学习方式中。如在主题《蔬果乐》根据幼儿认识蔬果和培养幼儿爱吃蔬果的要求,让中班幼儿进行买菜游戏和午餐食谱记录等活动中,进行分类、数数、统计活动,让小班幼儿在分果果游戏中进行分类以及5以内数量对应的取放练习,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并感知食物的数量关系,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在课题研究前阶段我们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为追求主题的渗透与整合,活动的情景与趣味,很多教师就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些内容融不进主题而担忧,经过课题中期汇报活动中吴红霞等园长的指导,通过教研组课程审议中的争论以及课题组研究理论的查证,帮助教师端正了课程观,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学习数学的

理论认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教师能够自如地把这些内容安排到游戏或者操作活动中来学习,这样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游戏中数学区的作用。

三、同伴互助,合作攻关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度。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总结前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已有的收获及其反思,分析现状,查摆问题,调整策略与研究的重点,明确研究目的和任务,提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后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合作攻关和交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突出一个“实”字、追求一个“新”字、达到一个“高”字,以科研促课改,以科研促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

教研组能够围绕幼儿园主课题,把教学中经常碰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分析归纳,纳入班际联合子课题或个人微型课题中分阶段进行研究。教研组、备课组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在课题目标下展开的,围绕“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来调整教学的策略,加强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围绕课题开设公开课,撰写教学设计。课题研究骨干教师能够根据研究主题,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深入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在业务骨干教师的合作指导下,2011年5月王丽芳老师执教的数学活动《爱吃水果的河马》在常熟市五年以上教师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了片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2009年以及2011年6月新教师张觅和高晓怡老师分别到珍门借班上课执教了数学活动《分糖果》和《爱吃水果的毛毛虫》,获得了珍门老师的好评。

四、骨干引领,有效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整合的途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间的交流局限于年级组之间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研讨的良好氛围,幼儿园在教师研究的基础上创设了“教师博客”,建立了“教学资源库”,让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交流,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对话,积极营造了一个研究的环境、切磋的场所、展示的空间。2011年10月新教师王丽在指导老师徐丽秋的辅导下脱颖而出,参加片5年内教师数学活动设计获得一等奖。更多的教师在陆丽丹园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整合的途径,如中期汇报活动《相反国找规律》、借班活动《爱吃水果的毛毛虫》以及数学评优课《爱吃水果的河马》,教师们努力运用电脑、网络开展多媒体教学。同样,教师从网上获取教学信息资料,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法,像数学活动《简单规律》、《条形统计图》等,都是教

师们主动从网上查寻的资料,经过修改以及实践课的研讨推广,目前作为优质课收集在我园“教学资源库”。

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一、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融合促进了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在主题活动,数学教育融合了主题内容,使幼儿接触到的数学内容不再是抽象的、远离生活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和当前学习内容、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让幼儿有了更多操作实践的实践和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幼儿能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由观察、相互交流讨论,积累感性经验。例如小班主题《玩具回家》的数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对小朋友形成玩具的分类意识非常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调高了幼儿整理玩具的速度;大班通过预设的数学系列活动《叶子王》,教师安排幼儿到社区广场“找一找”“比一比”不同的叶子,捡落叶回来从叶子的大小、颜色、纹路入手探究操作,鼓励幼儿对叶子进行分类统计、排序、边分合操作边练习数的组成以及加减等数学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有利于感受数学并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二、学习、实践 、研究、反思,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十分注意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多层次全方位搭建研究平台,根据教学需要不定期地举办研讨活动,激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研讨的内容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来,课题组教师从自己对教学中的困惑展开交流讨论,逐步地自觉地形成问题和课题意识,学会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8年-09年期间幼儿园分别举办了各个年级组的“一课三研”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对大班数学活动《解密电话号码》、小班数学活动《铺路》、中班数学活动《从1排到10》进行同题课研讨,让执教老师预先走教案,熟悉内容,把握细节处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做好准备工作。再组织安排推选的执教教师现场教学展示,其余空课的教师观摩记录不同执教者的教学过程,观察执教者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然后执教教师进行说课与自评,从设计意图到课堂教学情况、幼儿学习情况等方面谈谈个人感悟、总结教学经验;听课老师则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并针对每个活动的目标定位、环节设计、策略运用进行深刻反思,给予设计的成功环节充分肯定。开放、愉快的氛围为每位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促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解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