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矫正幼任性行为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12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幼儿园集体教学师幼互动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集体教学师幼互动研究结题报告

(2013-05-29 15:39:30)

分类: 2012年小课题

篇二:结题报告参考范文1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10-07-12 11:30:06 来源:省心范文网 作者:省心范文网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 “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力是指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目前还有很多实事例子表明我国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容乐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 “ 小皇帝 ” 、 “ 小公主 ” 比比皆是,少年大学生因不能生活自理而被迫退学的事件也常见报端。而这一切也与我们从小忽视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重点、难点在于家庭。我们觉得必须从家庭寻找突破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对幼儿有家自理表现及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以寻找教育的切入点,采取有效的家庭指导策略,达到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论证

㈠基本内容:培养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盥洗、自己进餐、自己穿脱、自己入厕、自理物品、自行处理生活中力所能及的问题等。

㈡重点:学习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

㈢难点:

1 、家园配合方面,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步进行教育。

2 、幼儿学习自行处理生活中力所能及的问题。

㈣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和中国家长的过分宠爱孩子,造成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强。如有报道所说大学开学的日子,学生宿舍忙碌的都是家长,而我们的幼儿园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吃饭要父母喂,不会穿脱衣服,物品乱丢乱放。而国外孩子的自理能力远比中国孩子强得多。孩子长大后将很难适应国际化高节奏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让孩子自强、自立、积极面对生活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范围、方法和步骤 ㈠研究范围 全园小中大班幼儿 415 名,其中小班 125 人,中班 140 人,在班 150 人。 ㈡研究方法 1 、调查法设计专门的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表 ” 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分二部分:一部分 “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 ;另一部分 “ 家庭及其教育情况 ” 。 2 、各班召开简短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请家长打消顾虑,真实填写。 ㈢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07 年 3 月 —4 月)拟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 2007 年 4 月 —6 月)收集资料,设计调查表。

第三阶段:( 2007 年 6 月 —9 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写出调查报告

四、结果与分析

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情况。

表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情况(百分比)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10-07-12 11:30:06 来源:省心范文网 作者:省心范文网

由表一可以看出:①各年龄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发展还是比较好的,除了“整理床铺”和“系鞋带”这二项在小、中 班“不会的”超过50%以外,其余项目“不会的”都在50%以下。这说明当前幼儿家长还是比较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的。②各年龄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体现年龄上的差异,即从小班到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从表一各年龄班各调查项目 “会的”一栏中可以清楚地证明这一点。这一调查结果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相吻合的。③各年龄班男女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各项目中都存在着差异。总体情况是女幼儿“会的”百分比要比男幼儿高。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表五(一)、(二)中找到它的原因。男、女幼儿的家长在对自己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家长对女孩子一般要求比较严,也能有意识地放手让她们做一些自理的事情。而男孩子的家长则愿意更多地为孩子“代劳”。如在问及“孩子玩完玩具后,您是否经常为孩子收拾玩具”时,男孩子的家长问答“经常的”占35.48%,而女孩子的家长问答“经常的”则只有12.8%。在“您是否经常帮孩子穿衣服”、“您是否经常给孩子喂饭”时,男孩子的家长问答“经常的”分别占51.60%和 31.05%,而女孩子的家长问答“经常的”则分别是45.18%和19.34%,两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与我们的社会对男、女幼儿的传统教育有关系。从我们与家长平时的交谈中也可以验证这一点。

㈡、父母学历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表二、父母学历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表(百分比)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10-07-12 11:30:06 来源:省心范文网 作者:省心范文网

由表二可以看出,父母学历不同与其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同项目上存在着相关联系,具体表现在:①在“自理物品”方面:出现随父母学历的提高幼儿能力相应提高的现象。如在“折叠衣服”这一项,父母“双方均在中专以上”、“一方在中专以上”、“双方均在中专以下”他们的孩子在“折叠衣服”这一项“会的”分别是58.26%、29.13%、10.12%。其余各项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②在“进餐”方面:出现父母双方学历较高与较低幼儿比父母一方学历较低幼儿能力高的现象。表中所列“吃饭”和“使用筷子”两项,父母双方学历较高、较低幼儿,其“会的”分别占88.20%、86.40%和68.43%、61.50%,而父母双方学历一方高一方低的幼儿,其“会的”则只有78.20%和42.28%。 ③在“盥洗”方面:出现父母(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矫正幼任性行为结题报告)双方学历在中专以下,其子女的能力比父母双方学历高的子女高的现象。其“洗脸”、“洗脚”两项“会的”均为86.50%。④在“穿、脱衣”方面:父母双方学历均为中专(高中)以上的子女,在这一方面能力总体发展较好。可见,父母的学历与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无规律可循,应依据不同的自理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措施,对不同孩子、不同家庭进行教育及辅导。

㈢、父母职业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

表三、父母职业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表(百分比)

忙,他们没时间亲自照顾孩 子,部分家长家中请有保姆,于是孩子的吃喝拉全部都让保姆包办了,从而形成生活自理能力低的现状。二是家中没有请保姆的家长,因急于上班料理生意,他们没有时间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项都在他们匆忙中被包办了。而其它职业的父母这种情况相对少一些。

㈣、家庭属性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从表三可以看出:父母经商的子女其生活能力总体上比父母是其他职业的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低。表三中各项目“会的”百分比“父母是经商”都比其它两种要低得多,而父母是“公职的”和“其它的”则没有明显的差异。经调查及与家长交谈,了解其原因,一是经商家长因为生意 表四、家庭属性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表(百分比)

由表四可以看出:传统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较差。表中所列各项“会的”百分比均低于其他两类家庭的孩子。而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无明显差别。原因一是在传统家庭中,祖辈因为“隔代亲”的影响重养轻教,什么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长辈舍不得,百般阻拦, 两代人教育观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养成任性、娇气、依赖心理, 从而影响自理能力的发展。原因二是在传统家庭中,有较多的成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长“代劳”,长久下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等待家长帮忙成为他们的习惯。

表五(一)、家庭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影响表(百分比)

表五(二)、家庭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影响表(百分比)

五、通过这次调查问卷及分析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幼儿自理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觉得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从小让他干这干那,于心不忍。一切的替代,使得幼儿从小就有一种依赖的思想和行为以至于孩子养成没人喂就不肯吃饭,没人陪就不肯入睡,尤其是家中的爷爷奶奶更是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喂他,使孩子养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 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父母不是教会孩子怎么去做,而是采取代替的方法,使孩子总也学不会自理方面的技能,这也是导致孩子不会自理的重要因素。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机会

当孩子刚学会穿脱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反复锻炼的的机会。

4、没有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孩子太小、动作太慢,反而添乱,还不如自己干。”这种思想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总是不愿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束缚孩子的双手、双脚。那么,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呢?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多给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出本领。也就制止了孩子什么都不会的现象。

5、家庭要求没有做到一致性

家庭成员的一致性,也就是幼儿在家中做事时,家庭中的成员必须对他做得事要求一致。而我们调查统计中显示,有爷爷奶奶的传统家庭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我们都知道,爷爷奶奶去亲孩子,真是比父母都要亲,所以家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妈妈想让孩子学会自理能力,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地笨手笨脚的穿,奶奶看见了,怕孩子受凉感冒表示反对,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上班的时间,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来。一个是要培养,一个是怕孩子做不好,自己代劳,可想而之,这们的教育不一致,不统一,孩子什么时候也学不会自理的。

六、几点建议

㈠改变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观念

此次调查显示,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年龄、父母职业、家庭属性、家长态度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观念。(见表五)因此,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在于转变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不科学的观念。如:孩子太小,不会做,长大再学也不迟等方面。当然,家长观念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儿园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家教园地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提高家长对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应让家长意识到他们在对待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良做法和思想,帮助他们努力进行改变。只有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努力改变自己不科学的做法和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才能有效。

㈡教给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在调查中有的家长说不会教或教了孩子不听、效果不好,这与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有关。因此,让家长掌握有效的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应该成为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从以往的经验看,我们认为可以教给家长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①榜样法: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我们的不少家长要求孩子的是一套,而自己做的又是一套,因此对孩子的正确要求被自己的反向行为所抵消,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求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个好榜样。要求孩子物品要有序摆放,自己的物品、脱下来的衣服首先要摆放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②儿歌、故事法:儿歌、故事是幼儿喜欢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把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渗透于儿歌、故事中,可以使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可以收集具有教育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儿歌、故事,让家长教孩子边念儿歌边学习生活技能。如教幼儿漱口,可以边教边说儿歌:“手拿花花杯,含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眼,咕噜咕噜吐出水”。这样简单通俗易懂的儿歌能帮助幼儿记住漱口的顺序,使幼儿在愉悦的儿歌里轻松自主地学习。同时生动形象的故事、歌曲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自理。如故事《三只小猪》、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都是家长进行教育的好素材。

③鼓励法:成就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如“你真棒”“你是个能干的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进行生活自理的成就感。要求孩子进行自理活动时,多鼓励他们“你行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使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生活自理,追求成功和进步。

④示范法:幼儿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能光看见孩子能做就行了,还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如整理床铺,家长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并指导孩子叠一叠,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一次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了,家长要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鼓励,让孩子对做事情有信心。

⑤纠错法: 幼儿能力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生活技能的掌握需要经历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因此,家长应允许孩子在学习自理能力时出现错误,并且耐心地给予纠正,使孩子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如孩子在穿衣的过程中常出现穿反、扣子扣不整齐等错误,此时家长就应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穿得又快又准。 ㈢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次调查显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点,不同的家庭在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上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家长时应针对不同家庭的教育情况及不同家庭的孩子特点,采取适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于传统的家庭的指导的重点在于教育的一致性上,要求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自理;对于经商的家长的指导的重点在于合理安排时间,如晚上应提前安排孩子入睡,早上才能早起,这样就有较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进行自理活动;对于学历较高的家长,主要是让他们了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一般情况下家长都能及时配合教育;对于学历较低的家长,主要是指导他们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存在性别教育差异的家长则重点让他们明确自理能力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不要因为是男孩子而放松对他们的要求,等等。如果在指导家长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就起不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㈣探索多样化的家长指导形式

不同的家长、孩子在家中不同的自理表现,要求教师必须探索多样化的指导形式,发挥各指导形式在指导家长教育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优势,才能取得良好的指导效果。

①家长会:即把家长集中起来,就孩子共同存在的问题向家长汇报,也可以向家长传授一些具有共性的指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可以是全班幼儿的家长会,也可以是存在共同问题的幼儿的家长会。这种形式的效率比较高,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发现班级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共同问题。

②家访调查法:即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对个别幼儿、特殊幼儿采取的一种方法,利用家访中与家长的交谈访问。它可以使教师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及其家庭的情况,但往往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

篇三:结题报告

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 2014年度小课题

结题报告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