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粮食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5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粮食经济论文1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粮食经济问题》课程论文

题 目: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姓 名: 戚雅男 学 号: 201046910232 专业班级: 经济学类1002班 授课教师: 马强 学 期: 2011 -2012

2011年 10月18日

声 明

此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文内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并且本人了解课程中有关抄袭及引用方面的规定。

签 名:戚雅男 日 期: 2011年10月18日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摘 要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高通胀压力下,以及外国市场的强烈竞争下,如何优化中国粮食产业结构,如何抵御外部粮食风险,如何守住18亿亩粮食红线,已成为中国政府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政府部门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毕竟粮食才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保证。

关键词

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

前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粮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没有粮食,一个国家根本不可能站在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没有粮食,你将受制于其他国家,根本谈不上振兴国家的经济。所以,粮食是经济中的重中之重!

同时,粮食安全也是政治安全的命脉。从政治角度看,粮食安全是立国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粮食的生产、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可以说,粮食生产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但是现在,我国面对着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1、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1粮食安全的定义及重要意义

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都已经开始凸显,因为粮食问题而受制于人,

从而丧失国家最基本的公共物品——粮食的主导权。实际上,粮食危机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了政治和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有可能进一步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且把此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首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前就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后,改革更是首先从农业、农村、农民中展开,取得突破。

1.2我国粮食安全存在隐忧的原因

1.2.1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

受非农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

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151亿亩,短短7年时间减少了1亿亩。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137亿亩,比2003年净减少140万亩,人均耕地下降为1.41亩(2003年人均耕地1.43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人均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0.8亩)。而且,我国耕地面积分布极不平衡,62%的耕地分布在水资源不足全国20%的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水资源充足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耕地仅占38%。虽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在21-01亿亩,但60%以上分布在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沙化及盐碱严重的西北部地区,且交通不便。加上这几年有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农业结构的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减粮扩经,将良田改种果树等经济林木或毁田养鱼,有些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过快等,自然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同时,耕地质量也在下降。全国耕地中只有不到1/3是可灌溉的高产稳产农田,其余2/3是中低产田,其中一半以上耕地严重缺乏氮、磷、钾。从水资源情况来看,农业用水非常紧缺。再加上我国农业节水程度很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0.45,而发达国家为0.7-0.8。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二为中低产田,灌溉水田、水浇地面积仅为20%左右。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较为匮乏,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非常有限。这些具体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

1.2.2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篇二:粮食经济论文

题目:关于人口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粮食经济问题》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经贸1009

姓 名:朱家明

学 号:201046910911

指导老师:姚咏涵

关于人口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增长,我国的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耕地的质量也在下降,我国的淡水资源也在不断不减少,并且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偏低,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在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就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耕地 人口 中国 土地 农民

0.前言

粮食安全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头等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在新世纪,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并且每年都有相当的新增人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开始突出起来。

1.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

1.1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1996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到2006年底,已降为18.27亿亩,10年间净减少1.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已降到1.39亩,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我国人口在不断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6亿,而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镇化进程尚未过半人口增长问题与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问题共同影响着我国的耕地面积,尽管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耕地继续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每年仅建设用地就至少需要新增400万亩。

1.2耕地质量下降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多,我国的耕地质量也在下降,中低产品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据有关部门对十个省的调查分析,目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比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0.35个百分点。

1.3淡水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约为215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北方地区总体上严重缺水。东南沿海等地区水资源条件良好,但由

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快于全国,一方面是积聚的投资多,吸引外来就业人口多,另一方面则是耕地减少的多,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多、粮食需求增长多。2005年东南沿海10省市的粮食总量比1998年减少307亿公斤,既减少了17.6%,其在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也由34.02%降至29.67%,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南粮北运”格局已被“北粮南运”所代替。由于粮食生产是耗水产业,将粮食增产的重任交由水资源短缺的北方来承担,其可持续性如何,还需深入研究。

2.当今中国人口持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粮食的安全造成一定压力。

2.1我国的人口在持续不断的增长

我国在近三四十年实行的计划生育尽管对我国的人口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增长的人口其实并不少,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已突破13亿,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预计将达到16亿,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我国的人口在持续不断的增长就给我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2.2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偏低,缺粮人口的绝对数比较大。

从2000-2006年,七年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360.57公斤,没有一年达到了人均390公斤的安全水平,这与发达国家人均573公斤相比差距更大。2000年以来,虽然农村贫困人口除2004年有所增加外,其余年份都在减少,2000年为3500万人,2006年为2280万人,但城市贫困人口每年都在增加,2000年城市贫困人口为1382万人,而到2006年增加到2200万人。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更加剧了我国粮食的不安全性。

2.3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超过70亿,达到72亿,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2.7亿,较2004年增加19亿。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若按2002年世界人均粮食消费量304公斤计算的话,2015年需要粮食21.89亿吨,2030年需要零食25.24亿吨,若按人均粮食消费量350公斤计算的话,2015年需要粮食25.2亿吨,2030年需要28.95亿吨。

2.4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障弱势群体的粮食供给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2300万,城市下岗失业,收入水平低,城市下岗失业,收入水平低,需要救助的人口近2200万,这些弱势群体收入低,其食物时常得不到保障,这与那些高收入富裕阶层相比形成明显的不协调,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弱势群体食物

供给的不安全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而且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应实行粮食救济措施,满足其基本需要。所以,为了满足人民第一生活需要,保证社会稳定,为了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保障粮食安全。

3.在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就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1在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耕地始终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保护耕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3.1.1耕地及其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耕地资源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耕地数量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与耕地质量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耕地数量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确定的情况下,耕地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能力。耕地质量是在某种土地的用途下其适应性程度,肥力大小以及产出能力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的构成要素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生态因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对粮食产量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经济因素反映对耕地投入与管理的程度,一般对耕地质量起到改善作用。

3.1.2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耕地面积约为1.33亿公顷,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但人均耕地从1978年以来平均每年减少260000公顷,而人口数量却急剧增加,人均耕地水平的下降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耕地及人均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污染严重,耕地的生态功能下降。我国目前的耕地利用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国粮食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耕地。

3.2保护水资源

3.2.1我国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6%的径流量养活了占世界近22%的人口,中国的水资源是十分短缺的。当前我国农业水资源面临几个突出的矛盾: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少: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仅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水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全。

3.2.2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水资源,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护水源是根本和前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有效补充;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基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重点;加强现存地表水灌区的技术改造与科学管理是保证;积极进行污水回收处理;加强农业水源工程的建设,发展引水调水工程。

3.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3.1农业基础设施及其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农业基础设施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粮食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有效降低粮食生产的交易成本。它是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前提与基础。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条件。

3.3.2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基本保障能力下降。缺乏资产经营管理。布局不合理。效益不高。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3.3.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具体而言,主要可从认识、投资和管理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统筹管理工作。

3.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3.4.1农业科技进步及其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

农业科技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能够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和水资源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自然资源保证,而农业科技决定了粮食生产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吧,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农业科技更能直接影响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4.2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在体制、投资、科技成果的应用以及人力资源这几个方面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依然都是在政府主导体制下运行,许多工作都表现为政府行为,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我国农业科研和推广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存在科技成果应用不顺的问题。农业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3.4.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逐步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篇三:粮食经济学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粮食经济问题》课程论文

题 目(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粮食经济论文):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姓 名:夏 永 争

学 号: 201046910607

专业班级:经济学类 1006班

授课教师:姚咏 涵

学 期: 2011-2012上半学期

2011年10月 26日

声 明

此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文内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并且本人了解课程中有关抄袭及引用方面的规定。

签 名:

日 期:

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摘要

“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粮食产量于1996年突破5亿大关,1996—1999年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4年间年平均产量超过5亿吨,表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粮食产量在1998年达到5.12亿吨的高峰后,已经连续5年减产,到2003年粮食产量下降到4.31亿吨,虽然2004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7亿吨,比2003年增产388千克,增长9.0%,扭转了1999年来下降的局面,但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没有恢复到5亿吨的水平。从耕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水资源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要素变化情况分析看,同1998年的5.12亿吨相比,现有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能相差200亿~250一千克左右。目前,提高粮产量的任务艰巨,就是说我国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单产水平存在一定波动;粮食生产成本效益下降,粮食供需存在缺口,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可以说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不稳定,面临很多问题。从长期来看,我国耕地少、人口多、水资源匮乏等,始终制约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是推进我国小康建设过程中的长期重大任务。我国政府特别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历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会议都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动态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系统和全面研究。 关键词

粮食 提高 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ABSTRACT

" Hunger breeds tentment"," for politics should, first in sufficient feed". Commissariat is a kind of special merchandise that has strategic sense, it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n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grain output in 1996 passed the 500000000 mark, 1996 - 1999 years, commissariat produces bumper harvest, 4 years the average annual output of more than 5 tons, show our country the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has reached a new stage.

China's grain output in 1998 reached 5.12 tons after the peak, already successive 5

years of reduction of output, to 2003 commissariat production declined to 4.31 tons in 2004, although the annual grain output reached 4.7 tons, than 2003 increase production 388 kilograms, grow 9%, reversed the 1999 decline, but the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has not recovered to 5 million tons of levels. From farmland, commissariat sows area, per unit area yiel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of main elements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perspective, with 1998 5.12 tons compared, existing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may differ by 20000000000 ~ 250 kg. At present, raise grain output of the task is formidable, that is to say, crop of our country grain sowing area, per unit area yield level in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fluctuation; grain production cost benefit drops, commissariat supply and demand gap, food safety risks exist; it can be said that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is not stable,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In the long term, our country farmland is little, population is much,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lways restricts our country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improvement.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in China, will b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well-off during long-term major task.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tect and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over the central rural work conference of central economy conference, to protect and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as the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food safety.

This research mainly use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dynamic analysis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the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in China i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Key Words

foodimprovement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of productionstudy

引言:

民以食为天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不足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能否做到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关系到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政府和广大人民为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出了不懈努力,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基本形成5亿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结束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长期短缺,实现了总量供求平衡,丰富有余。

我国粮食产量于1996年突破5亿吨大关,提前实现“九五”计划确定的粮食产量目标。1996—1999年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4年间年平均产量超过5亿吨,表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任务艰巨,从短期看,有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另外,有些地方存在为难情绪,扶持粮食生产的配套措施还不多,措施没有完全到位等等;从长期看,我国耕地少、人口多、水资源匮乏等,始终制约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是推进我国小康建设进程中的长期重大任务。

1. 粮食生产的基本特征

1.1.粮食生产的基础性

粮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产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无论是在什么社会、什么制度下,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吃饭问题都不会改变,都必须占有足够的粮食,粮食永远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粮食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活资料的生产,特别是粮食的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尽管近百年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提高了肉、蛋、奶、鱼、虾等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作为直接食用的口粮消费比重相对减少,但这些动物性食物大多也是由粮食饲料转化而来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以谷物为主食的人口仍达40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其中包括百分之九十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和百分之五左右的发达国家的人口。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引发和先导因素就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作为必须性商品,当粮食价格发生大幅度上涨时,由于粮食需求量基本不发生变化,对于很多低收入居民来讲,粮食支出必然大幅度增加,其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诱发社会动荡。从2003年10月开始,我国粮食价格开始大幅度的持续的上涨,标志着新的一轮粮食上涨行情的开始,同时,也预示着供求格局会发生逆转。粮食价格的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粮食问题的普遍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也开始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甚至有人把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并列为当今我国的三大安全问题。

1.2粮食生产的战略性

粮食还是一种特殊的战略性商品,它不仅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也是国际贸易、国际商战、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战略武器和政治筹码。以为粮食的多寡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一是粮食安全超越了一切制度、一切国家、一切社会和一切政权,这与一般商品是不同的。当市场不能保证公民在重大自然灾害时期、重大战争时期的基本供给时,政府必须出面干预粮食生产和流通,必须有唯一能代表全民利益的政府来保障粮食安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