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经济论文打包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08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经济学毕业论文资料

经济学毕业论文资料:有关西方金融危机论文范文

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已三年有余,危机不仅给西方国家带来严重困难,而且迅速影响到全世界。2009年全球经济下跌0.6%,西方国家下跌3.4%,国际贸易萎缩23%,国际直接投资下降37%,失业人数增加3000多万。2010年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增长乏力,美欧经济仅增长了2.8%和1.7%,全球经济增长5%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带动的。今年疲势依旧,西方国家赤字增加,债台高筑,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劳动群众示威此起彼伏,表达自己的不满。西方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它周期性地出现,隔七八年必来一次,不自今日始,也不会至此结束。但这次金融危机有其特点,告诉了我们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值得加以研究。这里仅提出几个与我国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有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虚拟经济的两重性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是由次贷泡沫破裂引发的,是虚拟资本天马行空式的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的必然结果。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暴露出资本逐利的本质,逐利达到反常的程度,不仅使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激化,而且使借贷资本与实体资本矛盾激化,借贷资本之间的矛盾激化,危机必然爆发。

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股票、有价证券、国债为代表的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它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是虚拟的,只是代表有权取得未来剩余价值的资本所有权证书。股份制和债券制可以使资本与资本持有者分离,使资本持有者的资本在保持资本所有权并索取一定剩余价值权的基础上与实有资本相结合,使闲散资本通过买卖流通集中集聚和重新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这是非股份制经济所不能完成的。它这种可以分离买卖组合,所有权及剩余索取权含量会随着其市场价值变化而变化波动的特点,使之既具有集聚资本、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作用的一面,又具有风险、投机和欺诈、破坏生产力的一面。由于股票价格会受供求关系、舆论、政治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预期股息收益成正比,而与银行利息成反比,可以脱离实体资本实际运行状况,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投机和欺诈,成为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指出:股份制“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一种发起人、创业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产出了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 ② “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恩格斯说:证券交易所“是资本主义赢利的顶峰,在那里所有权完全直接变成了盗窃。”③

100年后的今天,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再发展到金融资本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寄生性与腐朽性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虚拟资本及其投机、欺诈性也有了新的更大发展。其生产职能下降,投机、欺诈职能上升为主体地位;聚集资本的职能下降,利用资本运动逐利的职能上升为主体地位;规模无比增大,实体资本规模下降,虚拟资本规模上升为主体地位。2006年美国金融衍生品总量达518万亿美元,是GDP的40倍,其中各种债券和资产券是GDP的6.8倍;现在金融衍生品总量则发展到高达GDP的418倍。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由1960年的29.7%,下降为1980年的23.5%,1987年的20%,2007年的不到12%,虚拟经济和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则从1950年的11%上升为80%,而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的利润则占到总利润的70%。美国本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质生产基地,能源、钢铁、汽车、制造业都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年来这些产业都逐步衰落了。制造业不断“空洞化”,证券业、军事工业以及与军事有关的高科技研究却疯狂发展。美国每年军事开支高

达5000多亿美元,军事开支占世界军事开支的40%。债台高筑。2010年,美国公债达到11万亿美元,占GDP的54%和税收的674%,每年借款占税收的248%。美国财政部必须每年再支付其债务的一半以上,国债券利息占到债务负担的34%。不仅国家负债,老百姓也负债。美国家庭私人负债由1979年占GDP的46%,上升为2007年98%,负债比自有资金高50多倍。1974~2008年,美国家庭负债由6800亿美元增至14万亿美元,④平均每个家庭负债21.7万美元。

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也是这样。二战以来,西方国家GDP年平均增长不到4%,全球贸易年平均增长6%,但货币则以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4%,股市值年增长达到14.8%。2010年全球货币交易额超过1000万亿美元,其中与物质生产有关的仅占1%,货币存量比GDP高16倍。2007年,世界外汇资本和金融衍生品交易量为3259万亿美元,是当年世界GDP的67倍;2009年,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4.2万亿美元,是商品和服务量日交易量的90倍;金融衍生品场内交易日成交量10万亿美元,达到产品和服务日交易量的200多倍。2010年全球债券市场109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9倍。⑤2010年,欧洲的公债相当于GDP的80%,其中英国为100%,日本为204%,加拿大为100%,法国为77%,希腊为135%,其中2/3是欠国外的。

西方国家虚拟资本如此疯狂地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本性的必然反映,是资本主义寄生性、腐朽性、垂死性发展的集中表现。

虚拟资本恶性发展,脱离实体资本的运动链拉长是形式,实质和目的在于追求更大的剩余价值。之所以用这样的形式追求更大剩余价值,是由于采取这样的形式比在实体经济过程中榨取剩余价值更方便、更随意,而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经济制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虚拟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条件、保障和动力。它拉长虚拟链,设定让人眼花瞭乱、看上去无限光明却设下巨大陷井的游戏规则,让人们遵守。有时是单项抛出,有时则打包出售,支配经济过程,以无化有,用少套多,用符号换真实的财富,把巨额利润纳入自己囊中,让善良的人们上钩上当。它以“兼併重组”的名义收购企业,低价进,高价出,转手获得巨额利润。买卖企业不是目的,只是他们获利的中介。它用举债的方式经营,用别人的钱赚钱。借债、扩股是有风险的,他们可以设定规则避险。一旦经营恶化,损失是别人的,他们注定获利。“今天赚了是我的,明天赔了是你的”。它用微薄的手续费经营大量商品。规模巨大,即使很小的差价也能获得巨额利润。它通过开动印刷机印刷票子、票据、票券制造泡沫,从泡沫中获利,泡沫破裂,制造新泡沫,把泡沫吹的更大;再破裂,再制造。他们玩弄泡沫,热衷于制造泡沫,并不是不知道泡沫的风险和巨大危害性,而是一来因为已形成格局,为维持自己的利益,必须不间断维持,否则就会露馅;更主要的是,这样能够更方便更容易地攫取掠夺。印刷机一开动,玩一个新花样,巨额财富就收入自己囊中,比辛辛苦苦地从事物质生产谋利方便得多。

它也经营物质产品,比如原油、玉米、大豆以及房产、军火等等。不过这些产品只是他们从政治上控制世界,从经济上榨取世界的手段。控制世界必须控制战略资源,占领世界必须占领战略资源,争夺世界必须争夺战略资源。他们从这种控制、占领、争夺中控制了世界,又从控制、占领、争夺中取得巨额利润。原油、玉米、大豆、房产期货、期权,以及由美元计价引起的价格变动,成为金融资本获得的主要手段之一。

金融资本与西方国家和政治完全结成为一体。金融资本在前台,国家机器立法设制,出人、出资、出政策、造舆论,给以支撑。不要看西方国家有时会对少数几个玩弄骗术玩得太离谱的金融大家动手术,那是做给人看的,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所有金融规则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金融泡沫是由国家玩的,一切金融投机手段都得到法律保障,依靠国家的支持运行。美联储是美国金融资本的总后台,也是最大的金融泡沫玩家,金融资本运动规则的决

定者和操纵者。金融资本家通常也是国家政策的操纵者制定者。他们主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舆论。总统、总理、议员不过是他们的代理人和传声筒。谁得不到资本的支持,谁就站不住脚;谁触犯了资本的利益,谁就要下台。实际上,美国财政部门的历届领导人都是过去的大投资家。官员下台当资本家,资本家上台成为政治家,是西方国家通常的现象。 西方金融资本和金融政治集中表现为美元霸权。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和储存手段的特殊地位,成为掏空国内劳动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财富的手段。自美元与黄金脱购以来,美国可以随意开动印刷机印刷美元。它可以用一张张的纸取得别国的物质财富,别国向美国输出物质产品,却只能得到一张张的纸。双赤字也罢,单赤字也罢,外贸逆差即使达到天文数字,它毫不在乎,通过印刷机就能取得“平衡”。它在开动印刷机和纵操美元币值、汇率中,让对方的资产在不知不觉中缩水;通过贮藏手段,使全球资本的2/3注入自己囊中;通过发行国债,回收资本,再转为资本输出,获取高额利润。而当危机发生的时候,又可以通过操纵美元,把危机向外转嫁,使自己受益。这种利用货币霸权榨取财富的手段表现出了资本的毒辣、恶劣、掠夺、投机、贪得无厌、不择手段的本性,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性达到了何等程度。以至于曾两任法国总统顾问的雅克·阿塔利说:“奇怪的情形是,富人生活在穷人的接济之下。赚着每月连1000欧元都差的很多中国人,却把每年一半的收入用于支付有着他们10倍以上收入的美国公务员、军队和研究人员的工资”⑦!

虚拟资本的发展表现了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实体资本中脱离出来,从事虚拟资本经营,寄生人口大量增加,依靠剪息票、取红利、赚取投机利润和举债集中财富,进行不劳而获的高消费、高挥霍。美国有7000多家保险公司,2000多家对冲基金,从事保险业的230万人,从事证券业的超过百万人。他们不仅寄生在本国人民身上,更寄生在世界劳动人民身上,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身上。成为全世界的寄生虫,寄生国,寄生垄断资产阶级。

虚拟资本的发展表现了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初期是生气勃勃的,发明创造带来先进生产力,曾经“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⑧。现在这种情况不见了。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下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上升。推进技术进步的一面下降,阻挠技术进步的一面上升。大量生产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实体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直接阻碍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实体资本部分能取得更大利润,才用于实体经济和科学技术,否则必从实体资本中退出,采取虚拟形式。科学研究大部分用于军事武器和侵略战争,因为这样才能维持霸权地位,占领更多的物质资源和剥削对象。虚拟资本成为控制和主导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灵魂和主体,表明腐朽性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灵魂和主体。它的进取性丧失了。

资本主义制度的寄生性、腐朽性与虚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资本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促进虚拟资本发展,虚拟资本发展又使资本主义寄生性、腐朽性进一步深化,达到新的高度。

需要看到,股份制、债券制这些虚拟资本作为资本集聚利用的一种形式,本身没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虚拟资本恶性膨胀不是由于虚拟资本可以与实体资本运动脱离的形式,而在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利用了这种形式。我们不能因为资本主义虚拟资本恶性发展而排斥股份制、债券制,退避三舍,避而不用。金融资本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虚拟经济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大胆积极利用。但要看到它的两重性,研究它的两重性。防止它脱离实体经济任意发展,防止其投机欺骗虚拟的一面恶性发展,警惕西方资本势力用虚拟资本杀人不见血的“合法”手法掠夺我们国家。我们应在研究借鉴资本主义虚拟资本形式,认识其本质的基础上,创造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货币金融体系和运行方式。

发展虚拟经济要着重抓好四点:一,虚拟资本是为实际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为维护和发

展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发展虚拟经济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本,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本。它的发展不能背离这一原则,否则就会走偏方向,走向自己的反面。二,虚拟经济的发展量要与实体经济的规模相适应。虚拟资本形式应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但总规模不应超过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虚拟资本不能为复制自己服务。其发展规模界限是:虚拟经济规模=(实体经济规模-实体经济自我积累规模)×实体经济周转速度。超过这一界限,虚拟资本就会产生泡沫,是多余的,必起破坏作用。三,虚拟资本运行方式具有投机、欺骗的漏洞。选择时机操作不是投机。但单纯投机谋利是与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相违背的。股份制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不能成为圈钱的工具。债券是用别人的钱为自己服务。但借债是要还的。新创造的物质财富足以还债并有所盈余,举债才是合理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运行制度和监管体系,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放松监管就会助长虚拟经济恶性发展,资长犯罪。四,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我国经济与世界虚拟资本运动的关系日益密切。西方的投机资本会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中国,谋取暴利。我们要利用外资,但必须十分警惕其逐利本性和投机手法,而不能视而不见,任其用自己制定的规则和不断变换的手法敛财。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需总结汲取。

二、国际价值规律怎样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中起作用

金融危机使我们对国际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特点有新的认识。 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越开放,对外贸易必然越发达,对外关系越密切。经济全球化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程度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生产力配置联系在一起,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而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供求结构和水平不同,全球化对不同国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能起促进作用,也会起阻碍破坏作用。

对外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起作用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生产力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以及社会制度等,但在一般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国际价值规律。 商品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等量社会劳动的商品相交换,即价值规律。国际价值规律是一般价值规律在国际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的延伸。国内商品交换的商品价值由国内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转化为在国际交换中由生产这些商品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内社会必要劳动的商品相交换,转化为世界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就是国际价值规律。国际贸易是受国际价值规律支配的。商品的国际价值是衡量国际商品交换的客观标准,并决定一个国家商品生产在国际商品交换中的地位。马克思说:“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的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⑨

我国是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比发达国家低。但我国劳动力多,素质高,生产组织程度高,生产劳动密集产品具有优势。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商品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时间高于国际同类产品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劳动力多,劳动力素质高,生产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使一部分优势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产业产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低于国际同类商品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国际贸易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互通有无,以自己具有生产优势的使用价值,交换自己短缺或不具优势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需要,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社会发展。我国不缺乏劳动力,缺乏的是先进技术,自然资源丰度不均,按人口平均拥有的自然资源蕴藏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充分发挥劳动力多,素质高的优势,以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产品换技术,换资源,有利于由低技术向高技术、劳动密集生产向技术密集生产转化;也有利于扩大就业,充分利用劳动时间。虽然这种交换在国际价值规律作用下处于不利地位,但这是改变落后状

态、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必经过程。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不仅应从单个商品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理解,还应把它与单个商品有关的商品必要劳动消耗量联系起来从总体上理解;不仅应从一个时间的商品必要劳动消耗量理解,还应放宽视野把时间放长一些理解。从落后到先进转化需要一个过程。从单个商品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将它与有关商品生产联系起来,单个商品生产带动一系列相关商品生产,使劳动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能转化有利地位。技术落后条件下商品价值实现处于不利地位,引进先进技术,改变技术落后状态,价值实现就转化为有利地位。国际价值规律同国内价值规律一样,不仅在微观上起作用,在宏观上也起作用,即社会劳动应按照社会生产各部门客观需要的比例在各部门、产业间进行分配。国际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个别商品消耗的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及国际社会总劳动量中应当分配给该部门的劳动量共同决定的。按国际商品市场要求的比例进行生产,发挥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同样的时间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实现更大的价值。

1978年以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改造落后产业,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外经济贸易大幅度上升,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发展为2010年的229740亿美元,30年中增长了143倍。其中出口由167.6亿元增长到15777亿元,增长了93.4倍;进口由187.4亿元增长到13962亿元,增长了73.6倍。现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增长是惊人的。1978年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占27.6%,农副产品加工品占35%,工矿产品仅占37%;2010年,初级产品占5%,工业制成品上升为占95%。进口商品中1978年生产资料占81.4%,消费品占18.6%;2007年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25%,其中矿物质燃料及有关材料占10.9%;工业品占74.5%,其中机械设备及运输设备占59.2%。这是遵循“平等互利共赢”原则,运用国际价值规律,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结果。它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使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不能不看到,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名义上的平等交换中包含着许多实际的不平等交换。

一是西方国家凭借资本优势,谋取超额利润。我国劳动力价格仅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1/10~1/20。外资企业产品以自己制定的垄断价格在国际市场和我国市场上出售,而工资成本远低于劳动力价值,因而取得超出价值的垄断价格利润及使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双重超额利润,而我国要遭受垄断价格高于通常市场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低于价值的双重剥削和双重损失。

二是西方资本凭借技术优势,通过垄断技术垄断产业链,垄断品牌,垄断商品价格,获取超额利润。资本对拥有的技术可以随意定价,价格可以超出其价值和研究付出的几百倍,上千倍。使用其冠以专利的技术每一项都没完没了的收专利费,专利费按每件产品产量计算,产量越大,收的越多;可连续收几十年。凭品牌收费,同样的产品贴上它的牌子价格要高十倍几十倍。符号成为榨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广东东莞一家台商生产的耐克鞋占全球的1/3,收入40%归耐克,50%归台商,中国工人收入占其中的不到5%。

三是凭借美元地位用印票子的办法换实物商品。开动印刷机印票子,就可取得物质产品。通过发行国债,使出口国所得外汇回购美国国债,供美国无限期使用。美国由于经常项目赤字增加,每天仁从外部流入30亿美元以上才能维持经济运行。加上美元贬值,形成一种更加不平等的不等价交换。这种恶性循环给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

四是以侵犯知识产权、违背世贸规则、提高进口标准等办法,设置不平等竞争条件,提高进口关税税率,压低商品进口价格,限制进口;以“军事机密”、“稀缺资源”等名义限制出口。通过行业垄断,制造虚假舆论抬高出口价格,使出口商品价格远高于价值。这些年

篇二:当代中国经济论文

如何缩小中国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甘红宇

目录:

经济差异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如何解决当前经济差异问题

作为大学生,在这样下如何取舍未来工作去向

正文:

从最早的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口岸,再到西部大开发,至如今的中部崛起,我们都可以从这些宏观政策中窥得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那么什么事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呢。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至于产生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我想大概可以分为三点

1、 资源禀赋的差异,这个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又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

2、 制度的差异,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这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作用尤其明显,譬如西部大开发等政策。

3、 历史和文化的差异,譬如中国受两千年来封建文化的通知,使得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小农沂水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居民们存在着进球不足而守成有余的现象。

那么,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今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我将从各区域的一些数据来介绍。

一是,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悬殊,2009 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40800 元,19862 元,18286 元;

二是,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显著,2009 年东中西部地区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 总值之比分别为 98.45%,86.39%,86.26%;

三是,地区间财政收入不平衡,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分别为 18786.6亿元,5039.6亿元,6056.4亿元;

四是,地 区 间 对 外 经 济 开 放 程 度 不 同 ,2009 年 东 中 西 部 地 区 外 贸 依 存 度 分 别 为67.63%,7.54%,9.35%。以上东部地区为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东部十省。 从这些数据我么不难看出,如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有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那么区域经济差异对我们的经济的发展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其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有着不良作用,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还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利弊分析的。

积极效应

第一,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促进生产要素区际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由于要素禀赋和地理区位的差异,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并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获得最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符合各地区的现实状况,并且引导要素进一步从过剩向稀缺地区集中。张秀生和陈慧女(2008)认为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使沉淀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实现最优配置,而这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理论的。改革开放初期,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策略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总量,充分验证了 这一点。

第二,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减小了全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在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国情的复杂,我国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这个渐进不仅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上,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实质是以发展速度的稍微减慢获得了较低的改革风险,符合风险最小化的方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沿海沿江发达地区肩负着为后进地区探索改革经验,提供开放窗口的任务,同时也相应获得了更高经济水平的“风险溢价”,这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

第三,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是区际分工和竞争的基础。各个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并为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潜在可能。这是因为

经济论文打包

后进地区的经济主体不甘于较低的分工水平和不利的交易条件,必然要努力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发达地区的经济主体面对后进地区的竞争和追赶,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也不会放下前进的脚步。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使区际分工合作成为可能,并加剧了区际经济在竞争中发展。

消极效应

第一,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分税制财政体制条件下,地方政府的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法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就成为了地方政府利己动机的必然结果。于潇和范力达(1998)认为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与区域不平衡扩大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和区域经济不平衡加剧的条件下,各地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将纷纷采取地方保护政策,限制商品自由流通, 最终阻碍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

第二,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固定汇率并且资本账户管制下,发达地区在获得贸易收益的同时也可能输入通货膨胀并提高要素报酬水平。当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时,随着流动要素过度流向发达地区,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地由发达地区向后进地区传导,而后进地区滞后的收入水平加剧了后进地区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使国民经济发生停滞和动荡。

第三,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差距过大将不可避免地使后进地区失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要素和技术基础,并进而使发达地区失去升级产业结构的动力。张军扩和冯杰(2006)认为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传统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经历长期快速增长后,增速回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和理性成分,对其造成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负面的,但长期来看,则有利于促进这类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面对如今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作为国家能够为这一现状做出何种努力呢? 1. 加快中西部地区体制创新。

在我国现阶段,制度因素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在国家相关产业结构政策指导下进行,政府必须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为中

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当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化程度低,这是制约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体制性原因。中西部地区尤其是 西部地区要改变目前的落后状态必须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突破束缚西部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尽快形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动力机制。中西部尤其要努力学习东部在体制创新方面的经验,消除阻滞市场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信用意识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为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

2.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的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仅仅依靠劳动、自然资源、资金等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必须伴随着人力资本储存量的增加。国家和中西部政府应在中西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的职业教育投入和增加对西部人员培训资本的投入。

3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

当前,技术落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西部地经济大多属传统技术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受到落后技术的制约。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大量的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换代。首先要加速中西部地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品创新和结构创新;其次,与东部地区联合,加快产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引

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再次,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的科技培训,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4.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目前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传统设施的建设,二是进行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等。

摘要

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数据摘自:林哲民《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摘自:林哲民《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摘自:百度百科。

篇三:经济论文

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发展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发展观念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对发展战略、发展过程及其结果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要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靠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它的提出为中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确立了指导性原则。毫无疑问,像以往的发展观的演变一样,和谐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经济可持续发展观(一)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概述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追求无限的经济增长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追求的主要目标,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不仅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挑战。由此,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有多种定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与她所主持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当然,由于本文是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多的是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定义。巴贝尔的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静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的定义为:“自然资本不变前提下的经济发展,或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世界银行在1992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中称,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总之,关注资源的代际配置,关注福利的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定义的共同特点。从以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来看,可持续发展观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肯定了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因此,承认各国的发展权十分重要。二是揭示了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三是提出了“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概念。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代人拥有

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人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资本,包括环境资本。保护和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当代人应尽的责

任。“代内公平”是指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环境修复责任。(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局限性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以来,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效果上都不显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去实实在在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发展战略,更没有人宣称已经取得了成功。”这主要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空泛性和不全面性。在经济学领域,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都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过研究。但主流经济学把可持续发展看成治理外部性,非主流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产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只是从某些局部问题的治理入手来研究,没有统一到发展方面。并且经济学理论上的资源和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可计量性使可持续的研究也遇到了棘手的理论难题。在实践上,工业化和市场化培养了人们的贪婪动机和征服手段,从而危及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如何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问题,就十分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和谐发展观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已影响